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8636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但是,这都是对长征的零星了解,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完整的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与体验。

因此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学好《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素质化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三维目标指引下的精神生产活动。

围绕本课的学习内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遵义会议召开、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能力与方法

(1)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比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②指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意义,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并合作排列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便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④通过让学生概括本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⑤指导学生讨论、提炼长征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学法指导

①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来理解本课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③通过观看影视资料、阅读历史材料、想象历史场景等手段加深学生对长征的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红军长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乃至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红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从中体会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进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学生积极面对今后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2)通过对长征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历史伟人的伟大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中央红军的长征。

八年级学生不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红军长征的全部情况,只需重点掌握中央红军的长征。

以中央红军的长征为点,以点带面,认识30年代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进而体会红军长征所表现出来的长征精神。

本课的重点之二是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及时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为长征取得胜利、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对这一问题,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突破教学难点——讨论法的运用、影视资料的播放等。

教学媒体

电脑及投影仪组成的多媒体设备:

展示自制的《红军长征》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展示与红军长征的相关图片和相关的实物资料。

小黑板:

板书重要的知识点和板书设计内容。

影视作品:

通过电脑播放“遵义会议”和“飞夺泸定桥”等电视和电影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我通过相关软件进行剪辑、整合的,能充分为课堂教学服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本着简洁美观、突出重难点、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特点,因此,老师可以在《红军长征》一课的教学中作如下的板书设计:

设计思想

为了促进各层次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主要在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上下功夫。

教法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以这两个方法为主,同时多法并施。

现代教育学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教学手段,模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教学,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等影视资料再现历史情景、通过课件演示长征的进程来创设历史情景、通过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想象历史情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观看和想象,构建自己心中的“红军长征”,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

现代教育学认为,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组织形式,通过自主独立的研究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本课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老师可以设计通过教材文字、课外积累和相关图片想象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难历史、自行绘制长征示意图的个人探究活动,同时设计合作讨论“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什么是长征精神”等集体探究活动,这样,既能展示个人的精辟论述,又能体现集体活动的成果。

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使学生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本课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重要地点,了解相应地点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学会分析问题:

分析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等,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

还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学习方法渗透:

比如对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的记忆,内容多,记忆难度大,老师应该给学生介绍抓主干或抓关键词的记忆方法,力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讲,记忆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可以抓住“批判了……肯定了……增选……结束了……确立了……”进行记忆。

教学实施设计

1、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大约需要3分钟

老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具体操作:

首先请同学通过图片认识历史伟人(毛泽东),然后师生齐声朗诵配乐诗《七律·

长征》,接着提问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通过课外知识积累辨别图片中的历史人物。

2、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地朗诵配乐诗《七律·

长征》

探究原因

大约需要3分

指导学生看教材P70第1、2自然段,用看书归纳、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用下图展示长征的原因。

1、学生看书,思考长征的原因。

2、举手回答长征的原因。

梳理过程

大约需要20分钟

主要用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长征的重要经过,并将长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用影视资料加以重现。

首先是了解长征初期的情况,由老师结合课件活动地图简要概述,让学生明白红军长征初期受挫的事实,产生怎么办才能使长征走向胜利的疑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好铺垫。

其次是介绍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先观看影视资料,再现《遵义会议》,然后结合课件和教材,让学生归纳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归纳后老师给学生介绍记忆历史的方法:

抓主干、抓关键词。

接着安排学生活动:

讨论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老师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探究:

会议前红军所面临的局面、会议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影响、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

也就是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从而突出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老师可以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推选代表发言、老师进行补充和归纳的方法从事这一内容的教学。

学生回答后,老师用多媒体出示《问题解答》,并作适当点评。

随后,老师用多媒体地图展示长征继续的情况。

老师介绍相关历史事件: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影视资料再现历史

)——翻越夹金山——过雪山、草地(想象历史

,从意念中感受困难)——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会宁、静宁会师(1936年10月)

特别说明,视频资料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看多媒体地图演示,听老师简要介绍,了解红军长征初期受挫的情况。

2、观看通过影视资料再现的《遵义会议》。

3、结合教材71页相关文字了解并归纳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4、问题探究:

小组讨论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6、聆听老师讲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历史事件。

7、观看《飞夺泸定桥》的影视资料。

8、根据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想象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难困苦,并进行交流。

结历史

大约需要3钟

理解、归纳长征胜利的意义。

引导学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是红军长征对中共和红军的考验,给后人留下的光荣的革命传统;

二是长征的胜利,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军开始走上抗日战场。

在这里使用音频播放毛泽东的话,加深学生对长征意义的理解。

1、看书分析、归纳长征胜利的意义。

2、听音频文件,加深理解。

升华历史

大约需要4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体会长征精神。

在感知长征的整个过程及艰苦历程的基础上,加上学生的课外积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

请学生谈谈他们所理解的长征精神。

然后出示老师的归纳,并指出:

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

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赴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

1、分组讨论、归纳长征精神。

2、分组派代表交流讨论成果。

3、学生朗读老师归纳的长征精神,加深理解和印象。

史修德

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发扬长征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结合长征精神,独自思考自己的不足。

2、分组讨论、代表交流“在学习中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课堂小结

大约需要2分钟

老师根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学生跟随老师的小结思路,回顾重要历史事件,理清长征线索,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设计好的课堂练习,最后提出“课后拓展、提升能力”的建议。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老师设计的“巩固练习”。

3、按要求进行课后拓展训练。

2、学生活动

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而只有学生充分“活”起来、“动”起来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设计为学生设计真正有效的活动环节显得十分重要。

本节课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活动环节:

(1)看书分析、归纳红军长征的原因:

用时3分钟,个人完成,举手回答。

(2)讨论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用时4分钟,4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讨,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探究成果(不可能每一个小组都介绍,老师选有代表性的小组交流)。

(3)想象历史活动:

通过教材文字、图片、课外积累,想象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艰难情景,选个别学生交流,用时2分钟。

(4)学生绘制简略的长征示意图,独自完成,并选一至二名学生交流,用时3分钟。

(5)归纳长征精神:

学生分4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后由小组代表交流,然后老师归纳,达到升华历史的目的,大约需要5分钟。

(6)读史修德,交流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老师提示,独自思考,举手交流,大约需要3分钟。

3、反馈调控预设

学生的活动老师可以安排、设计,但是,学生能不能充分“活”起来、“动”起来,老师也要未雨绸缪。

在本课所设计的6个学生学习活动中,有的活动需要老师引导、激发。

比如:

看书归纳长征的原因时间,老师要提示学生对比前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并思考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然后再归纳红军长征的原因。

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谈论活动很有难度,因此,老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会议前红军所面临的局面、会议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影响、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这就减轻了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心,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活动“归纳长征精神”更是难点,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前就布置学生积累、思考,课堂集体讨论,博采众家之长,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及时的点拨。

对于“发扬长征精神”的读史修德活动,老师可以设计“同学们中有哪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长征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这些不好的习惯吗?

具体来说该怎么做?

”等具体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侃侃而谈了。

教后反思

红军长征是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学习主题中最重要的一课,所以我们很重视这一课的教学,把它列为了我们本月的同课研究课题。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们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整体教学效果都很不错。

1、成功表现

上完本课,我对学生进行了现场调查,我将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后发现,我上“红军长征”取得了以下成功:

成功之一:

导入新课是本课第一成功之处。

我利用《毛泽东》的图片和毛泽东的长征诗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激趣导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很快引进到了课堂,产生了极好的导入效果。

成功之二:

课堂流程设计新颖。

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本课内容,我把本课设计为如下流程:

激趣导入——探究原因——梳理过程——图说历史——再现历史——想象历史——总结历史——升华历史——读史修德——学以致用——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过程清晰,线索明晰,对学生掌握、理解历史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成功之三:

课件设计精美,图、音、象、文并茂,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把学生的心始终留在了课堂上,为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成功之四: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了重难点。

成功之五:

利用课件展示了长征的艰难,学生充分理解了长征的艰辛,在讨论长征的精神时,学生总结合理、完善,完全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成功之六: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标精神。

2、反思改进

(1)这节课是我在进行准备充分的基础实施教学的,常规课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

这是一个问题,今后我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2)我在课前设计时,高估了学生的课外积累,所以在学生进行“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想象历史的交流时有冷场的现象。

(3)我还高估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讨论、交流“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活动中学生的理解达不到老师所想要的高度。

讨论、归纳长征精神的活动也没有展示出学生的理想状态,不能完成高度归纳和概括。

(4)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一定要充分了解我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层次、知识储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争取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附:

教学流程图

《红军长征》教学目标专项说明

一、目标陈述

(一)识记与理解

(二)能力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红军长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乃至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红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从中体会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进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学生积极面对今后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通过对长征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历史伟人的伟大人格力量。

二、目标设计的依据

1、新课标精神要求每节课的教学要实现三大教学目标,即识记和理解、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设计《红军长征》也就按这三方面进行目标设计,并力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2、三大教学目标的具体依据

(1)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其间的重要时间、史实必须要求学生牢记,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必须理解,再加之红军长征的重点主要是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所以,我在这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安排了“学生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遵义会议召开、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的识记和理解内容。

(2)能力的培养、正确方法的采用是一堂优质课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

因此,为了设计并上好这一课,我结合新课标精神和教材实际、学生实际,确定了学生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五能力次反“围剿”胜利、失败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二是让学生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让学生合作阅读长征路线图,概述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是通过长征精神的提炼,培养学生探究历史、升华历史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根据现代教育新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情景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我借助多媒体,通过PPT课件、影视资料播放,为学生创设情景;

通过学生读图归纳长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想象历史情景,使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学习成果。

(3)学习历史不是只要学生记住历史事件,也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红军长征这一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最好素材。

所以,结合本课内容我设计了前面“目标陈述”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两点内容。

三、目标达成的思路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具体的设想、操作如下:

对于“识记与理解”部分,我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利用勾画教材中的重要时间、并在课件中进行重点动画展示、学生快速记忆竞赛等方法,让学生当堂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遵义会议召开、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几个重要时间;

利用介绍历史记忆方法、学生课堂实践、快速记忆竞赛等方法,让学生现场记忆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和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对于“能力和方法”教学目标的达成,我的思路和方法是:

①通过多媒体展示《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表》,引导学生思考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进而培养学生比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看书,从教材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活动,分析出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意义,从而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参加阅读地图并填写地图的活动,分组合作,排列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完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从而便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④在本课教学的课堂小结环节中,让学生概括本课所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

⑤在本课的最后环节,再次设计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高潮——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提炼长征精神、个别思考如何发扬长征精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运用历史的能力。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主要是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积极有效地设计科学合理的学生活动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的。

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主张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不刻意雕琢,不把历史德育渗透政治化,而是情不自禁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中受到德育熏陶。

具体讲,我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征实物资料的展示、相关影视资料的播放、相关文字资料的阅读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通过学生活动体会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从而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要珍惜就必须学习红军团结协作、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且要践行长征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今后人生中的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同时,我利用遵义会议的重大决策——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为长征确立正确的方向、遵义会议前后长征的不同状况等历史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伟人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从而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形成作好铺垫。

梳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