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559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文档格式.docx

大禹治水;

(2)手工业:

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妇工;

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

陶向瓷过渡;

(3)商业:

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

工商食官;

3、文化上:

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

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

宫廷舞蹈;

礼乐文化;

《诗经》的内容;

绘画:

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

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

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1、政治: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

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封建社会形成;

选官制度:

世官制

2、经济:

农业: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农业技术:

精耕细作;

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垄作法使用;

土地制度: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

经济政策:

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

兴修水利:

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

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铁器的出现和推广;

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

出现钢剑;

商业:

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

市井、商业都会形成;

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商业繁荣。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学术下移;

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

(3)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

科技:

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甘石星经》;

医学《黄帝内经》;

战国司南,有关火药知识的记载文字:

大篆;

文学《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二、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

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

思想专制,服务政治;

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

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

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颁布《秦律》。

汉朝:

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

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中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

实行察举制选官。

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2、经济上:

重农抑商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汉代田庄;

行“泰半之赋”农学;

著作《氾胜之书》;

西汉发明犁壁、耧车、耦犁等先进农具和代田法、垄作法;

水利:

漕渠、白渠、坎儿井和东汉王景治黄河;

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有休耕和两年三熟制;

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煤炭作燃料;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秦汉统一了货币,但又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运活跃,对“市”管理严格,商业区和居住区严格分开,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

长安和五都,外贸发展:

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

秦朝“焚书坑儒”;

汉初“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形成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并确立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1)思想专制,秦朝 

“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罢黜百家…,仁政和纲常),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科技、文化、教育、绘画得到很大发展,奠定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形成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天文学(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讲的天文观测工具,地动仪)、造纸术的发明、《氾胜之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的巨大贡献。

秦小篆,汉隶、楷书;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的“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绘画门类丰富,壁画、帛画;

《夫妇宴饮图》是杰作。

太学出现、察举制。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年)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

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

九品中正制;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

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

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选官:

《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

出现间作、套作的复种技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大成就;

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灌溉工具),北魏均田制、三国屯田制推行;

耕耙耱技术形成,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

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并烧制出成熟白瓷;

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

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草市尉。

(1)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但吸收佛、道精华取得新发展——“三教合一”;

士人群体的形成

(2)科技文艺: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书法和绘画:

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晋代盛行行书,书法家王羲之和《兰亭序》;

绘画理论精辟,顾恺之“以形写神”,士大夫画家活跃,文人画注意以形写神,画家顾恺之和《女史箴图》;

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伴随着佛教的兴起,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也显示了辉煌的雕刻艺术成就。

敦煌莫高窟开始出现。

四、隋唐时期:

(581年~907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

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

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文化:

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1、政治上:

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道州县,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削弱;

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采用科举制的封建选官制度。

耕作技术: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

江东地区出现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精耕细作的曲辕犁。

发明灌溉工具筒车;

地税:

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水利:

大运河。

南方进一步开发,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远销欧洲。

丝织业技术精湛、吸取波斯织法和图案;

海上丝路;

匠户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兴起。

商业繁荣:

城市——唐代长安、洛阳, 

扬州、益州商业繁荣;

市——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后期商业经营的地域限制逐渐被打破;

农村集市贸易草市作用显著,夜市繁荣;

金融货币——出现柜坊和飞钱;

外贸——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商船规模大、利润可观,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儒学发展更为辉煌,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儒学复兴;

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火药发明、应用于军事;

文艺:

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

书法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注重规范法度;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潇洒奔放,尽显时代气息。

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杰出画家(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

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山水画展现盛唐景象;

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时步。

教育:

科举制度推行;

音乐舞蹈:

民间音乐进入宫廷,称燕乐,反映民族融合;

宫廷舞规模宏大,吸收各族风格;

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

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

【总特征】政治: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

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

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政治制度及措施:

中央:

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

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

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地方:

派文臣任地方官,更戌法,设通判、转运使;

宋代改道为路,设路州县三级;

监察:

设通判监察地方官。

元代中央:

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宣政院、枢密院。

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

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西南土司制度, 

稻麦复种制标志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

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

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农书》;

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部门增多,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棉花种植到闽粤地区,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著名瓷都,吸收写实风格;

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

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打破市、坊限制并出现晓市、夜市,不受官府直接监视,经济功能增强,商品种类增多;

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发展。

城市——宋代汴梁,元大都等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

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交通——元代疏浚大运河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程朱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存天理,灭人欲”实际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广泛应用在军事上,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也是最先进的。

王祯的《农书》是四大农书之一。

学校制度完备,书院兴起,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宋词、元散曲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宋“话本”兴起。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关汉卿等的优秀剧作鞭挞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书法与绘画:

书法追求个性、忽略风度,倡导有意无法,书法四大家;

绘画艺术全面发展,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

绘画成为商品;

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总特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

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

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

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清朝沿用内阁制,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对外:

海禁和闭关锁国。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同时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农耕经济过度发展: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出现风力水车;

双季稻扩种和产量提高,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棉花广泛种植并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徐光启《农政全书》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制瓷技艺进一步发展,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丝织业中心:

苏杭,《天工开物》、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大批商业市镇出现,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产性和专业性增强;

商帮涌现;

农产品商品化,商品流通扩大;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世界经贸中心之一。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禁海”“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理学发展到新阶段——王阳明心学;

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封建理学,否定君主专制,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通俗文学形式——小说蓬勃发展,四大名著出现;

传奇、京剧的产生与发展,并在同光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

绘画艺术最突出的是士大夫文人画,最能反映其风貌的是写意画,民间绘画兴盛;

书法艺术强调个性创造,平民化和世俗化。

以《农政全书》、《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古代科技达到顶峰。

第二讲 

古代希腊罗马

阶段特征;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

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而缜密法律,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手工业、海外贸易发达;

商品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对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

[大事件]

古希腊民主政治建设(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罗马法:

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人文精神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古代希腊罗马史—— 

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时间

人或事件

公元前8世纪前后

希腊出现许多“城邦”国家,显著特点:

小国寡民。

前594年

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前509年

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前6—5世纪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出现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前469—399年

苏格拉底在世,提出“知识即美德”

前5世纪中期

①以普罗泰戈拉、安提丰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兴起,主张“人是万物的再度尺度”。

②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前443---429年

伯利克里改革把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前427—347年

柏拉图在世,其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理想国》

前384---322年

亚里士多德在世,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名言: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著作:

《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

逻辑学

前3世纪中期

罗马法由“公民法”逐步演变为“万民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

学派

背景

概况

代表人物

、 

主张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影响

对雅典民众的 

起了积极作用。

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尤显难能可贵。

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

反对 

的民主政治,不断针砭时弊,提倡 

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提倡善良的道德,主张“ 

柏拉图

关注 

,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

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第三讲 

中国近代史

一、【概念阐释】

1、中国近代史:

时间范围: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总特点:

屈辱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中国近代化:

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

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

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

②经济上:

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

③思想文化上:

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科学化、大众化)

④社会生活上:

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城市化、多样化)

二、【中国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

⒈政治民主化: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⒉经济工业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⒊思想科学化: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⒋生活西方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

三、【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

阶段划分:

(一)总体划分

分期界标:

“五四”运动;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阶段划分依据:

领导阶级不同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含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基本特征】列强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

 

【革命阶段】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阶段:

1)19世纪40-60年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含义】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革命阶段】

第一阶段:

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

第二阶段:

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

第三阶段:

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第四阶段:

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二)

【阶段特征或史实】

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世纪60年代)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或中国近代化的孕育

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基本历史特征:

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