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21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根据我们对上市公司环保资产整合的统计,2014年环保行业并购项目共有47个,总资金规模超过190亿元(截至11月底)。

对比2012年、2013年,涉及环保公司的并购项目分别为17个和39个;

资金规模分别为12亿和155亿;

行业并购在加速,市场在集聚。

从并购领域来看,今年依旧以较成熟的水务和固废为主,达总资金规模53%;

非环保企业的跨界收购,达总资金规模25%。

3、政策面:

14年相对平淡,15年政策有望集中颁布

2014年环保行业的政策规划相对较少,“水十条”迟迟未到,整体政策刺激较弱。

相对而言,环境管理从硬指标倒逼开始向机制驱动转变,环保行业发展驱动力正在发生改变。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将正式执行,排污权交易正在逐渐完善、环境税呼之欲出,以及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等新业态的推行,行业机制和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另外,大气治理端,随着治霾的深入化,脱硫脱硝已经提高到较高水平,治霾进入能源结构阶段,该领域相关规划频出,包括《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体现了加快推动现代能源体系的全局谋划。

土壤修复方面,年初出台的《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等五项标准,为场地土壤修复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技术指导;

环保部联合国土资源部发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土壤家底基本摸清,但备受关注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仍未出台。

因此,从整体看,14年环保领域政策端几乎无超预期政策,展望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望在近期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临近,以及“十三五”规划的预热,对环保产业将起到一定提振作用,要远强于14年。

同时,机制驱动的作用将在15年显现出来。

4、2015年有望多点开花

回顾环保板块走势,2013年受生态文明、雾霾、大气十条、“两高”司法解释等政策、事件因素强刺激下,环保行业迎来大行情,指数涨幅超过50%,但盈利端,利润增速仅为15%,行业PE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2014年,执法加严、环境投资加速,业绩开始释放,行业利润平均增速达到25%;

但政策端,相对亮点较少,在估值较高下环保股票整体表现平淡,平均涨幅10%。

2015年,将为环境法执行头年,加上短期多项大型政策有望出台,在估值经过1年的消化后已相当便宜、业绩端仍将保持快增长的情况下,有望迎来多点开花的板块新行情。

我们看好三机会:

1)依法治国、排污权交易、环境税等多项机制驱动下,以机制促环保的基调确定,重点关于智慧环保、第三方监测;

2)能源结构调整,现已进入治霾深水区,从治理向能源结构调整过渡,清洁能源替代、煤的清洁化将成为重点。

3)受益于水十条、PPP模式、水权交易的水处理板块。

二、依法治国,监测先行,“智慧环境”打开成长空间

1、环境监测进入全面推进期

我国环境监测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以系统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为最初的起点,发展缓慢,近两年由于雾霾等因素驱动,才进入快速发展期。

截至2010年,全国环保系统已建立2587个环境监测站,基本形成了国控、省控、市控三级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网,但从覆盖面、设备智能化层面看,还是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2012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共销售仪器27195台,实现销售总额44亿元。

其中烟气类监测设备占33%,水质监测占45%,空气类监测占12%。

前两者均为污染源监测,总和达78%。

目前,环境质量监测设备投资仍处于极低水平;

同时,从污染源监测角度看,主要以单一污染源监测为主,已无法适应目前的多污染源管控的高标准要求。

在新的环保政策和监测技术标准下,存量设备更新升级,新增设备市场扩容在即,行业进入全面推进时期。

2、加速新引擎:

依法治国、市场化机制、本土化加速

(1)依法治国成主旋律,监管监测奏第一曲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执行,明确提出“建立监测网络和监测数据信息体系”;

同时,新环保法增加了按日计罚,上不封顶、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强调违法处罚和环保执法力度,提升了监测数据的重要性和排污企业的安装动力。

在依法治国,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环境监管主旋律下,加快监测网络和监测数据信息体系的建设将奏响第一曲。

(2)行业步入发挥市场机制新阶段

另一方面,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工具稳步推进,试点地区从机制和规则建设到交易平台建立均陆续完成。

其中,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国7个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交易1375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

配额拍卖合计成交量1521万吨,共7.6亿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在2016年开始运行。

同时,我国排污权交易从2007年开始试点,截至2013年底,共有11个省市开展试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累计将近40亿,到2017年底将基本建立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为全面推行奠定基础。

随着排污权交易、环境税等工具的逐步完善,我国环境行业已步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靠机制倒逼污染控制的新阶段。

在此基调下,环境数据与容量的有效测定是一切的前提。

监测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契机。

(3)本土化加速: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我国监测设备的市场结构已发生变化。

以空气质量监测为例,2013年环保部下发的《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在同等条件下,按政府采购有关要求优先采购国产设备。

2013年底,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已从2012年的不足20%上升到超过50%,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市占率将持续扩大。

作为监测设备最重要的客户,政府推动国产监测设备的大环境已形成。

地利:

与此同时,本土企业已完成技术积累,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和资金实力,进入行业整合并购、产品线延伸阶段。

而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方面,国内企业更是具备先天的优势。

人和:

未来在环境监测系统信息一体化和第三方运维的大趋势下,考虑信息安全等因素,政府采购将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产品加大倾斜,本土企业将迎来采购订单和市占率齐升的黄金时期。

3、百亿市场空间即将全面启动

未来2-3年,环境监测设备行业有望以30%速度快速发展。

一方面,污染源监测从单一指标向多指标推进,火电脱硝监测的新建、脱硫监测的更换、工业锅炉改造以及VOCs、重金属监测等新品类的增加,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速。

另一方面,环境监测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智慧环境的推进具有促进作用。

其中,大气监测和水质监测市场空间约为70亿/年,重金属和VOCs监测约带来35亿/年市场空间。

(1)大气监测:

工业锅炉改造成为主力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2012年,环保部出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重点城市国控点位新增细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三项监测指标,规划分三阶段阶段在338个城市,新建1436个国控监测网点。

目前,前两阶段的建设已合计完成190个城市,945个监测点位;

国控网建设已进入第三阶段。

根据《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项目申报技术指南》,按照平均每个点位需96万元,每3个点位配备1套备机,我们估计14-15年将有6.4亿元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县级空气监测网络的建设已拉开序幕,安徽、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已陆续出台关于省控网建设的规划。

我们预计随着县级空气质量建设的全面铺开,按2853个县级区划数估计,未来3-5年将带来约45亿环境质量监测市场空间。

污染源烟气监测:

国务院于今年5月颁布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脱硫脱硝工程建设的任务目标,其中包括3亿千瓦燃煤机组脱硝改造,4万平方米钢铁烧结机安装脱硫设施和6亿吨熟料产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装脱硝设施,带来的烟气监测设备需求约为20亿元。

另一方面,根据七部委11月发布的《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规划目标,到2018年,将推广高效锅炉50万蒸吨,完成40万蒸吨燃煤锅炉的节能改造。

我们预计,未来4-5年,高效锅炉新建和改造带来的设备需求将成为烟气监测的主力,有望带来年1万台市场空间将超百亿。

(2)水质监测:

地下水质量监测建设加速

水质环境质量监测:

1)地表水:

根据环保部2012年发布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设置方案》,原有的地表水国控点位有759个,其中将保留509个,新增和移动共计463个,按3年完成规划,年设备需求约为150台。

而省控与市控断面目前有801个自动监测站,9424个手动监测站,年新增与更新约350台自动水质监测仪器。

以此测算,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市场空间约为5.1亿/年,其中国控断面需求为1.8亿/年,省控、市控断面需求为3.3亿/年。

2)地下水:

根据《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我国将加速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并且加大对地下水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投入。

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共有地下水监测点约16570个,其中包括水位流量监测点有2000个,监控范围覆盖约110万平方公里。

未来三年,由国土部和水利部联合推进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将产生上万套地下水监测设备需求,按设备单价30万元/套,市场空间约为10亿/年。

污染源水质监测:

根据2014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其中废水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分别有4001家和3606家。

按照水质监测设备平均6-8年的更换周期和每年新增300台的需求估算,污染源水质监测设备市场空间约为7.5亿/年。

整体来看,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在即,水质监测板块有望受到刺激;

其中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带来的设备需求将成为主力,年市场空间约为25亿/年。

(3)百亿新市场开启在即:

VOCs+重金属监测

重金属:

我国尚未系统开展重金属的污染源排放监测和环境质量检测。

根据《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我国将推动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能力,对重点区域配置空气、地表水重金属自动监测仪器。

重金属废气排放企业优先安装汞、铅、镉尘(烟)等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随着规划的推进,有关企业安装重金属监测设施的需求将增加;

考虑14410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重金属企业占2771家,按目前120万/台的价格计算,短期市场空间达36亿。

长期来看,按污水排放污染源4000台需求,燃煤机组4000台需求,流域水质监测2000台需求估算,未来随着重金属监测建设的接棒,将打开超百亿的新市场。

挥发性有机物(VOCs):

VOCs是PM2.5及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成因,目前近40%来自工业污染。

相对于脱硫、脱硝等市场,VOCs治理市场起步较晚,直至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首次将其列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污染物。

随着相关治理政策、各行业VOCs排放标准和相应市场机制的陆续出台,VOCs监测市场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我们预计VOCs监测市场将有约102亿的市场空间。

4、新业态:

智慧环境有望全面铺开

智慧环境是指利用自动化检测设备,以物联网、云计算和模型技术为依托,形成一个环境管理、监察、应急的整体解决方案;

以提高环保部门综合决策、环境监管、预警防灾以及公众服务的能力为核心目标。

其核心在于提升政府部门对地方环境的监管能力,保证排污权交易、环境税等环境保护机制的顺利推进。

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提高排污量管理水平,以及满足当地居民的知情权。

目前,住建部已公布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计193个;

获得国开行合作投资资金支持达800亿元。

智慧环境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分支,在国家大力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环境监管的背景下,智慧环境有望全面铺开。

监测设备和网络信息系统是智慧环境的基础,将直接受益于此新业态的开展。

我们假设一个地级行政区平均每年投入2000万推动智慧环境建设,那么未来5年带来的市场空间约为350亿元。

其中包括自动化监测设备市场140亿元、网络信息系统市场35亿元、运营维护市场175亿元。

三、治霾进入深水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1、治霾初见成效,能源结构调整加速

从2012年开始,雾霾成为国内焦点,关于治霾的一系列行动开始大范围展开。

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治霾成为我国未来5年环境治理重中之重,各省纷纷出台省一级的行动计划。

从雾霾的形成原因看,工业污染为最主要贡献源,因此治霾,烟气治理当先行。

13、14年,火电脱硫、脱硝快速推进,预计到14年底脱硫、脱硝装机量将分别达到7.5亿千瓦、6.5亿千瓦,安装率分别达到88%、76%。

同时,黄标车淘汰等工作也稳步推进中,目前治理也初见成效:

2014年上半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下降1.87%、氮氧化物下降5.82%。

但产生雾霾更深次的原因是我们的目前65%的能源是依靠煤炭,因此要改变现有污染情况,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比例是唯一出路。

即治理雾霾:

短期看环境治理,中期看循环经济,远期看能源结构调整。

环境治理主要指污染源治理,如烟气的脱硫脱硝、黄标车淘汰等;

循环经济指节能减排、水的回用;

能源结构调整指去煤化、清洁能源替代。

目前,能源结构调整正在逐步启动,将为未来治霾主战场。

2、煤的清洁化:

3000亿元工业锅炉改造市场

近期,发改委正式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发展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成为长期任务,去煤化和发展清洁能源将长期。

在能源结构调整中,我们最看好两个机会:

煤的清洁化带来的锅炉改造和生物质能源利用。

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燃煤工业锅炉46.7万台,178万蒸吨,年耗煤约7亿吨,占总煤炭消耗量的18%,但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3%、27%、9%,污染十分严重,且效率低下,运行效率较国际先进水平低15%,因此工业锅炉改造刻不容缓。

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等七部委发布《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规划到2018年推广高效锅炉50万蒸吨;

淘汰落后燃煤锅炉40蒸万吨,完成节能改造40蒸万吨,提高燃煤工业锅炉运营效率6个百分点,节能4000万吨标煤。

按30-40万元/蒸吨成本计算,未来新建高效锅炉和锅炉改造时尚规模超3000亿元。

目前,该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亿利能源、龙源技术、燃控科技有涉足。

同时利好污染源监测端。

3、能源替代:

大力发展生物质能

而从能源替代角度看,生物质能源产业最受益。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成型燃料年利用量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440亿立方米,液体燃料年利用量1300亿立方米。

目前,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约1000万千瓦,成型燃料1000万吨,沼气量200亿立方米,液体燃料400-500万吨,远低于规划水平。

生物质发电投资需求按1万元/千瓦测算,预计投资需求达2000亿元;

而成型燃料,按每吨可替代0.5吨标准煤、500元/吨标煤价格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125亿元。

生物质能的最大瓶颈是原料问题,目前各地秸秆焚烧被明令禁止,执法在加严,原料储量远超需求量,因此后续发展加速是必然趋势。

四、政策利好,水务板块进入加速发展期

近期水处理领域政策利好不断,近期将出台的“水十条”、PPP模式的推行以及水权交易试点等政策将推动整个水处理行业加速发展。

1、水权交易即将启动

今年7月份水利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水权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7个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工作,力争用2-3年在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水权交易在我国从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尝试,发展至今有过很多实践和政策,不过一直没能大规模实施。

实施水权交易制度依然有很多困难,制度建设不完善、水权确认难度大、水权交易市场亟待建设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

结合之前国家的相关水政策,水资源市场化势在必行,水权交易是实现水资源市场化的重要手段。

《通知》的发布对水权交易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有望引领新一轮发展。

(1)水权交易概况

水权包括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里的水权交易主要是指水资源使用权的交易。

水权交易是指拥有水权的主体,包括国家或政府,用水地区、部门、单位,用水户,将水资源的使用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用户,用户根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对拥有的水资源使用权做出决策和选择。

水权交易一般包含两层含义:

水权初始分配和水权再分配。

在我国,水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因此水权初始分配由政府按照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差别合理分配,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用水总效率。

水权交易是以“水权人”为主体。

水权人可以是的水使用者协会、水区、自来水公司、地方自治团体、个人等,凡是水权人均有资格进行水权的买卖。

水权交易制度下,当“用水人”的水资源配额用完后,新增水量将来自水权流转或使用非常规水源,如再生水。

水权的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各地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一些省份开始了水权交易的实践,并取得了诸多成果和经验。

纵观之前的水权交易实践,大多是采取的“国家-行政区域-用水户”的模式,由政府主导,地区间的水权交易,最后分配到用水户手里,很少引入市场机制,这也是目前为止水权制度还未能广泛发展的重要原因。

此次《通知》主要涉及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相关制度建设三方面,这也正是水权交易最核心的内容。

从最近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开始重视水权交易的发展,将水资源的配置逐步交由市场来解决,减少政府的控制,处理好政府配置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

2、水权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水资源匮乏

我国水资源极度稀缺,主要体现在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不均。

同时,水资源污染浪费情况严重,造成看似多水的南方诸省也会出现水资源不足的情况。

水权交易可以再水资源配置上消除部分由于地理环境带来的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水资源流动。

水权交易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加水资源使用成本以及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促进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开源”措施,节水灌溉等“节流”措施。

水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

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人口和经济的集聚,水资源短缺在城市中更加严重。

同时,我国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均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据《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报道,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目前全国地下水资源符合I-III类水质标准的仅占63%,符合IV-V类水质标准的占37%。

平原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质普遍较差。

很多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因子除常规化学指标外,出现了致癌、致畸、致突变污染指标。

因此,我国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

水源性缺水是由我们的资源禀赋决定的,无法改变,只能缓解,但水质性缺水缺要归因于我们的环境污染。

通过水权交易可促进节水,缓解水源性缺水;

同时可促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

3、水权交易可助“开源节流”,水务板块广泛受益

水权交易使得水权成为可以流通的市场资源,市场化机制将会实现水资源配置最优化,从而达到节约用水、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也将促进非常规水(如再生)的发展,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

同时,随着阶梯水价的落实,常规水价格的上涨,也将促进用水单位选择“开源节流”。

在水权交易制度下,一旦地方或者企业用完了自己的配额,将会向其他水拥有者购买水权或者使用非常规水,例如再生水、海水淡化等,这都将促使企业增加用水成本,有利用推进水的资源化。

同时,具有再生水资源的污水处理公司,有望通过水的流转获得额外收益,其资产价值有望提升。

同时,水权交易也有望促进水的市场化进程,促进水资源提价,将利好整个水务板块。

4、PPP+水十条,水处理行业保持高增长

相较于水权交易这一影响水务板块长期发展的机制上的创新,“水十条”、PPP模式短期影响更大,三大政策将推动我国水处理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1)“水十条”临近,水处理产业投入保持高增长

由环保部编制的《水污染防治计划》即将出台,预计新增水污染治理投资2万亿,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心的分析预测,“十一五”、“十二五”我国的污水治理投入合计分别为1.06万亿、1.40万亿。

基于水十条,我国预计“十三五”污水治理投规模将超2万亿,较“十二五”增速达到42.86%。

水十条的颁布,将催生巨大的污水处理市场机遇。

(2)PPP模式推行解决项目融资问题,项目落地加速

近期,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建立健全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PPP模式的推广,将解决“水十条“带来的2万亿新增投资的来源,有效引入社会资本,促项目落地加速,且行业市场集中度将提高。

有技术、资本实力强的民营企业最受益。

总结: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水权交易驱动下,水资源化进程加速,再生水、节水等“开源节流”促使将被推崇,同时水务资产在水资源重估下价值将提升;

同时,在“水十条”、PPP模式推行下,水务产业投资增速将加速。

在此驱动下,具有技术、资本优势的上市公司,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五、重点企业简况

1、雪迪龙:

业绩持续高增长,新产品拓展可期

(1)受益于脱硝设备安装高峰,业绩持续高增长

近期由于火电、钢铁等行业新建工程完工以及原设备改造,脱硫脱硝设备需求量大幅提高,迎来安装高峰。

同时,目前脱硝设备的安装主要还是针对大机组,小机组还存在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