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8083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海万元产值能耗为0.62,江苏为0.60,均较低,均不宜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五省市中湖北万元产值能耗较高,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将增大能源消耗。

(2016海南地理卷)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据此完成5~7题。

5.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

6.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

7.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

5.B6.D7.A5.由材料“风沙满地跑”可知,该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风力大,选项B正确。

6.该岛风力大,为避免大风损毁房屋,房屋一般建得较低矮,排除选项A、C;

该岛距台湾岛近,夏季位于台湾岛的雨影区,且地势低平,对水汽的抬升作用不明显,因此该岛的降水量要少于周边地区(通过材料“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亦可知),屋顶的坡度较缓(与周边地区相比,若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结果又不同);

为避免风沙进入室内,该岛传统民居的窗户较小(碉堡为军事上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除射击孔外,一般不留窗户,由此亦可说明该岛传统民居的窗户较小)。

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7.由材料“光长石头不长草”可知该岛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而该岛四面临海,可知当地居民主要从事渔业,选项A正确。

(2016北京文综卷)读图,回答8~9题。

8.芬兰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9.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8.D9.B8.芬兰南部受西风带影响强烈,终年温和湿润,北部和山区受西风带影响小,气候寒冷;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较大,森林资源丰富,水土流失较轻,木材加工业发达;

气候湿润,草场质量好,且欧洲人口和城市众多,市场广阔,故芬兰乳畜业发达。

9.由图可知,芬兰燕麦种植北界在西部向北弯曲,反映了该国西部热量条件较好,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西部为平原,且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故热量条件好。

(2015江苏地理卷)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0题。

10.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B 南海的雨季出现在6月之前;

6月至8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

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

6月至8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燥,所以选B。

(2015四川文综卷)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O

和PO

的浓度数据。

读表回答11~12题。

河流

NO

(μmol/dm3)

PO

32.9

0.6

78.5

1.6

17.5

0.2

121.0

0.4

11.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A.①B.②C.③D.④

12.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

的浓度(  )

A.均显著增加B.均不会增加

C.NO

减少PO

增加D.NO

增加PO

减少

11.C 12.B 第11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流域均为人口较为密集、人类活动影响深刻的地方,因此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排放出的水污染物质均较多,而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极小,因此水污染物质浓度也应最低。

故C项正确。

第12题,考查黄河下游河流补给的特点。

黄河下游由于进入平原地带,从中游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于河床,久而久之形成“地上河”,河床高于两岸的地面,河流水位高于两岸的地下水位。

因此,黄河下游没有支流汇入干流,黄河水也只能单向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不会补给河流水,由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物以及由工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污染物均不能进入河流,污染物浓度均不会增加。

故B项正确。

(2014浙江文综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13~14题。

人均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

资源压力

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3.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4.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13.C 14.D 第13题,仔细读表可知,人均GDP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可以看出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说法错误,A项错。

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河南、青海、黑龙江,因此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说法错误,B项错。

人均GDP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一致,从高到低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C项正确。

城市化水平和人口对水资源压力的排序也不一致,D项错误。

第14题,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不宜发展高科技产业,A项错。

河南人口众多,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B项错。

浙江人口稠密,平原面积小,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用耕地较多的产业,C项错。

黑龙江耕地广阔,人均耕地多、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D项正确。

答案 

(2014四川文综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mm。

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D.④地

16.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A.草地>

荒地>

林地B.耕地>

林地>

荒地

C.荒地>

草地>

耕地D.林地>

耕地>

草地

15.C 16.C 第15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大致位于我国新疆伊犁谷地附近地区,由图示等高线信息可知伊犁谷地受两侧山脉夹峙,形成西部宽、东部窄,西低东高,向西敞开的喇叭口状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气流容易深入,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山地降水,图中③地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故年降水量最多。

第16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山地面积广,且降水少,因此荒地面积广;

在山地降水较丰富的地区和河谷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地分布,在灌溉水源较丰富的伊犁谷地有耕地分布,因此图示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为:

耕地。

(2013上海地理卷)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17~18题。

2000年

2008年

2009年

农业人口(万人)

25.40

12.50

11.70

耕地(万公顷)

28.59

20.50

20.23

农业产值(亿元)

216.50

280.35

283.15

种植业(亿元)

61.84

106.07

114.29

牧业(亿元)

80.75

63.50

60.04

渔业(亿元)

36.53

55.23

51.39

农业服务业(亿元)

8.20

8.49

17.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A 18.B 第17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

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农业产值却呈现上升趋势。

农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同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农业产值的增加。

所以本题选择A项。

第18题,根据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分析,上海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将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继续减少,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农业产值的增长低于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所以农业产值的比例将下降。

所以本题选择B项。

19.(2016全国卷乙卷(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

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

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

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1)问,读图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

堪察加半岛属于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山脉东西部的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

在山区,由于地形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

(2)问,影响某区域生物种类或生物数量多少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和人为因素(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类型、居民的环保意识、生物保护政策等)两方面。

第(3)问,甲地靠近河流,河流中有熊的重要食物——鲑鱼,熊出没的概率大;

甲地位于该半岛南部,且海拔较高,森林广布,易于拍摄者隐蔽;

甲地位于山脉西侧,地处夏季风的背风一侧,降水较少,晴天较多,便于拍摄。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

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

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

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20.(2016北京文综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结合所登山地的位置及白雪、山花等信息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再分析该季节山地南北景色差异与坡向的关系。

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

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

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1.(2015山东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

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

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1)题,地形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地势特点。

根据该地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地的主要地形,根据东西部的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状况。

(2)题,形成雨、雾的条件包括:

充足的水汽、使水汽凝结的气温条件等。

由图可知,该地位于西风带(39°

~42°

,大陆的西岸),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加上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形成较多的雨雾。

第(3)题,评价类题目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说明。

从气候条件看,杭州与阿克塔相比,气温年较差大,这是不利条件;

从降水看,杭州夏季降水量大于阿克塔,这是有利条件。

第(4)题,从题干材料“活化石”“材质优良”“最有价值”“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等可以得出开发利用的方向,既有经济价值,也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环保价值。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

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

夏季降水较多。

不利条件:

夏季气温较高;

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

发展旅游;

开展科学研究;

改善环境。

22.(2014上海文综卷)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

读图,回答问题。

阐述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区域水稻主产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根据中南半岛所处纬度与海陆位置,判读该地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根据图示山脉,可推知地形、土壤特征。

在气候暖湿的大河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大量发展水稻种植业,这里也成为人口和城市的集中分布区。

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

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

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由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且水稻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由于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也多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23.(2014上海文综卷)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

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刺侵蚀,南岸不断淤涨……

(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性状特征。

(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

(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题,读图可知南北海岸线的特征。

(2)题,北岸易受侵蚀的原因从地偏偏向力和主导风向上分析。

第(3)题,由图中交通线的分布可知,北岸交通线离海岸较近,南岸较远,并由此分析在建设过程中分别注意的问题。

(1)北岸岸线向陆地凹,南岸岸线向海湾凸。

(2)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遭受侵蚀;

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

(3)距离远近差异:

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甚至紧贴岸线;

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

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

由于杭州湾北岸易于遭受海浪冲刷,岸线向后退缩,城镇与公路建设应该向背离岸线的方向拓展,采取措施,防治海岸崩塌、后退。

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

由于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

注意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

(任答一点即可)

24.(2013天津文综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请据图1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

为什么?

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1)题,从图中即可读出南非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征,再分析其优势即可。

(2)题,降水差异主要从降水量和雨季长短来考虑,其原因主要从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规律考虑。

(1)位于中、低纬度;

热量充足。

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

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2)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小;

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

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

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25.[2013北京文综卷]读图,完成下题。

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由图可知:

与南岛相比,北岛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地势平坦,平原面积相对较大;

机场数量较多,路网密度高,交通便利;

首都位于北岛,城市数量相对较多。

 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

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

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26.(2012海南地理卷)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与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注意将苗族男子着装的功能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结合起来考虑。

材料中“对襟短衣”,“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可以散热;

“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并且冬季可以防寒。

由图中等高线形态可知该地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

 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

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适);

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

防蚊虫、蛇等叮咬;

冬季防寒等。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题组2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2016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读图回答27~28题。

27.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③④⑥D.②③⑥

28.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27.A28.C27.遥感一般指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

居民点、水系和地形等主要分布在地表,因而其信息容易通过遥感技术获取;

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一般位于地下,其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较弱。

28.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是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除了地形和土壤图层外,与水源密切相关的水系、地下水图层也应组合在图层中。

(2016浙江文综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l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下题。

29.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D要获得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要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其次要进行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最后要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2015江苏地理卷)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读图回答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