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7021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体系认证QES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通过管理评审,提出并确定各种改进的机会和变更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3.方法:

通常采取会议的形式。

4.时机:

由组织自己定,

通常一年为一个周期。

5.应考虑管理评审的时机、时间间隔、评审的内容、评审的方式等。

6.记录:

应保存实施管

理评审活动有关的记录。

7.管理评审输入:

是有

效实施管理评审的基础,也是最高管理者评价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依据。

其内容包括5.6.1的a)-g)。

组织的相关部门在管理评审前应分头准备输入材料

8.输出:

通常会有一个

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对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及采取改进措施的决议。

9.改进措施:

管理评审的改进措施应予以实施,否则,管理评审是没有意义的

1.管理评审的时

机、频次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方法:

a)询问相关的责任

人,了解管理评审实施的时机和频次;

b)查阅近期的管理

评审计划、评审会议记录等,看其实施的时机和频次是否符合要求。

2.管理评审的输入

内容是否充分。

a)查阅管理评审的

输入文件是否充分、是否涵盖了标准5.6.1a)-g)的内容。

3.管理评审的输出

查阅管理评审报告

看是否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是否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决议。

4.针对管理评审提

出的决定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a)查阅实施改进

措施的证据。

b)可行时,到有关

责任部门了解改进措施实施情况。

3

8.2.2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策划的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b)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

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4.2.4)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

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8.5.2)。

1.组织应按策划的时

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

许多组织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实施内审。

2.内部审核的目的是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3.内审活动应保持客

观和公正:

应选择与被审核活动无与直接关系的人员。

在实施内审时,应遵守审核方法和程序,以客观、真实的审核证据为基础,作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4.组织应制订内部审

核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明确规定策划、实施审核、报告结果以及保存记录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5.在内部审核时发现

了不合格的部门的管理者应针对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及其的原因,避免同类不合格重复发生。

6.应对采取的纠正措

施进行跟踪验证,确保纠正措施有效实施。

1.内审的策划,年

度内审计划的编制

a)询问责任部门的

责任人,了解内审的时机、频次和相关规定。

b)查程序文件,看

内容是否充分,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c)查内审计划。

编制审批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充分。

2.内审的实施和记录情况。

抽查近期的内审记

录,内审计划、检查表看是否按规定实施内审,记录是否完整。

3、内审员的资质

抽查内审员的培

训和资质证书。

4.内审的不符合及纠正措施和验证情况;

a)抽查若干内审中

开出的不符合报告,看事实描述是否完整,原因分析是否正确,制定的纠正措施是否适宜、实施是否有效。

b)可行时,到相关

部门了解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4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组织应:

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

c)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

1.能力:

经证实的个人素质以及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与其工作活动相适宜的能力。

2.应针对各岗位人员

的能力要求作出规定(必要时形成书面文件)。

3.可以通过培训或招

聘等方式使各岗位的人员能具备相应的能力。

4.可以通过考试、工

作绩效考核等方式评价培训的效果。

5.组织应加强对人员

的质量意识的教育,使员工都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或工作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明确本职工作的作用、职责、程序和要求,知道如何为实现所从事活动的质量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6.组织应保存适当的

记录,以证实员工在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能力。

1.对各岗位的任职、能力要求的规定。

--检查方法:

a)询问负责人对各岗位有哪些能力要求;

b)查阅相关的文件规定,如“岗位能力要求”“职务说明”等。

C)抽数名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到岗位进行核实。

2.培训实施情况。

查阅年度培训计

划、从中抽出3-5个具体的培训实施记录。

对照体系文件的要求看是否符合规定。

3.重要及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实施、效果及持证上岗情况。

a)抽查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特殊工种或内审员等的培训档案或记录;

b)现场抽查有关人员上岗证,并通过询问了解其意识和能力。

5

6.3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

适用时,基础设

施包括: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b)过程设备(硬

件和软件);

c)支持性服务(如

运输或通讯)。

1.基础设施:

组织运

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

2.基础设施是实现产

品符合性的保证。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为使产品满足要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并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维修和保养。

3.不同的组织因其质

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的特点不同,所需的基础设施可能不尽相同。

根据组织的特点,适用时,基础设施可包括:

--建筑物(如宾馆的

客房建筑)、工作场所(如办公室和生产车间)和相关设施。

--过程设备(如机器

设备、控制和测试设备及工具等)。

--支持性服务(如交

付后的售后服务网点、配套用的运输或通讯服务等)。

1.厂区、车间布局

现场巡视看建筑

物、车间和工艺布局是否合理,建筑结构是否完善,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

原料与半成品和成品、生原料与熟食品是否均能避免交叉污染等,生活区与生产区是否分开。

3.设备管理情况

a)现场巡视看设备

运转是否良好,符合相关要求。

b)查设备大修、中

修及维护保养计划,从中抽查3-5分维修记录看是否按计划实施。

4.特种设备(如压

力容器等)控制情况。

查检验合格证,看是否按规定进行年检。

6.4工作环境

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1.工作环境:

工作时

所处的一组条件。

2.该条款主要是针对

影响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不同产品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棉纺厂的纺纱过程要求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食品厂的卫生要求等。

3.组织应根据产品特

性对所需的工作环境要求作出规定(如温度、湿度、无尘等),并按规定对并对工作环境进行管理。

1.生产环境(如墙

壁、屋顶、通风、防虫及卫生等设施)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和相关法规要求。

a)询问是否有国

家、行业强制要求;

b)现场巡视看是否

符合相关要求。

2.生产用水是否符合法规要求(GB5749)--检查方法:

查水质报告等.

6

7.4采购

7.4.1采购过程

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

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

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4.2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

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

b)人员资格的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

1.组织应对为其提供

产品的供方的能力进行评价,以选择合适的供方。

2.为确保评价的有效

性,组织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制定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质量、价格、履约能力、历史业绩等。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对供方进行评价和控制,如:

样品检验;

以往业绩评定;

书面调查;

现场调查等;

4.通常评价合格的供

方可以形成“合格供方名录”,组织应在合格供方中采购产品。

5.采购信息可以是采

购计划、采购合同、订单等,其中应明确规定采购要求,如:

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产品标准、价格等。

6.采购信息中除了包

括必要的常规要求外,需要时还可以对供方提出a)-c)三方面要求。

7.对采购产品实施检验或其他活动,是确保采购产品满足要求的重要环节。

8.采购产品的验证可以在组织处进行,可以在供方处进行。

应根据不同采购产品特点及其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方法验证采购产品是否满足要求。

3.在组织处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可以采用来料检验、试验、监视、测量、查验供方提供的产品合格的证据(如合格证)等方式。

1.对供方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情况。

a)询问责任人(如

采购部长),了解供方及采购产品分类情况,评价供方的方法。

b)可行时,查阅合

格供方名录,从中抽查3-5个供方查对其评价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选择、评价和重

新评价供方的准则。

查阅制定的评价准

则,看内容是否充分。

3.采购文件、信息

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a)询问责任人通

常有哪些采购文件;

b)抽查相关的采购文件(如采购合同和计划等)看采购要求是否充分适宜,如包装、运输、质量、卫生标准等

4.进货检验的策划和实施

a)询问责任人如何实施进货检验;

b)查进货检验的规定,看内容是否充分。

c)抽查近期的进货检验记录看是否按规定实施检验。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

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

c)使用适宜的设备;

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

e)实施监视和测量;

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1.应对生产和服务提

供过程进行策划,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

1.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的特点不尽相同,其受控条件也不尽相同,适用时,可包括:

--获得表述产品特性

的信息,如:

图纸、样件、色标等。

--必要时,获得作业指

导书:

并非所有过程都需要作业指导书,但如果没有可导致过程失控,则应有作业指导书。

--使用适宜的设备:

使用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的设施设备及监视和测量设备。

--实施监视和测量:

对生产和服务们提供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这些过程控制在规定或允许范围内。

1.生产过程的策划

a)向生产负责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有哪些工艺文件、作业文件和控制要求

b)抽查若干工艺文件和作业文件,看是否为有效文件,内容是否充分。

2.生产过程的控制

情况

a)现场查看生产工艺流程、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操作人员操作的符合性。

b)现场抽查近期(如近3个月)生产过程记录、实施监视和测量的记录,看是否按规定实施了坚实和测量并予以记录。

c)现场抽查监视测量设备的标识看是否按规定的检定周期检定。

7

8.3不合格品控制

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a)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

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4.2.4)。

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1.组织应制定对不合

格品进行控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的职责、权限、控制要求和方法

2.由于不合格品的性

质和影响不同,对其处置可采取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可包括:

(1)采取措施,消除发

现的不合格,例如:

制造业

中采取的返工等。

(2)让步使用、放行或

接收不合格品让步使用、放

行和接收不合格品是预期

的使用、放行和接收不合格

品的一种处置措施,这种情

况必须经过组织内有关的

授权人员批准;

在合同或口

头约定的情况下,还需经过

顾客的批准。

(3)采取措施,防止原

预期使用或应用,例如:

级使用、改作他用、拒收、

报废等。

3.组织应保存对不合

格品采取的措施的记录。

4.对不合格品采取适

当的处置措施后,组织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其符合性。

5.有些不合格品是在

交付后或投入使用时才发现的,应根据不合格品已造成的影响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程度,采取适当处置措施,例如:

汽车招回。

1.不合格品控制程

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查阅《不合格品控

制程序》看其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充分适宜。

2.不合格品的控制

情况。

a)询问责任人对不

合格品控制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b)现场巡视(生产现场、库房)看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等措施是否能有效防止误用。

3.不合格品的处置

a)询问责任人对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的要求,有哪些不合格发生或经常发生。

b)抽查近期的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看对其评审、处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程序办。

4.交付后不合格品

的处置情况。

--检查方法:

a)询问责任人产品交付后哪些不合格发生或经常发生。

b)抽查近期对交付后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看对其评审、处置是否符合要求。

8

8.2.4产品的监视

和测量

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

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l),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

行。

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

员(见4.2.4)。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的目的是判断产品合格与否,在制造业其对象通常包括采购产品、半成品和最终

产品。

2.不同产品的特性不

尽相同,所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也不同,组织应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在适当阶段实施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3.组织应对产品的监

和测量活动进行策划,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监视和测量的时机:

如制造业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等。

--监视和测量的依据,

一般指产品的接收准则如产品标准、检验规程。

--监视和测量的方法。

--职责和记录。

4.应保存证据(如检

验记录),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记录应有授权人签字。

5.某些情况下,策划

安排的某些活动/过程没有

圆满完成之前(如检验项目

没完成,)就需要放行或交

付产品时(例如:

紧急放

行),应经组织内有关授权

人员的批准;

需要时应经顾

客同意。

1.对监视和策略活

动的策划和规定。

a)询问责任人有哪些规定和文件。

b)抽查相应的文件规定,如:

检验作业指导书,检验规程

2.检验的实施情况

及记录的保存情况

a)查近期的检验记录,如:

原材料、过程和终产品检验报告等。

看是否按规定进行检验和记录,是否有授权人签字。

b)可行时,现场观察检验员的实际操作,看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实施检验。

3.检验设备、设施

能力及人员能力。

a)现场观察检验、试验室的检验设施是否完整,查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及检定记录。

b)现场抽查若干检验员的上岗证。

环境管理体系

--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等

2.查必要的环境管理行政许可文件及相关法律文件,如:

--危险废物处理运行资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环评批复意见

--“三同时”验收报告

--排污申报登记材料和排污许可证

--年度主要污染物环境监测报告

--必要时查阅采水证(直接从江、河、湖泊等取水用于生产时)。

3.初始环境评审情况:

--向责任部门责任人了解初始环境因素和法律法规识别情况

--了解环境因素和法律法规的更新情况

--了解以往的发生的紧急情况和环境事故情况。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准则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

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系

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系

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文

件,包括记录;

e)组织为确保涉

及重大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1.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是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组织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指出就应形成文件并确定体系实施的范围。

2.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应包括:

a)-e)五类。

3.组织环境管理体系

范围的内容可包括:

实际位置、体系运行所涉及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组织单元(如体系涉及的管理部门、车间、场所等)组织应将其成文件。

4.GB/T24001-2004标

准并未要求组织一定编写环境管理手册,但通常组织会编制《环境管理手册》描述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指标准中4.2至4.6这17个要素)。

5.不同组织因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特点不同,其重要环境因素也不同,为达到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的目的,组织在标准要求的文件和记录之外,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建立更多的、必要的文件。

1.环境管理体系的

文件的建立及充分性:

a)查阅受控文件清单,看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是否充分,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b)抽查若干程序

文件、作业指导书,确认其编号、修订状态、与清单的一致性

c)查阅文件发放

清单,确认文件是否发放至关键部门(如生产和污染设施运行部门)

2.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与认证范围的一致性:

a)查阅地理位置和

厂区平面图,确定地理边界和污水总排口位置。

现场走访这些区域,看和认证范围是否一致。

b)查阅手册和组织

机构图,确认纳入体系的部门和过程与认证和审核范围是否一致。

4.6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

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

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应

包括:

a)内部审核和规

性评价的结果;

b)来自外部相方

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

c)组织的环境绩效

d)目标和指标实

现程度;

e)纠正和预防施

的状况;

f)以前管理评审

的后续措施;

g)客观环境的变

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变化;

h)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

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做出的,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是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管理评审,提出并确定各种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指标),确保环境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3.管理评审的方法:

通常以会议形式。

由组织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