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372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D.减少消费 增加产品供给

答案 C

解析 因为生产相对过剩,所以解决危机就是减少产品供给;

市场上商品相对过剩,所以要增加消费,C项符合题意。

4.下表反映了美国政府部分年份进行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这一改革(  )

时间

1929年

1935年

1941年

最高税率

24%

79%

94%

A.使美国建立了“福利国家”

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干预

C.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

D.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答案 B

解析 个人所得税的显著增加,表明国家对个人收入用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

5.(xx·

云南学业水平测试)“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

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

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针对这种情况,罗斯福政府的举措是(  )

A.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B.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

C.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

解析 罗斯福政府针对失业问题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

6.美国传统的“自由”的概念,在罗斯福时期发生了改变。

罗斯福在有名的就职演说中把旧“四大自由”改成了新“四大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罗斯福以下新政措施中,属于“免于匮乏的自由”的是(  )

A.通过《紧急银行法》

B.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农产品市场

C.成立工业复兴署执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D.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解析 “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也就是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来对社会的贫困和弱势群体进行扶持,进而确保下层民众“免于匮乏的自由”,故D项正确。

7.(xx·

杭州质检)“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

”为执行这一原则,罗斯福政府(  )

A.给予工人谈判权利B.采取以工代赈政策

C.规定工人最低工资D.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解析 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以工代赈政策,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从而使每个家庭可以实现自给和安居乐业,故B项正确。

8.(xx·

德阳期末)1935年初,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第二次新政,要以“社会正义为目标按照美国传统和宪法精神实行变革”。

为此,政府(  )

A.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B.实施对工业的指导

C.开始兴办公共工程

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解析 建立社会保障体制能够实现社会正义,是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的内容,故D项正确。

9.美国学者指出,大萧条对此后半个世纪美国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在里根上台后,“人们对大萧条的记忆淡化了”。

这一结论主要基于里根政府(  )

A.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B.开创了美国“新经济”时代

C.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使美国走出了“滞胀”困境

解析 里根政府针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问题,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货币学派和供求学派的理论,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使得美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

10.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

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 解答时首先可从时间上做判断:

福利政策或福利国家的出现是在二战之后,由此可排除A、B两项;

再由“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等信息进行判断,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通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1973年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因而纷纷调整政策,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福利开支。

11.下图是三种不同经济时代的经济结构,从图二到图三变化的原因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现代科技革命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解析 现代科技革命催生了一种新经济即知识经济,知识产业出现,而且它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故C项正确。

12.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B.“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C.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D.“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欧美阶级结构的变化,这与二战后欧美国家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也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应选C项。

二、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

其失业保险规定:

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

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答案 

(1)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

理论:

凯恩斯主义理论。

(2)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

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

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3)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

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

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

解析 第

(1)问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福利措施,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2)问结合关键信息“资本”“外逃”“国内的失业压力”“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来概括回答。

第(3)问结合前面问题辩证分析即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材料二 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

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接扣除;

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

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

材料三 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

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及其作用。

(2)有人据材料二得出结论: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

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福利制度的认识。

答案 

(1)措施:

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作用:

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提高购买力,刺激消费,推动经济恢复发展;

对后来福利制度的出现产生影响。

(2)不同意。

虽然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国家对人民的恩赐,但是它仍然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是一种保障,有积极意义。

同意。

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资本主义国家对人民的恩赐。

(3)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

民众和政治团体既要照顾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更要着眼于长远利益;

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解析 第

(1)问,根据所学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有:

作用结合所学回答。

(2)问首先作出判断,然后进行分析。

第(3)问是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面是美国1919年和1929年经济运行情况对照表。

观察表中的数据,下列解读中正确的一项是(  )

汽车

产量

家电

产值

汽油

……

国民总

收入

人均收入

1919年

150万辆

960万

美元

8600万吨

650.9亿

620美元

440万辆

4.16亿

4.39亿吨

828.1亿

681美元

B.数据虽可信但这是表面上的繁荣

C.说明美国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D.说明此时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解析 大萧条之前美国经济出现繁荣,但这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表格中的数据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较快,但这种快速增长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故B项正确;

“造假”“良性”“缩小”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A、C、D均排除。

2.1921~1929年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07%,而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仅为0.7%。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世界经济一片繁荣

B.工业发展迅速,贸易增长缓慢,容易造成生产过剩

C.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工业化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D.殖民地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主导地位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这说明工业生产远远大于需求,这容易造成生产过剩,因此选B。

3.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

这主要是由于(  )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解析 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就业机会大为降低,故希望女性从事家庭事务以腾出工作岗位,故选B项。

4.美国总统胡佛最初把随着股票市场崩溃而来的不景气看作是一种心理现象。

他亲自选用了“萧条”这个字眼,因为它不像“恐慌”或“危机”那么吓人。

1930年6月,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有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他竟对他们说:

“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

”据此可知胡佛(  )

A.鼓励公共救济事业

B.试图大规模干预经济

C.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胡佛认为危机是“一种心理现象”,还选用“萧条”命名危机,并乐观地认为“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这说明胡佛当时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A、B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C项与史实不符。

5.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

”这主要说明了(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解析 材料中“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说明罗斯福想要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所以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6.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

“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

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

”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政策

C.发放救济金D.兴办公共工程

解析 材料的观点是一方面要解决普通民众的吃饭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让人吃闲饭”。

兴办公共工程刺激了就业,从而保障了工人的生活。

7.有人说:

“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

”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

A.调节工业生产B.整顿财政金融

C.规定工资工时D.实行美元贬值

解析 A是为了减少工业生产的盲目性,进行计划指导;

B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

D是为了刺激美国商品出口;

C直接有利于改善工人阶级的境遇,符合题干中“牧师面貌”,而实际上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因此选C。

8.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

其含义是指(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

解析 罗斯福新政后,自由主义经济为凯恩斯主义经济所取代,故符合题意的是B项;

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前提的,使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继续发展,排除A、D两项;

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并不否定市场经济,排除C项。

9.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部著作来确定研究方向。

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

A.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B.浅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解析 亚当·

斯密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而凯恩斯则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

答案 A

10.1981年1月,年已70的罗纳德·

威尔逊·

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

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  )

A.增加福利投入

B.发展“混合经济”

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奉行自由主义

解析 “里根经济学”主张减少国家财政开支,反对过度干预市场经济,介于“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又称“混合经济”,故B项符合题意。

A不是材料反映主旨;

C和D不是里根政府的措施。

11.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欧美阶级结构的变化,这与二战后欧美国家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也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应选C项;

选项A、B不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从空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12.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经济能够保持20世纪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解析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就任总统时期,新经济崛起,即“知识经济”兴起,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局面。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8分,14题24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见下图“山姆大叔”倒下了)。

材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

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

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胡佛的第二个xx国情咨文,

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

材料三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

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

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在现实中遭遇到了困境,出现了“异化”。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11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从金融措施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效。

(9分)

解析 第

(1)问,特别注意经济危机的“实质”。

(2)问,从遭遇到何种困境和出现了“异化”两个角度来回答。

第(3)问,从“金融措施”的角度来组织答案。

答案 

(1)原因: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遭遇困境:

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经济形势恶化,社会动荡;

异化:

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3)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刺激社会需求;

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

14.“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提高收入;

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二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

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

——从罗斯福到里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12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解析 第

(1)问,“目的”抓住材料一信息“增进公共福利”“提高收入”,再结合《社会保险法》,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矛盾的角度思考;

“影响”结合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回答。

(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三信息“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对比分析;

第二小问,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同来分析。

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

影响:

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

(2)差异: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苏联)前者完全来自政府;

(美国)后者则由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