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8854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案】C

试题分析:

表示氧分子用化学式,不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需将化学式前加上对应的数字即可,故选C.

考点:

化学用语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5.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

A.蔬菜B.牛奶C.大米D.鸡肉

【详解】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A正确。

B、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B错误。

C、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C错误。

D、鸡肉中富含蛋白质,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点燃酒精灯B.

检查装置气密性

倾倒液体D.

过滤

A、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故C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D错误。

故选:

B。

7.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钛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

C.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7

D.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

从图示看:

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

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故选D.

元素周期表

8.下列物质长时间敞口放置,会变质的是(  )

A.石灰水B.浓盐酸C.浓硫酸D.大理石

【详解】A、石灰水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质量要增加,且有碳酸钙生成,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不会变质,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

D、大理石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基本不变,不会变质,故D错误。

9.如表为一些常见食物汁液的近似pH,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A.葡萄汁的酸性比苹果汁强

B.苹果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牛奶和鸡蛋清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吃葡萄

A、葡萄汁的pH为3.5~4.5,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B、苹果汁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正确;

C、牛奶的pH为6.3~6.6,鸡蛋清pH为7.6~8.0,都呈碱性,故错误;

D、葡萄汁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吃葡萄,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0.科学家发现用氨气(NH3)可以将NO转化成无毒物质直接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B.反应物氨气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3:

1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生成物水和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6:

5

【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氨气与一氧化氮,生成物是氮气和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6NO

5N2+6H2O。

A、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有单质是氮气,故A错误;

B、反应物氨气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

(1×

3)=14:

3,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水和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6:

5,故D正确。

【点睛】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1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干燥二氧化碳

验证铁丝能在

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

氧气含量

探究可燃物

燃烧条件

方案

A.AB.BC.CD.D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图中装置用作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故A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B正确;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燃物应具备以下特征:

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且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

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12.在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B.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详解】A、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中有剩余固体,b中无剩余固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应小于b,故A错误;

B、根据图甲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图丙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在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b中溶质完全溶解,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升高到50℃,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50℃时,a的溶解度大于b,所以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根据图丙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a、b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当a中的物质完全溶解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相等,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3分)

13.运用微粒观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1)花香四溢:

_____;

(2)水被电解:

_____。

【答案】

(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

【详解】

(1)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2)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点睛】分子

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14.今年清明前后,全国各地山火频发,唤醒了我们的防火意识。

(1)下列属于造成山火发生的可燃物是_____。

A山石B干草C树木D黑土

(2)人工灭火时,用土盖灭的原理是_____。

【答案】

(1).BC

(2).隔绝氧气

(1)山石与黑土没有可燃性,干草与树木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选BC;

(2)人工灭火时,用土盖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15.生活用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用品

管道通

石灰乳

有效成分

NaOH

Ca(OH)2

(1)管道通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_____。

(2)使用石灰乳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的原因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答案】

(1).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2).Ca(OH)2+CO2═CaCO3↓+H2O

(1)管道疏通剂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

(2)使用石灰乳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16.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酒是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饮品,男女老幼均有饮用者,然而,酒后窘态百出,既有呕吐不止的,又有精神亢奋的;

既有自己被送往医院的,又有酒驾造成交通事故的,因此,提倡“饮酒要适量,酒后不开车”,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良好行为。

白酒、红酒、啤酒等酒类,都含有酒精,其化学名称是乙醇(C2H5OH),酒精进入体内,很容易通过胃肠黏膜进入血液当中,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95%是靠肝脏分解的,分解过程如“图1”所示。

酒精分解经历两个过程,①乙醇→乙醛的过程,需要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参与,若摄入酒精量过大,分解相对比较慢。

乙醇聚集体内,会刺激胃黏膜,出现胃部不适,酒精也会抑制神经系统,导致睡眠紊乱。

②乙醛→乙酸的过程,需要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参与,不同的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含量差别很大,乙醛聚集导致脸部发红,搏动性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

另外,以上两个转化过程,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导致酒精性低血糖,出现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症状。

在肝脏内没有完全分解的酒精和乙醛,会通过血液,由心脏送往全身。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05%时,人就会出现“酒意”,开始进入兴奋状态;

酒精的浓度达到0.1%时,人会变得性情豪迈、动作夸张,达到0.2%时,便进入了酩酊时期,人会步履蹒跚、呼吸急促、恶心呕吐;

超过0.3%,人便步行困难、言语不清、烂醉如泥;

一旦超过0.4%,饮酒者就昏睡不醒了。

图1﹣肝脏分解乙醇的过程

图2﹣饮酒前后指标对比

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

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

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2”所示。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车;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为醉酒驾车。

青少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要远离酒类;

为了家庭幸福,要劝告父母饮酒适量,禁止酒后驾车。

(1)乙醇的俗称是_____。

(2)酒后导致脸红的主要物质_____。

A乙醇B乙醛C乙酸

(3)乙酸俗称为醋酸,它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

(4)人体血液中乙醇的浓度最高点是在饮酒后_____小时。

A0.5B1.5C3.5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肝脏能够把进入人体内的酒精全部分解

B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当人体血液中乙醇浓度最大时,简单反应时和视觉保留最差

D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只要达到80mg/100mL就会定为醉酒驾车

【答案】

(1).酒精

(2).B(3).红色(4).B(5).BD

(1)乙醇俗称酒精;

(2)根据“不同的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含量差别很大,乙醛聚集导致脸部发红,搏动性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可知,乙醛聚集导致脸部发红,搏动性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故选B;

(3)酸性溶液能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红色。

醋酸呈酸性,它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4)由图2可知,人体血液中乙醇的浓度最高点是在饮酒后1.5小时,故选B;

(5)A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95%是靠肝脏分解的,故A错误;

B由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

2):

6):

16=12:

3:

8,可判断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

C由图2可知,当人体血液中乙醇浓度最大时,简单反应时和视觉保留并不最差,故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只要达到80mg/100mL就会定为醉酒驾车,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本题通过酒精在体内消化过程以及酒驾的介绍,考查了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理解信息。

17.燃油汽车安装的触媒转换器可以将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气体,其过程可表示如图:

(1)触媒转换器可以将_____等有害气体转化

无害气体。

(2)在转化过程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是_____。

【答案】

(1).CO、NO、NO2

(2).C、N

(1)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都属于有害气体。

根据流程可知,触媒转换器可以将CO、NO、NO2等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2)单质化合价是零,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是+2价,转化为二氧化碳,变为+4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是+2价、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价,到了右侧成了氮气,化合价是零。

在转化过程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是C、N。

18.工业上生产高纯度CaO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图:

(1)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

(2)若进入焙烧炉内的碳酸钙是500kg,理论上能生产出_____kg氧化钙。

【答案】

(1).复分解反应

(2).280

(1)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釜中硝酸钙与碳酸铵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铵,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若进入焙烧炉内的碳酸钙是500kg,理论上能生产出氧化钙的质量为

19.依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选择“I”或“II”进行作答,二者均作答,按“I”进行计分。

I

II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发生装置选择_____。

(2)氧气可选用E进行收集,其原因是_____。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收集装置选择_____。

(2)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

【答案】

(1).

(2).B(3).氧气不易溶于水(4).CaCO3+2HCl=CaCl2+H2O+CO2↑(5).D(6).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详解】19﹣I: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氧气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B;

(2)氧气可选用E进行收集,其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19﹣II:

(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0.如图是与铁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获得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乙中证明铁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

(3)丙中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

(2).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并生成黑色固体(3).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中证明铁发生反应的依据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并生成黑色固体;

(3)丙中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2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按实验要求,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填名称)。

(2)乙中所示称取氯化钠的操作出现了明显的错误,该错误操作导致了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g。

(3)若依据丙所示的量取蒸馏水的体积推测,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水的密度为1g/cm3)

【答案】

(1).玻璃棒

(2).12(3).18%

(1)配制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试剂瓶和胶头滴管,按实验要求,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由图示可知,田佳同学操作中的错误是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根据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可知,他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15g﹣3g=12g;

(3)由于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82mL水的质量为82g。

由题意可知,溶质的质量为18g。

所以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2.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_发生了反应。

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B.NaOHC.CaO

(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和氧气(或H2O和O2)

(2).BC(3).下降(4).CO2+2NaOH===Na2CO3+H2O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氧气、水发生了反应,生锈,质量增加;

NaOH、CaO均有吸水性,质量增加,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

(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左边乒乓球上升,右边边乒乓球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吸收,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3.化学小组同学在查阅“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的原因”时,看到了以下资料。

①实验室所用酚酞溶液pH<8.酚酞的分子结构受pH影响,酚酞溶液的颜色受其分子结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溶液的pH

1≤pH<8

8≤pH≤13

pH>13

酚酞的分子结构

内酯式

醌式

羧酸式

酚酞溶液的颜色

无色

红色

②醌式结构的酚酞能与H2O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且该物质在溶液中的颜色不受pH影响。

③NaOH溶液浓度越大,溶液pH越高。

该小组同学对上述资料产生了兴趣,决定对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开展探究。

【进行实验】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数据

1﹣1:

配制pH=13的NaOH溶液,取5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分成两等份

1﹣2:

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溶液红色褪去

1﹣3: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2

2﹣1:

分别配制pH=8、10、11、13的NaOH溶液,各取5mL分别加入4支试管中,再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5滴30%H2O2溶

液,最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溶液都先变成红色,然后红色逐渐褪去,四支试管变化情况见图:

2﹣2:

配制pH=9的NaOH溶液,分别取5mL加入4支试管中,再向各试管中加入5滴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4%的H2O2溶液,最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实验1﹣2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1﹣3的目的是验证pH>13时,红色酚酞溶液会变成无色,则“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

(4)由实验2﹣1可以得到结论:

H2O2能使变红

酚酞褪色,_____。

(5)实验2﹣2的目的是_____。

【答案】

(1).溶液变红

(2).NaOH+HCl=NaCl+H2O(3).一定量的NaOH固体(4).且pH越大,褪色所需时间越短(5).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变红后的酚酞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或快慢)的影响

(1)pH=13时,酚酞溶液呈红;

(2)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3)想让溶液的碱性增大,可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即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

(4)根据图示,由实验2﹣1可以得到结论:

H2O2能使变红的酚酞褪色,且pH越大,褪色所需时间越短;

(5)实验2﹣2是在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了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的变化,实验目的是:

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变红后的酚酞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或快慢)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