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085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朝君权的加强1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8、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统治的加强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近代化因素萌发

9、“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诛杀异己者

C.强化君主专制

D.监控臣民举动

10、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相同的根本目的是 

(理解;

0.84)

A.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B.防止人民反抗

C.加强思想控制

D.压制知识分子

11、明朝继续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同时规定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诗赋与算术

B.时务策

C.文学与时政

D.四书五经

12、下列措施中属于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有: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八股取士 

④缔结“澶渊之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八股取士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4、“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

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帝

D.乾隆帝

15、1995年,江泽民出访欧洲,在同中国驻外使馆同志说话时回忆说起了扬州的一位历史英雄。

而“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楹联就是对他的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称赞。

“他”是指:

A.史可法

B.李庭芝

C.姜才

D.韩世忠

16、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7、如图,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军机处内景

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

18、他出生贫苦,给地主放牧牛羊,做过和尚,但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1368年在应天建立新政权后,将应天改称为

A.北京 

B.西安

C.杭州 

D.南京

19、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和隋朝

B.秦朝和清朝

C.秦朝和宋朝

D.秦朝和明朝

20、下列哪项关于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

A.以明清两朝为盛

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

C.考试题目取材广泛,涉及诸子百家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二、填空题()

21、1616年,___________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

1635年, 

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22、1368年, 

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

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 

23、明朝时期,君主专制逐渐强化,如思想文化方面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题目只能来自 

而在政治方面, 

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五、问答题()

七、综合题()

24、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2分)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2分)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

(2分)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

(2分)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有参决。

——摘自《史职官志》 

(4)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2分)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25、【巩固封建统治】

(5分)

(1)请列举秦朝、西汉、明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做了很多努力,请从平定叛乱、反抗外来侵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

(3分)

26、古代历史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2分)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

哪些机构行使宰相的权力?

(4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

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4分)

(3)材料三记载的官制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

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

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唐朝对这一制度是怎样完善的?

(写出一条即可)(3分)

(2)材料一中,唐太宗大力推行的这一制度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8、中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而古都可谓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古都”是西安、,南京、洛阳、北京。

还有“六大古都”“七大古都”“九大古都”的说法。

其中,西安、北京可谓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材料一

材料二

(1)据材料一中的图一,请写出唐都长安城的突出特点。

(1分)图二是城北大明宫的一座著名宫殿,请写出它的名称。

(1分)

(2)据材料二写出今天的北京在辽代、金代的名称。

(2分)元大都的繁华景象在一位意大利旅行家的什么著作中有生动的描述?

(1分)到了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哪一位皇帝修建了北京城?

2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

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

“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

“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

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2分)

30、历史诊所(每题2分,共8分) 

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对话,他们犯了知识性的错误,请你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并在诊所里给他们一一治疗,好吗?

(1)小雪:

明朝加强了宰相的权力,明成祖时还设锦衣卫监视臣民。

(2)小飞:

1433年,郑和开始出使西洋,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3)小林:

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1 

(汉)坐而论道 

图2 

(宋)站议时政 

图3 

(清)跪受笔录

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

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2)、“天上神仙府,地上宰相家”,丞相位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皇帝威胁最大,丞相制是被谁废除的?

(1分)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是哪三省?

(4)、元朝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首创了什么制度?

(5)、内阁的设置和军机处“跪受笔录”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创制?

32、(16分)明朝中期,广州一举人欲赴京赶考。

但究竟从内河前往,还是沿海北上,他举棋不定。

听说海边不够太平,考虑再三,终于打定主意,欣然北上。

⑴他走的应是哪条路线?

为什么?

⑵为了时常温习功课,这位举人的书箱里会放哪类书?

为什么?

⑶你觉得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危害?

33、(11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 2010年1月1日,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在贺词中称,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更好的造福两岸同胞。

(1)材料一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人物是__(只填序号)。

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__(只填序号)。

(2)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元朝、明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是___(人物)的名言(只填序号),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作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5)结合材料三,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看法。

34、(14分)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了白头仍未中进士。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

(1分)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何作用?

(3)结合材料二,说明明朝时的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造成了何种影响?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

(2分)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35、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中的“焚书”和“咸阳”之郊指的是秦朝的哪一事件?

(2分)此事件是哪一位皇帝所为?

(2)“八股之害”指的是明朝的什么措施?

(2分)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秦朝和明朝在文化上的措施有何影响?

36、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

后来有人作诗说: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矣。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1)两则材料都与科举制度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个朝代形成?

(2)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除唐太宗外还有哪些人物?

(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的科举制度又有什么变化?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相同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相同的目的是

采取的措施是

37、如图,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题8分)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

(1分)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思想措施是什么?

(1分)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特别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

(1分)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1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8、明朝前期从那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9、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清朝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

(3)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200年,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0、阅读下列材料

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完备及发展科举制度的几位帝王

帝王

唐太宗

唐玄宗

朱元璋

措施

增设殿试和武举

杭州徐一夔的贺表里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样几句话,朱元璋读了大怒,说“‘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

‘光’者”是剃发,骂骂我是秃子;

‘则’的读音与贼相近,骂我做过贼!

徐一夔因此就被杀了。

——选自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有关?

这两位皇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2)请你结合科举制度方面的知识把材料二中表格的空白内容补充完整。

并请你谈一谈明朝时期科举制度考试的弊端是什么?

(10分)

(3)从材料三中徐一夔被杀的原因可推断明朝统治在文化方面具体实行了怎样措施?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客观评价一下明朝这种文化措施。

(4)在明清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4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1)简述明朝时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君权?

(8分)

(2)清朝时,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何影响?

42、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

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

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谓之八股文。

材料三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

材料四 

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

甲:

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乙:

不对。

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1)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

什么时候逐渐完善?

(2)科举考试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三,想一想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

(3分)

43、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制度,自秦朝创立后不断被强化,明清时极度膨胀。

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朝代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

思想文化

明朝

清朝

试卷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材料中没有涉及的是答卷的问题,涉及的是命题范围、科目和方法,选择A项。

2.【解析】

试题分析:

明朝以前,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力量壮大了,其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位于士之后,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明朝商人的史实

点评:

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学生还要知道,明朝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商帮的产生使得大量的资本可以在同一领域流通,也使得他们有更集中的力量左右政局,人才和舆论,这种情况下,商人地位的提高成为了必然。

3.D

4.D

5.D

6.B

7.A

8.A

9.C

10.A

11.D

12.D

13.D

14.A

15.A

16.D

17.A

18.D

19.D

20.C

21.努尔哈赤 

皇太极

22.朱元璋 

北京

23.四书五经 

厂卫特务机构

24.

(1)分封制。

(2分)周天子的亲属、功臣。

(2分)

(2)公元前221年。

(2分)郡县制。

(3)主父偃;

(2分)目的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明朝(2分);

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5)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说法合理即可得分,2分)

25.

(1)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

八股取士、文字狱

(2)平定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反抗外来侵略:

两次雅克萨之战;

对西藏:

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26.

(1)隋朝(1分);

门下省(1分)、中书省(1分)、尚书省(1分)。

(2)行省制度(2分);

西藏、台湾(或琉球)、云南、辽阳、岭北(答出2个即可给分,2分)。

(3)明太祖(或朱元璋)(1分);

雍正(1分)。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27.

(1)(3分)科举制度、隋朝。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

创设“武举”和“殿试制度”;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科目。

(完善的内容写出一个即可)

(2)(3分)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8.

(1)规划整齐(1分) 

含元殿

(2)辽南京(1分) 

金中都(1分)(1分)

《马可·

波罗行纪》(1分) 

明成祖朱棣(1分)

29.

(1)皇帝:

明太祖(或朱元璋)。

(2分)变化:

废行省,设三司;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设锦衣卫。

(任答两条即可,照抄材料者不得分,3分)

(2)机构:

军机处。

(2分)评价: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答加强了君主专制;

提高了办事效率;

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可适当给分,3分)

(3)实行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

(4分)加强思想控制;

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30.

(1)明朝废除了宰相,明成祖时还设锦衣卫监视臣民。

(2)1405年,郑和开始出使西洋,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31.

(1)君权(或皇帝权力,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2)朱元璋(或明太祖)

(3)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4)行省制度

(5)明成祖(或朱棣):

雍正帝

32.

(1)由内河前往。

因为东南沿海有倭寇搔扰。

(2)四书五经。

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只从四书五经内出题。

(3)使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束缚人们的思想,危害极大。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