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590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此转变

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D.导致了工业体系崩溃

29.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

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我们寻求和平。

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

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

”这实际上是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宣示了中方对日作战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30.以下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大中小型建设项目投资表。

它表明“一五”时期

年份

投资额(亿元)

投资比重(以总额为100%)

大中型

小型

1953

34.68

55.76

38.3

61.7

1954

43.87

55.20

44.3

55.7

1955

60.02

40.34

59.8

40.2

1956

85.12

70.16

54.8

45.2

1957

79.10

64.22

55.2

44.8

“一五”时期

302.79

285.68

51.5

48.5

A.已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小型工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C.大中小型工业的投资比重相当D.投资比重向大中型工业倾斜

31..“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

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

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材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维护自由平等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利于维系社会稳定D.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32.1734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岸,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思想的传播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D.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33.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管理思想变化

C.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34.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

“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

”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强调不均衡发展工业、农业的正确性

B.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紧迫性

35..下面是1980--198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变化示意图(单位:

亿美元)。

据此可以推知

A.冷战仍然在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B.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国际化加速

C.科技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新发展D.发展中国家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广州贸易的主要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

开办这些行的主人,即所谓的“行商”,向朝廷捐呈大笔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垄断性特权;

据说捐资的数额约为20万两,或5.5万英镑。

据称在明代万历时期(1573-1619年),就有大约三十六个行商与十四个国家进行贸易。

到明朝末年,行商的数目下降到了十三个,故有了“十三行”的名称,一直持续到清代。

由于广州贸易是在外国私商和中国臣民之间展开,所以无需任何官方的外交关系,只要有非官方的生意往来即可。

这样,洋商与中国官府之间不允许有任何的直接接触;

洋商只能通过指定与他们做生意的中国特许商人,向总督、巡抚和“户部”转呈禀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

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

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

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特许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

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挥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

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

1680年,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

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行商”产生的历史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三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并分析二者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16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

”麦迪逊说:

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迪逊“双向平衡机制”的理解。

(说明:

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选修

4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

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货。

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融之,或加刑诛。

抉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的措施对唐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46.(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关于中国出兵抗美援朝问题表明了苏联政府的态度。

他在电报中说:

“当然,我也考虑过,美国尽管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仍可能为了面子而被拖入大战,这样一来,自然中国将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

1951年6月4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关于美国在朝鲜应采取什么政策问题的听证会上指出:

“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就会给俄国一个合法的借口干涉这一战争,中苏之间的条约具备这样的性质,同时中国人也会根据这个条约,要求俄国人这样做。

——摘编自齐德学《中苏同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二“如果美帝国主义真正进攻我们的大陆,那就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战争问题,我们和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打起来,就是全面性的打。

”“我们今天不是孤立的,我们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美国和联合国都晓得,它要发动战争,那就意味着这是世界大战。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不敢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积极影响。

47.(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

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

张之洞的《劝学篇》集中体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政治观点: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也就是说,这一取向的重心是在“中学为体”。

但如果细心考虑当时的变革需要和张之洞的思想背景,就会明白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在强调“变革”的一面,而非固守的一面。

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

----摘编自李刚《张之洞:

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革命党人眼中张之洞是“汉奸、封建卫道士的形象”的原因。

(6分)

(2)概括材料对张之洞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看法。

(9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4、D25C26D27A28B29C30D31C32A33B34A35B

40

(1)历史背景:

工商官营的传统;

君主专制的强化;

明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繁荣;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1点2分,任答3点9分)

(2)特点: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行;

职能是向海关承担代缴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

目的是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确保税收,维护封建统治;

实质上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4分)

东印度公司是国家授权具有贸易垄断权的股份制公司;

兼有经济、政治、军事功能,能够组建舰队、发行货币、签订条约等;

目的是进行垄断贸易进行资本积累;

实质是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和扩大贸易的产物。

影响:

十三行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东印度公司加紧了英国对外的殖民政府和掠夺,加速了英国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1.【参考答案】示例一“美国的制度设计”是地域平衡机制:

(1)中央与地方利益平衡:

中央“抓大放小”,地方有相对独立性,既符合美国州先于国的国情,又兼顾了国高于州的需要。

(2)大州与小州利益平衡:

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3)南方与北方利益平衡:

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示例二“美国的制度设计”是体制平衡机制:

(1)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体现了政治精英的利益;

众议院议员的选举体现了普通民众的利益;

总统的选举采取选举人团制度,则体现了普通民众与政治精英利益的平衡。

(2)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可以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

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议会,代表更多的利益团体说话。

(3)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①“分权”:

美国的中央政府机构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机关组成。

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各级法院。

②“制衡”:

立法权属于国会,又受到总统和法院的制约;

行政权属于总统,又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

司法权属于法院,又受到国会和总统的制约。

通过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平衡。

45.

(1)整顿吏治,严惩贪赃枉法官吏;

发展科举制,选拔贤能人仕;

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生产。

(6分)

(2)进一步打击了贵族政治,促进了“平民政治”的发展;

有利于政治清明,为后世政治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唐玄宗前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9分)

46

(1)原因:

中苏同盟建立,担心苏联参战;

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可能在亚洲投入更多兵力;

美军在战场处于被动的局面,扩大战争难以扭转战局;

新中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2)积极影响:

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对新中国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7

(1)①在革命党人的眼中,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儒家纲常名教的。

②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①材料认为张之洞是坚定的改革家,其与维新派的区别在于变法方式的缓行与激进之分;

②认为人们对“中体西用”思想存在误解,其重心是强调变革而非固守,西学不仅包括西方科学技术(西艺),而且包含西方的制度(西政);

③认为张之洞对西学的感知程度相当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