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5825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4567单元文档格式.docx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63,全班把题目读一遍。

2、谁来说一说小狗贝贝是怎样观察这个礼物的?

3、“节日礼物”是什么形状?

4、请你按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四个画面下的()里标出①②③④

5、全班交流汇报,并说一说理由。

(你是怎样想的)

当我们站在铁轨的中间,问两头观察时,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觉和体会?

谁来说一说。

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8、谁来说一说在生活中,你由远到近或由低到高观察某一物体,有什么体会?

9、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后师总结。

三、活动3

1、P64页说一说。

先独立审题,填写,再说一说为什么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会越少。

2、试一试。

①师先引导学生画一画,以A点为顶点,到房子两侧各画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角的两边外的树木是站在A点看到的。

②用同样的方法,请同学们独立画出在B点看到的树的范围。

③通过这两次动手画一画,说明了什么?

板书设计

节日礼物

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由远到近看景物,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修改及补充内容

天安门广场

范文芳

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什么位置拍摄的,体会不同方向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

2、能正确辨认以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1、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人行道上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先看到什么?

最后看到什么?

观察周围的社区或村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画面怎样,从高楼上或山顶上观察地面的景物,看到地画面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都很注意周围的事物,如看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不同位置观看附近的社区和村庄,同学们都有体会,我们交流一下。

3、师: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观察景物的实际体会,现在请打开课本第58页的上半部分。

从①②③三个不同的位置,拍摄了天安门广场的三幅照片,请你辨认一下,各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

先个人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根据同学们的体会,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现在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个问题,先想一想,再用小立方体搭一搭、看一看。

2、与全班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两辆汽车从摄影师面前开过,摄影师自拍摄了以下三幅照片,请大家在○内标出摄影师的拍摄顺序。

与同伴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师小结:

因为两辆车以摄影师面前开过的,先看到什么?

(车头)再看到什么?

(车身)最后看到什么?

(车尾)

4、P58、试一试

a、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体。

b、师: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吗?

c、先尝试解答第

(1)题第

(2)题,并与同伴说一说理由。

d、师用模型验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想像。

P59、1、连一连

先独立观察、填写,再用相似的实物摆一摆、验证。

P59-2

审题、填写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天安门广场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精打细算

王春霞

1、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数的大小不变?

7.1015.201000.0701.012.0

2.淘气用115元买了5箱牛奶,小红用126元买了6箱牛奶,两种牛奶品牌质量一样,谁买的便宜?

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

请学生上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让学生说出列式根据:

总价÷

数量=单价)

集体订正,板书“精打细算”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打算去买牛奶(出示幻灯情景图),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2.你建议老师去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为什么?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

11.5÷

5=12.9÷

6=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

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价格,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5.引导汇总,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有疑问则小组交流

7.集体交流,教师引导汇总:

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四)巩固练习,延伸拓展:

1.练习:

14.4÷

12=8.2÷

5=

2.试一试:

7.42÷

7=15.9÷

15=

3.出示纠错练习

精打细算

11.5÷

5=2.3(元)12.9÷

6=2.15(元)

答:

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参观博物馆

1、通过创设的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正确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一:

创设情境

1、出示挂图。

问:

这些小朋友去做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活动二:

探索学习

(一)解决问题

(1)

1、估一估。

请同学们估计他们每一个人大概要用多少钱?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3、做一做,说一说。

请个别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算理。

还有谁要补充?

(二)解决问题

(2):

每个小恐龙售价多少钱?

1、估一估。

请同学们估一估每个小恐龙的售价。

2、算一算。

估计每个小恐龙的售价不到1元钱,在竖式中怎样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和算理。

3、总结。

刚才学习解决问题

(2)与解决问题

(1)都一样吗?

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的?

活动三:

练一练

1、全班齐练P63-1,

个别板演,全班讲评。

2、P63。

2

分析题意,正确解题。

3、P63。

3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4、P63。

4

通过填数,进一点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练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5、P63。

5

能正确解决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参观博物馆

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

买16个小恐龙花了12元,一个小恐龙多少钱?

26÷

4=6.5(元)12÷

16=0.75(元)

答:

平均每人花了6.5元。

每个小恐龙0.75元。

谁打的电话时间长

1、通过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数学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1、观察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伴说一说。

2、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讨论:

①要求“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就要知道什么?

②怎样求小红与小华打电话的时间?

③该怎样列式?

1、学生试着列竖式解答。

2、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两个算式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

②你打算怎样算这一题?

③把你的算法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与互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逐步整理和小结出其正确的计算方法。

4、试一试(第68页)

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②在学生完成后有针对性地择生板演。

③讲评时指出:

在做第3、5小题时37.1和8.4扩大100倍后,要在末尾需要添加一个0;

2.7扩大10倍后,比除数小,商的小数部分要添0。

1、P65-1在加强小数除法口算练习时,正确进行计算。

2、P65-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答。

3、P65-3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4、P65-4计算

①在学生完成三组题后问:

发现了什么?

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③小结。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小红打电话的时间:

小华打电话的时间:

8.54÷

0.7=12.2(分)45÷

7.2=6.25(分)

小红打电话的时间长。

人民币兑换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1、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

2、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1、小调查:

查询外币与人民币兑换的比率。

2、交流调查结果。

从中国银行2003年3月公布的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你懂得了什么数学知识?

与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1、出示例题

(1):

美国小朋友玛丽的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思考怎样求这本故事书是人民币多少元

③要求学生先试着做一做,列出算式。

2、根据汇报,讲清算理

①学生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能说清楚你的理由吗?

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

还有谁有不同的意见或者需要补充?

②小结,讲清算理。

(方法是用外币×

比率=人民币,记得保留两位小数哟!

3、出示例题

(2):

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这一题有该怎样解答呢?

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列出算式。

4、根据汇报,讲清算理

(方法是用人民币÷

比率=外币,记得保留两位小数哟!

3、试一试。

(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1、P68-1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练习。

2、P68-2人民币换泰国铢。

注意得出的近似值还需要乘100。

3、P68-3欧元换人民币不需要示近似值。

4、P68。

①求近似值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

②根据实际的具体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四舍五入。

人民币兑换

外币×

比率=人民币

人民币÷

比率=外币

谁爬得快

白季

1、通过计算动物爬行的距离,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表示循环小数。

1、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1、出示动物乐园公告。

从动物乐园的公告,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根据动物乐园的公告,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这两个问题都是求这两只动物的什么?

你能正确地列出算式吗?

说出你的理由。

2、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下面我们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看谁先知道到底是蜘蛛爬得快还是蜗牛爬得快?

准备好了吗?

比赛开始。

3、引导讨论、交流、发现

教师巡视学生比赛情况。

当有学生提出遇到困难除不下去时,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你们为什么不往下除了?

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

商有时一个数学重复出现。

5、师指出:

像24.333…,0.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

6、教学循环小数的写法。

1、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

2、正确进行计算,并把商是循环小数的表示出来。

3、注意引导学生看“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的要求。

活动四:

数学万花筒

六道题的商都是循环小数,都是由1、2、4、5、7、8六个数学组成,只是排列顺序不同。

谁爬得快

蜘蛛3分爬行73米蜗牛11分爬行9.4米

73÷

3=24.333...9.4÷

11=0.85454...

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

电视广告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1、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出示文字信息。

某公司在地方电视台黄金档插播一条30秒的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每天播出一次,连播两周共付人民币35.7万元,平均每秒多少元?

从题中你懂得了什么?

你能计算电视广告费平均每秒多少元吗?

1、适当的分析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试着解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同学们,看着这么多的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新课标第一网

引导学生对比、讨论、研究不同的列式方法及算式表示的意义。

4、小结。

①在综合算式中,懂得运算顺序。

②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致的。

试一试

1、P71。

1

注意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可先引导学生说说该题的运算顺序。

2、P71。

回忆四月份有多少天,理解题目意思,独立解答。

1、P72。

要求脱式计算。

2、P72。

先说一说从这张收费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然后独立解答。

3、P72。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解决哪些问题,然后独立解答。

电视广告

35.7÷

(14×

30)35.7÷

14÷

30

=35.7÷

420=2.55÷

=0.085(万元)=0.085(万元)

0.085万元=850元0.085万元=850元

平均每秒850元。

激情奥运

1.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体育赛场上的相关问题,体会数学与体育之间的关系。

2.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3.让学生通过解决体育当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关的体育方面的知识,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

出示奥运会的部分图片,2004年8月14日至30日在希腊雅典举办的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无论金牌总数还是奖牌总数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同学们,你们知道当时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多少块金牌吗?

二、自主探究

1、射击比赛

我国选手杜丽参加射击比赛的决赛场景,当射击手打出第1枪的时候,中外记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射击手进行拍照,我这有四幅照片,请同学们辨认一下这四幅图片分别是哪国记者拍摄的?

最后三枪,两位射手的成绩究竟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书上的表格)根据他们两人最后三枪的成绩和前7枪的情况,杜丽是否能反败为胜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

10.8+10.8+10.6—(10+10.6+9.7)=1.9(环)1.9>

1.4,所以杜丽是最后的冠军

(10.8—10)+(10.8—10.6)+(10.6—9.7)=1.9(环),1.9>

1.4(学生也用估算方法)。

2、跳水比赛

根据屏幕上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三名运动员最后一跳的成绩。

(课件出示)根据屏幕上的文字内容和表格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呢?

组可以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解答的方法。

4、田径比赛

我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并打破了该项目的奥运会纪录,平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视频演示)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我们了解了三名运动员的名次排列情况,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了他们三人之间的成绩差。

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判断这两幅图,(课件出示图)哪幅图能描述当时决赛的冲刺情况呢?

屏幕可能有点看不清,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学具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

激情奥运

跳水比赛

射击比赛

田径比赛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2、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

谁先走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游戏:

掷骰子

同学们喜欢下棋吗?

两人下棋时,你们怎样决定谁先走棋呢?

我们用“拳头、剪刀、布”……

这个办法很好。

笑笑想了一个办法,掷骰子,她提出,大于3点,小明先行;

小于3点小华先行。

你们觉得笑笑这个办法好吗?

与同桌试试这个办法,掷一掷骰子。

生1:

我们掷了几次,有时小明先行,有时小华先行。

生2:

我们掷了几次,也是同样的结果。

但是我想多掷几次,小明先行的次数会多。

生3:

我觉得这个办法不好,小明先走的可能性大。

因为一个骰子有6个面,掷出1,2,3,4,5,6的可能性都一样。

大于3点有3种种可能,就是4,5,6;

小于3点的有2种可能,就是1,2。

大于3点的可能性大,这个办法不公平。

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

再做几次试验,将全班的试验结果汇总起来。

(试验,汇总试验数据)

修改游戏规则:

通过多次试验,确实这个方法不公平。

你们能修改笑笑的方法,使它对双方公平吗?

(同桌两人商量)

生:

可以修改为大于3点,小明先行;

小于或等于3点,小华先行。

除了掷骰子外,你们还能想出一些别的对小明和小华都公平的办法吗?

他们可以掷硬币,正面朝上,小明先行;

反面朝上,小华先行。

体育比赛中常用这个方法。

掷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相同,我觉得这个方法公平。

设计一个圆形转盘,红、蓝色各占一半,每人转一次,转到红色小明先行,转到蓝色小华先行。

这个方法行不行呢?

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试验,汇报数据)

通过试验这个方法是公平的,淘气也设计了这个转盘,你能为他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吗?

设计游戏规则:

你能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其他游戏吗?

在小组内玩一玩。

我们玩“剪子、石头、布”每边两人,一人猜,一人跨步,猜赢的一方出布得跨20步,石头10步,剪子4步。

哪组先反回到起点哪组赢。

……

实践活动:

我用瓶盖设计了一个游戏:

掷出瓶盖后,着地时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