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5062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唐墓

3、有一个人去读书,买了一捆“蔡侯纸”。

这个人最早生活于( 

A、西汉B、东汉 

C、春秋战国D、唐朝

4.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

5.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6.一位学生要开刀了,他很怕。

他的同学安慰他说:

“我国在汉末就有外科手术了而且还用麻醉剂呢。

是()发明的,你放心好了。

A.张仲景B.华佗C.扁鹊D.李时珍

7、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

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发明原因:

竹简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却受到

限制。

2.纸的发明:

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

质量差、产量低。

3.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

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

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蔡伦【东汉】

4.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材料研读:

《后汉书·

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

明确:

公元105年。

2、医学:

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

1.张

仲景(医圣):

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神医):

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够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

三、史学:

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

司马迁

2.主要内容: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地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西汉)

5.评价《史记》:

(1)史学成就: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

《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像鸿毛一样轻。

这句话揭示了司马迁较为进

步的生死观,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强调了应该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思想观念。

四、宗教:

道教和佛教

道教:

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西汉末年传入;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

★★完成表格,并思考封建统治阶级为什么积极提倡和扶持佛教和道教?

百姓信奉佛教和道教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①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

②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道教教义,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人民有很大的吸引力。

【知识拓展】

农历与节气

农历,又称夏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

汉武帝时,在前代历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立春正月为岁首,确立了农历的基本形式及计算方法,此后一直沿用。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其年份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12个月另加1个闰月。

其月份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闰年为12个月另加1个闰月。

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

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便于记忆,人们还编成一首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总结提升

1.知识梳理

科技文化成果

创作人及时间

成就地位或作用

纸的发明

西汉早期用麻做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

张仲景“医圣”

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麻沸散

东汉末年华佗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史记》

西汉司马迁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佛教

西汉末年传入

影响文化

道教

东汉张陵(之一)

2.易错点拨

(1)我国的造纸术是(西汉早期)发明的。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医圣是(张仲景)。

(3)佛教主张今生忍受苦难,麻痹了人民思想,对统治者有利,因此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与扶持。

道教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3.思考探究

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1)国家统一;

(2)经济发展;

(3)各民族共同创造;

(4)中外交

往频繁。

例题1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概念。

下列哪一个人的发明过程体现了这一概念的特点(  )

A.黄帝B.华佗C.蔡伦D.张衡

思路分析:

注意题干的关键词“回收与利用”,蔡伦改进造纸术是把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体现了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答案:

C

例题2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的是(  )

A.张仲景B.孙思邈C.李时珍D.华佗

本题考查对古代几位著名医学家的了解。

A张仲景精通的是中医治疗,B和C精通的是医药学,只有D华佗是精

通外科手术的医生。

D

例题3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写入《史记》的是()

A.城濮之战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本题主要考查对《史记》时间范围的掌握。

《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

A项、B项和C项三件事都是在这个时

间范围内,而D项发生在公元前60年,根据“汉武帝公元前138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可由常识推出“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的西汉皇帝不可能是汉武帝”。

(答题时间:

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东汉以前,我国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

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阅读搬运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我国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

A.西汉以前B.西汉早期C.西汉末期D.东汉时期

3.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B.原材料C.生产工艺D.生产者

4.蔡伦的直接贡献不包括()

A.扩大了造纸原材料来源B.降低了造纸的成本

C.提高了纸的质量D.我国纸的使用相当普遍

5.将下列文字书写材料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竹简②陶器③甲骨④青铜器⑤纸张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④②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①④③⑤

6.佛教、道教的相同之处是()

A.追求长生不老B.忍受苦难,来世幸福

C.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D.土生土长的宗教

7.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C.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8.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和发明了“麻沸散”,创作了“五禽戏”的医学家分别是()

A.扁鹊、鲁班B.华佗、张仲景C.华佗、扁鹊D.张仲景、华佗

9.《伤寒杂病论》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B.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D.介绍了“麻沸散”与“五禽戏”

10.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是因为他()

A.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B.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C.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 

D.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11.在以下的四个选项中,请你找出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张衡

12.下列表述内容不属于杰出历史巨

著《史记》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C.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D.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

史书的典范

13.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14.下列著述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最广的是()

A.《诗经》B.《春秋》C.《九章算术》D.《史记》

15.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历史记载,秦始皇是个勤于政事,从不偷懒的人。

他每天早起处理政务,还要看各地汇报来的材料。

据说他一天竟能看120斤的材料。

材料二:

在我国的造纸术外传之前,日本、朝鲜用简和帛书写,印度用树皮书写,埃及用“纸草”书写,欧洲用羊皮做书写材料。

有的笨重,有的易碎,有的很贵。

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后,解决了上述问题。

请回答;

(1)秦始皇所看“材料”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斤来计算?

此外,在造纸术发

明前我国还有哪些书写材料?

(2)后来改进书写材料的人是谁?

于何时改进?

他改进书写材料的重大意义?

(3)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什么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话?

它的意思是什么?

(2)说出他的主要成就?

(3)和他齐名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

1.A解析:

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笨重,不便阅读搬运。

2.B解析:

西汉早期,人们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的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法,所以我国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故选B。

3.B解析:

蔡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所以蔡伦主要是从原材料方面来改进造纸术,故选B。

4.D解析:

本题关键字是蔡伦的直接贡献“不”包括,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扩大了造纸原材料的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但是我国纸的使用相当普遍并不是蔡伦的直接贡献。

5.C解析:

文字书写材料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是陶器、甲骨、青铜器、竹简、纸张,故选C。

6.C解析:

佛教、道教都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

7.B解析:

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道教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用道教统治人民,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故选B。

8.D解析: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的是张仲景;

发明了“麻沸散”,创作了“五禽戏”的医学家是华佗,故选D。

9.B解析: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

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项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

C项提出了望、闻、问、切四

诊法的人是扁鹊;

D项发明了“麻沸散”与创作“五禽戏”的是华佗,故选B。

10.D解析:

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是因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11.D解析:

A,B,C三个选项的人物都和医学有关;

D选项张衡是与三个选项不同类的一项,故选D。

12.B解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也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它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故选B。

13.D解析:

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佛教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14.D解析: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春秋》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

《九章算术》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选D。

15.A解析: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

基督教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

伊斯兰教在

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故选A。

16.

(1)竹木简;

竹简十分笨重;

龟甲、兽骨、帛等。

(2)蔡伦;

东汉时期;

造纸术改进以后,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所以能够得到普及。

(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17.

(1)张仲景;

认真研究前人传下来的经验,广泛的在民间收集药方、秘方。

(2)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病原则。

著作中的理论、经验和医方,对中医治疗传染病和内科杂症,一直具有指导意义,他也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3)神医华佗。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讲述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2.知道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及其各自的医学成就。

3.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能力目标:

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教学难点:

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道教与佛教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造纸术的发明

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张仲景和华佗

(1)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______”。

(2)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

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3.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4.道教和佛教

(1)道教:

______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2)佛教: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________。

根据预习提纲检查预习情况。

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略。

学生解读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造纸术的发明

先提问学生:

①纸在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携带方便。

②假如没有纸会不会影响你的生活?

带来生活不便。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学生阅读(p.73)造纸的工艺流程

材料研读(p.73)

三、展示交流,点播提升

中医是通过长期和广泛的临床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人体生理机能和各种病因进行斗争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的较量,“正气”是指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机能,“邪气”是指病因。

最简明的诊断术就是望、闻、问、切四法。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博览群书,广泛吸收先人的成果,总结伤寒发展规律和辩证施治原则,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

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出示司马迁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大家很熟悉,它出自于哪里呢?

它出自于司马迁写的史学巨著《史记》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内容我们采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方式,先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阅读有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思考题:

(出示准备好的题目)

(1)简介司马迁其人;

(2)简介《史记》的写作特点(用史实说明);

(3)简单说出纪传体与编年体的不同;

(4)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

a.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统一国家里可以到很多地方去游历。

b.统一国家也需要一部记录从远古到汉代社会发展的史书。

c.出身史官家庭,受家庭影响,从小有较好的学习环境。

身为史官,可以看到大量的国家藏书。

d.司马迁本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谨修史的态度。

从中应得到的体会有:

胸怀大志,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

问题思考(p.75)

他(司马迁)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

为了理想和正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道教——东汉年间在中国土生土长,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国文化。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巩固内容:

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及重点。

2.达标测试:

完成练习。

1.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于()

A.西汉早期B.西汉后期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

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文中记载的是下列哪一人物改进的( 2.C ) 

A.杜诗  B.华佗

C.蔡伦D.张仲景

3.我国古代“医圣”是指()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

4.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

A.黄帝B.秦始皇C.汉武帝D.班超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

A.司马迁B.司马光C.班固D.班超

6.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它兴建于()

A.西汉武帝时期B.东汉明帝时期C.南朝时期D.西晋时期

7.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

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