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7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docx

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与标准化研究

院(系)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石油工程xx(钻井工程)

学生姓名xx学号2008441405

指导教师xx职称副教授

评阅教师xx职称副教授

2012年6月15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

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

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

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年月日

摘要

油气站场是存储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易挥发、易渗漏的油品的场所,分布于城乡各地,一旦发生事故,不易控制,会带来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最有效的处理就是灭火器,灭火器作为扑救初起火灾的有效工具,具有轻便灵活、可移动、稍经训练即可掌握其操作方法等优点,成为消防实践中较为理想的第一线灭火工具。

文章从规范条文和井场消防工作入手,对井站灭火器配置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油气站灭火器配置方案

ABSTRACT

Gasstationfieldstorageofflammable,explosive,easytoproducestatic,volatile,aplaceofeasyleakageofoil,locatedinurbanandruralareas,intheeventofan-accident,noteasytocontrol,willbringenormoushumanandeconomiclosses.Asthesocietydevelops,moreandmorevehicleusers,thenumberofstationsarealsoincreasing,shouldincreasethegasstationaccidentprevention,whentheaccidentoccurred,thefirsttimemosteffectivetreatmentisthefireextinguisher,articlesfromtheRegulationoffirepreventionandgasstationstostartconfigurationofthegasstationfireextinguishertoputforwardopinionsandsuggestions.

Keywords:

Gasstation;Fireextinguisher;Configurationscheme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绪论1

1油气站场火灾事故统计与分析2

1.1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

1.2事故发生的规律2

1.2.1季节性2

1.2.2破坏性3

2油气站场灭火器的配置现状4

2.1灭火器的种类4

2.2油气站、井场灭火器配置现状4

2.2.1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4

2.2.2改进措施5

3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7

3.1建筑灭火器设计规范7

3.1.1火灾分类7

3.1.2危险等级7

3.1.3灭火器的保护距离9

3.1.4灭火器的类型选择10

3.2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11

3.3灭火器最小需配设计计算12

3.3.1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12

3.3.2A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12

3.3.3B、C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12

3.3.4建筑灭火器配置类型、规格和灭火器级别参数13

3.5井场灭火器配置方案16

3.5.1井场灭火器配置16

3.5.2生活区域房屋灭火器配置16

3.5.3相关注意事项17

4结论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绪论

随着我国钻采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油气产品需求的增加,更多的油田被开发,油气站场和井场数量逐渐增加,更应该加大对此类场所事故的防范力度。

油气站场是一个复杂的场所,在这样一个由井口及其他地面机械设备组成的开采地下石油、天然气的场地中,引发火灾的因素很多,油气泄漏、地面油污及杂草、杂物,遇明火、电火很容易引起火灾。

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在等待消防车救援的同时,及时的制止和控制火灾发展事态很重要。

所以,油气站及井场灭火器的配置有重要意义,对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井场灭火器材配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一是数量不够;二是种类单一;三是有个别井场出现超配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油气站场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根据建筑消防及灭火器配置的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及企业标准与规范,以及对油气站场、井场现有灭火器配置的现状调研,提出了油气站场、井场灭火器配置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方案。

1油气站场火灾事故统计与分析

1.1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2005~2011年全国油气站场火灾爆炸事故情况的统计分析[1],可以看出,近年来油气站场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事故伤亡仍较多,事故造成的损失仍较为严重。

对火灾统计年鉴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得到了2005~2011年全国油气站场火灾事故起火原因统计结果。

经进一步计算,得到了六年内引发全国油气站场火灾爆炸事故的10种原因各自所占的百分比,见图l。

由图1可知,在引发油气站场火灾爆炸事故的10种原因中,因电气故障、违章操作、用火不慎造成的火灾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4%,是引发油气站场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

图12005—2011年全国油气站场火灾原因比例

1.2事故发生的规律

1.2.1季节性

在所收集的油气站火灾事故中,发生在夏季的占整个火灾事故的62.5%[5],说明在夏季油气站场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这与环境和油料本身的性质有关,油料具有挥发性,随着气温的升高,挥发性大大增强,因而作业环境比较容易达到爆炸浓度极限;有些油品闪点比较低,夏季炎热的天气很容易达到或超过油品的闪点,遇到火源容易起火;气压低油气容易蒸发积聚,从而达到爆炸浓度。

火灾爆炸事故多发生于夏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员自身问题,因为夏季炎热,白昼长,人员休息不好,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极易困倦,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工作人员在业务上的松懈,工作不认真,违章操作也随之产生这些往往是油气站场火灾爆炸事故产生的主要根源。

1.2.2破坏性

油气站场火灾持续时间长,具有强烈的突发性,着火后,其燃烧传播速度极快,扑救困难,能对周边环境及人员造成严重破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在整个油气站场所发生的全部事故中,火灾爆炸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整个经济损失的70%,同时油气站场的火灾爆炸事故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这一数字远远高出其它同类事故[6]。

所以这类火灾事故要特别重视,随时随地要做好预防的准备,也表明研究油气场灭火器配置是相当必要的,对火灾初起阶段挽救生命和财产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2油气站场灭火器的配置现状

2.1灭火器的种类

(1)ABC干粉灭火器

性能及适用场所:

内部装有ABC干粉灭火剂和氮气,可扑灭A类、B类、C类初起火灾和电器火灾,采用全硅化工艺,流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工矿企业、宾馆、酒店学校等各种场所。

使用方法:

拔出保险箱,提起灭火器,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按下压把,干粉即喷出,同时摆动灭火器使粉雾横扫整个火焰区,由近而远向前推进,直至火焰扑灭。

(2)二氧化碳灭火器

性能及适用场所:

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液化低温气体,具有降低空气中含氧量及降低燃烧表明温度,使之燃烧中断的物理灭火原理,并有灭火不留痕迹的特点。

此类灭火器可以扑救可燃液体、气体以及电器设备机械设备的初起火灾,对人畜无害。

使用方法:

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注意,灭火时人员应站在上风处;持灭火器的手应握在胶质喷管处,防止冻伤;室内使用后,应加强通风。

(3)水成膜灭火器

性能及适用场所:

内部装有AFFF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和氮气,具有操作文凭、灭火效率高,适用时不需倒置、有效期长、抗复燃、双重灭火等优点,能扑灭可燃固体、液体的初起火灾,是木竹类、织物、纸张及油类物质的开发加工、贮运

等场所的消防必备品。

使用方法: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已经通过公安部国家固定灭火系统与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国际GB17427-1998《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所进行的测试。

(4)家用灭火器

性能及适用场所:

家用、汽车、办公室、宾馆等的初起火灾。

使用方法:

适用方便,安全,无毒无破坏作用。

2.2油气站、井场灭火器配置现状

2.2.1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

通过对多个井场的走访调查,灭火器的配置基本达到要求,没有出现未配置灭火器的情况,但是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灭火器的选择不当

通常灭火器有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物体的、扑救BC类火灾和带电物体,扑救金属火灾通常选用充装7150灭火剂的储压式灭火器。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某油气站场在配置灭火器时仅考虑了可燃液体火灾的发生,因此配置了大量BC类干粉灭火器。

这仅考虑到油类着火而忽视了油气站里A类火灾的发生。

当油气站场内有A类物质着火时就无法达到满意的灭火效果。

所以在此类场所里应该配置一定数量的ABC类干粉灭火器,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

(2)灭火器设置不当

建筑物内部的灭火器没有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由于扑救初起火灾是有一定时间限度的,如果灭火器放在人员难以发现不便取用的地方,即使起火点离灭火器很近也可能由于寻找灭火器而造成火势的扩大与蔓延,从而失去灭火良机。

(3)灭火器没有稳固设置

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

灭火器的稳固设置是灭火器设置及使用的前提和保证。

如果灭火器设置不稳固的话,就有可能发生跌落,造成灭火器不能正常使用,甚至发生伤人事故,从而达不到配置灭火器的目的。

比如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

灭火器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就无法有效地保护灭火器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另外对配置场所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有影响。

(4)灭火器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

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设置在潮湿、强腐蚀性和室外的灭火器,设置场所的环境会严重影响灭火器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为了使灭火器随时都能正常使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灭火器性能的完好。

才能使灭火器达到配置的效果。

(5)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过多

并不是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多灭火效果越好。

这是由于在消防实战时,可能同时有多人参加紧急抢险灭火,就会造成人多杂乱,互相干扰,贻误战机。

而多于5具的换算法,还有可能造成在某一灭火器设置点设置的灭火器具数过多而规格过小的现象,不利于迅速有效灭火。

而且为放置多于5具的灭火器而设计的挂钩、托架或灭火器箱的尺寸过大,占地或占空间亦相对较大,对正常办公或生产活动不利。

2.2.2改进措施

公司消防安全机构应当依法督促各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切实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加强对本单位灭火器的配置和管理工作;督促各单位安保部门要加强对灭火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灭火器维护管理档案,记明类型、配置数量、设置部位和维护管理的责任人;明确维护管理责任人的职责,主要是保证灭火器不挪作他用,摆放稳固,没有埋压,灭火器箱不得上锁锁闭,取用方便,保持灭火器外表面清洁、干燥,没有锈蚀现象,避免日光曝晒和强热辐射,铭牌完整清晰,保险销和铅封完好,喷嘴或喷射软管畅通,没有堵塞、变形和损伤缺陷;安保部门要对灭火器的维护情况进行定期检查[3]。

公司消防安全机构要将各单位落实火火器配置和维护管理职责的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的必查内容。

重点抽查火火器配置的类型、数量、设置位置、完好有效情况、单位落实防火检查、培训和演练情况以及员对火火器使用技能的掌握情况等。

公司消防安全机构要加强对各单位进行消防培训。

通过消防宣传“四进”工作,有效的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加强全社会消防意识培养,加强对各单位分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3油气站场灭火器配置方案

3.1建筑灭火器设计规范

3.1.1火灾分类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划分为以下五类,并作了列举,以方便有关人员的正确理解及合理应用。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及其制品等燃烧的火灾。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燃烧的火灾。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E类(带电)火灾:

指带电物体的火灾。

如发电机房、变压器室、配电间、仪器仪表间和电子计算机房等在燃烧时不能及时或不宜断电的电气设备带电燃烧的火灾。

E类火灾是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的专用概念,主要是指发电机、变压器、配电盘、开关箱、仪器仪表和电子计算机等在燃烧时仍旧带电的火灾,必须用能达到电绝缘性能要求的灭火器来扑灭。

对于那些仅有常规照明线路和普通照明灯具而且并无上述电气设备的普通建筑场所,可不按E类火灾的规定配置灭火器。

3.1.2危险等级

英国(BS5306)、美国(NFPA10)和澳大利亚(AS2444)等国家的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技术法规和国际标准(ISO11602)都将建筑场所划分为三个危险等级:

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

而且上述各国规范、标准划分危险等级的原则是基本相同的,均以建筑物中生产、使用和储存的可燃物为主要保护对象,并且以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和可燃物数量为主要考虑因素,结合起火后的火灾蔓延速度和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来划分危险等级,它与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并无直接关系,这是因为扑救建筑物中的大型建筑构件所发生的火灾,并非是仅能用于扑灭初起火灾的灭火器所能承担的任务。

本条将工业建筑的危险等级划分为严重、中、轻三级。

工业建筑包括厂房及露天、半露天生产装置区和库房及露天、半露天堆场,划分其危险等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厂房和库房中的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来划分工业建筑场所的危险等级。

原则上将甲、乙类生产场所和甲、乙类储存场所列入严重危险级;将丙类生产场所和丙类储存场所列入中危险级;将丁、戊类生产场所和丁、戊类储存场所列入轻危险级。

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配置场所与危险等级对应关系

危险等级

配置场所

严重危险级

中危险级

轻危险级

厂房

甲、乙类物品生产场所

丙类物品生产场所

丁、戊类物品生产场所

库房

甲、乙类物品储存场所

丙类物品储存场所

丁、戊类物品储存场所

工业建筑场所内可燃物的数量越多,火灾荷载增大,使起火后的火灾强度与火灾破坏程度提高,因此应将可燃物数量多的场所划为严重危险级,可燃物数量少的场所定为轻危险级,而居于两者之间的可燃物数量较多的场所则可定为中危险级。

对于蔓延迅速的火灾,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殃成大火,使灭火器失去作用,出现灭火器灭不了火的情况。

因此,在灭火器配置场所中,火灾蔓延速度越迅速,相应的危险等级就高。

可燃物的火灾蔓延速度,除了同可燃物本身的燃烧特性有关之外,还与场所内的环境条件等情况有关。

因此,可将起火后火灾蔓延迅速的场所定为严重危险级,起火后火灾蔓延较迅速的场所定为中危险级,起火后火灾蔓延较缓慢的场所定为轻危险级。

一般来说,扑救火灾困难的场所,发生特大火灾或重大火灾的可能性就越大,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其危险等级就应提高。

因此,可将扑救困难的场所定为严重危险级,扑救较难的场所定为中危险级,扑救较易的场所定为轻危险级。

在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容易引起重大损失的某些场所,为了确保在这些场所中有足够的灭火力量,以避免因扑灭不了初起火灾而产生重大损失,应将其定为严重危险级。

从使用性质来看:

凡使用性质重要,设备与物资贵重的场所,一旦失火社会影响重大,损失严重者系消防重点保护对象,应列入严重危险级;根据2001年11月发布的第61号公安部令第13条及其条文说明,本规范附录D将公安部61号令中界定标准清晰的若干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相关场所纳入严重危险级。

从人员密集程度来看:

凡人群密集、来往客流众多,且人群有可能聚集、停留一段较长时间的建筑场所,诸如大型商场、超市、网吧、寺庙大殿,以及影剧院、体育馆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就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场所,其危险性很大,则应列入严重危险级;

从可燃物数量和用火用电多少来看:

凡可燃物数量多、可燃装修多、功能复杂、用火用电多等火险隐患大的场所也应列入严重危险级。

从火灾蔓延速度来看:

起火后会迅速蔓延的民用建筑场所,一方面容易引起大火;另一方面,由于火灾蔓延迅速,也会加剧现场人员的恐慌,影响逃生和救援,将会增加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应列入严重危险级。

从扑救难度来看:

建筑结构和功能复杂的场所,其竖向管井多、隐蔽空间多、火灾蔓延途径也多,起火后扑救难度大;有大量的有毒烟气产生的场所或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在地下建筑场所起火时,由于火场混乱,外援困难,也往往会增大扑救火灾的难度;因此应将上述场所划为严重危险级。

同理,按照上述各因素的表现程度的依次降低,可分别定为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场所。

上述因素与危险等级的具体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危险因素与危险等级对应关系

危险因素

危险等级

使用

性质

人员密集程度

用电用火设备

可燃物

数量

火灾蔓延

速度

扑救

难度

严重危险级

重要

密集

迅速

中危险级

较重要

较密集

较多

较多

较迅速

较大

轻危险级

一般

不密集

较少

较少

较缓慢

较小

3.1.3灭火器的保护距离

在发生火灾后,及时、有效地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取决于多种因素,而灭火器保护距离的远近,显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实际上关系到人们是否能及时取用灭火器,进而是否能够迅速扑灭初起小火,或者是否会使火势失控成灾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以往的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法规:

不划分火灾场所和危险等级,一般规定灭火器的保护距离15~30m,,其中手提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为15~23m。

考虑到国人的身材和体能等各方面因素,参照上述几国的保护距离均值,本条规定了中危险级的A类场所的手提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取20m,而轻危险级和严重危险级显而易见距离应该远些和近些,分别规定为25m和15m。

这样,就使这些数据既同各国标准的规定基本吻合,又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推车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并基于上述手提式灭火器保护距离确定的相同思路而做出的规定。

通过讨论和征求意见,编制组一致认为推车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应为手提式灭火器的2倍较适宜,而且这一规定已经执行了10多年。

3.1.4灭火器的类型选择

A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水型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泡沫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B类火灾的水型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极性溶剂的B

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灭B类火灾的抗溶性灭火器。

C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D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扑灭金属火灾的专用灭火器。

E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3.2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压式和半冷冻式储罐或罐区与明火、散发火花地点和基地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4]。

表3液化石油储罐防火间距

液化石油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数个储罐的总容积大于3000m3时,应分组布置,组内储罐宜采用单排布置。

组与组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0m。

液化石油气储罐与所属泵房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当泵房面向储罐一侧的外墙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少至6.0m。

液化石油气泵露天设置在储罐区内时,泵与储罐之间的距离不限。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的的储罐,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工业企业内总容积小于等于10m3的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的储罐,当设置在专用的独立建筑内时,其外墙与相邻厂房及其附属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甲类厂房有关防火间距的规定执行。

当露天设置时,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有关规定执行。

3.3灭火器最小需配设计计算

3.3.1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

根据《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第7章配置设计计算公式:

S

Q=K——(3.3.1)

U

式中Q——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

S——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m2);

U——A类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或m2/B);

K——修正系数。

表4修正系数

计算单元

K

未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

1.0

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

0.9

设有灭火系统

0.7

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

0.5

可燃物露天堆场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可燃气体储罐区

0.3

3.3.2A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表5A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危险等级

严重危险级

中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