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792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汇报Word文档格式.docx

在此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多次协调,果断关闭了湾头电器电镀厂,彻底根除了长期以来影响廖家沟取水口水质的老大难问题。

宝应县针对多年来城区饮用水源安全隐患,专门制定了《宝应县城区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从今年5月份起,集中力量突击整治了一级保护区内的与保护饮用水源无关的建筑和设施,以及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内的重点安全隐患。

各县(市、区)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均以贯彻省人大《决定》为契机,大力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状况显著提升。

  3、划定范围,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逐步规范

  XX年3月,省政府批准了《扬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进一步强化水功能区管理,根据省有关方面的要求,我市组织各地对“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等四类水功能区进行了确界立碑工作,长江、大运河、仪扬河等流域性、区域性河道的醒目位臵均设臵了标志牌。

去年,根据省人大《决定》和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再次组织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基础环境调查,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划定,确定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并报省政府批复。

同时,在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时,我市制定了严于省人大《决定》要求的保护范围。

以长江为饮用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上游由500米扩展到1000米;

以大运河、芒稻河、高水河为饮用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扩充为上、下游各1000米。

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同时,对取水口进行了整治,在各取水口建设了护栏、护网等。

  4、强化监管,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手段不断提升

  XX年以来,我市多次组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行动,通过对违法排污企业的集中整治,以及开展“一江两道三湖”执法行动和开展“全省百湖执法大检查专项行动”等,依法取缔水源地保护区内各种安全隐患,查处各类污染水体的违法行为,杜绝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乱搭乱建以及开设餐饮船等。

根据《决定》要求,全市组织开展了48条主要河流(湖泊)的水质监测,建立起了以饮用水源保护为主线的市、县两级水质监测监控体系。

在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营)、瓜洲和廖家沟两个饮用水源地以及扬州化工园区下游的十二圩,分别建成了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形成了覆盖市区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

其中市区两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与市自来水厂互联互通;

三江营自动监测站与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联网,监测结果在《中国环境报》发布。

扬州是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之一,为此,从XX年开始,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要求,瓜洲和廖家沟饮用水源地开始了106项监测指标全分析。

XX年,全市进一步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自动监测工作,即将建成两个县级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初步形成覆盖全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主要河流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二、目前饮用水源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我市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但对照《决定》的要求,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饮用水源地保护存在问题仍然较多,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紧迫感有待增强多年来,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及生活习惯和意识上的差距等因素,一直未把水源地保护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臵。

客观上,目前多数水源地早已从以农业灌溉为主转变为以向城市供水为主,但在保护与管理上却仍然停留于传统阶段,只强调“供”,很少讲“护”,自觉保护水源的意识普遍不强。

一些地方每遇发展与保护“两难”抉择时,通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有意无意地将饮用水源地保护臵于次要位臵,饮用水源污染发生的概率有增无减。

据有关方面介绍,目前全国80%的化工企业集中在长江沿岸,仅三峡以下就有国家环保部挂上号的大

  型、特大型化工企业38家,各地饮水安全隐患重重,水源污染事故频繁发生。

而我市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内至今仍存在着与供水设施、水源保护无关的各种码头、造船厂、加油站等项目,个别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甚至存在化学品运输码头、油库和垃圾堆放场等,仅7个在用的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就有码头、船厂、加油站等各种安全隐患72处。

如:

仪征市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内的仪化公司码头至今仍未拆除;

宝应县取水口二级保护区内仍存在未整治彻底的沙石厂和码头;

江都市二水厂取水口保护区内依然存在船厂及沙石码头等;

市区在建的第五水厂取水口(邗江区头桥镇境内)一级保护区内,不仅有依法应当搬迁而至今尚未搬迁的造船企业,更有未经批准正在违法建设的造船项目;

万福取水口南侧与之相连的中沟河道,闸内污水常年不断,时刻威胁着取水口水质安全等等。

  2、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滞后,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亟待形成

  按《决定》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会同水利、环保、供水、卫生、国土、林业、渔业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并在《决定》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编制完成,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然而,《决定》下发已一年多,市、县(市、区)两级多数未编制相应的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对饮用水源地周边产业布局、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饮用水源调(输)水工程建设、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及应急预案等均缺少应有的规范。

多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地理界标、警示标志至今仍未设立,保护范围、要求均未明示于众,准保护区更无从谈起。

此外,有的保护区内没有安装监控装臵,不便于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

加之在水源地保护方面急需开展的许多基础性调查、研究工作相对不足,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机制尚不健全、责任不够明确等,各自为政、监管脱节,导致水源地整治后的管理跟不上,部分污染企业偷排和超标排放,有的河道排污口封堵不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接管率、处理率不高,以及有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渔船偷捕现象得不到及时有力的监管等,水源地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

  3、乡镇供水设施落后,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

  近些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河,水冲式厕所的粪便直接入河,垃圾倾倒入河等等,农村河道淤积和水体污染严重。

加之这些

  年农业面源污染、乡镇工业污染的不断累积,农村“小桥流水人家,河水淘米洗菜”那种宜人农景早已不复存在。

农村环境污染通过地下水及交汇河道影响饮用水水源、增大水源地保护压力的同时,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成了大问题,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

据介绍,宝应县山阳镇XX年癌症发病人数达170多例,是范水与小官庄两镇总和的2倍多,而该镇自来水覆盖率数年来一直较低(目前近50%),多数农民饮用的是浅层地下水。

事实上,即使目前全市166个500吨以上的自来水饮用水源中,除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达到Ⅲ类标准外,多数饮用水源普遍不达标,加之农村小水厂化验、消毒设施不全,农村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而目前由于农村供水设施跟不上,除扬州市区外,全市区域集中供水覆盖率仍然较低,尚有近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需要解决,已经成为我市贯彻《决定》要求、实施城乡统筹的一大瓶颈。

  4、备用水源建设相对滞后,应急保障机制需要健全

  一方面,由于全市饮用水源多数为敞开式,周边被工业企业、居民小区等包围着,岸上是公路运输线,水面属交通运输通道,工业和生活污染影响着饮用水源,交通事故中易燃易爆品、石化产品、有毒有害危险品等威胁着饮用水源,几年前松花江和前不久盐城以及最近邳州发生的多条河流水污染事件一次次频繁给出警示。

另一方面,由于我市长江、运河等饮用水源均属过境河流,水质状况常常受制于人,上游污水下泄极易引发水源污染事故,特别是在每年的行洪时段,污水伴随着洪水下泄,尤易发生突发性的水源污染事故。

XX年7月中旬,淮河上游支流沙颖河、涡河长期积蓄的5亿多立方米污水行洪时随洪水下泄,形成了长达140公里的黑色污染带,其影响之大令人至今记忆犹新。

然而,由于我市饮用水源结构单一,备用应急水源建设相对滞后,水源地规避突发性事故风险的能力不强,应对干旱、洪涝及战备等偶发事件的手段匮乏,每次行洪仅扬州市区饮水受影响的人数就达30万人。

此外,由于水源保护与监管涉及到众多部门,水源工程管理、水量调度与水质管理分离,原水管理与城市供水管理分离,加之长江等主要水源地的河道管理与地方脱节等,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保障体系,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势必大打折扣。

篇二: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XXX乡地处三明市区东南部,位于戴云山脉南端,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

全乡共有18个行政村,其中有16个行政村位于XXX流域水源保护区内,是XXX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

XXX水库是XX唯一的饮用水源,配套XX和XX水厂,担负着市区近30万人生活用水的重任,保护好水源是XXX乡政府的重要任务。

现将近年来有关保护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1.抓污染源治理。

XXX乡虽然是一个农业乡镇,但农村污染源对水源保护的影响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此,我乡坚持从大到小、从易到难原则,对农村污染源实行逐步治理。

一是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

自XXX饮用水资源保护区建立以来,我乡已先后关停、拆除及依法取缔如杜水乌油厂、XXX加油站、XX加油站等数十家有污染或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

近两年,我们又拆除了芦桥养猪场,关停了牛岭和丰工贸加工厂和杜水罐头厂等一批可能存在对水源影响的企业或项目,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保护区内进行规模化养殖,针对部分农户散养家禽的问题,通过加大宣传,要求农户采取圈养方式饲养畜禽,严格控制养殖密度。

同时,积极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全乡共修建624座沼气池对畜禽粪便进行沼化处理,确保养殖废弃物达标排放。

针对农业生产污染问题,则是通过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结合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的耕作施肥用药习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使之大幅度地降低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覆盖率达80%以上。

  2.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XXX乡依靠市政府下拨的水源保护专项资金,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环境,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治理和保护

  饮用水源的目的。

据统计,自XX年以来,我乡累计投入水源保护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建成了一批有成效、实用性强的环保基础设

施:

如XXX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项目,回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回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项目,张坑、居阳、XXX本点河岸防洪堤建设项目,XXXXXX河段4.5公里围网建设项目,306省道旁新设臵6块水源地保护宣传牌,杜水、XXX等乡村公路新建300米防撞墙,XXX本集镇主街道两侧绿化带建设,全乡新建或改建29座无害化标准公厕建设项目及10座垃圾中转站。

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减少了生活污水对XXX的污染。

  3.抓生态建设和保护。

一是防治结合促生态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防范治理,邀请省环保局专家对18个村进行地质灾害全面排查,并逐一研究制定了地质灾害发生预案,为治理各种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同时认真做好306省道沿线护坡、弃土场所的植草绿地和植被恢复,加强保护区内重点水土流失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有效控制XXX水库淤泥的沉积,并在省道沿线建立了4个事故应急处理池,防止突发事故对水源的污染。

XX年以来,我乡协同区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等部门共同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全乡落实封禁治理面积55818亩,禁止非法森林采伐,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并在XXX、米洋、杜水、筠竹、松阳、吉峰、张坑、白水等村划定生态公益林81000亩,水土保持林10155亩,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54人。

二是生态创建促生态保护。

通过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不断提升保护区广大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巩固生态创建成果,促进保护区所在乡村生态保护逐步走上良性循环。

XX年,XXX乡荣获“市级生态示范区”称号,XX年,荣获“福建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XX年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

  4.抓水源保护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生活垃圾清运机制。

目前全乡共设立垃圾固定堆放点83个,垃圾中转站10个。

全面落实17个村的垃圾清运与保洁工作,建立由保洁员21名、集镇本点社会环境监督员2名组成的专门环卫队伍。

环卫队实行分地段、片区负责制,把每个堆放

  点的垃圾转运到就近的中转站,再由清运车及时将垃圾清运到市区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理。

二是开展家园清洁行动。

在全乡范围内定期不定期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主要是要求18个行政村每年必须定期开展两次家园清洁行动,对XXX上游五条支流河道垃圾清理工作每年至少不定期清理两次以上,确保流域内河道清洁干净。

三是改善生活污水直排状况。

通过在集镇本点人口密集地、回瑶村一级水源保护地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来改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的状况;

通过修建无害化标准公厕29座,确保农厕改造率达85%以上,家禽、家畜圈养达率95%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卫生清洁户达95%以上,促使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建立环境卫生整治考评奖惩机制。

从XX年起,我们将水源保护专项资金村财补助部分,采取统筹安排和考评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上半年先行拨付给每村一部分补助资金作为基础财力补助,剩余补助资金,则从各村人口数、村地处水源保护区域、卫生保洁员配备、生活垃圾处理、辖区内河道卫生、村内整体卫生、水源保护宣传力度等七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按考评结果计算补助金额,合理分配,力求做到规范化、合理化。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XXX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从整体、长远上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影响水源安全的隐患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具体表现在:

  1.村民水源保护意识不够强。

一是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

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乱堆乱弃现象还比较严重,且难在短时间内加以杜绝。

二是水源保护问题上,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和环境保护存在矛盾。

一些群众认为,水源保护导致村民生产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不但规模养殖项目没办法上,就连日常生产成本也大幅增加,而上级政府只是对村财进行一点补助,村民牺牲较大,尽管乡村对水源保护宣传力度很大,但仍有

  许多群众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此外,也有许多群众反映,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不足以弥补原有的山林收入,村民种植毛竹和其它经济作物积极性较高,从而影响了生态公益林的发展和保护,要求增加补助额度的呼声十分强烈。

  2.水源保护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近年来,乡村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落实了诸多水源保护建设项目,但大多集中在集镇本点和省道沿线的几个村,还有许多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一是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很多较偏远村庄仍然没有固定垃圾堆放点和中转站,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往河里倾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生活污水方面,虽然建成了2座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但在水源保护区内仍有14个村庄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排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还有些村无害化标准公厕建设不够,农户私厕改造力度不大,村庄环境卫生仍要大力进行整治。

三是道路安全隐患较多,通村公路弯道多,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乡本级公路防撞墙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3.污染源整治工作开展困难。

一是目前已停厂待搬迁的四家清水笋厂与我乡群众主要经济作物关系紧密,但搬迁笋厂又会影响当地主要经济作物竹笋的销售,同时会增加笋干产量和分散式笋水排放量,增加农户薪柴砍伐量,对水源保护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是整治经费仍有较大缺口,企业搬迁、拆除都需要较大资金补偿。

  4.乡财运转经费仍然入不敷出。

近三年,乡财政每年得到上级财力补助60万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乡政府正常运转问题。

但随着近年来乡部分自筹工资和农村义务兵优待金的逐年增加,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等部门工作人员社保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编制内共有13名干部,社保费至今无法缴交,乡财政每年缺口资金仍高达30多万元。

  5.设施维护管理和垃圾清运经费严重不足。

随着近年来水源保护基础设施不断增加,水资源管理站每年正常运行费用也在逐年提升。

据统

  计,XX年正常运行经费包含水资源管理站事业经费、设施维护管理费和垃圾清运等运行费用,每年所需经费高达55万元。

今年来,随着物价上涨等因素,垃圾清运费用运行成本增加,每年资金缺口达到25万元。

  三、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加大水源保护宣教力度。

宣传教育是保护水源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具持久性的一项工作。

我们将积极开展水源保护工作宣传活动,提高广大村民的饮用水源保护和环保意识,增强村民保护饮用水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宣传工作做到教育与帮扶相结合,一方面教育农民应有“舍小家,保大家”的奉献精神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二是鼓励、帮扶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以解除农民思想包袱,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2.全面落实水源保护长效管护措施。

进一步强化各村、各部门水源保护的责任意识。

充分履行XXX乡饮用水源保护区责任单位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的任务和目标要求,通过明确水源地保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理顺管理体制,推动水源保护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

同时建立完善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将XXX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对各部门、各村进行考核的内容,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3.突出抓好水源保护项目建设。

今后几年,我们要结合村庄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

一是在各村再新建一批标准化粪式公厕,拆除一批乱搭乱建的私厕,改善优化人居环境;

二是要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再新建2~3座污水处理厂,加强生活污水治理;

三是推进清水笋加工厂异地搬迁工作,消除水源地污染源。

四是要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五是要加快推进河岸防洪堤建设,全面实施河道清理工程,确保各支流源头的水质达标、安全。

六是陆续在水源地、库区各支流河岸制作水生

篇三: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及备用水源建设情况汇报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及备用水源建设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水污染防治法》,加强水源保护,保证全县城乡供水安全,我局切实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及备用水源建设工作。

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备用水源地水质情况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XX),区域供水公司水质检

  测中心检测XX年1-4月份水源水检测结果表明,有7项指标超过此标准Ⅲ类水的限值,具体检测结果见下表:

  二、水源地现状排查情况

  经排查,水源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夏季丰水期农业面源污染随暴雨下河,通过支流河道进入取水口上游,使河水有机污染增加,氨氮等指标增高。

  2、取水口上游钟涵河、红阳河、中心河串水时大量的生活污染及畜禽养殖污染进入取水口上游,水源水有机污染增加,黄水、黑水等给取水安全带来隐患。

  3、水源保护区内通扬运河两侧的工厂、码头、砂石场、车口、排污口等,对取水安全带来隐患。

  4、冬季枯水期水流速度慢、水体自净能力差,加之船舶流动污染等,使原水不能稳定达标。

  三、备用水源地建设情况

  区域供水备用水源地:

与如皋市合作建设长青沙水厂备用水源,该工程占地面积742亩,设计水库有效容积150万立方米,可保证如海两地应急供水状态下5天的供水,工程于6月份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前建成。

  地面水厂备用水源地:

区域供水全覆盖后原县城地面水厂保留5万立方米/日的规模用于县城区应急供水,水源地位于新通扬运河的高新区(海安镇)三里闸村十九组。

  深井应急备用水源:

对原镇(村)水厂的131口深井经检测后保留74口深井作为农村应急供水水源,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

  四、供水应急管理情况

  对制供水机泵电气设备、加矾加氯设备、水处理构筑物等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确保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常态化做好水处理设施的维护性运行,确保设施完好,满足应急需要。

  对乡镇用于应急供水深井进行管网连通,增设切断阀和排空阀,每月进行两次维护性运行,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针对水源地主要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船舶流动污染等隐患,县供水公司加强水源地巡查,及时发现污染水

  源情况,同时做好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确保备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卫生安全。

  计划对原地面水厂备用水源实施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建设,以保证备用水源的供水质量。

  五、建议

  1、对取水口上游两侧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尽最大可能减少暴雨期间水生农作物农药、化肥等随水下河,造成水体污染。

  2、对取水口上游高新区内钟涵河、红阳河、中心河两侧的畜禽养殖场实施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禁止直排下河;

同时实行居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对“三河”进行整治,优化水环境。

  3、加强“三闸”管理,禁止随意开闸放水行为,杜绝三条河内的污水随意排入新通扬运河取水口上游。

  4、要加强对水源保护区内码头、砂石场、车口、排污口、混凝土拌和场、沥青拌和场等的管理,对照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取缔或搬迁。

  5、加强对保护区内工业企业的监管,防止工业废水及化工企业污水直排下河。

  6、对保护区内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内的生活污水实施有效的处理,避免直接排入新通扬运河。

  7、争取政策和资金,对新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