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822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满洲里市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D.科研人员在多聚膜上烫出了若干个小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8.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运动是动物区別于其他生物类群的显著特征之一。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蚂蚁觅食、大雁迁徙、老马识途都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C.灰喜鹊的筑巢行为不受体内遗传物质的控制

D.蝗虫的胸部是运动中心,它有足和翅附着在胸部,使其即能跳跃,也能飞行

9.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和利用十分广泛,下列有关应用,错误的是()

A.污水处理厂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或工厂废水

B.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

C.制作泡菜的坛子要加盖,并加水密封的原因是为了抑制杂菌进入坛中

D.用冰箱冷冻保存食物的原理是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10.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

有关下列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其它四种动物体内都有脊柱

B.丙属于两栖动物,因为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C.丁的呼吸器官是肺,有与肺相通的气囊辅助肺呼吸

D.戊的体表被毛,门齿形状像凿,适于切断食物

11.下列疾病与其病因对应正确的是()

①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②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铁

③佝偻病—缺乏钙④白化病—缺乏维生素A

⑤巨人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⑥足癣—真菌引起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②④⑥

12.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

”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O

×

P

Q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13.某同学对一株植株暗处理后再光照一段时间,接下来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操作,结果发现叶片a为浅蓝色,叶片b为深蓝色。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步骤2中小烧杯中液体是酒精,大烧杯中液体是清水

B.步骤4中滴加的液体应为稀碘液,可检测淀粉的存在

C.实验证明,植株下部叶片中的淀粉含量相对较多

D.这个实验还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14.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A、B、C是乙中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A→B→C→丙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它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丙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D.甲通过过程②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15.人体细胞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需要经历如图所示的①-⑥等过程来完成,ab表示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氧气,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要经过鼻腔、喉、咽、气管和支气管

B.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才能排出体外

C.过程①表示吸气过程,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变小

D.经历过程③⑤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二、填空题

16.人体的发育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到成人,细胞增加约1014个,形态多种多样。

受精卵是在_________中形成。

如果一个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此受精卵将发育成男性。

人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从一个增加到1014个,是细胞_________的结果。

三、资料分析题

17.长绒棉是棉花的一个优良品种,因纤维较长而得名。

棉花喜光,适宜在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长绒棉的生长周期比普通棉花长,需要的热量大,新疆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我国长绒棉的唯一产区。

新疆长绒棉的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播种前要用清水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

新疆长绒棉的生长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

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花铃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时期,这个时期需水量、需肥量最大,有70%干物质在花铃期形成。

长绒棉开花后结出棉桃,棉桃成熟后裂开,就能看到雪白的“棉花”。

棉花成长过程中,棉铃虫是常见害虫,其幼虫蛀食棉花的嫩叶、花等多个部位,危害很大。草间小黑蛛、赤眼蜂、七星瓢虫等是棉铃虫的常见天敌。传统农业生产中常采取释放赤眼蜂破坏虫卵、耕地灭蛹(棉铃虫的蛹常在土壤中越冬)、减少羽化等方法降低虫害。

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将人工合成的杀虫基因导入棉花主栽品种,成功培育出抗虫棉。

请根据资料回答:

(1)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__________。

(2)棉桃是棉花的__________器官(“填营养或生殖”)。

(3)据此资料中的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4)根据资料中的信息,请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抗虫棉的培育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B.棉铃虫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

C.在花铃期多施肥,是为了棉花植株的生长提供有机物

D.七星瓢虫的体表覆盖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棉花花铃期需水量最大,下图一表示棉花叶片表皮结构,控制水分进出叶片的结构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和名称)。

下图二是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示意图,从b点起,曲线不再下降,之后开始上升,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

(6)下图三ABC表示发生在棉花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①②表示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花铃期是长绒棉干物质的主要积累时期,干物质主要是通过B过程制造的

B.棉花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②导管向上运输,运输的动力来自C过程

C.棉花叶片白天进行BC过程,夜晚进行A过程

D.过程A、B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四、综合题

18.2021年4月,满洲里市卫键委开始为市民免费注射新冠疫苗,大学生李建积极响应,主动注射了疫苗。

下图一为人体反射模式图,图二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三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进入人体内后激发人体产生抗体,提高了对新冠传染病的抵抗力。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该措施属于__________。

(2)在注射新冠疫苗第一针时,李建同学的手不小心碰到了注射用的针头,他的手迅速缩回并感觉到很痛,这个过程参与的神经中枢分别是__________(填图一中数字)。

李建同学接种第二针疫苗时,看见针后他有意识躲避开,这个反射过程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

(3)疫苗从李建的上肢肌肉注射入体内,经图二中毛细血管网c吸收入血液,那么血管a是__________。

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可以同时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提供动力,为体循环提供动力的是心脏结构中的__________。

(4)医生建议接种新冠疫苗最好在饭后进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依赖于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__________组成。

图三中甲处阻塞,最有可能发生的是__________。

A.胰腺分泌的胰液无法送入小肠B.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C.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D.小肠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

19.豌豆相对性状明显,是遗传学家研究遗传规律的理想材料。

下图甲表示豌豆植株的受精过程,图乙是用豌豆进行的遗传实验图谱(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植株在完成传粉、受精后,[]__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将来发育成种子。

(2)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种子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田地中,前者的产量明显高于后者。

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

(3)图乙中②和③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②、③和④、⑤结合的机会__________。

子代中和①基因组成相同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五、实验探究题

20.2020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糖尿病这一“无声的杀手”已经严重危害我国民众健康,我国的科学家也从中药治疗糖尿病角度开展了积极的研究。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参考了网上相关资料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数据整理如图:

实验材料:

山药多糖、生理盐水、降糖药物、30只糖尿病大鼠等

实验操作:

组别

小鼠类型

处理方式

A

健康的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B

糖尿病大鼠

C

灌服山药多糖

D

灌服降糖药物

(1)大鼠体内缺乏__________,可使其患糖尿病。

(2)A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__________只。

(3)同学们按方案喂养20天后,测取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对实验数据求取了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各组数据如图所示。

(4)C组与B组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根据图中__________组的数据,可知山药多糖降糖效果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5)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A.初春,气温回升,迎春花、连翘花竞相开放,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酷夏,国槐树下好乘凉,因为树木净化空气,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纷纷落,此时植物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以及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青蛙、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青蛙、蛇等有冬眠的特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C

植物的主要组织包括: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在橘子各部分结构中,橘子里面的脉络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功能;

橘皮以内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储存营养物质;

具有分裂能力的是分生组织。

上皮组织是人体所具有的,因此看不到上皮组织,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的主要组织。

3.A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

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

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不同的地方。

体现了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A符合题意。

故选A。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D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

脂肪是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

水、无机盐都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但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5.B

四种生物细胞从左至右依次是:

细菌、植物细胞、酵母菌、动物细胞;

1是遗传物质,2是液泡,3是细胞璧,4是线粒体。

A.1是细菌的遗传物质DNA集中的区域,能够传递遗传信息,A错误。

B.2是液泡,里面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

切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于2液泡中,B正确。

C.3是酵母菌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C错误。

D.4是动物细胞的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错误。

注意区别各类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D

解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A.现在海洋已经不具有当时的条件,不能再进化出原始生命,A错误。

B.生命的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没有氧气,B错误。

C.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C错误。

D.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D正确。

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地球条件及生命的起源,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7.C

图中:

①胚盘、②卵黄、③卵白。

A.挑选的种蛋必须是受精的,未受精的种蛋不能发育成雏鸡,A正确。

B.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

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鸡的生殖发育过程:

受精卵→胚盘→胚胎→雏鸡→成年鸡。

所以,鸡卵中能发育为雏鸡的结构是胚盘。

故①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小茶缸”胚胎发育的部位,B正确。

C.卵黄富含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

卵白含有水分和蛋白质,有营养和保护的作用。

故“小茶缸”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

来自②卵黄和③卵白,C错误。

D.胚胎发育需要氧气,故科研人员在多聚膜上烫出了若干个小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D正确。

故选C。

明确鸟卵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D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4)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能飞行也能跳跃。

A.完成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错误。

B.蚂蚁觅食、大雁迁徙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而老马识途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错误。

C.灰喜鹊的筑巢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的控制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错误。

D.蝗虫的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适于跳跃和飞行,正确。

掌握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C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A.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A正确。

B.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先是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B正确。

C.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C错误。

D.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所以用冰箱冷冻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D正确。

解题的关是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0.B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鸟类的主要特征是:

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A.乙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脊柱,是无脊椎动物,而甲鱼类,丙青蛙,丁是鸟类,戊是家兔,这些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故A正确。

B.丙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故B错误。

C.丁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

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

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可见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故C正确。

D.戊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没有犬齿,门齿形状像凿,适于切断食物,体表被毛,胎生和哺乳等,故D正确。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鸟类,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的特点,动物的分类。

11.A

(1)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2)人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精神调节,也受激素调节,人体激素分泌不正常,会对人体产生一些影响。

①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①正确。

②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之一,缺乏碘,人体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会减少,此时甲状腺会出现补偿性增生,出现甲状腺肿,②错误。

③钙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青少年缺乏钙会得佝偻病,③正确。

④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不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④错误。

⑤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⑤错误。

⑥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⑥正确。

不同无机盐、维生素和激素的作用、异常症等是考试的常考点,需熟练掌握。

12.A

试题分析:

尿的形成过程是: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

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O为大分子蛋白质,因为其在原尿和尿液中都没有;

P为葡萄糖,因为其只在尿液中没有;

Q为尿素,因为其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

故B、C、D错误,A正确,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熟记各成分的变化,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13.D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A.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所以步骤2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大烧杯中是清水,隔水加热,目的是控制温度,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A正确。

B.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步骤4中滴加的液体应为稀碘液,目的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B正确。

C.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实验现象是植株上部叶片颜色为浅蓝色,下部叶片蓝色变深,实验证明,植株下部叶片中的淀粉含量相对较多,C正确。

D.该实验变量是不同位置的叶片,没有变量光,不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D错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4.D

观图可知:

由于生产者既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中甲表示生产者;

由此可以分别确定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①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图中ABC表示四种消费者,所以构成的食物链网为甲→A→B→C,解答即可。

A.图中甲是生产者,ABC表示四种消费者,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

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

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所以若图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即甲→A→B→C,错误。

B.①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错误。

C.丙是分解者,组成丙的主要生物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参与物质循环,错误。

D.图中甲表示生产者,通过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