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795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Word格式.docx

1月31日凌晨,WHO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历次PHEIC均对疫区经济主体的三产、外贸产生明显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世卫组织的声明中明确指出,“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并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考虑到世卫组织也可以根据疫情的发展而随时撤销、修改PHEIC认定,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展的持续推进,PHEIC的认定并不会持续太久,不排除WHO提前撤销PHEIC的可能。

另一方面,海外疫情蔓延势头渐显,这可能加重外需的回落。

近期海外疫情有扩散之势,截至2月25日,海外地区累计确诊2540例,与中国人员流动较为密切的日本、韩国累计分别确诊854、977例,欧洲累计确诊319例,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态势日渐严重。

考虑到目前欧洲、日本占我国出口比重较大,疫情蔓延或将导致海外地区从我国的进口进一步减少,这可能加重疫情对我国外需的冲击。

同时,考虑到欧洲、日本、韩国在全球贸易供应链中的关键位置,疫情也可能从供需两端对全球产业链产生冲击。

3.消费:

所受冲击最为严重

从需求侧看,消费受到疫情的冲击最为严重。

考虑到非典疫情情况,分项来看,受负面影响较大的有服装、饮料、文化办公用品、金银珠宝;

受正面影响较大的是食品、中西药品、日用品。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正值我国春节消费旺季,尤其是文化、娱乐、餐饮等消费处于全年的最好季节。

疫情发生后,春节档大部分延迟上映、旅游景点关闭、商场超市缩短营业时间,将对电影、旅游等消费市场形成显著冲击。

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或将对线下消费形成部分替代。

与2003年非典期间不同,近年来我国消费持续增长,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突破40万亿元,消费连续六年成增长第一拉动力。

4.投资:

受到影响相对较小

从上次非典疫情的经验看,投资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2003年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1%,环比小幅下滑2.1个百分点。

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员流动的限制更为严格,将影响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的开工,此次疫情对投资影响可能会比非典大。

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尤其是在经济处于下行压力之下。

但扩大投资可能会受阻。

疫情发生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并全行业发出号召,暂时停止售楼处销售活动。

房地产相关项目物业管理企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社区行政管理机构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

这无疑都会减少当期的销售,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房地产投资。

在制造业投资方面,受到疫情的影响,在销售和出口都面临疲软的大背景下,相关行业的制造业投资也将会受到抑制。

与2003年非典期间相比,近年来我国投资的增速以及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下降。

2019年我国GDP增速为6.1%,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5.4%,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

5.出口:

扩大出口难上加难

尽管2019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中美贸易战迟迟未决,但是中国外贸进出口仍有亮眼的表现:

进出口总值突破3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仍然保持了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进入2020年,世界经济仍然低迷,外需减弱。

在这种情况,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将会使扩大出口难上加难。

虽然WHO在声明中对我国的防疫措施予以了充分肯定,不主张各国限制国际旅行和贸易,但不排除部分地区出于疫情隔断考虑,减少或暂停从中国进口部分商品,从而对我国一季度进出口带来负面影响。

疫情增加出口商品成本。

即使疫情不会导致中国商品没人要,疫情也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成本。

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现在出口到国外,需要增加出关检疫的时间,这就会增加运输成本、检疫成本和仓库成本等。

商品的总成本就会增加,这会导致竞争力下降。

但检疫带来的成本增加并不会特别多,它的影响可能甚至还不如关税所带来的影响大。

但是从中期来看,为控制疫情传播,这段时间工厂无法复工,生产就会停滞,这会导致之后一段时间的断货。

断货所带来的供应商和客户的迁移,对于很多外贸企业来说,这会是中期内比较大的挑战。

从历史数据看,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我国出口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变化平稳。

但是,当时的世界经济环境不同,各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处于上升期,贸易保护主义也不像现在这样,所以此次疫情对出口的影响不能小觑。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非典时期中国的外贸规模远不及现在。

2019年进出口额减少1个百分点相当于2003年进出口额减少4.475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外贸依存度已经由2003年的51.3%降至2019年的31.8%,现阶段同比例的外贸下降对于经济的拖累幅度与非典时期相比有所减弱。

6.就业:

疫情的影响并非一面

短期内,疫情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较大,劳动力供给或将阶段性降低。

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疫情持续扩张下,劳动人口流动或将减少,可能导致劳动供应减少。

借鉴非典时期的经验,疫情期间,求职人数持续下降,由2002年三季度的高点253万人降至2003年二季度的200万人;

需求端也有所下降,但速度慢于供给收缩速度,求人倍率的同比变化明显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压力被动缓。

因此,短期来看受人员隔离、部分城市封城等因素影响,劳动力供给或将阶段性下降,就业压力也可能有所缓解。

往后看,疫情过后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难以快速改善,劳动力供给端的快速反弹可能加大就业压力。

劳动力需求方面,目前我国就业主要靠建筑业和制造业拉动,但受疫情影响,建筑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都将面临停滞,可能面临一定的订单、债务违约风险。

疫情过后,劳动力的供给端往往可以快速回升;

但需求端的改善依赖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走强、利润回暖,这一过程可能慢于劳动力供给的回升。

7.CPI\PPI:

对全年节奏影响较为有限

从非典时期的历史经验数据看,疫情会在短期内推高CPI、拖累PPI。

2003年非典时期,PPI下滑明显,CPI先升后降。

物价方面,2003年PPI增速二季度明显回落,可能与总需求受疫情拖累有关;

CPI增速在疫情前期由于居民屯粮屯菜,导致物价有所上涨,后期有所回落,整体波动不大。

CPI中主要是食品项走高,例如鲜菜、蓄肉类、水产品、蛋类等。

去年以来,受到非洲猪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CPI持续走高,2019年12月,我国的CPI同比上涨4.5%,PPI同比下降0.5%。

受疫情和春节假期的影响,猪肉和蔬菜价格走高,可能会推高CPI、拖累PPI,但对全年节奏影响预计较为有限。

CPI方面,上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居民大量囤积食品等物资,而生产又跟不上,会导致相关商品价格上涨,一季度CPI同比中枢可能继续保持在4%以上,但是三季度之后可能会逐步回落。

PPI方面,受疫情延迟复工和企业减产等影响,一季度地产、基建预计较为疲弱,叠加WHO认定本次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可能抑制出口,内外需拖累下一季度PPI回升幅度预计受限,PPI将维持低位。

二季度内外需情况预计有所好转,但受翘尾因素下滑影响,预计PPI仍较低。

若三季度开始疫情影响消退、基建发力、补库存力度提升,那么PPI有望持续回升。

8.通胀:

前高后低趋势不改

2020年1月CPI增速继续突破前高,而受疫情影响基本面走弱的预期也有所强化,这是否会导致滞胀的发生呢?

回顾非典时期,CPI和PPI同比增速迎来高峰,但环比增速趋于下滑。

立足当下,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并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滞胀,春节过后通胀将趋于回落,全年通胀前高后低的趋势不改:

短期:

春节+疫情影响,通胀维持高位。

自从新冠疫情在今年1月下旬快速扩散以来,春节效应叠加疫情扩散下的抢购风潮,物价水平有超预期上涨的情况,已经体现在了1月份CPI同比超预期上涨之中,而由于主要企业处于春节假期且不满足复工条件,PPI同比仍在预期以内。

中期:

需求走弱与供给受阻的矛盾,疫情的发展将决定后续通胀的走向。

对比非典和新冠疫情前期发展与政策出台的时间和政策力度,本次在应对新冠病毒疫情时政策出台的速度和力度都较强。

预计3月份主要企业都能正常复工,但新冠疫情拐点预计也需要在2月下旬明确,从非典时期情况看,供给端的放量要快于需求端的回暖,而近期政策也明显转向了防控+复工的组合,预计此后一段时间供给扩张、物流畅通的情况下需求缓慢复苏,物价环比将有所下行,CPI同比和PPI同比都将继续下行。

长期:

疫情消退,回归趋势。

等待疫情结束后,通胀将回归趋势,但这一趋势相比于年前的市场预期又需要考虑的一个新变量是稳增长政策的出台。

疫情影响将大概率导致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下滑,在十三五收官和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下,疫情爆发后稳增长的目标更加明确,虽然政策力度不至于加大刺激以追求6%以上的增速,但财政、产业、货币等方面的宽松政策仍然值得期待。

(二)疫情对产业的影响

从供给侧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各行业的表现是不同的。

传染病疫情发生之后,为了阻断病毒的传播,主要控制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因而对于服务业影响较大,而对于生产行业影响相对较小。

1.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

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加,由2003年的约30%增至2019年的约60%。

考虑到疫情对消费的冲击较大,与消费相关的服务业,特别是对与线下消费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影响更大。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大,而对第一、二产业影响相对较小。

其中对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娱乐业、会展业影响较大。

疫情发生后,相关的电影院、娱乐场所、餐饮饭店已经关门停止营业,所有团队旅游全部取消,许多飞机航线、铁路运输和省际包车停止运营。

有机构按照2019年春节期间的数据做了估算,仅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在今年春节7天时间里,损失就可能会超过了1万亿元。

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占我国民经济20%左右,直接间接从业人员有1亿人。

2.控制人员流动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本次疫情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全国各地都启动了防疫防控的一级响应,交通运输和人员流动受到严格的限制,而此时正值春节假期,很多工厂停业,数亿工人返乡回家。

春节过后,工人本应返回工作岗位,但由于疫情蔓延,各地继续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很多工厂迟迟无法复工复产。

春节过后本是春耕时节,大多数农作物要在这个时候下种,但由于全国各地为防控疫情采取了部分封闭公共交通系统的做法,直接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

3.间接相关产业亦受波动

同时,由于饲料运输出现困难,工人无法按时返工,养殖业等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在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是很小甚至是没有发生的。

与疫情控制间接相关的行业有金融保险、证券业、房地产业、文化教育业等,这些行业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但也有一些行业会迎来发展机会。

除与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关的医药、医疗器械、卫生防护、洗涤和消毒用品等需求急速增加外,方便食品、音像制品、图书报刊、健身器材、自行车甚至汽车等可能出现市场旺销。

此次疫情导致了传统商品交易活动减少,但网上交易、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日益活跃。

因此,未来网上交易、电商等新型行业可能会出现较大的爆发。

(三)疫情对行业有何影响?

1.地产:

销售、投资增速承压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一季度地产投资、销售不免有所下滑,全年将呈前低后高的节奏。

目前房地产已经进入存量时代,而2003年中国刚宣布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现阶段大幅放松地产调控的概率偏低,所以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疫情高峰期正值地产行业淡季,一季度地产投资大概率下滑。

春节前后是地产行业的淡季,农民工一般提前两周左右放假,春节开工也晚于正常企业,有的会延后至元宵节后。

由于春节前到元宵节在大部分年份都位于1-2月,1-2月的实际工作时长大致在一个月左右。

因此,不管是销售还是投资,1-2月份的总和都不及其他月份的单月均值。

如果我们大致以工作时长来推算,即便是在疫情发展乐观的情况下,按照各城市现行的规定,元宵节之后至少也有一周以上的时间无法开工(外来务工人员较多),1-2月地产投资的降幅大概率超过25%。

销售可能受疫情发展的影响更大,或将在二季度出现拐点。

由于地产销售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相对较低,加之各地纷纷要求房企关闭售楼处,预售证的审批也可能普遍延迟,地产销售额大概率在一季度转负。

尽管蓄客工作可以在线上展开,但是合同的签订很难在网上完成,从认购到合同销售确认也需要时间,因此一季度地产销售的表现或将相对弱势。

2.工业:

短期有冲击,中期有调整

对于工业而言,我们认为疫情扩散、延迟复工将导致企业利润回落,并对后续投资端产生影响,“利润—投资—利润”的闭环或将拉长工业反弹的节奏。

工业增加值增速在疫情期间持续下降。

无论是03年的SARS疫情还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都是广泛的。

批发零售、住宿旅游、房地产等服务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因受居民出行减少和企业暂停营业的影响而下滑,而工业增加值的形成也被工业企业开工和工人复工延迟所拖累。

生产是收入的来源,短期受疫情影响工业企业收入遭遇冲击,而利润和投资的正反馈机制可能导致修复周期的拉长,需关注短期冲击的中期影响。

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对疫情的抵御能力较强。

非典期间,我们对工业行业中营收占比相对较大的行业进行分析,除纺织业、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外,其他行业均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未受到冲击的三个行业中,尤其是医药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其营收表现与大部分行业相反,呈现二季度升、三季度降的特点,可能源于疫情期间对于医药、医疗用品及医疗仪器设备需求较大,带动了两个行业的收入增长。

金属冶炼、通用设备、电子等行业疫情过后的营收弹性较强。

非典期间,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三季度迅速反弹,相比二季度增速分别增长了2%、8%、10%、8%、7%和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受二季度疫情影响后的回补弹性最大。

3.服务业:

疫情过后有望反弹,商业模式或将转变

我们要看到疫情对经济发展模式改变带来的积极变化。

一是疫情促进了线上、虚拟消费,比如游戏、网络视频、线上教育、VR视频等;

二是由于出行受限,快递、外卖明显受益;

三是由于先开工企业很多实行远程办公,企业远程办公软件受益;

四是线下无接触业态正在快速发展,比如无人超市、智能取餐柜、智能取茶柜等。

这些在一定程度可以缓和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旅游、电影、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将在短期内受到一定影响,但在疫情过后有望迎来反弹。

分行业看,旅游业受疫情影响较重,疫情期间居民出游意愿下降,人员聚集活动明显减少,部分景区1月底至2月初封闭,春节期间几乎颗粒无收。

电影行业也是如此,经验上,影院的春节票房收入一般约占全年的9%-10%,而今年诸多春节档影片延期上映,居民观影意愿也明显下降,1月25日(大年初一)内地票房仅181万,较2019年同期14.58亿元骤降,电影行业的形势较为严峻。

酒店、餐饮行业也有一定损失。

但长期来看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偏中性,疫情过后随着居民消费需求有望释放,服务业或将迎来回补。

新冠疫情或将点燃商业模式转型的导火索,无人快递行业、线上服务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考虑当前仍需必要的隔离和防护工作,居民的消费习惯或将产生一定变化:

传统的百货商城、商业中心等“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一体化服务场所的人员密集度较大,并非目前居民消费的首选,但传统行业的萧条也孕育着新的增长萌芽,以非典时期为例,传统服务业虽然受到较大影响,但电商却趁机崛起,居民的消费习惯也逐渐向“新零售”转变。

第二章疫情对国外经济的影响

一、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对全球经济总量的影响

重点行业测算显示我国经济损失拖累全球经济总量增长。

我国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保持至今。

疫情对中国经济总量的影响将传导为对全球经济总量的影响。

从行业损失进行分析,此次疫情重点影响住宿餐饮、文娱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经测算直接经济损失超1万亿元人民币,拖累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0.16个百分点。

(二)对全球贸易发展的影响

我国内需求萎缩导致对外部资源能源进口需求减少。

当前,我国部分产品因进入他国边境遭遇更为严格检验检疫,同时面临生产复工延迟供货不及时等问题,出口遭遇一定不利影响。

但也要看到,疫情向全国范围蔓延的时期与春节假期重合度高,一季度出口占全年比重相对较低,结合非典疫情情况判断,疫情对出口影响相对可控。

进口情况看,疫情防控导致国内交通需求下滑,燃油消费下降带动能源进口减少。

2019年,我国每日进口石油超过1000万桶,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占到全球市场的13%-15%。

近期,国内交通运输大幅下滑,全球石油期货价格跌幅超过10%,创五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1月以来累计跌幅超过20%。

主要影响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印尼、中东地区以及非洲等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国。

同时由于我外贸萎缩,香港地区及其他国家船运公司业务订单随之出现下滑。

对全球服务贸易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旅游消费方面。

截至2月10日,近百个国家(地区)对我人员入境采取紧急管控措施。

考虑到近年我国人员出境旅游对全球旅游贡献度较高(56.3%,位居世界第一),参考2019年春节出境游消费总额近8000亿元人民币,结合近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初步估算仅春节假期期间因人员跨境流动管控对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人员出境旅游主要目的地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越南等受损更为严重。

(三)对于全球跨境投资和产业链的影响

跨境商务活动因疫情暂停导致资本对我流入减少。

考虑到跨境投资往往伴随较长时间的商务考察、接洽和商谈,投资决策周期较长,疫情导致的跨境商务活动暂停恐将对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造成滞后性的影响。

结合非典疫情情况,我国实际使用的外商投资额月度增速从疫情基本结束的03年6月开始转负,出现连续五个月的负增长,直到03年11月才由负转正,03年全年增速仅1.4%。

因疫情导致的国内生产经营秩序的变化对全球产业链不利。

我国作为全球生产链的重要一环,相关企业生产秩序恢复对于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平稳发展意义重大。

由于绝大多数省市均采取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部分防控措施对企业复产、人员复工、物流运输等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国内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受到一定冲击。

从当前情况来看,零部件和中间材料供应不及时、价格大幅波动,部分企业无法按时完成订单交付,还有一些企业因后续生产经营安排被疫情防控打断而取消上游订单等问题时有出现。

少数外资公司重新考量全球产业布局的动念再起。

但随着政府一系列援企稳岗措施的推行,指导生产经营秩序有序恢复,这些不利影响将在最大限度控制在短期之内。

(四)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

对全球资本市场投资者预期和情绪具有一定影响。

春节假期开始至2月3日我国证券交易场所开盘前,富时中国A50指数累计下滑8.7个百分点。

全球股票市场因中国疫情担忧多次出现下滑,资金避险情绪上升,美元指数、债券等价格上涨。

受中国需求萎缩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下滑。

但随着我国内稳增长、稳预期措施不断出台,资本市场止跌回升,带动全球权益资产价格上升,对于稳定外界的预期和信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市场分析人士归纳,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高度关注我疫情防控情况,国内疫情防控进展对于投资者情绪具有重要影响。

长远来看,我长期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对全球经济增长将做出更大贡献。

我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拥有增长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人才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韧性。

同时,我国政府也正深入推动改革,持续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国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五)对于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报道,2003年SARS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约为400亿美元,疫情造成的大部分经济损失其实“与病毒无关”,而是“与恐慌有关”。

彭博新闻社预计,新冠病毒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可能是2003年SARS爆发的3至4倍。

IHSMarkit的报告指出,这次疫情有可能严重阻碍几个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制造业。

因为中国宣布延长假期的11个省份,占中国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如果这些企业停产至2月10日,预计疫情导致的第一季度产量损失约35万辆。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3月中旬,而邻近省份的工厂也处于停工状态,那么来自湖北的零部件短缺会造成中国范围内的供应链中断,可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季度的潜在减产将超过170万辆。

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湖北省,不仅集合着东风汽车、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雷诺、上汽通用等多家汽车公司总部或生产工厂,更聚集了包括一批顶级供应商在内的零部件企业。

早在2月6日,华晨宝马就发布信息,宣布停工直至2月17日。

美国在华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表示,将从2月15日起在中国恢复工厂生产。

丰田汽车发言人表示,截至1月29日,丰田决定暂停在华工厂的运营。

此外,本田、日野、特斯拉、福特、东风汽车等也确认延迟复工计划。

受影响的不仅是设在中国的工厂。

现代汽车在韩国的大部分工厂于2月7日暂停生产,起亚汽车也从2月10日起停工,因为中国的供应商无法继续提供相应零部件。

据了解,韩国进口线束中有87%是中国制造。

欧洲的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也表示,假如疫情仍未得到控制,其位于欧洲的工厂也面临因无法继续生产而暂时停工。

报告称,疫情所带来的石油需求不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