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171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雨棋摊十年路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次下棋竟然赢了,高兴的不得了。

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从以前棋摊旁边的观众一跃成为身体力行的参与者,瘾头很大,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才走。

棋艺如何未敢自信,但却在这练就了出色的蹲功,可以蹲着下棋好几个小时不待动窝的。

  由于我的读谱与实战并重,不久棋摊上除了老王别人已经不是我的对手了,为了能彻底的战胜老王,我不停的到首图借书,当时选择的都是介绍入局杀法的棋谱,我还认真作了笔记,把这些杀着按兵种进行了分类,条分缕析,非常细致。

这些文字反映了我对象棋理论的初步探索。

虽然我对各种杀着日渐熟稔,但所掌握的只不过是最基础的一点东西。

我认为象棋杀法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杀招、杀法、杀势。

以我的水平只能达到"

用招"

还不能达到"

用势"

,就更不用说"

造势"

了。

  朔风乍起,天气转凉,这里的棋摊也就停了,再下棋已是1991年的春季。

那时为了健身我参加了一个气功班,练功地点在离家不远的元大都遗址公园里。

在公园的栅栏外也有一处棋摊,他们是在晚上路灯亮了以后才出来,开棋的时间正是我们气功班练站桩的时候。

棋声纭纭,棋语喧喧,远远的传过来,这对别人来说自然是充耳不闻,但对我确有如天魔之音,牵动得我直想跑过去看棋。

短期的气功班很快就结束了,那个功我也没有坚持再练下去,但从那时开始到以后的好几年里每晚到这里下棋却成了我的必修功课。

我文章中的很多故事都是发生在这里。

  这里棋摊的水平和我家楼下的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我很遗憾没能早点发现这里。

此处镇盘子的人名叫崔克嵩,具有强三级的水平,攻守调运颇具法度,(后来小崔在这里陆续被更为雄悍的人物所击败,这是后话了下面再说。

)我来后和他连战了七局,全负,杀的我没有还手的机会。

但这里能和小崔抗衡的人还是不少,象小郑、鲁军、刘小龙、王建伟等,他们棋风迥异,各有所长,彼此都叫着劲,谁要多输了几盘棋,就象丢了天大的面子似的,无论如何也要找回来,所以每晚的棋战还真是激烈,双方下的都很认真。

随着世事的变迁,原来的很多人现在都已远离了棋盘,但那时因为象棋而结下的友谊却一直保留到现在,我们互相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现在偶尔还会相聚小酌,因为彼此之间没有一点世俗的目的,席间那种融洽的气氛真令人不饮已醉。

  当时我的棋力距小崔、小龙等人还有明显的差距,刚开始和他们下我的胜率很低。

一个竞争的环境对提高水平非常有益,不久我对棋艺的追求就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早上一起床连脸也不洗,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棋子摆棋。

在那段时间记得我看过的书有王嘉良、李中健编著的《象棋初级教程》、《象棋中级教程》,屠景明的《象棋实用残局》第一、二集,黄少龙的《象棋纵横谈》等。

我打谱一打就是一天,直到傍晚父母下班回来才收了棋,一整天就吃晚上这一顿饭。

吃过饭后就跑出去和小崔他们下棋,一下就到半夜,有时甚至是通宵。

独自夜归时宽阔的街道上已没有一个行人,孤星高悬,清冷寂静,只有风吹动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响。

楼中的电梯早已停运,只得摸黑爬楼。

记得楼道中所有的灯都是坏的,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心里默数着楼层,一阶一阶的走上来,进门后蹑手蹑脚遛进自己的房间,脱衣上床,脑子里还历数着刚才的棋局直至睡着。

  就在这时我学会了复盘,睡醒以后对前一天的棋局还记的很清楚,不管下了多少盘都能一着不差的复出来。

记得有天我和一人下过一局棋,残局是我炮高兵攻他的士象全,极尽辗转冲折,最后还是我胜了,着数虽多但事后我还是很清楚默了出来,在分析了得失之后我数了数棋着,全局共一百一十三个回合。

  当时完全是一种痴迷的状态,以至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达到自己梦想中的棋艺境界是我当时最高的人生愿望。

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重复着,每天都是同样的模式只不过是每晚的棋局不同而已。

时间一长家人开始担心我的身体,不晓得他们是怎样知道我们棋摊的位置的,晚上稍微下得晚了母亲就让父亲到棋摊来叫我,但我固执的厉害,每次都不肯随他回去,有时甚至还大发脾气,他们没辙索性也就不再管我了。

很久以后才听到父亲说起那时在我没到家之前,母亲总是睡不着,呆呆的等着晚归孩子开门的声音。

我回来时不管动作多轻母亲也总能听到,然后才放了心,才能安然睡去。

  我的水平提高很快,当年就已能和小崔他们分先对弈了,虽然总体实力还是他们好些,但和自己刚来时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大约在那年的六月中旬,小郑带来了北京举行象棋等级赛的消息。

小郑的一个朋友是做象棋裁判工作的,就是现在每星期六上午中央五台转播的象棋比赛中,坐在桌旁负责翻牌的杨敬东先生。

以前每当北京有重要比赛时杨总是会打电话通知小郑,所以在获得消息方面小郑一向是很灵通的。

  那次比赛是在崇文区茶食胡同小学进行,能获得正式的等级棋士称号对下棋的人来说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我们这边不少人都报名参加了,记得除我之外还有小崔、小龙、鲁军、小郑等,连下棋带看棋的呼呼啦拉去了一大帮。

  本来就是棋摊上的野棋,事前也没有经过准备,那次比赛我们打的一塌糊涂,全军尽墨,最后连一个进入决赛的也没有。

每人都有胜定的棋却被对手翻盘的情况,记得鲁军有盘棋中局时他设计了一个先弃后取的方案,弃车得车并占绝对优势,棋路非常精巧,本来已经赢定了但后来对手给他下了一个特别初级的套子,他却手快一下钻了进去,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等级赛上的失利丝毫没有影响我继续下棋的热情,不觉已到盛夏季节,这对各处棋摊来说都是最为兴旺的季节,一天棋摊上来了一位略带东北口音的中年汉子,接连几天都来看棋,偶尔支上一着竟是绝佳的好棋。

这人引起了小崔的注意,他上前邀弈,那人也就欣然就局。

甫一交锋就发现此人棋着深沉雄健,小崔不是对手,连败数局,别人上也同样不行。

后来交往时间长了我才得知此人名叫王明伟,原也是北京人氏,后来到东北铁岭地区插队,不久前刚调回京城。

老王少时即嗜棋艺,在月坛公园常和当时的北京名手周游,打下了深厚的功底。

初到东北时曾有机会和卜凤波大师对弈了一局,竟是平分秋色。

久居边城,棋力自是退步很多,但从小打下的功力尚在,对付我们这些散兵游勇还是游刃有余。

  我开始以为王明伟的棋在我们这里就算是到头了,但这第一把交椅他没坐多久就心悦诚服地让位与另一个更加杰出的人物,此人才算是当年棋摊众望所归的霸主。

他老人家也是我学弈以来最为钦佩的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亢海臣,是山西人,曾获山西省赛的第二名,参加过全国赛。

看来山西省对象棋事业也不够重视,亢师傅虽有高超棋艺却并未能有机会从事专门的象棋工作,后来进入了煤矿系统,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阳泉煤矿驻京办事处当炊事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蒸馒头。

开始时亢师傅并不到我们的棋摊下棋,我们知道他是因为王明伟,王的家离亢师傅的单位很近,只有一街之隔。

两个喜爱下棋的人的偶然相遇好象是必然的事情,别看王明伟在棋摊上骁勇无敌,但到了老亢这里就算遇到克星了,第一天输了棋还不服气,又连着去了几次,没有一次占着便宜。

具体的胜负之数他俩谁也没说,但从王的言语间可以听出他被亢师傅杀得很惨。

  有一天王明伟在棋摊上摆了一盘他和老亢下的棋,从盘面上看王明伟似乎还很有优势,但在老亢走了一着棋之后,王明伟的棋竟再也没法下了。

他让我们想这着棋,我们七八个人伸着脖子左看右看也瞧不出来,等他把这着棋摆出来后好多人尚不明所以,待王明伟祥加演拆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一时间采声轰然,距王明伟说当时老亢审局的时间只用了不到一分钟。

虽未见其人但亢师傅的棋名已在我们中间广泛流传了,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决定一同探访。

  其实亢师傅的单位离我们那儿也不远,骑车也就是十分钟左右的路程。

见到亢师傅时我真没想到一个具有高深棋艺的人竟是这样一副敦厚朴素的相貌。

当时他年近六旬,身材略显肥胖,头发稀疏,眼角细弯好象总是在和善的微笑。

当时他刚忙完厨房的工作,白色的工作服上沾满了面粉,手上也净是和面时结下的面痂,整个人好象刚从面缸里钻出来似的,从外表上看不出一点杀伐坚忍的英雄气色,但就是这样平凡的人却确实有着不平凡的棋艺。

那天我们轮番上阵但都如碰到铜墙铁壁一般,亢师傅那双蒸馒头的手竟能把棋子使的如此神通变化,出着又快又准,步步都在筋上,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有一个人被杀下来,真有马前无三合之将的气概。

以前对我来说高手只是一个名词,只是存在于棋书之中,现在却让我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

后来我又多次去过那个藏于深巷中的小院,或单独、或结伙、或于蝉鸣之午后,或于月静之深更,但亢师傅却从来没有因为我棋艺低劣且来的不合时宜而于眉目间流露过半点不快。

亢师傅总是有求必应,他老人家不仅棋艺精湛,棋德更是令人钦佩。

  亢师傅后手应中炮过河车一概是用左马盘河,欺他年高我遍翻棋书专门挑选此类布局的最新变例或是冷僻的变着,书里的结论都是红先、红优、红攻势强烈黑难应付等语,但再优势的局面在脱谱之后我也敌不过亢师傅那深厚的中残局功力,在家打谱时到这里总认为他就应付不了了,但亢师傅偏偏能应付的很好,逐渐逐渐把局面扳回来,最后再赢了我。

我和亢师傅连续下了二十多局竟连张也没开过,在象棋方面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自负被彻底的击碎了。

我突然感到最早我家楼下的那个低级棋摊有多么的可爱,最少在那里我还是能够赢棋啊。

  之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没有再去找亢师傅下棋,晚上只去小崔那里,别人可能和我有同样的心情吧,逐渐去的人也少了,那个煤矿部门驻京办事处的小院也恢复了平静。

亢师傅的家人都在老家,也许和我们这群年轻人下棋也会给这个寂寞的老人带来一点快乐吧,终于有一天我们正在棋摊上下棋,我偶然间一抬头见亢师傅正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前方悠然而来。

我们全部上前相迎,连下着棋的也都停了手起身见礼,这里平时看棋的观众认为我们就已经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了,见我们对一个谢顶老头这般尊崇都感诧异。

那晚亢师傅的精湛棋艺完全倾倒了当时棋摊上所有的人。

  从那次以后亢师傅就常来我们棋摊,周围棋摊上的棋友如有想向亢师傅请教的,只需晚上到我们这里来就是了,来过几次之后他们就会被亢师傅的棋艺所折服,从而改换门庭投入到我们这里。

较有代表性的要算是王理力,小王比我还要年轻几岁,原来是在安华那边的棋摊下棋,为了向亢师傅请教棋艺他是每晚必来。

开始时他的棋和小崔相仿,和亢师傅下颇处下风,按他自己的话说"

和亢师傅下棋时连喘气都困难"

但小王为人聪颖,又能卧薪尝胆怀着建功立业的念头,棋艺进步很快,年余之后终于在一次棋友内部的比赛中令人信服的战胜了亢师傅。

在亢师傅面前小王终于能够顺畅的呼吸了,与此同时外面世界里的空气似乎也变得清新起来,小王对北京市办的各种棋赛都积极参加,并且成绩稳步上升,后来在90年代中期的一次象棋等级赛中打进了前六名,获得了北京市一级棋士称号。

  有了亢师傅的加盟,我们棋摊的实力空前提高,这时我们开始热衷于和相邻地区的棋窝子打对抗赛,和和平里、地坛等处的棋友都较量过。

值得一提的是和崇文四小的那场棋战,崇文四小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北京棋界很有名气的人物,这四个人一般是在北京市南城的崇文区一带活动,又是当时年轻棋手之中的翘楚,故有四小之称。

他们是曾杰、马维、张鹏和高毅诚。

在茶食胡同小学的那次等级赛中我曾和马维下过棋,费了很大力气才顶成和棋,其实那盘棋马维有多次机会可以获胜,可他那天好象有点心不在焉,对这些胜机都通通视而不见,开始时张鹏还站在我们桌旁看棋,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笑着跑了出去。

当我们下完棋走出赛场,听到张鹏对马维说你这时走这个能赢,那时走那个也能赢,一连说了好几种变化,都是相当厉害的手段。

  那天当崇文四小出现的时候,我们眼前都是一亮,有句老话"

人以类聚"

说的确实不错,他们四个全是聪灵俊秀的人物,象四个玉琢的娃娃一般。

且每个人的身上全带着舍我其谁的那种自信,他们一来就提出要下彩棋。

赛前为了确保胜算,我们还特地请了外援,即地坛的王剑英和和平里的钱钧。

那天王剑英身体状态很不好,大约是生了病,他见对方如此出柙幼虎般的气势,不舒服的感觉好象是加重了,担心因自己的发挥不佳而影响团体成绩,临战竟有推脱之意。

那天我们这边去观战的棋友不少,是怎么也排不到我,但我不愿让对手误会我们是怯阵,就半真半假的说:

"

那我上得了"

,王明伟闻言笑着说到:

你想害我们啊?

大家听后也都笑了。

以当时棋力衡量能够上阵也就是小崔和王理力,还没等大家斟酌小王就起身说到:

那就我来。

他的表情虽故作轻松,但眼中却流动着隐隐的杀气,他这种当仁不让的态度让大家全没了话。

比赛的座次就这样定下来了,第一台亢师傅,第二台王明伟,钱钧顶上去改打三台,王理力打第四台......

  那天的战事异常激烈,包括亢师傅在内他们四个人全都陷入了苦战,局面长时间的处于胶着状态。

现场的气氛十分凝重。

房间里面虽然容纳着十好几个人,但就象墓地一般的寂静,看棋的人也全象凭吊者一样低头肃立,默然不语,房间里只能听到棋子落枰的声音。

那次我们队的头号功臣是钱钧,正是因为他得的那宝贵的一分,才使我们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全场的胜利。

  钱钧当时的年纪也不大,他身材瘦小,还带着一副眼镜,说话时声音细弱,开口闭口总是称对方为您。

从外表看给人一种非常文静的印象,但钱钧的棋风和他的外表竟是截然相反。

他非常喜欢攻杀,中盘力量很大,令我特别欣赏的是他在运用杀着时的那种敏感而又审慎的老练态度,出手前十分沉着,棋路算度也很严谨,一旦发难狠着源源不断,令对手难以抵挡,以前曾有过在柳大华一对六的盲棋表演中出而胜之的骄人战绩。

钱钧也是一个非常喜欢象棋的人,后来曾听和平里的棋友说过,有一次钱钧遭遇车祸把腿撞折了,等他刚刚能够活动就拄着长拐到棋摊上来了。

当时他只能站着下棋,手够不着地上的棋子,就口说着法让对手代行。

  王理力虽是临危授命但也能克尽职责,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次局拼的极其顽强,终于抓到对手的一个错着从而扳回一局,两局与对方战成平手。

当年小王的象棋技艺还臻完善,但却表现出良好的心里素质,临危不惧、遇强愈勇,确实是大将之才。

下棋有三胜:

技胜、气胜、势胜。

对局之时不仅是双方棋艺水平的较量,同时也是两人意志感觉的比拼,技艺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意志却能够达到,并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胜负。

  自1992年开始北京的象棋事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兴盛时期,中国棋院成立最后的筹备工作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北京各大报刊都相应的刊发了消息。

那一年北京群众性的象棋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

春节期间有朋友送了我两张东城文化馆馆内庙会的门票,我找了鲁军同去。

在文化馆门口的空地上有一个用白漆画成的巨大棋盘,三十二个棋子也一一具备,每个棋子的直径都有一米左右,我和鲁军就用这副大棋下了一局。

棋子虽大,但是由轻型材料制成,拿在手里倒并不沉重,就是走的路太长,如果要走一着车二进九需要抱着那个大棋子走上老远才能到达对方的底线。

这是我俩平生下过的最大的棋子,弈来饶有兴味,也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围观。

  到了文化馆里面就更加热闹了,说演弹唱一应俱全,还设置了象棋的游艺活动。

在棋室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棋图,全是一些从《适情雅趣》上摘录的精短杀局,房间正中摆着两盘象棋,一盘空着可让游客自行组合对弈,另一盘由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镇守着做设擂应众。

  当时那个小女孩正和一个佩带大校军衔的军官下棋,女孩虽然年纪很小但布局着法堂堂正正,一看可知定是棋校的学生。

当时看着她下棋时专注的样子只是觉得有趣,谁想到她竟是四年后北京市象棋等级赛女子组的冠军呐。

大校先生虽是带兵打仗之人,但棋盘上的谋略明显不及面前的这个小孩,他的棋子一个一个的被对手用手段吃掉,最后即使再不情愿也不得不起身投降了,那情景逗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

  也许是赢得太轻松,那女孩并没有显出怎么高兴的神色,她父亲在旁边倒是乐的眉飞色舞。

攀谈之后得知那女孩名叫李冉,她的父亲叫李振雄。

小李冉果然是北京市少年宫象棋班的学生,平时常在安华棋摊下棋。

  在我看棋的这段时间鲁军却在破解墙上的棋局,《适情雅趣》是他看熟了的书,棋艺又正在锋芒之时,破解起来自然是又快又准,一会工夫那二十余个棋局被他尽数解出,一个也没剩下。

以至该室的工作人员对他的这种钻研精神十分赞叹,决定给他颁奖,就这样鲁军得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拨楞鼓,那天就在鲁军摇晃拨楞鼓的复沓声中我们走出了文化馆的大门。

在回家的电车上,一个家长怀抱中的小孩对鲁军手中的拨楞鼓产生了兴趣,直盯盯的看了半天,还伸手来抢。

孩子的家长连忙呵斥,但鲁军却慷慨的很,物赠识家索性将小鼓送给了那个孩子。

  鲁军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天真童趣的人,喜欢象那本书名"

适情雅趣"

一样的清遐意境,除象棋之外他对别的一些中国传统艺术也一样爱好,尤其喜爱书法,在学校时曾在"

丹青杯"

中学生书法比赛上得过奖。

楷隶行草提笔能书,为了探求笔意他把自己近期写的字全都贴在卧室的墙上,走进他的房间就象进了卖字画的铺子。

相信鲁军沉迷于书法就有如我沉迷于象棋一样,每次去他家我看见他桌上砚台里的墨总是温润如新。

  李振雄师傅的家住的也离我们棋摊很近,在那次文化馆庙会上初见之后很快就熟识了,振雄原是北京科学仪器厂的汽车司机,他是那种典型北京人的性格,慷慨好客,家中棋友往来不断。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振雄在单位下岗只得去当了出租汽车司机时为止。

开出租后他那种谈笑风生的态度也使乘车的顾客倍感轻松,一次有一位北京某报刊的记者坐了他的车,觉得他讲述的故事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素材,从而写了一篇题目叫《出租车司机和他的女儿》的文章发表出来。

  振雄虽然挣钱辛苦,但为了女儿学棋却是毫不计较,李冉在市少年宫的课程结束后,振雄又送她到北京女子象棋大师温满红的门下学棋,李冉小小年纪便很早的进入了胜负的世界,在象棋事业并不景气的今天艰苦的跋涉,下棋伴随她度过了整个的少年时光,她经常要随棋队外出比赛,当别的家长等在学校门口来接自己孩子放学的时候,李冉却独自在月台上等候着载她赴云南比赛的火车。

  1992年10月下旬"

棋王杯"

全国象棋个人赛在新成立的中国棋院进行,当年的全国冠军由赵国荣获得,北京的象棋大师张强依*本土作战的天时、地利、人和,比赛中发挥出色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

那次比赛我曾和王建伟到现场看棋。

  王建伟是我们之中最具棋士风度的人。

建伟围棋下得也不错,曾经打上过初段,他承袭了围棋名手爱拿扇子的习惯,只要是和棋有关系他出门必拿扇子,即使到了深秋扇子也不离手。

那天在中国棋院比赛大厅的门口,我被认作是闲散人员不放进入,而王建伟凭借他折扇轻摇、昂首阔步的棋士风度却能通行无阻。

在大厅里看棋他还嫌不过瘾,竟混进了争夺前六名的特别对局室,站在徐天红的身后看了半天,也许大家把这个胖子当成江苏队的领队了吧,一直到对局结束也没人来盘查他。

  虽然我没有进到比赛现场但也不虚此行,在中国棋院北二楼特别开出一块场地为棋友作挂盘讲解。

那天讲棋的是著名前辈国手李义庭,李大师说话时带着浓重的武汉口音,但棋讲的很是精彩,在没有必要的地方从不多费唇舌,而在双方棋路交错之处则不敷衍了事,力求揭示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试拟的着法非常精彩,来之前李大师一定是经过仔细准备过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老一辈棋手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

  讲棋结束后大家围上去和李大师聊天,在回答一位棋友问及的象棋进修之道时,李大师说道"

象棋三年能下成国手,象棋三十年下不成国手"

这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人生似白马过隙,岁月如棋局变换,转眼已到了1993年初。

这一年举办的北京象棋等级赛是历届水平最高的一届。

在1992年的全国团体赛中北京派出的是四名娃娃兵,在比赛中无法抗衡被人欺负惨了。

因此北京的棋界领导决定今年选派一些绿林豪强出阵试试,在等级赛开始之前宣布了今年的入围棋手可以代表北京参加今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象棋团体赛的规定。

北京棋界人士闻讯后蜂拥而至。

那一年参赛的强手特别的多,象棋大师就有三名,即张强、何连生、常婉华,常是女子大师是报名参加了男子组的比赛。

大师以下等级棋士更是遍地都是。

我们这边许多人都参加了这届比赛,记得有王明伟、王理力、郭旗、和我,王明伟在这届比赛中还获得了三级棋士的称号。

对王明伟来说三级棋士似乎小了点,但由于是在这样一个强手环伺的环境里打上去的,含金量自是不比往年。

  在比赛前小郑请来了陈家驷先生,陈是北京人,他有段时间曾调入陕西省工作,获得过西安市象棋比赛的冠军。

他和王明伟竟是几十年前月坛公园的故交,久别重逢倍感亲切。

王已是四十多岁的年纪了,但陈还是以当年的名堂称呼他,管他叫小徒弟。

在比赛前的一天晚上,我们在小郑家相聚下棋,我有幸向陈先生请教了两局,第一局陈先生下的有点漫不经心,竟让我赢了,第二局他拿出了真实工夫,手筋连发,令我难以抵挡。

能赢得西安市象棋冠军一盘棋,让我高兴了很长时间。

  郭旗加入的时间较晚,但一来就以他那别具一格的棋风而倍受注目,郭旗也是山西人,为和亢师傅区别开来我们都叫他做"

小山西"

他当时是到安贞医院来进修医术的,和他医生职业所不同的是他在象棋上那异常鲜明的杀手风格,棋路诡秘阴狠,就象一条蜷伏在草丛了的毒蛇,随时准备出而啮人。

他是我见到的对杀势运用最好的人,并极具创造力,经常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弄出棋来,就连亢师傅也多次遭到过他的伏击。

在那次等级赛中他的杀手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开赛后连胜五盘,如再胜一盘就可以进入决赛。

我记得那场比赛他的对手是一位老资格的甲级棋手,盘面上他已占了很大优势,他以为是胜定了起身到外面方便去了,在他离座时对手走了一着兑车,他回来后竟没看到,走了一着别的什么,就这样让人家把车给吃了。

小山西懊恼以极,竟按着人家的手想要拔着,还说在这种情况下是规则允许的。

他的对手听了非常平静,慢条斯理的说:

哦,是吗?

那咱们把裁判叫来问问吧。

  就这样小山西没能取得北京市的等级棋手称号,以后也再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不久后他就奉召回那个山西小城去了。

小山西的棋艺风格让我感受到象棋艺术的多姿多彩,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在现在我们棋友聚会时还会经常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