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5821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

《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果报告Word下载.docx

四、技术经济评价………………………………………8

五、结语………………………………………………………9

控制窄小煤柱巷道两帮移近量的实践

大水头煤矿高瓦斯松软易燃特厚煤层开采生产实践中,为降低煤柱损失,提高采区回采率,采取了留窄小煤柱沿空送巷方式布置工作面。

大水头矿第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为中一采区101工作面。

第二个综放工作面中一采区102工作面和第四个综放面104工作面之间、104综放面和第五个106综放面之间进行了沿空送巷窄小煤柱净尺寸7米的窄小煤柱巷道布置实践尝试,回采过程中,窄小煤柱巷道收敛变形异常严重,两帮移近量达2.3米,顶底板移近量达1.8米,工作面难以正常推进生产,人员难以通行,通风有效断面难以保证。

窄小煤柱巷道在锚网索喷浆联合支护的基础上,增加了锚索钢带、套架11#工字钢棚密集棚(棚距0.5米)、再次全断面补打锚杆等加固支护,最后又重新扩巷两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窄小煤柱巷道支护基本失败。

经矿压观测总结,采取了新的锚网索喷浆支护新技术,成功的解决了窄小煤柱支护问题。

以中204运输顺槽为例,其与中202回风顺槽呈窄小煤柱接触,煤柱净尺寸为5米,在掘进期间,巷道设计位于减压区,压力显现不明显,变形量小,但在回采期间,受采动影响后,巷道变形增大,两帮移近量最大达1600㎜,严重影响工作面的通风、行人、运输等,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不得不采取二次扩帮处理,从而增加了维修费用。

将窄小煤柱巷道两帮移近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对于节约吨煤成本,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效益意义重大。

本文将结合大水头煤矿在中203工作面中控制窄小煤柱巷道两帮移近量的成功经验,对如何控制窄小煤柱巷道两帮移近量做一简要分析与总结。

一、中203工作面概况

中203工作面,设计可采走向长671米(平距),倾斜长100米(平距),煤层平均厚度7.84米,工作面整体西低东高,呈仰采。

工作面南部以DF12断层为界,北部与已回采结束的中201工作面相邻,运输顺槽与中201回风顺槽呈窄小煤柱接触,煤柱净尺寸5米。

中203工作面属高瓦斯区域,煤层具有自燃发火特征,自然发火期3~6个月,煤质松软,普氏硬度系数f<0.7,地温、地压属正常地区。

二、窄小煤柱沿空巷道受压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垂直应力集中。

由于垂直应力集中,而在两帮煤体产生的破坏面主要是两种类型的剪切滑移面。

第一种剪切滑移面是在煤体内出现的两组共轭剪切滑移面。

第二种剪切滑移面出现在煤层与顶底板岩层的交接面上。

其形成与发展是导致煤帮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低水平应力环境。

沿空掘巷均处于低水平应力环境下,巷道顶板受水平应力的夹持作用很低,不足以平衡作用在其上的垂直载荷。

垂直载荷成为巷道顶板稳定性的决定作用。

上覆岩层压力大。

上覆岩层压力较大,从而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载荷亦较大。

当支护结构承受不了该荷载作用时,必须产生较大变形,造成巷道支护结构的破坏。

构造应力大。

构造应力对巷道稳定性影响极大,且很不稳定。

由于大水头矿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密布,由此产生的构造应力给巷道的稳定造成较大动压影响。

围岩裂隙发育。

由于煤层强度较低,裂隙发育,煤体结构极差,造成窄小煤柱巷道围岩总体强度较低。

另外,构造应力造成围岩破碎,其碎涨压力也容易使围岩产生碎胀变形。

受动压影响。

窄小煤柱巷道一侧为采空区,因此巷道受工作面回采引起的强烈支承压力作用,使围岩应力值数倍于原岩应力。

碎胀压力大。

在相邻工作面回采后,老顶断裂产生的强烈冲击波严重扰动围岩,破坏了围岩的完整性,降低了围岩的整体强度,同时在强大的上覆岩层压力作用下,弱面被挤压突出,煤柱极易产生失稳,给巷道支护带来了相当困难。

地下水的影响。

受到相邻工作面采空区积水的影响,如果采空区的水不能及时排出,使窄小煤柱巷道底板长期浸在水中,使其本来强度就很低的煤体发生软化、塑化,降低承载能力而失稳。

通过上述分析,窄小煤柱巷道的支护方式应着眼于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从根本上改变岩体内部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入手。

结合围岩控制理论,对窄小煤柱巷道采用锚网喷索联合支护体系,充分利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实现主动支护,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达到控制窄小煤柱巷道两帮移近量的目的。

三、控制窄小煤柱巷道两帮移近量采取的对策

(一)使用大功率风动扳手,提高锚杆预紧力

在中203运输顺槽窄小煤柱巷道掘进时,使用BK42型大功率风动扳手代替BK30型风动扳手,使锚杆预紧力大为提高,从而增大了巷道初期支护强度,降低了初期巷道变形量。

BK42型与BK30型风动扳手主要参数如下表:

BK系列风动扳手主要参数表

参数

机型

压力MPa

额定扭矩

N•m

空转转速

r/min

空转\耗气量m3/min

噪音dB(A)

机重kg

BK30

0.4-0.63

≥882

≥5500

≤2.4

≤118

5.8

BK42

2000

≥5000

≤2.5

9.5

(二)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提高巷道自身承压能力

在中203工作面设计时,将中204运输顺槽曾选用的三心拱形巷道断面改选为半圆拱形巷道断面,虽半圆拱形断面利用率较三心拱形低,但自身呈压能力较三心拱形强,仅次于圆形断面,有利于提高巷道自稳能力,减轻支护强度压力。

中203运输顺槽与中204运输顺槽断面形状对比如下图所示:

(三)增设帮锚索,加强帮部支护强度

通过对中204运输顺槽窄小煤柱巷道收敛变形的人工设点观测,发

现窄小煤柱不仅浅部(2.4米)两帮移近,而且整个煤柱向巷内移近,因此,在距巷道底板1.0米、2.2米位置,以2.1米间距交错布置两排帮锚索(每平方米不少于0.3根),以加强煤柱深部支护强度,控制深部位移量。

(四)加长帮锚杆长度,增厚挤压加固拱

锚杆越长,巷道周围形成的挤压加固拱越厚,对巷道围岩的支承力越强,防止围岩变形的能力越强。

在中204运输顺槽,帮锚杆长度2.2米,顶锚杆长度2.6米,巷顶支护强度强于巷帮,应力在支护强度相对较低的帮部显现,两帮移近量(1600mm)远远大于顶部下沉量(200mm)。

在中203运输顺槽掘进中,将帮锚杆长度加长到2.6米,使全断面支护强度等强,不再产生支护薄弱点。

(五)增大帮锚杆直径,增强帮部支护强度

锚杆直径的大小,直接决定支护强度的强弱。

单位面积支护强度不够,必将引起巷道的变形,且支护强度越弱变形量越大。

在中203运输顺掘进中,将帮锚杆直径由20㎜加大到22㎜,使其与顶锚杆直径相同,全断面实现等强支护,不产生支护薄弱点。

同时,将中204运输顺槽使用的与锚杆配套的小铁托板厚度由10㎜增加到12㎜,防止因铁托板压裂而导致锚杆失效,使巷道失去支护,变形量增大。

中204运输顺槽与中203运输顺槽支护图对比如下:

中203运输顺槽支护图

中204运输顺槽支护图

四、技术经济评价

(一)改善了围岩力学状态,巷道变形较小,巷道变形监测数据统计见下表:

中204运输顺槽与中203运输顺槽变形监测数据统计表

巷道

名称

是否窄

小煤柱

最大两帮

移近量

平均两帮

造成

后果

中204运

输顺槽

1600㎜

1000㎜

严重影响工作面

推进及安全生产

中203运

280㎜

210㎜

对回采工作无影响

(二)减少了巷道扩帮维修工程量及维修费用。

中203运输顺槽与中204运输顺槽相比,中203运输顺槽回采期间两帮最大移近量仅为280㎜,不影响回采工作面推进,而中204运输顺槽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600㎜,严重影响工作面推进,需二次扩帮才能满足回采期间工作面的正常推进。

中203运输顺槽与中204运输顺槽相比,仅中203回采工作面可节省巷道扩修工程量至少600m,每米二次扩修费用556元(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总共可节约33.36万元,与中104、106相比,不套架工字钢棚每米节约支护材料成本1250元。

(三)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

巷道两帮移近量大,会严重影响巷道的通风、行人、运输,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为保证工作面正常推进,必须二次扩帮。

扩帮工程不但增加了维修费用,而且给回采工作增加了难度。

中203运输顺槽通过采取措施,严格控制了两帮移近量,极大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

矿井服务年限做出一定贡献,同时为我矿支护技术的改进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水头矿条件下的窄小煤柱巷道,尽管在高瓦斯区域,煤层具有自燃发火特征,自然发火期3~6个月,煤质松软,极易冒落,普氏硬度系数f<0.7,窄小煤柱净尺寸仅5米,但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对策,在同等条件下,使中203运输顺槽两帮最大移近量较中204运输顺槽两帮最大移近量大大降低,不需处理就能满足回采工作面正常推进,说明该经验是成功的,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