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583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题特训二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的反应: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61--1894年的洋务运动

1898年百日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预备立宪

1911年辛亥革命,否定了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初期罢丞相的原因。

并分析材料一中“罢丞相”之举措对君主专制政体产生的影响。

 

(2)你同意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2.工业革命引发了不同的反响,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部分)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1733年

凯伊

英国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手摇纺纱机

1690年

巴本

法国

活塞

1782年

瓦特

联动式蒸汽机

1807年

美国

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对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主要有以下看法:

傅立叶认为,工业化大生产把一切都交给资本家,他们肆意剥削工人,工人变成了劳动的奴隶,致使劳动成为贫困和痛苦的根源。

资本家财富的丰裕是以工人的贫困为代价的。

亚当·

斯密认为,资本家追求个人利益,不仅意味着个人财富的增加,实际上也是国民财富的增长,神奇般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和谐。

资本家并非总是不顾一切唯利是图,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

他们都在为追求私利辛勤工作,若不如此,在市场交换中必败无疑。

——据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

16—19世纪的世界史》整理

(1)完成材料一中表格的填空,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的三个方面成就。

(2)工业文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

对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您更认同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

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说理由不得分)

(3)面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和流派?

3.选官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初元年(76)三月诏:

“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

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系阀阅。

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

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

文质彬彬,朕甚嘉之。

──[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卷三《章帝纪》

材料二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古者世卿,《春秋》讥之。

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 

政。

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

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故下无才。

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

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

论科举》

材料三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

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与刘成禹对话》,《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材料一中“乡举里选”指的是什么选官制度?

据材料分析此种选官制度出现的问题?

为此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对科举制的观点,并就这一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晰;

150字左右)。

(3)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古代选官制度对现在人才选拔有何启示?

4.有入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

材料一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

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

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

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

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

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一一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给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

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

“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

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荪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一一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观点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5.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材料一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

……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

材料二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

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1990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又强调: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

计划和市场都得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有效的重要作用,又可以发挥计划宏观调控导向的重要作用,应当把计划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论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就职演说》

(1)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市场观”。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市场观”。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和邓小平“市场观”的异同。

(3)材料三中罗斯福总统所谓“实现有效的领导”是指什么?

请举例加以说明。

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1.

(1)原因:

宰相专权乱政;

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2分)影响:

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此后成立的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主子”与“奴才”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

(2分)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六部直属于皇帝,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随意性;

(2分)对近代产生恶劣影响,集权趋势不利于中国向现代国家政治转型。

(2分)

(2)同意。

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上,剥夺了人民的政治自由和言论自由;

思想文化上,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8分)

(3)由于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使中国近代政治转型起动较迟;

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具有后发性;

中国政治转型与救亡图强联在一起;

一波三折,困难重重;

从体制内改革转变到体制外革命;

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落后,思想启蒙不够,政治转型效果不彰。

(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得满分,不拘泥现成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张表格中显示历史上出现了丞相位高权重危及皇权的事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期罢丞相的原因是宰相专权乱政;

“罢丞相”之举措对君主专制政体产生的影响有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此后成立的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主子”与“奴才”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

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六部直属于皇帝,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随意性。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只需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摆明观点即可。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中国整体实力几个方面组织回答即可。

(3)本题材料提到,鸦片战争等西方的冲击和中国的反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是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具有后发性;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表现影响;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内容

2.

(1)填空:

飞梭;

富尔顿。

成就:

棉纺织业;

动力;

交通运输。

(6分)

(2)认同傅立叶的看法。

理由:

造成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资本家财富急剧增加,建立在肆意剥削工人的基础上;

造成了工人的贫困;

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劳动成了贫困的根源而不是人们的需要。

(8分,任答4点即可,满分不超过8分。

认同亚当·

斯密的看法。

资本家追求个人财富的同时,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使每个人用同样收入可以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

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资本家追求财富,固然有逐利的一面,但也是受制于市场机制使然;

资本家辛勤工作;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文学:

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8分)

(1)第一小问表格的填空属于识记;

第二小问成就,飞梭和手摇纺纱机用于纺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动力的问题,汽船和蒸汽机车用于交通运输。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赞成任何一个的思想都对。

赞成傅立叶的观点:

傅立叶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他认为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是造成工人极端贫困的根源,对大工业生产持否定的态度;

赞成亚当·

斯密的观点:

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作《国富论》,他认为社会化大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由此主张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同时有一只"

看不见的手(指市场)"

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3)材料二所述的问题是资本家加重剥削,工人更加贫穷。

面对着这些现状,人们原来幻想的资本主义的一切美好都被残酷的现实击碎,面对着这些无奈的现实,当时的人们还残存着些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对资本主义还抱有一定的憧憬,所以思想领域里产生了具有改良思想特点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失败后,又出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理论。

文学领域出现了把理想当成现实来描写的浪漫主义文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影响;

3.

(1)察举制。

(1分)乡里举荐,不明真伪,多举荐豪门贵族子弟,有失公平。

(2分)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

(1分

(2)梁启超和孙中山两人对科举制都是持肯定的态度的,认为科举制有着积极的作用。

科举制可以革除世卿制以家世、出身选官的弊端,加强中央集权;

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

可以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为国家选拔更多的人才;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9分)

(3)以个人的实际才干和能力为标准;

注重公平合理性。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是察举制。

第二问结合“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

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系阀阅”可以概括出乡里举荐,不明真伪,多举荐豪门贵族子弟,有失公平。

第三问从“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

文质彬彬,朕甚嘉之”可以分析出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题是开放型小论文撰写类题目。

解答此题要注意解题的思路,首先结合材料概括出观点,本题从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概括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科举制都是肯定的态度。

第二步列举史实,做到史论结合,第三要注意逻辑严密;

表述清晰。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一中察举制到材料二和材料三科举制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个人的实际才干和能力为标准;

注重公平合理性两个角度组织回答即可。

选官制度·

察举制和科举制

4.

(1)妥协: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这种宫廷政变的方式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达成妥协;

通过《权利法案》,既保留了君主,又确立了议会主权。

转化:

英国由封建专制转化为近代民主政治(或君主立宪制)。

(1分)

(2)表现: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

大州和小州之间;

南方和北方之间;

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任意两点2分)

原则: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

分权与制衡。

(3)观点一:

“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理由: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观点二:

“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保存革命力量。

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

(选择一个观点评述:

观点2分,理由任答1点2分)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与理解,解题时注意抓住“妥协和转化”,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为史实,从妥协与转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妥协可以结合光荣革命以《权利法案》去分析,转化可以结合封建与民主两个方面的转化分析即可。

(2)注意材料二的信息,美国1787年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

“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因此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联系宪法的内容可知,“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

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等。

(3)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材料三中对于这场“大妥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这场“大妥协”不具有任何积极意义;

而喻大华等人则认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联系材料和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论证。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原则;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认识

5.

(1)列宁:

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

要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

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

(3分)

(2)邓小平:

计划和市场各有优势;

市场经济应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分)

同:

都主张利用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分)异:

列宁把市场看作资本主义成分,邓小平则把市场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列宁是暂时利用市场来恢复经济,邓小平则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3)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1分)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

成立农业调整署,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维护普通民众的权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进行直接的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这一观点没有认清这些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

(1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反映了列宁的“市场观”,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有效的重要作用,又可以发挥计划宏观调控导向的重要作用”反映了邓小平“市场观”:

计划和市场各有优势;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通过上述问题得出相同点:

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不同点: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一小问,材料中“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指的是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第二小问,举例可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中找。

第三小问,观点题,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进行论述。

然后从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本质上进行论述。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新经济政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历史性的跨越;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实施新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