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8182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Word格式.docx

少数学生不顾社会利益,法制观念淡薄,搞结帮团伙活动,结果走向歧途。

三、意志逐步确立,但还处于不很完善、不很稳定的状态之中。

坚毅顽强的意志是青少年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表现为:

(1)具有自觉性。

大多数中学生和自己小学阶段相比,自觉性明显得到增强,自觉遵规守纪、自觉学习和劳动,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2)具有坚持性。

广大中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勇于克服各种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

(3)具有果断性。

很多中学生无论做任何事都能把握时机,当机立断,毫不脱泥带水。

(4)具有自制性。

绝大多数中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克服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但必须指出中学生的意志发展还不很完善,不很稳定。

其主要表现是:

(1)想得浅,想得近,不深刻,不长远。

(2)决心大于行动,计划难以持久。

(3)内部调节能力不强。

(4)行动上具有盲目性和冲动性。

四、智力发展日趋成熟。

其表现为,注意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对周围客观事物有自己独立见解,喜欢与人争论,爱发表议论,爱提意见和建议,遇事容易追根求源,但有时固执已见,不易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

理解性记忆取代机械性记忆。

求知欲强,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概括性,但认识事物还缺乏全面性,不够稳定成熟。

由于求知欲望强,有时会产生嫉妒现象,想象力创造力有明显的发展,富于理想和幻想,有些脱离实际,追求的目标期望值过高,出现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相脱离的问题。

观察力和记忆力有了更好的发展。

总之,上学阶段是他们智力发展的“黄金年代”。

青少年健康心理标准

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青少年心理健康应具有如下标准:

一、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

二、人格完整,意识良好。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行为等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三、乐于交流,善于结友。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沟通心灵,友好相处。

面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四、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

心境上保持相对的平衡,有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战胜困难。

五、有所追求,积极进取。

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能确定比较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青少年人格发展与人格特点探析

生理机能的逐渐成熟,特别是大脑高级神经活动水平的提高,为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前提。

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比之幼儿和儿童有所提高,加上青少年自身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知识经验的增多,他们的人格得以渐次完善和定型。

一、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轨迹

青少年期是人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的过渡时期,随着生理发展尤其是性的成熟,青春期便踏着轻盈而欢快的步履悄然而至。

此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渐次成熟,这意味着他们将由一个依赖于成人抚养教育,主要按照成人和社会所制定的规范生活的孩子,逐渐转变为能够独立生活、自主从事各种活动的成年人。

他们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这一时期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地形成和定型,这为他们走向社会、步入人生定下了基调。

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第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年人更多地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人生,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形成。

青少年随着生活环境的扩大、知识技能的积累、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心理水平的提升,在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需要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

在物质需要层面,开始讲究服饰,对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的需求增多、层次提高;

在精神需要方面,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渴望,希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和朋友的支持,期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创造的欲望和冲动。

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断明确,大多数学生能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当成自己学习的动力。

他们的成就动机与交往动机逐渐增强。

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了一定的倾向性,兴趣渐趋稳定,爱好逐渐广泛而深入。

在理想方面,青少年初期刻意模仿理想中的榜样和楷模,到了晚期逐渐走向现实和定型;

就理想的内容而言,青少年的理想往往充满浪漫色彩,大多是一种蒙胧而美好的憧憬与向往;

青少年的理想由于是一个雏形,所以不太稳定,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也为我们实施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余地。

青少年是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一般能力已发展到顶峰,特殊能力也基本暴露出来,他们还具备了一定的创造能力,青少年时期是气质定型的关键时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他们的气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班级地位的改变、重大的人生不幸或者机遇的不期而至、家庭的解体或重新组合、社会制度或风气的巨变等都会使青少年的气质有所改变。

青少年已经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了行动的自觉性和一定的目的性,基本掌握一些行为规范和处事标准,他们的行动已带有鲜明的、独特的个人色彩,其性格特征和表现已趋于稳定和定型。

关于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机制问题,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大多是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加以考察的,概括起来说:

先天遗传素质是人格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只能是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格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格的发展又是通过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之中实现的。

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依赖一定的前提,儿童和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反映和适应客观要求而产生了新的需要,这一新的需要与其原有的心理状态之间便产生了矛盾,对这一矛盾的处理与解决,推进了他们人格的发展。

随后新的矛盾又产生出来,这样便伴随着矛盾的不断产生与合理解决,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就会在此矛盾运动过程中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和飞跃。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我们知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混混沌沌、人我不分、物我不分,大约1岁半到2岁,儿童出现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直呼自己。

到了学前期,3-4岁的幼儿自我评价开始发生,4岁左右有了自我体验,4-5岁幼儿自我控制已经出现,其独立性、目的性、自觉性得以发展。

到了学龄初期,儿童出现道德评价能力,能从道德原则、主观动机等方面评价自己行为的好坏。

到10岁左右,他们的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批判性获得发展。

进入少年期,自我意识产生质变,他们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外部特征,而且还能反映和体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意识到自己的人格。

少年开始关心自己注意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产生了了解自己特点与人格的愿望。

步入青年初期,自我意识接近成熟,他们不但关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极为看重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理想中的人,他们能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省,以之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教育自我,有意识地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消除不良的人格特点。

到了青年晚期,自我意识已经成熟,他们努力实现“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的有机同一,他们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我、塑造自我、健全自我,能极为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评价和看待自我,能有意识地协调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自己的人格倾向性与人格心理特征。

由于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自我体验程度的加深、自我调控能力的增强,青年人的人格随之趋于成熟和稳定。

大学生在心身各方面都已相当成熟,与中学生相比,他们已变得相对沉稳、平静、自信、乐观和宽容。

据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随着学历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发展水平已渐趋稳定。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大学生活的要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独立地评价自我,独立地看待权威、集体和社会,独立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2.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广泛性,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容貌和仪表,而且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和气质及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少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世界观是否已经形成;

3.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了概括性,能对自我进行理性、辩证和定性的思考;

4.他们的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反省,能自己与借助他人的帮助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自我调节;

5.他们的自我意识具有矛盾性,“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时出现碰撞,往往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也会产生冲突,有时得不到同学或老师的理解或认同。

三、青少年人格的特点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落,又作为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独特而鲜明的特点,我们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狂飙激进,行为偏激

法国启蒙运动的猛将卢梭曾讲过:

“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

自青春期始,青少年的身体虽已发育成熟,然而在智慧、认识、情绪调控、社会经验等诸方面,仍延续儿童不成熟的水准。

由于生理方面的加速发展,使得他们的个人需要、人生理想、生活信念和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应付环境的行为方式与心理体验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中国学者沙莲香等人的研究表明:

青少年在心理能力方面的发展(如记忆、判断、推理及学业成绩),并不与身体的发展相等。

一个身体成熟的青年,其在心

理方面未必达于成熟的程度,因为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分散。

儿童进入青春期,常呈一种不

安静的状态,因为在不久以前,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近因身体的变化,其兴趣已改变了方向,但他们未能发现新的有趣的事物。

因此他们一会儿想做这,一会儿又想干那,却无一件事情能使他们真正满意;

2.在功课方面并无显著的进步。

与小学生相比,他们在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和功课内容及深度等方面没有很大的变化;

3.对事物的评判不合逻辑。

大多数青少年由于经验的不足和认识的偏差以及过去许多错误的见解和信仰,他们往往是有成见与不客观的思考者,对任何事物常常与人作不成熟的辩论;

4.对各种抽象的原则,常作不成熟的批判。

青少年由于涉世尚浅,故对各种抽象的原则,如公平、正义、忠心、勇敢、牺牲、相爱等等,常作出不成熟的批评或判断,有时会将谬误当作真理;

5.耽于幻想。

青少年心比天高,但不能脚踏实地,他们喜欢设计未来、幻想未来,但不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对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教育和批评,常有抵触情绪甚或反对和敌视,经常在白日梦中想象或补偿其实际的成功。

在情绪体验方面,青少年较任何一个时期都为紊乱,他们面对各种难以应对的新刺激常有各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而感到一种莫名的烦恼。

由于内在的紧张而造成的情绪反应因人而异;

有的变得冷淡抑郁、有的则暴跳如雷;

有的沮丧沉闷、有的烦乱焦躁。

青少年由于某些内分泌腺的变化,致使他们情绪紧张,使他们每天都可体验到强烈的惧怕、愤怒或爱的情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色彩。

在行动的自我调控方面,青少年虽然比小学生在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持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心理和经验以及意志品质方面的不成熟,仍表现出见异思迁、有始无终、惧怕困难、心无定性等不足。

在社会行为方面,青少年已不满足于狭小的家庭圈子,感到家庭生活单调乏味,与父母的交流沟通逐渐减少,亲子关系渐趋松懈和紧张。

他们喜欢加入一些小团体,如果择友不慎,就会招致危险和麻烦。

多数青少年对异性开始发生兴趣,渴望畅游爱河,但实际而繁重的课业与浪漫温馨的情爱很容易产生冲突,有时会因年幼无知而早尝苦果。

尽管青少年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缺撼,但成人应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和对待他们,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认为他们多么不可救药、多么难以对付。

们毕竟处于成长的年龄、发展的时期,幼稚偏狭、行为过激、缺乏自制,实属正常现象。

青少年热情奔放、充满朝气、激情肆意、精力充沛、敢于幻想,不愿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这些是其所独具的风景和亮点,值得珍视、应该鼓励。

设想一下,如果青少年都与垂暮老者那样,没有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憧憬与渴望,没有了闯劲与冒险,社会将变得多么黯淡无光、多么无声无息呀!

(二)变幻躁动,爱走极端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己、对人、对事的认识、评价和感悟,不深刻、不全面、不透彻,往往我行我素、飘忽不定、以偏概全。

青少年自我调控能力欠缺,情绪具有冲动性、爆发性和两极性,变化不定、好走极端。

贺林渥斯曾形象地将青春期称为“心理上的'

断乳期'

”,即所谓心理上的摆脱父母的监护,成为独立人的过程。

这使得青少年获得了完全的解放,从而能

够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如同第一次生理上的“断乳”对儿童而言是一次危机一样,青少年心理上的“断乳”也是一种危机,这会给他们带来心理的不适和不安,使之经历情绪上的骚动与混乱。

著名心理学家彪勒根据心理发展的倾向,把青年期分为两个时期:

青年初期,也叫思春期,还有青年后期。

她认为,青年初期的心理倾向特点主要是否定,这种否定的倾向,表现为不愉快、烦躁不安、反抗、执拗、粗暴、见异思迁、懒惰等。

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感受性显著提高,常常容易兴奋,兴趣较易转移,意志易动摇,对什么都怀疑,他们内在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总有一种胡闹的欲望。

所以,这一时期又称否定期,或者反抗期。

随之青年人日趋成熟,这种否定情绪会逐渐被肯定情绪所替代,他们会变得渐渐稳定、自信、有所节制。

德国学者舒里安在《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许多人来说,青少年首先是给成年人制造麻烦,成为社会负担的一个群体。

在成年人看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各种摩擦、乖忤爆发出来,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顶撞父母和教师,甚至进行抗议,有时起来反抗大人给他们定下的种种限制。

大人的要求、期望于是落空,大孩子的过分举动、越出雷池行为则愈发变得频繁。

青少年的“危机”显然被看作起来反抗的行为或受压抑的情绪,被看作由于寻求同一性而产生的危机,由于青春期状况即一方面已不再是小孩子、另一方面又尚未成年这一状况而产生的危机,或者被看作因摆脱父母而产生的危机。

在青少年时期,正常变得不正常、连续变为断续、稳定转为不稳,内心出现矛盾,客观世界处处使他们感到紧张,需要平衡他们的焦躁与惶恐。

青少年渴望出头露面、张扬自己,常出现越轨、迷向和偏离行为。

青年由于自控水平差、辨别是非能力低,为了寻求刺激甚至仅仅为了满足好奇心,便会无端动武、大喊大叫、喧哗聒躁、损坏公物、打架斗殴、情绪失控。

有时又会因一点挫折而心灰意懒、冷漠无情、破罐子破摔,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让人捉摸不透、迷惑不已。

当代青少年中常有一些不良行为或问题行为,比如:

学习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早恋、逃学、离家出走、厌学、说谎、易受挫折、烦躁不安、孤独、自卑、嫉妒、逆反,冷漠、作弊、盲目“追星”、吸烟、喝酒、聚众打架、青少年犯罪等。

这一方面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些问题毕竟是青少年群落中少数人的问题,大多数青少年还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的。

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应该防微杜渐,积极引导,必要时还得严厉惩处;

对大多数青少年,理应适时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尽快跨越这一危机期、困难期,走向成才路。

(三)闭锁文饰,“神秘莫测”

青少年作为特殊的群体,青春期作为特殊的人生阶段,使青少年有了自己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别具一格的人格特征。

但遗憾的是,人们因不顾及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要么将他们还当作小孩子来对待,要么又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结果搞得两相对峙、矛盾重重。

他们在那里高呼: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理解万岁!

这里又埋怨;

真实看不透!

代沟难填!

青少年有着自己独有的心理要求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闭锁性”。

青年人的情感不太外露,开始带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

一般说来,少年儿童极为单纯、天真、率直,而青年的内心世界要复杂一些,他们不大乐意吐露真情,即使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是一样。

他们的心里话或悄悄话有时会对知心朋友说,但不愿和父母或老师讲。

青年人渴望有自己的一间小屋,抽屉还要加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们在思想上与成人的距离要比儿童大得多,因此成年人要想了解青年人的心理比较困难。

2.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和独立意识。

由于身体迅速地成熟,儿童进入青春期后,从外表上看,一下子似乎由一个儿童变成了一个成人,他们好像突然地意识到自己是个大人了。

随着这种成人感的产生,他们一方面更加自觉地希望参加成人的活动,另一方面也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年人对待,让自己享有成人同样的权利,这时,如果家长或老师仍把他们当作小孩子对待,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以为这是家长和老师故意看不起自己,是在对自己加以束缚和监视。

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被视为唠叨、啰嗦和刁难;

老师的教育和指导,被看成是小题大做,故弄玄虚。

他们向往独立自主、自由自在、天马行空,常常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

他们需要人们的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信任,更多的理解;

他们希望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家长和老师能放开手脚,让他们独自去做自己的事情,试试自己的能力和本事。

3.青少年有了强烈的自尊心,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认可自己。

他们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悦纳,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赏识和表扬。

到了青年初期,他们对自己的人格品质有了新的认识,自我评价能力有了较大发展。

此时,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系统渐趋稳定,因而作为比较稳固的心理特点的自尊心就比较巩固地形成了。

他们想出类拔萃、高人一等,无论对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习的成绩、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还是自己的仪表长相、言谈举止,他们都十分关注、“斤斤计较”、“求全责备”、要求更高、更强、更好,如果家长或老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比如不适当地进行责罚、讽刺、挖苦、嘲弄、打击甚至体罚,都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丧失上进心和勇气,有时还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自暴自弃、走向绝路。

懂得了青少年的特点,为人父母和为人师长者,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分关爱、多一份体贴。

争取作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心理护士”,要用正确、诚恳的态度,争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家长要主动接近孩子,老师要真心放下架子,走进他们的心灵,加强沟通,增进交流。

要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不要抓住他们的一点小过失或小毛病紧紧不放、横加指责。

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当他们的看法的确有问题时,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

成年人要珍视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独到见解,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应有的权利,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以权压人。

应该看到现实生活和社会上的确存在着不少偏见和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说: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经世故、贪耍好玩”、“孺子难教、少儿难养”等。

而应注意“后生可畏”、“自古英雄出少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四大毒瘤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学校这个传授知识的圣地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样单纯,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渐现端倪,直接冲击着教育、教学。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消极,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厌学、逃学、混世,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如不尽快扭转,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将成为畸型儿,将无法适应现在的竞争形式,所以形势危矣。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以自己涉教二十多年的愚见认为:

最主要有以下四个毒瘤:

一、学生的学业负荷过重,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烦燥、厌学、甚至判逆心理

众目所睹,现在的学生在“考个重点”就是“才”的时代浪潮下,书包是越来越鼓,睡眠是越来越少,拥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闲、娱乐时间几乎已变成一种奢望。

各校为了在高压下出“才子”,已是绞尽脑汁加尽各种名目的课。

除了正常的八节课之外,还附加了早课、晚课(晚课尚有大晚、小晚),双休日和寒暑假也要补课。

高中为了确保学生“金榜题名”,晚课竟上至22点。

其理由各校均冠冕堂皇,义正辞严。

就连顾名思义的“自习,自习,学生自己学习”的“自习课”也被好心的各科教师抢占一空。

真真是苦煞这些“孩子”也,小小年纪就变成了“芦柴棒”、“驼背仔”、“眼镜客”,而这种现象已是越来越普及。

就在教委一再发文叫减负的情况下,还是屡禁不止,各校为了自校的升学率,不惜冒险闯禁灯,学生叫这种现象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而有的竟给老师起绰号叫“周扒皮”,“考试王”。

而导致的后果是学生普遍产生厌学心理,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太单调,太乏味,活着已没有什么乐趣而言。

即使富有拳拳之心的家长们不惜代价“一切从娃娃抓起”,也只能导致许多不堪重负的学生走上了厌学、逃学、出走、痴呆,甚至自杀的道路,更有甚者还发生了不愿服从父母管教而杀死自己亲生父母的惨剧。

可见,过重的负荷只能适得其反。

虽然“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但风雨过大也不是好兆头。

学生该减压了,否则这些祖国的花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