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86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12.与“操干曲而后晓声,观干剑而后识器”这句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3.“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我白天都是顶着太阳,和农民一起趟着泥水下田,晚上对着材料分析,伴着月光思考;

下雨天向农民朋友了解、讨教,一辈子这样坚持。

”袁隆平的工作写照中包含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世界上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近几年,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发展,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使得苏北经济战胜重重困难,从“低谷崛起,从洼地起飞,区域协调发展的前途光观。

这说明()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B.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C.新事物总是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D.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5.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B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研究开始

16.“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17.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从“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力量’’。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变化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18.“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这句哲言表明,真理具有()

A.反复性B.无限性C.客观性D.条件性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这一名言警句启示我们要()

A.对前途充满信心B.准备走曲折的蹈C.重视量的积累D.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20.毛泽东同志指出: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在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段话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21.谁都不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这是因为()

①人的实践都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②任何真理一定是和谬误相伴而行的

③人的认识总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④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

A.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B.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C.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D.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3.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能力的增强,原来仅仅存留于动物体内的病毒(如锸链撑、禽流感等)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

A.要努力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B.要服从自然,顺应自然

C.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D.在改造自然的同时,积极改变支配自然的规律

24.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A.四季更替B.花开花落C.价格波动D.万有引力

25.1吨废报纸=850千克再生纸=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不可捉摸的B.多种多样的C.因人而异的D.固定不变的

26.下列古语与“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7.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末日之说”就如同一个幽灵与我们若即若离.不少小说、电影都以此为题材,由于对“全球变暖”的普遍担忧,许多游客将目光转向正在消融的南北极、冰川等自然景观。

“末日旅游”正在一些国家悄然兴起。

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④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通过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的状态。

譬如,当你心情烦躁、学习状态不佳时,暗示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也许真的有一定效果;

有人暗示自己属于很有修养的人,也许按照一定的标准长此以往地进行心理暗示,真的成为很有修养的人。

这启示我们()

A.意识能够改变人生的态度和命运B.应当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C.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 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9.“设想世界历史是一帆风顺、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前进和倒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强调()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30.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世界“将不再存在”。

A.必须尽快地创造和利用自然规律B.必须放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C.必须尽快控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D.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31.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想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32.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是好事,但也要看什么时间和地点去做,刚吃饱饭就做剧烈运动就不合适。

这表明()

A.联系具有普遍性B.人们不能调整事物原有的联系

C.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D.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3.木桶原理告诉我们:

一只木桶所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你认为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②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4.在各种比赛中,有人具有争金夺银的能力,但在关键时候,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缺乏信心,结果痛失良机。

这启示我们()

A.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在条件成熟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事物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不断发展,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35.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

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排外。

我们采取这一态度的哲学依据是()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6.下列对物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①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37.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上,一只小鸟在巢里睡觉,他为画取名为《静》。

这位画家画出了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④静止是相对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8.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A.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39.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①有序性②整体性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启示我们()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

三、综合题:

共3题,41题10分,42题11分,43题9分,共计30分

41.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

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展示,企鹅在将要上岸之时,要从海面潜入海中,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飞出一道弧线,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沉潜绝非沉沦,而是勇敢、智慧、自强。

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

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至精疲力竭。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们可以从“沉潜”中学到哪些道理?

(10分)

 

42.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

2014年第一季度,浙江省有390家企业存在超标排放情况。

纺织业超标企业为占91.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次之。

企业污染超过60%,生活污染约占20%。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各级政府按照“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的要求,投入人力物力展开了“五水共治”攻坚战。

企业家、学者、居民、志愿者纷纷献计献策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结合材料,运用“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的有关知识,分析各级政府、企业、个人应如何助推“五水共治”?

(11分)

43、材料一:

21世纪,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材料二:

目前,我国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是腐败滋生蔓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我们应该客观全面看待我国目前面临的形势,不能过于乐观,也不能过于悲观。

材料三:

在被问起解决腐败滋生蔓延问题是否会采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三权分立制度,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将借鉴别国的经验,但绝不照搬别国的经验,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

上述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

(9分)

白云中学期中考试段考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1.A2.B3.B4.B5.A6.B7.A8.B9.B10.B

二、选择题:

1.B【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上运动的内涵。

运动是指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所以正确答案为B。

2.A【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题中诗句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只有A项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A。

3.C【解析】本题通过袁隆平工作写照,考查所反映的哲学道理。

他通过亲自实践、走访人民群众.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分别反映了①③④,②与题意无关。

所以正确答案为C。

4.D【解析】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道路。

江苏省委省政府通过不断地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克服了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重困难,使苏北地走走上发展的道路,A.B两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C项说法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D。

5.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内涵.“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

表明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思考.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所以正确答案为C。

6.C【解析】本题考查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相关知识。

“揠苗助长”、“庖丁解牛”体现了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所以正确答案为C.

7.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变化,说明随着实践的发展,人工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也有所变化。

A.C.D均与题意无关,所以正确答案为B。

8.D【解析】本题以富兰克林的名言为背景考查真理的特点。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说明真话的存在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的,所以正确答案为D。

9.C【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所以正确答案为C.

10.C【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

毛泽东指出,只有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才能发挥理论的作用,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所以正确答案为C。

11.D【解析】本题强调的是认识的局限,②与题意无关,所以正确答案为D。

12.B【解析】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我们的启示。

A、C、D均与题意无关,所以正确答案为B。

13.C【解析】由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原来自然界的一些病毒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这些病毒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

A、B、D说法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C。

14.D【解析】本题是对规律含义的考查。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B属于自然现象,所以正确答案为D。

15.B【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

废报纸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对经济、社会等产生影响,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所以正确答案为B。

16.D【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只有D与题干中的寓题相符合.所以正确答案为.D。

17.A【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

正在消融的自然景观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③④与题意无关,所以正确答案为A。

18.B【解析】本题考查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人常常通过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的心态,成为很有修养的人,表明我们应该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正确答案为B。

19.D【解析】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道路。

在世界历史的向前发展中,不时会出现大幅度的前进和倒退。

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所以正确答案为D。

20.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

人类必须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行动采保护自然界,说明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A.B、C表述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D。

21.A【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

冰川融化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说明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中。

B、C.D表述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A。

22..D【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

进行体育锻炼要看时间和地点,所以正确答案为D。

23.D【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木桶原理体现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以及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所以正确答案为D。

24.B【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在比赛中,有人虽然有争金夺银的能力,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却失去机会,不能促成质的飞跃,所以正确答案为B。

25.C【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

对待外国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根据自身实际,实事求是。

A、B、D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C.

26.C【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是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而非各种各样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所以正确答案为C.

27.C【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通过画《静》,'

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明显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C。

28.C【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

以互联网发展为例,人们可以开展各种活动,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A.B,D都与题意无关,所以正确答案为C.

29.A【解析】本题考查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有序性、整体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所以正确答案为A。

30.B【解析】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体现了道路是曲折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了前途是光明的,所以正确答案为B。

三、综合题

41.①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人生路上如果有困难,只要我们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困难,就能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5分)

②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困难面前,我们要学会“沉潜”,积聚力量,一方面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寻找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以实现成功登陆。

42.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各级政府、企业、公民既要各尽所能,又要加强合作,齐心协力。

(3分)

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2分)。

各级政府、企业、公民要共同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齐心协力,开展合作,共同助力“五水共治”(2分)。

③部分影响和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起决定作用。

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分)。

各级政府、企业、公民应各尽所能:

各级政府要切实投入人力物力展开工作;

企业应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

个人要自觉减少生活污水(2分)

43.

(1)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我国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有成绩,也有问题。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看到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问题。

(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根据自己的国家采用自家的方法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