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85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资源管理版教材高分宝典全部Word文档格式.docx

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8).国家信息化体系6大要素:

信息资源、信息网路、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9).国家信息化建设思路: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按照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开展国家信息化建设。

(10).领域信息化就是部门、行业所开展的信息化活动。

区域信息化指地方政府根据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而开展的信息化活动。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活动。

(11).信息化揭示了由信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全面变革的过程、活动和结果。

首先,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以信息技术制造、信息内容生产和信息服务为主题的产业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

信息化使得一些新的行业产生并发展壮大,同时也促进和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升级,信息化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新型产业革命。

其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社会经济形态和就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逐步被新的信息经济形态所改变。

总之,信息化使我们正面对着一个数字化、网络化得信息社会,他有着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明显不同的特点:

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

1.2信息

(1).烽烟报警——Hartley信息量测度。

美国人Hartley开创了信息论的先河,最早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信息”以及“信息量”的概念,指出“信息是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信息量可以用选择自由度来计算:

H=N*Log(S)

其中,H为信息量,N代表1条信息包含字符的个数,S代表符号的个数。

对数Log2可看做信息单位,Log22称为比特(bit),Ln2称为奈特(nat),Log102称为迪特(dit)

(2).Shannon把信息量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熵)程度的减少。

其基本观点是:

通信的发生是以通信者具有不确定(不知)性为前提的,通信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而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正是它所传递的信息,即“信息是减少不确定的东西”。

Shannon熵公式:

H(p1,p2,…,pn)=—

其中,H(p1,p2,…,pn)就是信息源发出消息的信息量,实际上为各状态信息的平均信息量。

当状态出现的概率相等,即Pi=1/n时,Shannon熵公式就是Hartley公式,即,Hartley公式是Shannon公式的特例。

1.2.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1).钟义信首先把信息的概念分为两个层次:

无约束的本体论层次: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

引入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层次:

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2).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者综合在一起构成了认识论层次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3).认识论意义下的三类信息:

✓实在信息是事物实际具有的信息,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一个特征量,与认识主体因素无关;

✓先验信息是主体感知事物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它既与事物本身有关,也与主体的主观因素相关;

✓实得信息是主体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净信息,它与事物、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观察环境条件相关。

(4).语法信息可细分为:

✓随机信息有些状态及其变化时不确定事件,但它具有一定统计规律,这类不确定性是随机的,消除这类不确定性的信息被称为随机信息;

✓模糊信息因为事物有若干运动状态,但运动状态之间的界限是不明确或模糊的,从而信息呈现模糊性;

✓偶发信息是由于偶然发生而没有稳定统计规律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

1.2.2信息的性质与分类

(1).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三者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

信息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另外的物质中,相对独立地存在。

✓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获取、传输、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信息来引导。

但是,信息与能量有着本质的区别,信息是物质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领,提供的是动力。

✓信息在一定条件下何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或其他,如“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表达的就是这种转换关系。

(2).信息的性质:

信息是普遍的无限的、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物质、信息可以共享、信息可以转换、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

(3).分类:

按存储信息介质、表现形式、记录方式、源顺序和效用层次、生成的范围、应用领域划分。

(4).简述数据、消息、情报、知识与信息之不同:

✓数据仅仅是信息的某种编码表达形式,不能等同于信息。

数据通常指未被加工的原始资料,只有加工以后才能起到“消除不确定性”作用,所以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而数据不见得是信息。

✓消息只在定性描述,而信息有定量计量。

✓情报是对主体有特殊信息的信息,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情报价值。

✓经验、知识、智能都是信息,反之不然。

信息只是它们的原材料,即经验、知识和智能需要通过不同程序的信息加工而得到。

(5).信息的测度:

✓基于数据量的信息测度:

常用的信息测度方法是按反映信息内容数量的数据所占计算机存储装置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得大小。

对于非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如书籍报刊等),直接用发行种类、发行量或文本字数来进行测度,也属于基于数据量的信息测度。

✓基于Shannon熵的信息量测度:

主要用于随机型语法信息量计算。

1.2.4信息功能与过程

(1).信息功能(8个方面):

信息是存在的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知识的源泉、决策的依据、控制的灵魂、思维的材料、实际的准绳、管理的基础、组织的保证。

(2).信息过程:

教材P31

(3).信息“生命周期”:

从信息收集、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到利用7个环节。

(4).需要把握的两点本质问题:

1)信息的本质是“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但它是有层次的,最有效的信息是知识和智能(或策略);

2)高层次的信息(如智能)需要通过一定的信息过程完成。

众多环节、多层次的信息需要人们的管理,这便是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

1.3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3.1信息资源

(1).所谓资源即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简单地理解,资源就是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2).资源的三个内在属性:

✓需求性:

资源有用体现在它可以满足人类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需求,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又叫有效性和效用性。

✓稀缺性:

指资源是有限的,使用资源是受到限制的,它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特征。

✓可选择性:

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之分,不用资源的组合将产生不同的效果,故资源是可选择的。

(3).资源分类:

✓从人类生存角度看,可分为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类;

✓从社会属性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从循环使用角度看,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1.3.2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信息资源

✓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

✓广义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

✓IRM定义: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

(2).信息资源属性:

信息的一般属性(非物质性、共享性、易流动性、时效性),不可分性、积累性或非消耗性、认知相对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3).信息资源分类:

✓按社会组织属性分:

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

✓按增值状况分:

基础性信息资源、增值性信息资源;

✓按可利用范围分:

公有信息资源、专有信息资源、个人信息资源。

(4).多角度阐述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内涵:

✓从管理对象看:

IRM对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素——信息、人员、信息技术等进行管理。

✓从管理过程内容看:

IRM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

✓从管理手段看:

IRM手段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四类。

✓从管理层次看:

IRM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从管理应用领域看:

IRM被分为政府IRM、企业IRM和公共IRM等。

1.3.3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1).IRM产生的三个主要因素:

信息爆炸、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资源地位提高

(2).概述IRM的发展阶段(马钱德和克雷斯莱因的“四阶段说”):

✓物的控制——(1900~1960)纸张、打字机

✓自动化技术——(1960~1970)二、三代计算机

✓信息资源管理——(1970~1990)分布式数据处理、PC机

✓知识管理——(1990~至今)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第三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3.1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概述

3.1.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

还可以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报表、事务处理、规划、设计、指挥、控制、决策、报警、提示、咨询等信息服务。

(2).信息系统由五要素:

人、硬件、软件、数据、处理规程组成。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五阶段: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

(4).组织信息系统的分类:

组织层次

系统类型

战略层

经理支持系统(ESS)

管理层

决策支持系统(DSS)

管理信息系统(MIS)

知识层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知识工作系统(KWS)

操作层

事务处理系统(TPS)

3.1.2信息系统的资源观

(1).信息系统的资源观包括:

✓资源系统观(最核心)——包含三点含义:

信息系统是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组织的神经系统;

信息系统资源是由各种组成要素或者子系统资源组成;

信息系统资源是动态发展的,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生命周期。

✓资源辩证观——指如何处理好信息系统资源的几个矛盾:

信息系统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信息系统资源的有益性与有害性问题、信息系统资源的量与质的问题。

✓资源层次观——资源反映了人类认识和利用资源的水平,根据认识水平来区分资源层次。

信息资源处于灵魂和统帅地位,是最重要的资源,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任何组织中都处于最高层次的地位。

✓资源开放观——指从地区到全球,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在不同层次上都要形成一种统一资源观:

打破地域和层次封锁,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结构动态优化。

对信息系统资源也要站在这个角度去认识,才能实现信息资源充分开放和信息的全面共享。

3.1.3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1).定义充分利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与协调的五大管理职能,对信息系统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

(2).目的和意义实现信息系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3).(从生命周期角度划分)两个阶段: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4).主要内容:

开发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对人、硬件、软件、数据和处理规程的所有管理构成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全部内容。

3.2信息系统开发管理

3.2.1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1).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是为了使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可行并且目标明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开发任务,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保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有序、经济和优质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化的活动。

(2).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如何按所选择的研制方法,对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五职能)。

(3).重要性:

✓可以进行系统的思考,进行切合实际的全局性安排;

✓可为项目人力资源的需求提供确切的依据;

✓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对项目进行最优化控制;

✓能够提供准确、一致、标准的文档数据。

3.2.2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内容

(1).人员组织——项目负责人可以为多人,由职能部门和信息部门管理人员组成;

项目评审小组一般由企业技术专家组成;

项目开发组由开发技术人员组成;

(2).过程管理——保证信息项目开发的有序,包括三个阶段:

项目授权<

主要明确开发项目管理的责任者,由其完成负责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求评估、总体规划和管理与质量控制等>

、需求分析<

主要完成三个过程:

可行性分析、需求评估和项目总体安排>

、项目实施管理<

目的是通过计划、检查、控制等一系列措施,使系统开发人员能够按照项目的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工作,以便成功完成项目>

(3).质量控制——首要工作就是建立质量衡量标准,最后步骤是采取纠正措施<

对开发流程进行合理化调整;

协调项目资源的合理分配;

建立系统、全面、准确的技术文档资料;

>

3.3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1).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是指信息系统上线后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人员、硬件、软件、数据和规程等进行管理的活动。

(2).对人员管理重点在于人员组织机构建设、培训制度的建设;

(3).对硬软件管理主要是指对硬软件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测、记录、维护、评价和审计的过程;

(4).对数据的管理主要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5).处理规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和修订规程,完成规程的载体(文档)的管理。

3.3.1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人员组织机构建设,各类人员的培训,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3.3.2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1).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能长期有效地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活动;

(2).内容有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审计踪迹<

是指系统中设置了自动记录功能,能通过自动记录的信息发现来判明系统的问题和原因。

特点:

一是每日都进行,二是主要对技术方面进行审查。

审计内容设定在三个层次上:

语句审计、特权审计、对象审计>

、审查应急措施的落实、系统硬件及耗材等资源的管理、系统升级与退化等。

3.3.3信息系统数据管理

(1).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

(2).由DBA完成数据库管理,主要内容有:

✓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果;

✓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

✓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

✓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重构;

(3).DBA的主要操作:

略(P83)。

3.3.4信息系统维护管理

(1).信息系统维护是为了使信息系统处于合用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目的是纠正错误和改进功能,保证信息系统正常工作。

(3).有以下四种类型:

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4).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有:

程序的维护、数据的维护、代码的维护、设备的维护;

(5).系统维护的流程:

确立维护目标;

建立维护计划方案;

维护的实施;

系统维护档案建立;

维护的验收、总结和评价。

3.3.5信息系统运行中的IT服务管理

✓ITIL标准中归纳了两大类的核心流程(即,IT服务管理的十大流程):

(1).服务支持类:

包括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

(2).服务提供类:

包括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和能力管理。

3.3.6信息系统文档管理

✓解释系统文档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的说法:

信息系统的文档,记录了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以书面形式记录人们的思维活动及其工作结果的文字资料。

主要包括系统手册、用户手册、管理员手册、操作堆积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它作为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文件,是系统维护人员的指南,同时也是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完整、规范的文档,能有力保障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如果系统文档欠缺,不规范,将给系统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麻烦,特别是在系统的原班开发人员发生变化后,将会使系统维护与升级工作更难,甚至造成系统生命力提前丧失。

有专家认为:

系统文档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没有文档就没有信息系统。

3.3.7信息系统评价和审计

(1).信息系统评价是指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质量进行各种衡量,以判断其是否优质、高效、安全地运行的活动

(2).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扩展提出建议。

(3).信息系统评价内容:

管理方面(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方面(系统的性能)、经济方面(系统的成本与效益)

(4).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使用等方面做出判断的过程。

(5).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

一般方法<

又称为手工法,主要用于对信息系统的了解和描述>

、计算机审计法<

一般用于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测试>

(6).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审计方法主要是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工具的运用。

但不能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工具的使用过程与信息审计等同起来,在信息系统审计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运用大量的手工审计技术。

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

4.1信息需求

4.1.1什么是信息需求

(1).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

(2).信息需求和信息用户的关系:

我们将既具备信息需求又具有信息行为的人,称之为信息用户。

(3).信息用户包括:

个人用户和团体用户。

(4).信息用户具有三方面的特征:

拥有信息需求、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

(5).信息需求是信息用户最为本质的特征,如果只具备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而未形成实际行动,则为潜在信息用户。

4.1.2信息需求的类型

(1).个人信息需求

✓生活信息需求(源于生活),包括:

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个人安全、劳动和其他社会工作、社会交往与互助、适应社会、增长知识创造生活、实现某种生活目标、产生某种兴趣等的信息需求。

✓职业信息需求(工作中产生),包括:

为了完成工作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为应付工作中的异常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

(2).组织信息需求

由团体用户所产生的组织信息需求,主要是指组织为实现各自的目标和宗旨所形成的一系列信息需求。

在完成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需求的总和构成了组织的信息需求。

由于组织的各项工作是由不同的组织成员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组织中不同成员为完成各自工作而产生的信息需求的总和构成了组织的信息需求。

即组织成员的职业信息需求构成了组织的信息需求。

4.1.3组织中不从层次的信息需求

(1).组织内员工根据管理层次不同,可分为:

✓高层管理人员——高、中层管理人员是组织各项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核心;

✓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或专业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监督操作层人员的工作;

✓操作层工作人员——一类是负责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工人,另一类是普通职员,负责事务性工作。

(2).高、中、基三层管理人员统称为管理和专业层。

4.1.4决策与信息需求

(1).决策是决策者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判断、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发现问题、设计和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选择最优解决方案。

(2).决策问题(3类):

✓结构化问题——指组织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通常有固定处理方法的问题。

程式化决策<

面对结构化问题进行的决策>

大多由基层管理人员完成,而高层管理人员较少涉及这类决策活动。

✓半结构化问题——并无固定的、重复使用多次的解决方案可遵循。

半程式化决策大多由中层或高层管理人员完成。

✓非结构化问题——指独一无二、非重复性决策问题。

非程式化决策主要由高层管理人员完成。

4.2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

所谓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4.2.1信息源

(1).分析信息源的目的在于明确信息采集的方向,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度直接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在明确信息需求之后,到哪里能采集到符合需求的信息的问题就要靠对信息源的分析评价来回答。

(2).观察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过程,是人类获取原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