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888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级物理教案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节压强

第二节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9章机械与人--

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滑轮的应用

第三节做功了吗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提高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打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探索宇宙

第一章打开物理学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这些神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教学方式〕交流与讨论。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

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

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下面看

二.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中

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图1-7: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

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风是怎样形成的?

⑺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

海市蜃楼片段:

介绍:

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

介绍雾凇:

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

这是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

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

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二:

隔掌吸钉

实验三:

摩擦起电

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

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

膨胀开,有趣吗?

实验四:

放大镜(教师演示,学生有条件也做)

一矿泉水瓶中装水。

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

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这个传说真实吗?

实验五:

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

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

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

实验七:

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

大家举些来看。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

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写出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至少10个,书上没有的)

3.阅读第二节内容,下节讨论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教学方式〕阅读、讲解、讨论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解探索之路。

〔教学准备〕录像

一.复习

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

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三.新课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看图图1-18及说明,了解古文明

我国古代文明:

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看图图1-22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

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

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

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

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

物理与高新技术:

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

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谈谈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认识。

【板书设计】

§

1-2探索之路

第一章打开物理学的大门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

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

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在探索之路上,有

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

的科学精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

规律。

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 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

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图1-28

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讲“钟”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

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

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

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 评估 →  交流与合作

(居里与居里夫人)哥白尼伽利略

杨振宁爱恩斯坦牛顿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

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

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小车木板乒乓球与球拍木块等

〔教学方式〕交流与讨论。

〔教学重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充分运用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

人在

林阴道上行走;

汽车在公路上奔驰;

飞机在天空中翱翔;

小鸟在树林中飞翔;

月球绕地球转动;

地球绕太阳转动;

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

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这里让学生再列举自己认识的一些运动现象,结合学生举例自己得出:

世界是运动的。

二、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这个运动的

世界: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充分鼓励学生说出描述运动的诗词、音乐、绘画、词汇等。

例如在诗词方面举出他们学过或看过的各种诗句。

教师可依据学生说出的一些诗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绝句·

登天门山等)。

在音乐和绘画方面学生可能举出得少些,教师可展示:

古曲《流水》、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沐浴的玩球者》或祖国的传统国画等。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音乐和绘画所表现出的运动情景。

在词汇方面学生可以说出“上升、下落、跑步、转动、飞奔”等。

教师活动:

展示诗词、音乐、绘画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验运动的各种形式。

学生活动:

讨论和交流,说出描述运动的诗词、词汇等,能说出古曲《流水》中是如何描述运动的,能描述绘画中表现运动的各种方式。

三、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能说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

教师指出:

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如:

一女孩站在树的对面静止不动或从同学身旁飞驰而过的火车等。

学生说出树木是静止的。

但教师在这里要激起认知矛盾(或者有学生主动提出矛盾的观点):

地球是运动的,树木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移动,按理说树木是运动的,但平时我们看起来树木是静止的,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

从女孩这方面来看,树木和她自己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

(可再展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教师点明:

看来判断树木是否静止,是拿树木和女孩自己比较,看树木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

如:

另一个男孩向女孩走来。

男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

以女孩为参照物,男孩和她之间的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说男孩在运动。

顺势提出:

如果男孩来观察女孩,以男孩为参照物,女孩和他之间的位置在变化吗?

可不可以说在男孩看来女孩是运动的?

还可不可以认为在男孩看来,树木也是运动的呢?

看来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来说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反之,就是静止的。

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常会不一样。

在此基础上,解释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激起疑问:

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说“竹排”是运动的?

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说“青山”是运动的?

充分讨论交流,能说出“竹排相对于两岸或岸上的树的位置改变了,所以说竹排是运动的;

青山相对于竹排或潘冬子的位置改变了,所以青山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

如果以潘冬子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做游戏“谁在动”(类似教材的练习),然后利用多媒体优势展示,讨论分析:

抽4个学生上讲台依次排成一排后,让全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变动4个学生的位置后,请其他学生判断谁运动了,谁没有运动?

进一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指导看书(如电梯、联合收割机、同步通信卫星等)。

学生讨论回答:

以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是运动的;

以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又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收割机是的;

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又是的。

说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是以为参照物。

(课件中还准备了更多的几个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可根据课堂进展和需要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判断。

例如:

两架空中飞行的飞机相对静止;

月亮白莲花般在云层中穿行;

皮带运输机等等。

最后师生或学生共同小结本堂课的内容。

四、作业

1.课后练习1、2。

2.请设计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也可制作成网页,以后相互交流。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长度的测量(2课时)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学准备〕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教学重难点〕单位的大小及单位的换算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与工具:

让学生观察图1和图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

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

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

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学生已经知道"

米"

是长度单位。

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

米的代表符号是m。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

(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举列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粗略的概念。

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课堂练习:

●5.67km=m=dm=cm=mm=μm=nm

●1.91×

107nm=μm=mm=cm=dm=m=km

●3.92×

10-7m=cm=μm=nm

●0.00123km=m=cm=μm=nm

●987000μm=cm=dm=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

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关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

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

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

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

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

(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

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

(都不对)。

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

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可参照课本图)。

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

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

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

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

利用课本图2-152-162-17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

刻度尺应"

立"

着放正,不能歪斜。

(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

着的说法。

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近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

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有效数字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着重讲清最后一位估读数字是有意义的,因此,估读的数字及其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4.正确记录测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

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

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

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

恰好对着刻度线"

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

(估读数字为"

零"

,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

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

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

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

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

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

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

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

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

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四)说明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

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

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

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

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

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生暴露使用刻度尺的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潜在地使学生认识到,即使最简单的测量,也要严肃认真,要有正确的操作规则,才能做好实验测量。

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数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

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

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

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

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长度的测量(第3课时)面积和体积单位的换算

1.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2.讲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3.复习面积的计算及单位4.复习体积的计算及单位

5.课堂练习:

●5.67m2=dm2=cm2=mm2

107mm2=cm2=dm2=m2

107m3=dm3=cm3=ml

●0.00123m3=dm3=cm3=L

●987000cm3=dm3=m3

6.作业

●0.072km=m=cm

●5.4×

106cm=m=km

●6.9×

107nm=μm=cm

●9.3×

102m2=cm2=mm2

●0.05mm2=cm2=m2

●7.3×

10-3m3=dm3=cm3

●120cm3=dm3=m3

思考:

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二节快与慢(3课时)

1.让学生经历﹑学习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2.要求学生能用速度描述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法设计〕探究型新授课:

比较小车运动的快与慢。

采用边探究、边研讨的方式课堂教学,在演示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各种方法,并在教师适当引导下,归纳分析、构建自己有关速度方面的知识,适时进行速度简单计算练习。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节教材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