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5728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选修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7.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

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

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①大肠杆菌②霉菌③放线菌④固氮细菌

A.④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①

8.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对特殊营养物的需求,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特殊营养物

C.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D.根据微生物耐热性的不同,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9.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哪项

A.对照组培养基也严格灭菌,且不接触任何生物

B.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基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C.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大小完全与实验组一致

D.培养基的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绝对相同

10.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11.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

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12.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提供()

A.碳源、氮源和维生素B.氢元素和氧元素

C.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D.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13.选择培养时应将锥形瓶固定在()

A.桌子上B.温箱里C.窗台上D.摇床

14.下列材料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

A.杨树B.小麦C.玉米D.棉花

15.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下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

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菌的生长

B.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16.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使用的涂布器应保存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取出后又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这两步分别属于什么技术?

()

A.灭菌、灭菌B.消毒、消毒

C.灭菌、消毒D.消毒、灭菌

17.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

C.沾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接种环划线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18.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

19.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C.没必要放人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20.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单细胞的酵母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甲为绿藻,乙为酵母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培养液中

A.缺少无机盐B.氧气含量太高

C.缺少有机养分D.不含二氧化碳

二、综合题

21.为了调查赣江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2)该小组可采用上图②所示的(方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

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

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

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D.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

22.我国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不能超过3个。

某兴趣小组尝试对某品牌饮用水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检测,操作简图如图甲,伊红美蓝培养基配方如图乙。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_(“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

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怎样除菌?

______。

(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______(一种营养成分),以及______。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3)该小组通过统计______的数目,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

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要比实际______(“偏高”或“偏低”),理由是______。

23.餐饮行业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油脂,去除废弃油脂能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

实验小组通过培养基筛选出能够分解废弃油脂的微生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于筛选废弃油脂分解菌的培养基应当以____作为唯一碳源;

培养基中除添加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琼脂,因此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划分属于_____培养基。

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常常要采取无菌技术,其中接种室、接种箱和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应当用______进行消毒。

(2)脂肪的鉴定一般选用______试剂,其原理是该试剂能够使脂肪显_______。

(3)实验室发生不同温度下油脂分解菌对废弃油脂的分解率不同,该小组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油脂的去除率,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

①据图可知,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若要进一步探究油脂分解酶的最适温度,需要在_______的温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等温度梯度的实验组继续进行实验。

②油脂分解酶对废弃油脂的分解具有高效性。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_______。

24.玉米是生产和科研的好材料,原因之一是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的单子叶植物。

现有两个玉米品种,其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科学家将他们的花粉除去细胞膜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再把这些融合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培育出了玉米新品种。

(1)上述育种方法采用了____________技术,其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花粉的细胞壁常用酶解法,这里的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_________。

(4)两个品种的花粉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后,最多可产生_______种基因型的融合细胞(仅考虑两两融合),这些融合细胞再经培养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玉米新品种。

(5)已知该玉米花粉的细胞壁上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

若把细胞中提取的该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内,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不具备正常的功能,可能的原因有:

①;

②。

25.下表是一种细菌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的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主要提供。

(2)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多选)。

A.液体B.固体C.鉴定D.选择E.天然

(3)如果要对培养基的菌落进行纯化,在培养基上划线操作中,操作的第一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对接种环进行。

(4)制备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

(用下列字母排序)

a.倒平板b.计算c.溶化d.称量e.灭菌

A.a→b→c→d→e

B.e→b→d→c→a

C.b→d→c→a→e

D.b→d→c→e→a

(5)某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一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取10克该土壤加90ml无菌水制成稀释液)。

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统计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121、212、256,则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

(6)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包括:

土壤取样、、样品涂布到培养基上、挑选。

26.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土,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和.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和

.无菌技术要求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27.2015年与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平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爱尔兰科学家威廉一坎贝尔和日本药物科学博士聪大村,他们二人的贡献是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名为阿维菌素,其衍生产品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还能有效对抗其他寄生虫病,治疗效果显著.聪大村从土壤样品中分离链霉菌的新菌株,在实验室内通过成千上万链霉菌培养物筛选出一些较有发展前途的菌株,这就是阿维菌素的来源.

(1)制备链霉菌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2)图①是在纯化过程中通过法分离培养的结果,在培养基上接种时接种环需通过灼烧灭菌,完成图中划线操作,共需要灼烧接种环次.图②表示的是用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3)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时,经培养,在划线的末端出现,表明菌已分离.在此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

C.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

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

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的利用率.

28.利用微生物分解淀粉生产糖浆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某同学为了从长期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够高效分解淀粉的细菌,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配制以_____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为了使培养基凝固成固体,应该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②将土壤样品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_____________。

③将接种针用_____________法灭菌后,从②中的培养基上挑取一定量细菌,接种入_____________(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在恒温摇床上培养24h,使细菌大量繁殖。

④配制与①相同的培养基,并加入少量碘液,使培养基呈蓝紫色。

用_____________法将上一步大量繁殖后的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

⑤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

周围出现较大__________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上述所有倒平板和接种操作,都应在超净台上酒精灯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

(3)上述实验步骤中,从用途看,①所用培养基属于_______培养基,⑤所用培________培养基。

29.在生产研究上,常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回答下列与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有关的问题

(1)下图是利用______________法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把混合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获得______________菌落。

接种后培养基应______________放在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

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

若此培养基用于筛选尿素分解菌,则应除去上述培养基成分中的________,并加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物质,以补充其生活所需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培养基中加入酚红作指示剂的原因是尿素分解菌能合成________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pH发生改变,酚红由黄变红,使菌落周围呈现红色。

(4)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

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取0.2ml稀释液涂布,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60;

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46,取平均值232;

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____________同学的统计结果是相对准确可信的。

按照该同学的结果,每毫升原液中的菌体数是______________。

用这种方法测得的菌体数比实际活菌数量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30.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早已成为地球公害,塑料袋的自然分解需要20-1000年不等.2008年7月3日加拿大媒体报道:

16岁的高中生丹尼尔-伯德从土壤中找到了一类假单胞杆菌,能将聚乙烯塑料的自然降解过程缩短至3个月,而且分解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伯德也因此被誉为“塑料袋的克星”.以下是伯德寻找到聚乙烯降解菌的大致过程.

请回答:

(l)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推测,伯德这项研究的“土壤样品”最可能取自于。

(2)图中“…”表示对土壤悬浮液进行一系列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Ⅰ号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

(3)I号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脱颖而出”.如图采用的接种方法为。

使用Ⅱ号培养基的目的是使目的菌数目增多,培养基中必须包含水、无机盐、等基本营养成分.从物理性质来看,Ⅱ号培养基中不能添加。

(4)若要进行月季花药的离体培养,最好选择 

期的花药,从宏观来判断通常择,采用的MS固体培养基中除含有多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外,还需添加植物激素,其中主要是。

(5)为避免杂菌污染培养物和环境,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和完成实验后都要进行。

(6)接种时要在操作。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土样不同可能导致计数偏差,①正确;

②培养基污染,②正确;

③操作失误可能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菌落会增多,③正确;

④没有设置对照不会增加菌落数目,④错误.

A、①②③正确.

故选:

A.

2.C

自生固氮菌是异养菌,生长繁殖需要有机碳源;

自生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培养基中不加氮源,固氮菌能生长繁殖,不能固氮的菌不能生长繁殖,;

自生固氮菌的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28~30℃;

自生固氮菌对青霉素敏感,培养基中不能加青霉素.所以如果从土壤浸出液中分离出自生固氮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②不加抗生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⑧28~30℃恒温箱中培养.

C.

3.C

A、稀释涂布平板法,包括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两个过程,涂布平板之前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A正确.

B、涂布平板时,需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B正确.

C、只有稀释度足够大的菌液才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C错误.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故应选C.

4.C

A、将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防止培养皿被污染,A正确;

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对锥形瓶的口径处进行灼烧灭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B正确;

C、倒平板时不能把培养皿盖完全打开并放到桌面上,这样会污染培养皿中的培养基,C错误;

D、倒平板后冷却需要倒过来放置,防止皿盖上的水珠滴落到培养基上,D正确.

5.B

【解析】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故选B。

【考点定位】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

【名师点睛】通过鉴别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初步筛选,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实验,并且进行纤维素酶的测定,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6.C

【解析】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故选C。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

(1)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优点:

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缺点:

操作繁琐,加入的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2)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不存在菌落的混杂问题

1)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假阳性反应2)有些微生物有降解色素的功能

7.A

【解析】固氮细菌不需要专门添加氮源,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可从多种细菌中分离得到自生固氮细菌④;

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从而可以分离出霉菌②;

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放线菌③可生存,故选A。

【考点定位】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名师点睛】选择性分离培养基,支持特定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分离培养基,利用这个原理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8.D

【解析】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例如培养自养型的菌,在培养基中不需加入碳源,A正确;

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根据需要的菌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生长因子进行分离,B正确;

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C正确;

高温高压会将所有细菌(包括需要的菌类)一起杀死,D错误。

【考点定位】微生物选择培养

【名师点睛】根据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因微生物不同,对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的需求也不相同,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制备特殊的选择培养基,来获得单一纯种;

也可以根据微生物对不同抗菌素的敏感性不同,加入不同的抗菌素来获得目的菌种。

9.D

【解析】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为空白对照,A正确;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基都要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以保证单一变量,B正确;

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pH应与实验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