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5281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合州的"

水南茶"

与久负盛名的雅安蒙顶茶一样驰名了。

南平军因生产茶,还成了宋朝与南方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互市的一个重要地点。

制瓷业在重庆地区更独具特色。

这里生产的一种黑釉瓷器,釉面纹饰丰富,有兔毫纹、玳瑁纹、油滴纹、鹧鸪斑纹,以及最珍贵的曜变花纹(在阳光照射重庆涂山窑宋代黑釉罐下,随着观察的角度不同,呈现出红、天蓝、紫等艳丽的色彩)。

坐落在今南岸区黄桷桠一带的宋涂山窑,前后绵延上十里,是当时重庆生产这种黑釉瓷的最重要产区。

合州是造船中心,南宋时,四川打造的运送马匹的马船,大部分都是合州制造的,仅1167年一年,四川宣抚司就拨钱7.5万缗①给合州,让造马船200艘,以运马匹到荆南地区。

■商业贸易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增多,商业交换迅速发展的繁荣起来。

当时渝州城边,长江、嘉陵江里,商船舟楫往来交错,十分繁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批农村集镇涌现出来,其规模比例已超过经济最发达的成都府路。

当时成都府路有14州58县,有集镇158个;

而重庆地区仅渝、昌、合3州11县,就有镇106个。

商品经济的发达从税收上也反映出来。

以1年为例,渝州每年收税3.9万多贯②,居夔州路之首;

合州收税3.7万多贯,亦居梓州路之第三。

宋时重庆地区的交通是非常重要的。

从四川运往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的物资多走水路,渝州便是一个中继站;

四川中部的物产要首先经过嘉陵江及其支流涪江、渠江运出,合州是第一个集中地,然后再运往渝州集结,等到其他地方的物资汇集后再一道装船出川。

在陆上交通方面,从荆襄入蜀到成都的人,多先乘船到万州(今万州区)上岸,经梁平、垫江,过邻水而达合州,再北上遂州(今遂宁市)、飞鸟(在今中江县境)、资阳,直到成都,这是当时一条省时省费的捷径,而合州则是中转站。

南平军则是四川向贵州的出发点和由贵州进入四川的入口,也是商业要道。

注:

①缗:

1000个钱为一缗。

②古代货币数量的一个单位,一贯为1000个钱。

二、宋蒙在重庆的争夺

■钓鱼城的修筑

公元1234年,蒙古兵首次进攻四川。

1236年,蒙古骑兵再攻四川,陷成都,全川震动。

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①彭大雅赶筑重庆城的同时,派部将甘闰到合州钓鱼山筑寨,以防蒙古人进攻。

1242年,余玠以四川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名义前来主持四川防务,设帅府于重庆,并筑招贤馆招纳人才。

播州(今贵州遵义)人冉琎、冉璞兄弟前来投效,向余玠献筑钓鱼城的守蜀计策,被余玠采纳。

钓鱼城作为四川抗蒙的指挥中心、重庆城的前哨据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54年,钓鱼城守将王坚在击退蒙古军队以后被任命为合州知州。

他调集合州5县17万军民,大筑钓鱼城,加合川钓鱼城护国寺"

独钓中原"

牌坊高加厚城墙和城门,筑一字城,并挖水井,修水塘蓄水,迁合州百姓于其内耕种,使钓鱼城固若铜墙铁壁。

根据钓鱼城的经验,余玠对全川防务作了统一部署,余玠创建山城防御体系下令在地势险要、凭江临河的山上建立城寨,并把州县治地迁入其中。

为了加速建城,他派出有经验的官员和将领到各地主持其事。

经过八年努力,先后建各类山城20座。

后继者仍坚持这种筑山城的策略。

在今重庆地区总共建有17座山城,它们是重庆城、多功城、钓鱼城、宜胜城、龙岩城、三台城、皇华城、赤牛城、金石城、绍庆城、天生城、盘石城、铁城、白帝城、瞿塘城、大宁城、天赐城。

人们在城中屯兵聚粮,开荒种地,且战且守,形成一个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使擅长野战,冲驰奔突能力很强的蒙古骑兵面对这些山城一筹莫展,处处被动。

众山城胜利地坚持达三四十年,为稳定长江上游战局,支撑南宋半壁江山起了重要作用。

①制置使是朝廷任命专掌边防军事,捍卫疆土的统兵官。

知府,一个府的最高行政长官。

■钓鱼城保卫战

公元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三路大军伐宋,自领的伟大胜利其中主力攻打四川,1259年二月抵达钓鱼城下,指挥蒙古步兵和骑兵加紧围攻。

在王坚率领下,3000官兵、10万百姓奋起抵抗,同仇敌忾,胜利地保卫了钓鱼城。

蒙古大军久攻不下,士气日益低落。

六月,蒙古军前锋元帅汪德臣被钓鱼城守军发炮打死,蒙哥怒极,命士兵加紧进攻,仍连连失利,毫无进展。

王坚则经常在晚上派军出击骚扰,使蒙古军夜不得安眠,胆战心惊。

蒙哥认为这主要是不了解钓鱼城内的情况,遂命人在钓鱼城新东门对面的高地脑顶坪上筑一高台,台上立架,以便派人爬上架顶,观察钓鱼城内的情况。

七月二十一日,台筑成,架立好,蒙哥亲临台下指挥瞭望。

早在蒙军筑台时,王坚已命人架好大炮安好弓弩,准备好射击。

当担任瞭望的蒙古兵士爬上架子时,王坚下令开炮放箭。

顿时箭石交加,直泻蒙古军的瞭望台,蒙哥中钓鱼城大门(宋)炮身受重伤,被人救下。

王坚命人掷鲜鱼面饼于蒙古军前,以示城内粮草充足,水源丰富,必能长期坚守。

蒙哥闻讯,恼羞成怒,伤痛并发,不久死于养伤之处温塘峡温泉寺(今北泉公园)内。

蒙哥一死,汗位空虚,蒙哥的兄弟们皆回蒙古草原争夺汗位,侵略欧、亚的蒙古军纷纷收兵回蒙古,南宋又得到喘息机会。

■张珏继守钓鱼城

1260年王坚调入南宋朝廷任职,1263年张珏继任合州知州,成为坚守钓鱼城的主将。

张珏,陕西凤州人,从18岁起即投军跟随王坚守钓鱼城,在抗蒙斗争中逐渐锻炼成长,不几年已成为王坚最得力的助手,以作战勇猛,被誉为"

四川九虎(xiāo)将"

①张珏继任知州后,立即抓紧训练士卒,加强装备,整顿军纪,严明赏罚,使军中焕然一新,战斗力大为提高。

他还狠抓农业生产,趁战争间隙派兵掩护百姓出城抢耕抢种,城内更是寸土必耕,以积蓄粮草,当年就做到官府和百姓都有一定粮食储备。

蒙哥之弟忽必烈于1260年继任蒙古大汗以后,改变了对宋战争的策略,在钓鱼城周围筑城设寨,妄图困死钓鱼城。

张珏除了在钓鱼城附近也增筑一些城堡以对垒之外,还采取外线出击的办法,派兵收复被元军占领的泸州、涪州(今涪陵)等沿江城市,以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1275年,张珏升任四川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当时重庆已被元军重重围困,无法到任。

1276年二月,张珏派兵解了重庆之围,十二月到重庆上任,以主持全川抗元斗争,钓鱼城由部将王立坚守。

在王立的带领下,钓鱼城保卫战仍不断取得一些胜利,继续与重庆城遥相呼应。

①九虎将:

勇猛的将领。

■天生城失陷

公元1275年,元将杨文安逼近万州(今万州区)天生城,守将上官夔团结军民,大战杨文安,相持数月。

翌年,杨文安再攻天生城,并遣人招降,上官夔坚决不降。

杨文安组织敢死之士,三面环攻,终拔外城,杀散舟师,上官夔力战而死,天生城遂失陷于元。

■重庆城和钓鱼城的陷落

公元1227年,这时南宋王朝已经灭亡,元军卷土重来,再围重庆,大军云集佛图关,并派人招降张珏,张珏拒不投降。

公元1278年二月,张珏率兵出重庆东面的薰风门,被元将也速答儿阻击于扶桑坝(约今朝天门到望龙门一带),张珏战败而归。

此时重庆城中粮食没有了,人员伤亡也很大,部将赵安写信劝张珏投降,被张珏拒绝,赵安便和部下在夜间开镇西门(约在今通远门一带)降元,并引元军入城。

张珏率部分兵士巷战很久,无法坚持,只好乘船东逃,重庆城为元军攻陷,张珏也在逃跑中被俘。

随着重庆的陷落,元军加紧围攻钓鱼城这最后一个抗元据点。

钓鱼城粮尽援绝,已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处境非常困难。

元军在加强军事进攻的同时,也多次劝降。

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279年正月,王立以保全全城军民生命为条件率众降元,结束了36年的抗战历史。

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诗人荟萃

宋代重庆地区也是诗人荟萃,佳作迭出。

大文豪苏轼放歌抒怀赴汴京,经丰都,登平都山,留下"

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早朝又听鹿催班"

的佳作。

平都山也由此易名为名山,沿用至今。

诗人黄庭坚出三峡,登巫山县城楼,作《减字木兰花》一首:

"

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

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青水茫茫,要渡南陵更断肠。

借历史传说的典故,抒自己被贬的愁肠。

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宦游四川,过涪州,写下"

雨添山翠重,舟压浪花分,洛舟经名世,张侯勇冠军……"

的诗句,既写景,又缅怀古人,余味无穷。

著名诗人范成大曾"

夜泊恭州"

,作诗以记:

草山硗确强田畴,村落熙然粟豆收。

翠竹江村非锦里,春溪夜月已渝州。

小楼高下依盘石,弱缆东西战急流。

入峡初程风物异,布裙跣足总垂瘤。

重庆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

他也作竹枝歌:

赤甲白盐碧丛丛,半山人家草木风。

榴花满山红似火,荔子天凉未肯红。

■涪陵易学

研习《易经》这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成为古代一门学问---易学,涪陵则是宋代易学的研究中心。

1097年,大理学家程颐谪居于涪陵北岩,标点并注释《易经》,完成《伊川易传》一书,遂使涪陵易学突兀而起。

他的门人、涪陵学者谯定,深得其传,治《易》深达,后学甚众,形成涪陵学派,影响及于有"

东南三贤"

之称的理学家朱熹、吕祖谦和张栻,故谯定有"

程门大宗"

的盛誉,涪陵易学至此隆盛。

①渊受此风熏陶,又东出夔门,求学于朱熹,将朱熹易学融入涪陵易学之中,丰富了涪陵易学的内容,使其更有正统色彩。

巴川(今铜梁)学者阳枋,师从渊,又吸取朱熹易学思想,曾主持北岩书院,扩大了涪陵易学的传播。

涪陵及其北岩以易学见重于当时和后世。

■大足北山石刻

北山古名龙岗山,在大足县城边。

唐昌州刺史韦君靖于公元892年首先在这里开凿佛像,直到公元1142年终凿,历时250年,有石刻造像264个洞窟,多为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和阿弥陀佛。

其中尤以136号洞窟雕凿最精,全部造像庄严优美,比例匀称,人物各具性格。

文殊菩萨高坐于凶猛的青狮之上,显得精力充沛,略带自负神情;

具有东方女性的健美,被誉为"

东方维纳斯"

的普贤菩萨,面貌秀丽,显得温柔娴静,典雅大方,坐于温顺的大象背上。

号称北山石刻之冠的125号窟数珠手观音,俗称媚态观音,立于窟的正中,斜依石壁,脸庞圆润秀丽,两手数着佛珠,自然交叉于腹部,表现出一副安闲自得的神情。

■宝顶山山石刻

大足宝顶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以大佛湾规模最集中、最大。

在那弯如马蹄,长约500米、高约15米~30米的岩壁上,共凿有31幅大型组合雕像,内容前后连接,配以经文、颂词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画。

其中"

华严三圣"

(即释迦牟尼佛和左右的文殊、普贤二菩萨)气势宏伟,高达7米。

文殊、普贤手伸出岩壁1.2米,上托几百斤重的石塔,身体前倾,历时800年而安然屹立。

千手观音"

是一座非常壮丽的雕像,1007只手如孔雀开屏地从左、上、右三方伸出,只只手臂纤细柔美,手拿器具、法器和乐器,显得千姿百态。

释迦涅槃像"

(即卧佛)长31米,仅刻上身,下半身似隐没在岩石里。

这种意到而笔不到的手法,含蓄隽永,引人遐思,更显出佛的伟大。

宝顶山石刻还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父母恩重经变像》为多组群雕,生动地刻画出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过程,是幅幅民间风情画;

《养鸡女》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劳动妇女的形象;

深得人们赞赏的《牧牛图》充满了农村生活情趣。

■潼南大佛

潼南大佛大佛位于潼南县城西北1.5千米的定明山下,始凿于唐咸通年间(860年~874年),到南宋初(1127年)才凿成,历时250年却浑然一体。

大佛为释迦牟尼坐像,通高约27米,全身装金,头饰螺髻,目光下视,鼻高且直,脸型长方,丰颐饱满,略带微笑,袒胸,着双领下垂外衣,左肩饰玉佩璎珞,左手抚膝,右手平置胸前,既庄严璀璨,又安详文静,充分展示出释迦牟尼佛至尊至上的神态。

■涪陵白鹤梁

 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直辖市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

处北纬29度43分,东经107度24分。

全长1600米,宽10--15米,自西向东延伸,呈一字形与江流平行。

水位标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

距长江南岸100米;

东临长江与乌江的汇合处。

由于常年受江水冲刷,石梁形成上、中、下三段。

被誉为“长江一绝、中国一绝、世界一绝”的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上。

1980年,白鹤梁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国务院公布白鹤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练习

一、填空题

1.宋代重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梯田的大量修建。

2.宋代重庆农村集镇的规模在比例上已超过当时四川经济最发达的成都府路。

3.宋代由荆襄入蜀到成都的陆上交通线中,重庆地区的合川是一重要中转站。

二、多项选择题

1.指挥钓鱼城保卫战的南宋抗战将领有(  )

A.余玠B.王坚C.张珏D.王立

2.重庆地区在宋代凿成的著名石刻有(  )

A.大足北山石刻B.大足宝顶山石刻

C.千佛洞石刻D.潼南大佛

三、单项选择题

1.进攻钓鱼城中炮后死于温泉寺的蒙古大汗是(  )

A.汪德臣B.蒙哥C.忽必烈D.也速答儿

2.在钓鱼城保卫战中被誉为"

四川九虎将"

的是(  )

A.张珏B.王坚C.王立D.彭大雅

3.坚守万州天生城拒不降元英勇战死的是(  )

A.冉琎B.甘润C.上官夔D.冉璞

4.钓鱼城军民前后经历了多少年抗击蒙古贵族斗争的历史?

(  )

A.10年B.30年C.26年D.36年

5.宋代易学研究的中心是(  )

A.万州B.涪陵C.巴川D.丰都

6.有"

盛誉的宋代易学家是(  )

A.程颐B.谯定C.渊D.阳枋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

第十二章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一、重庆定为陪都

淞沪抗战失利后,日军进逼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从南京西迁重庆。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主席林森①随即率国民政府主要办事机构人员到达重庆,12月1日,正式在重庆办公。

从此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都。

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市区扩大,人口由20多万增加到50万人,重庆逐渐成为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重庆在1929年2月15日已经建市,不过当时还是省辖的普通城市。

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重庆升格为行政院直属的特别市。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②。

当时的市区范围,东至大兴场,南至南泉、渔洞,西至歌乐山、中梁山,北至嘉陵江边的渡溪沟③。

此外,还把歌乐山以北至巴县青木关、歇马场及北碚一带划为迁建区。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但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陪都的重要地位依然存在。

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被推翻,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陪都的历史才宣告结束。

①林森(1867年~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

1943年5月因车祸受伤,8月1日逝世。

②陪都,是一国首都以外另建的都城,地位仅次于首都。

③渡溪沟,在磁器口以北、井口以南处。

二、抗战时期的重庆经济

沿海工厂的内迁和重庆工业的发展

抗战前,重庆虽然已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中心,但经济的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

1937年,上海民族资本经营的工业有1200多家,技术、设备都较先进,产量也较大,而重庆不过只有机器工厂六七十家,仅占全国工厂总数的1.7%,不仅规模小,而且生产手段落后。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着沿海城市的纷纷沦陷,大批工厂从沿海和省外其他城市迁入重庆,成为战时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1937年秋至1940年6月,迁入四川的民营企业254家,其中迁入重庆的厂矿为225家,占迁入四川厂矿总数的90%,包括机械、矿业、化工、电器、纺织等工业。

同时迁入重庆的还有近万名技术工人。

从长江的唐家沱至大渡口,沿着嘉陵江北至磁器口、童家桥,由川黔公路南至綦江,布满了大大小小400多家工厂。

以重庆城为中心,由合川、长寿、江津等地,构成了我国抗战时期的“金三角”。

在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工业区中,重庆是大后方惟一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区,集中了我国抗战时工业经济的命脉。

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工业中,军工、机械、煤炭等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抗战开始后,国防部兵工署所管的7个兵工厂陆续迁入重庆,重庆和太原成为全国两大军火生产基地。

太原沦陷后,全国抗战所需的枪支弹药,主要依靠重庆供给,直接为军火生产服务的钢铁工业在抗战时期有了发展。

1945年,机械工厂已有400多家,技工1万多人。

重庆的采煤业也有了发展,年产量由战前的10多万吨增加到近100万吨。

此外,重庆的纺织、造纸、制革、玻璃、食品等工业的发展也较快。

到1945年,重庆共有工厂1100多家,约占大后方工厂数的1/2。

城市人口125万,其中产业工人10万,占大后方工人数的1/2。

内迁工厂不仅成为战时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还奠定了战后重庆经济发展的基础。

随着国民政府迁到重庆,沿海工厂的纷纷内迁,以商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及重庆人口的剧增,抗战期间,重庆的商业贸易进一步繁荣。

1937年,重庆的百货业仅70家,1942年,发展到2400多家,增加了30倍。

到1945年,重庆的大小公司、商店发展到近3万家。

重庆成为全国商业和对外贸易的中心。

抗战爆发后,全国公营、私营银行汇集重庆,重庆金融业迅速发展,除四大家族控制的中国、中央、交通、农民等四大银行设在重庆外,其他一些省市的银行也集中在重庆。

到1943年10月,重庆银行钱庄多达162家,成为全国金融中心。

抗战时期,重庆水陆交通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

宜昌沦陷后,重庆成为长江、嘉陵江航运的中心。

轮船沿长江,上可驶到宜宾,下可驶到湖北的三斗坪。

沿嘉陵江,可驶至合川。

当时后方不能生产的或奇缺的物资,先在三斗坪集中,再由船只转运入川。

运送川军出川抗日,运送军火到前线,也全靠川江运输。

重庆民生轮船公司在抗战前只有船46艘1.8万吨,抗战时期最多时达116艘,运输能力也提高了一倍以上。

陆路交通也较发达。

由重庆至成都、贵阳、宝鸡、兰州等地都有公路运输。

在航空运输方面,开辟了重庆至香港、昆明、成都、西安以及仰光、河内的航线。

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

抗战初期,重庆经济发展很快。

但自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重庆经济发展陷入困难局面。

到抗战后期,重庆的经济濒于崩溃的地步。

一方面是因为日军侵略东南亚,作为物资转运地的香港沦陷,滇缅运输中断,国际通道受阻,使重庆的物资供应和销售都遇到困难;

更主要还是由于四大家族利用政治上的特权,打着国营事业的旗号,千方百计进行经济掠夺,扼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四大家族通过限制贷款、征收重税等手段,大肆摧残民族工商业,使不少工厂企业停业、倒闭。

到抗战结束时,民营纺织业、机械业倒闭的厂家达2/3。

四大家族趁机吞并民族工商业,官僚资本迅速发展。

到1943年底,官僚资本约占四川工业资本的63%。

孔祥熙办的中国兴业公司,就占了全川近400家大工业资本总和的1/3以上。

四大家族还在重庆滥发纸币,制造通货膨胀,大发国难财。

抗战八年,共发行纸币103000亿元。

到1945年7月,重庆物价比战前上涨500多倍。

工人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工人实际收入急剧下降。

以豫丰纱厂合川分厂为例,若1940年该厂工人的实际收入为100,则1942年下降为60,1943年下降为20。

广大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日本帝国主义对重庆的狂轰滥炸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凭借它的空中优势,日本帝国主义的狂轰滥炸对我国后方实行狂轰滥炸,重庆更成为日本空袭的主要目标。

1938年2月18日,日本飞机首次空袭重庆市郊广阳坝、江北石船等地,拉开了重庆大轰炸的序幕。

1939年5月3日,26架日本飞机分两批侵入重庆上空,并向人口密集的市区投掷炸弹和燃烧弹,使市区27条街道有17条被炸成废墟。

5月4日,27架敌机再次空袭重庆市区,对小梁子、七星岗一带狂轰滥炸。

整个市区浓烟滚滚、大火冲天。

无数居民被炸得血肉横飞,有的被烈火烧焦。

驻重庆的英、法等国使馆也遭轰炸,使馆人员也有伤亡。

连续两次大轰炸,造成重庆市民2600多人死亡,3600多人受伤,1200多幢民房被毁。

“五三”、“五四”大轰炸,是日本飞机空袭重庆造成市民伤亡最多的两次大轰炸。

重庆被日机轰炸1940年至1941年,日本对重庆的空袭进一步加剧。

1940年8月19日至20日,每天出动飞机多达190多架,创造了对重庆使用飞机的最高记录。

1941年夏天,日本对重庆的市民区、工厂、商业区、机关、学校进行全面空袭。

8月,敌机数百架次以每次6小时的间隔进行“疲劳轰炸”,市民死伤惨重。

美国大使馆、蒋介石在黄山的官邸和佛图关下的国民大会堂全部或部分被炸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华日机大批调走,日本被迫停止对重庆的大规模轰炸。

从1938年10月4日日本飞机首次空袭重庆市区到1943年8月,日机对重庆空袭共210多次,出动飞机9500多架次,投弹2.1万多枚,炸死市民近1.2万人,伤1.4万多人,炸毁房屋1.7万多幢。

重庆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重庆市区遭到重点轰炸的同时,重庆附近县城及沿江城市也不能幸免。

1939年至1943年,涪陵、南川、丰都3县共遭日机轰炸45次,炸死民众643人,伤646人,毁坏房屋6339间。

1940年5月至1941年8月,日机9次轰炸合川县城,造成10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城区2/3的建筑被炸毁,直接经济损失为全县4年财政的总收入。

1939年至1944年5月,日机轰炸万县29次,共出动飞机660架(次),炸死民众1332人,伤1520人,炸毁房屋6006间。

仅1940年7月28日一天之中,日本计出动飞机62架次对万县空袭,西山公园、鞍子坝一带被炸成一片焦土,死伤近800人。

“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

重庆大隧道是为市民躲避日机的空袭而仓促修建的防空设施,其中一段是由渝中区十八梯到两路口约2千米长的隧道。

这段隧道在十八梯、石灰市、两路口设有3个洞口,最多能容纳4000多人。

惨案发生前,隧道内的通风和发电设备还没正式使用,除两旁用木板钉成的长凳和每隔三四十米有一盏昏暗的油灯外,其他什么设施也没有。

1941年6月5日傍晚,日本飞机20多架分三批突然夜袭重庆。

以往日机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