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9066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心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把全域统筹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适应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组团式发展的需要,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展,在市域内更加公平地分配公共教育资源,逐步建立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教育投入、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等保障制度,形成惠及全市城乡居民的公平教育。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人才培养观念、模式、体制创新为核心,以政府职能转变和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改革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形成符合教育规律和区域特点的改革思路,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把以质图强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质量上来。

以质量提升做强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大连市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教育现代化,把大连市建设成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学生综合素质、市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人力资源强市,成为区域性(东北地区)教育中心和人才高地。

具体目标:

——形成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布局结构。

教育发展和学校布局与全域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以及人口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相适应,按照统筹规划、规模办学、均衡布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

以“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

集聚效应”为标准,统筹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布局规划和资源整合,使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和达标化,资源使用效益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形成体系开放、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基本建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校教育各环节互为联动、大中小幼各学段纵向衔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整个教育体现开放、灵活、多样的特点,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教育体制机制。

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教育改革,教育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活力和效益不断增强。

——形成灵活开放、惠及全体市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校教育和全社会得到广泛确立,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学校与社会、家庭横向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

到2020年,全市0至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以上;

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免费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教育的选择性、优质性和特色性更加明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

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8%,建成一批与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相配套的多科性和特色性院校;

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25至64岁人口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35%;

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提高,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教育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0%。

表:

大连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1

学前三年入园率(%)

93.4

95

98

2

义务教育完成率(%)

97

99

3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

51

75

85

4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100

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0

60

68

6

中小学建网“班班通”比例(%)

37.3

90

7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6

14.7

15.5

8

25~64岁人口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

18

28

35

9

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14.05

20

注:

2020年常住人口基数测算为859万;

大学生数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

(四)战略主题。

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地位,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识、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德育体系。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学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国防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创新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强化全员育人,加强德育机构建设、课程建设,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学科德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知行统一,突出实践体验,完善德育实践体系,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贯通,大力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制度。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氛围。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作用。

健全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加强健康教育,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重视心理健康的养成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加强美育,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加强科技教育,普及科学思想和知识产权文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发明创造。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必须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每个适龄儿童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五)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

构建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网络,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发展0至3岁婴幼儿教育。

加强幼儿园规划与建设,将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纳入公共教育资源统筹管理,推进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建设。

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

完成所有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支持大村办分园、小村办幼儿班。

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

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向家庭辐射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

至2020年,标准化幼儿园达到90%;

0至3岁婴幼儿的家长普遍接受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六)明确政府职责。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到2015年,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6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建立以县(市、区)为主、县乡(镇、街道)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解决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独立建制、教师编制和基本待遇问题。

城镇公办幼儿园在确保公办性质的前提下,政府至少负责配备园长和骨干教师,其余人员可以采用聘用合同制。

加大政府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

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逐步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制定幼儿园办园标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动态监管。

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七)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素质启蒙教育,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

规范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行为,坚决制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

创设幼儿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拓宽幼儿教师来源渠道,建立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完善幼儿教师培训机制,实施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全员专业培训。

到2020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5%以上。

第四章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适龄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

要坚持公平、优质、全纳的价值取向,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生存、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道德行为、学习兴趣、身心健康、良好习惯方面得到全面培育和充分发展。

(八)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教育权益。

每一名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并完成学业,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象,确保义务教育全覆盖。

到2015年,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达到97%以上,2020年达到99%以上。

完善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的保障机制,坚持政府负责、公办为主,确保流动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在落实“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适龄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项目。

(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区创建工程,重点改造薄弱学校,扩大并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

到2012年,主城区、旅顺口区、金州新区及各先导区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到2015年,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和长海县实现县域内均衡发展,大连市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到2020年,实现大连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强市级统筹,健全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协作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镇和郊区延伸,推进名校办分校、学校联盟、对口合作、委托管理等改革试点,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十)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学龄人口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

按照省定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化配置,全面加强学校校舍、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

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小学每班35人、初中每班40人以内。

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按照规模办学与均衡布点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通过撤销(合并)、适当扩建、新建乡镇中心校和建设寄宿制学校,逐步撤并村级小学,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集中度。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与校舍安全工程、校车工作以及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工作的力度、发展的进度和群众承受的程度三者关系。

(十一)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加强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学校特色,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特色学校,引领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

探索以完成本学段国家规定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质量监测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和教师教学过程质量的检测与监控,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与报告制度。

实施有效教学,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法、学法的研究和实践,从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角度来审视教学常规,切实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使学生乐学和会学。

(十二)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政府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规范和从严控制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后补习班。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严禁以各种考试成绩为教师、学生排名次,严格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控制作业量和减少考试次数。

加强学校、社会、家庭沟通和协作,切实把减负贯穿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

第五章普通高中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才能形成、自主发展选择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承担着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和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的双重任务。

要坚持协调、优质、特色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发展格局。

(十三)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发展。

到2015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

高中教育普及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统筹市域范围内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城区普通高中增加面向农村地区招生计划。

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规模和覆盖程度,省级示范性高中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新建高中严格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或“优质高中”的标准进行建设,引导区市县政府、民办教育机构对现有的一般高中、民办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十四)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根据时代发展,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健康人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成立“大连市高中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提高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探索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生活和行为指导、升学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服务工作。

建立一支能与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多元化的高中教师队伍。

适当增加高中教师编制,普通高中生师比控制在12.5:

1,班额原则控制在45人以内,部分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

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录用公办高中教师应以研究生为主,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10%以上。

要立足于学校和岗位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

加大对区(市、县)属高中教师培训力度。

(十五)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

鼓励发展科技、体育、艺术、外语等特色高中。

引导普通高中大胆进行办学特色改革实验,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突出特色。

继续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

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教育政策,认真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

第六章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人人的教育。

适应全域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做强、做精职业教育,要以完善体系、整合资源、提高质量为重点,借助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实现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

(十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

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通道。

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融合,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课程和师资向普通中学开放,发展中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促进职业教育终身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放教育培训资源,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县级职教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

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

对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实施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在职业院校就读的农村户籍学生或外地学生,毕业后符合大连市高技能人才引进政策的可以在大连就业落户。

(十七)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院校和专业布局,加强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

通过“合并、联合、撤销”的形式,调整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适度集中办学,培育职业教育集团。

同步推进产教合作与校企一体化办学,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到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至50所左右,校均规模2000人左右;

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2所,在校生达到5万人,校均规模4000人左右。

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至30所左右,校均规模3000人以上;

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7-8万人,校均规模5000人以上。

(十八)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建立职业技能竞赛制度。

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做中学、做中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制度和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学生顶岗实习制度。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10%以上,从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引入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左右。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政策规定。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职业院校工作的主要指标。

(十九)调动行业企业办学积极性。

推进职业教育办学多元化,加快社会化、市场化进程。

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给予优惠政策扶持。

依托行业、企业或职业院校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

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采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管和共用。

引进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发展职业教育。

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倡导新的求学观、择业观、成才观。

第七章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独具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要坚持走创新型、特色型、服务型发展之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使驻大连市的高校和市属高校成为大连市建设东北三省乃至东北亚地区高等教育中心和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