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483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深层点拨]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

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顺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

四、法家(当时最受重用)

1.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1思想主张:

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

(2代表人物:

以法家思想指导变法的有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

(3韩非子思想:

(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战国)

①集权观:

加强君主集权。

②法制观: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③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今胜于古

2.法家思想的影响

(1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五、墨家-----墨子(墨翟、战国)

1、兼爱:

兼相爱,交相利;

爱无差等爱人如己

2、非攻:

反对非正义战争

3、尚贤:

选(选举)贤任能

4、节俭:

节葬节用

5、认识论方面,主张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逻辑学方面建立了“类”“故”等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建立起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演变:

汉代以后,墨家学派失传。

[深层点拨] 墨家思想体现小生产者利益

兼爱、非攻、尚贤,主张节约,反映了小生产者追求平等、和平和渴望参与国家管理、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体现了当时平民百姓的愿望与要求。

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1.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神学化

1、背景:

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

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过程

(1)董仲舒的主张▲:

(吸收了儒、法、道、阴阳等家的思想)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④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迎合汉武帝加强专制与统一的需要。

(2)汉武帝全面肯定儒学的措施:

①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②思想:

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教育:

创建太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创办的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

3、结果:

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思想的大一统巩固了政治的大一统;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1.3、宋明理学---标志着儒学走向思辨化和哲学化

1、兴起背景:

(1)魏晋至唐代,佛教兴盛,儒学正统地位遭受冲击

(2)三教并行局面(佛教儒学道教)

(3)北宋儒学复兴运动(韩愈,李翱)为宋明理学产生

(4)吸收儒、法、道三家思想的产物

2、理学概念: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如:

三纲五常

3、理学发展阶段

(1)奠定基础: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

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

(3)成熟:

南宋朱熹

(4)进一步发展: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4、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程朱理学:

北宋:

程颐程颢---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

②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③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南宋: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孔孟,思想:

①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气不可分离,理先于气而存在;

②修养论——强调循序渐进,强调仁,强调无私无畏、社会责任心等;

③社会政治理论——认为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儒家干政的关键是“正君心”;

④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⑤格物致知(通过探究获得真理)

成就: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2)陆王心学:

①南宋陆九渊,心学开创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名言“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②明朝,王守仁(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理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1.4明清之际的儒学---对儒学批判继承儒学获得新发展

(1)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有缓慢发展。

(根本原因)

(2)政治:

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衰落。

(3)思想:

西学东渐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李贽(明末)---反正统的先驱者

①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认为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②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③提出“童心说”以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④提倡“真心”的文风⑤主张男女平等,强调个性发展

(2)黄宗羲(明末清初)

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

③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④主张限制君权;

⑤反对重家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⑥主张经世致用

他的思想主张,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顾炎武(明末清初)对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

①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独治”提倡“众治”;

②“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提倡“经世致用”,最注重实学,关注国计民生。

(4)王夫之(清初)--唯物思想家

①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②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③强调“土地之化日新”,主张“趋时更新”④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5)唐甄---提倡开明君主制

3、影响

(1)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没落和君主专制强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

(2)敢于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礼教,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3)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

发明:

考古表明,可能在西汉早期。

改进:

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外传:

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宋代)时传入欧洲

2、指南针:

大约出现在战国。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应用:

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3、火药: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8至9世纪传入阿拉伯,13世纪传入欧洲。

使用:

①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

②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

《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

③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4、印刷术:

历程:

①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③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字盘。

④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用。

14世纪前后传入西方

5.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推动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①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造纸术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展,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②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为欧洲社会变革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

③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从而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欧洲的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④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起源:

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传说。

时代的。

发展:

甲骨文(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殷商)、金文(殷商)--小篆(秦、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隶书(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草书(汉初,简便、潦草)楷书(也称真书、正书,汉末字型方正,规矩严整.)--行书(晋,介于楷草之间,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

2、书法艺术

含义:

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线条的艺术)

汉字演变:

由繁到简;

由自发到自觉(魏晋以前注重实用,魏晋后追求审美)

秦:

李斯:

小篆

东晋:

王羲之:

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

代表作《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唐代:

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

②怀素、张旭之则擅长狂草。

宋朝: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朝:

赵孟甫(赵体);

明清:

文征明、董其昌

3、绘画

(1阶段特征

新石器时代:

源头,质朴、浪漫

汉代:

主要是帛画和壁画。

内容充满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

体现了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

魏晋:

凸显个性(西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唐朝:

雍容华贵(顾恺之《步辇图》

宋元:

山水花鸟(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理学的兴起使人们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画家从追求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家寄托思绪情怀的方式

明清:

怪僻清新

(2)分类

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表现技法:

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

文人画(地位:

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艺术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山水画(地位: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技法上:

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

4、音乐

(1发展

先秦时期:

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

秦汉;

设立乐府机构,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南北朝、隋唐:

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

明、清:

戏曲音乐繁荣;

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2)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

(3)产生出一大批名曲,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等。

宫廷舞蹈

民间舞蹈

内容

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

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形式

华丽工整

结构严谨

瑰丽多彩

其它

具有一定的

技巧性和艺术性

是人们喜闻乐见

的艺术形式

5、舞蹈

三、文学成就

1、《诗经》:

(1)体裁:

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

(2)内容:

《风》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雅》主要是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颂》是国王与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的功德的歌颂。

(3)特点及地位:

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①概况:

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句子参差不齐,句式灵活②《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

3、汉赋

西汉: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枚乘、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等赋家的作品;

特色:

气势恢弘、辞藻华美,讲究排比,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恢弘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以及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东汉:

班固、张衡;

东汉后期,短赋兴起(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4、唐诗

原因:

国家统一、国力鼎盛;

开明的政治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

科举制(以诗取士)的推动;

民族之间和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代表:

①初唐:

王勃、陈子昂;

②盛唐:

李白(诗仙、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诗圣现实主义诗人)③中唐:

白居易(通俗易懂,平民诗)④晚唐:

杜牧、李商隐

5、宋词

城市手工业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的兴起;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者情感。

①婉约派:

柳永《雨霖铃》(北宋);

李清照(两宋之交);

②豪放派:

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6、元曲:

(1)含义及影响:

元曲包括散曲和元杂剧;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开始走向成熟

(2)成就:

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

城市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政治黑暗,官场腐败

代表

明朝:

①《三国演义》(罗贯中,历史演义;

②《水浒传》(施耐庵,英雄传奇;

③《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历史小说);

④《西游记》(吴承恩,神魔小说);

⑤“三言”“二拍”P43

清朝:

①《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小说);

②《红楼梦》(曹雪芹,长篇小说);

③《聊斋志异》(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④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四、京剧(国粹)

1、形成:

①无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②清前期,各种地方戏曲的发展;

③乾隆为庆祝80大寿,调四大徽班进京,受到欢迎。

道光时湖北汉剧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其它剧种的长处,形成京剧。

2、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成熟,出现程长庚等“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3、发展:

清朝时,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喜欢。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1、学技术(地主阶级被动学习)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理论、林则徐魏源)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洋务派)

2、学制度(资产阶级主动接受)

1维新派:

君主立宪(戊戌变法)

②革命派:

民主共和(辛亥革命)

3、学思想文化:

1915年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找到自救武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器物”

1、林则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四洲志》

2、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

①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②《海国图志》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所谓“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火器、战舰、练兵养兵之法);

所谓“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但仍未完全放弃天朝上国的认识。

3、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

中体:

坚持中国的体制

西用: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70年代)

①代表:

王韬郑观应

②主张:

君主立宪(无完整理论、无实践)

2、维新思想逐步成熟(19世纪90年代)

①主张: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

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将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这是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

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梁启超:

发表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他还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

1898年,翻译《天演论》出版。

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但他坚信,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

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增强了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严复批判君权论,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

3、影响:

①戊戌维新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他们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虽然没有成功,但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戊戌维新也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③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与民族精神。

④维新变法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文化,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走向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制度P51

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四、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

1、概况

1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

②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前期指导思想:

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3运动中心:

北大(蔡元培: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2、主要内容:

①前期: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提倡新文学(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反对旧文学(文言文)

2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①进步性:

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②局限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①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

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②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①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由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

②1919年,问题与主义之争,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李大钊回击胡适,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掀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发展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

1、提出:

1905年8月,在同盟会成立中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简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2、基本内容:

①(前提)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满清贵族、实质是反封建),恢复中华”,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夺取政权(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但也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3(核心)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进行政治革命、建立政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实质是反君主专制,但其民权范围小且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③(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巩固政权。

具体办法是: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核定地价,增价归公)。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它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

实质是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纲领,但不彻底)

(二)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①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②决定国共合作

4定成立黄埔军校

2、与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

①民族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民族平等(这是新最突出的表现);

②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①民族主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

(三)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义的作用:

①积极性:

它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②局限性:

由于三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