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544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7《陈情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

这个板块都是抒情短章,难度不大,又都是歌咏友情,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安排以自读为主,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收集材料,了解作者,组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四、课时安排:

(总计10课时)

“如泣如诉”4课时

“执子之手”3课时

“旧日时光”1课时

“写作实践”2课时

《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⒈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⒉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⒊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⒋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

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难点:

《西厢记》的曲文之美;

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⒈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⒉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⒉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

⒈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⑴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词义: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

⑵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

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⑶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二州伯牧所见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臣之辛苦

⑷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⒉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⒊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凄苦,悲凉;

第二段:

感激,恳切;

第三段:

真挚,诚恳;

第四段:

忠诚,恳切,期待。

⒋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⒌熟读第二段。

⒍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⒎熟读第四段。

⒏解题:

讨论:

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明确: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

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情:

⑴情况(事实);

⑵衷情(孝情、忠情);

⑶情理(忠孝之道)。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赏析构思艺术:

⒈齐读课文,思考:

为何“陈”?

“陈”什么?

为何陈——用原文作答:

除臣洗马,不能就职。

(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

夙遭闵凶;

更相为命;

不能废远;

愿乞终养。

(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⒉讨论:

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

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

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⒊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

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

孝情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祖母情深似海                  先尽孝

沐清化蒙国恩                  后尽忠

忠心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圣朝恩重如山 ↓       ↓         ↓

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⒋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提示:

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⒌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

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⒍朗读思考: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

先尽忠后尽孝。

(投影)

⒎小结:

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

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

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

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

《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

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⒈“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⑶“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路;

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

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⒉“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⑴“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⑵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⑶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⑷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⑸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

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⒊“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

“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

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

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⑵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⑷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比喻句:

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⒋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⒌小结:

⑴四字骈句:

⑵对偶句:

⑶比喻句:

⑷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探究延伸: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⒈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⑴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⑵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

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

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⒉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⑶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五、布置作业:

⒈指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臣以险衅 

 

衅:

n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

bǔ 

C.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

zuò

D.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擢:

zhuó

⒉指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

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

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

更加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

迫近

⒊找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⒋指出加点词不同类的一项 

⒌指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⒍找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C.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⒎指出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⒏选出翻译准确的一项(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⒐选出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

D.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⒑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灌溉,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

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倍增,盗贼狱讼衰止。

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荆州刺使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赐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远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共张,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泰半。

太宫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蕴火,待温气乃生。

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

信臣年老以官卒。

(《汉书·

循吏传召信臣传》)

⒒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躬劝耕农 

躬:

亲自,亲身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 

约束:

管束

C.甚者案其不法 

案:

追究,查问

D.昼夜然蕴火 

然:

点燃

⒓分别比较下边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⒔“其化大行”一句中“其化”指代的内容是( 

A.躬耕劝农,为民兴利。

B.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求俭约。

C.没有纷争,耕稼力田。

D.勤劳节俭,努力耕田。

⒕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①待温气乃生 

②及它非法事物

A.①等到温暖的气候产生 

②其他非法得来的食物

B.①到气候变暖才能生长 

②还有其他非正常生长的食物

C.①到气温升高才能生长 

D.①等到温暖的气候才生长 

②其他非法得来的食物

⒖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民得其利,蓄积有余。

②刻石立于石畔,以防纷争。

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④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⒗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召信臣为官,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提倡节俭,严格执法。

B.由于召信臣好恶分明,政绩显著,百姓尊称他为“召父”。

C.因为召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中因而富裕起来,他也屡受朝廷奖励。

D.召信臣升为九卿之后,仍奉行节俭的原则,为朝廷兴利除弊,年老就结束了做官生涯。

参考答案:

⒈B(逋:

bū) 

⒉C(笃:

病重) 

⒊D(A.闵:

悯;

B.蓐:

褥;

C.厌:

餍)

⒋B(A、C、D均为古今异义;

B②古今同义) 

⒌D(A①终于,②尽;

B①姑且②假如;

C①坎坷,②险要的地方,D.夸耀) 

⒍A(例句与A均为名词作状语;

B无活用;

C名词作动词用;

D形容词意动) 

⒎C(A①主谓之间,助词,②结构助词,的;

B①趁机,到,②就,到;

C①②均是连词,因为;

D.①才,副词,②于是,连词) 

⒏D 

⒐C(A、B、D均为授官,C为贬官) 

⒑B(不是开篇提出辞官,而是第三段才道出真情) 

⒒B(规则、条约) 

⒓B ⒔D 

⒕C 

⒖A 

⒗D

2019-2020年高中语文7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备课资料)精品教案大纲人教版第六册

1.作者简介:

张志公先生,河北省南皮县人,1918年11月生于北京。

先后在中学、大学任教。

几十年来,一直不间断地从事研究工作,在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现代语文教育等领域多有建树,著作甚丰。

对中国语言学、语文教育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在语言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

《汉语语法常识》《语法学习讲话》《现代汉语》《修辞概要》。

2.张志公和现代修辞学:

张志公对现代修辞学有重大贡献。

在修辞学研究上,张志公更为科学地定义了“修辞”,将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从词句扩展到篇章,摆脱了历来侧重讲词格的窠臼。

他认为修辞学研究和运用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运用语言的效率。

概而言之,“讲究修辞就是要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大的信息量,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

从对修辞的这一理解出发,以词句段篇的顺序来谈修辞,并结合语音、词汇、语法、逻辑来谈修辞,十分有新意。

3.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修辞,就是研究语言形式的表现方法,语言手段的选择,语言技巧的运用,从而使语言更好地表达思想内容。

不同的写作要求,不同的表达形式,对于语言的要求也不一样。

怎样使语言表达得简洁、准确、明白、通顺,这就是所谓的消极修辞。

如何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形象,是积极修辞。

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是修辞学上的两大分野。

4.生活阅历、思想情趣和修辞:

同是咏梅,陆游和毛泽东都用了拟人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