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0226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5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Word文档格式.docx

(共4项)

室内环境

质量

运营管理

(共2项)

4

2

3

1

-

★★

5

★★★

6

2、项目自评估情况汇总

评估情况

一般项数(共36项)

达标

不达标

不参评

优选项达标

3、自评估结论

经自评估,本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星级的标准。

4、项目效果图

三、自评内容

4.1节地与室外环境

名称

类别

编号

标准条文

判定

控制项

4.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4.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4.1.3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

4.1.4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4.1.5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4.1.6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4.1.7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8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

4.1.9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4.1.10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4.1.11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4.1.12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4.1.13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4.1.14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²

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4.1.15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

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4.1.16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

优选项

4.1.17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1.18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4.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1)达标自评:

□达标;

□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

□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

简要说明场地地形或资源概况(100字以内)。

若含有上款所列资源或地形,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相关处理方案等。

要求:

1.现状地形图要求能反映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形地貌;

2.如场地内有以上资源或地形,应包括相应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

实际提交材料:

4.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达标自评

2)评价要点

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

□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

(3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相关专项报告等。

2.如场地内包含可能的威胁或危险源,相关专项报告中应提供针对不同类型威胁或危险源的防护措施。

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项目审批时间:

住宅层数:

□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

住区用地面积:

m2

居住人口(按每户3.2人计算):

m2/人

3)证明材料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书,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审批文件,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图纸、说明等。

1、土地出让时规划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

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

2、技术经济指标中应包含住区用地面积、户数、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等。

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住区位于气候区,所在城市为:

,属于:

□大城市、□中小城市

本项目中住宅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

小时

住区内是否有老年人居住建筑:

□是、□否

如有老年人居住建筑,则老年人居住建筑冬至日日照时数:

小时

是否为旧区改建内的新建住宅: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图纸,由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日照模拟分析报告等。

1.小区规划图纸应标有清晰的红线、绿线,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地块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

2.日照模拟分析报告中应通过当地规委认可的计算软件对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进行模拟计算。

4.1.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绿化物种是否主要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列举本项目中的主要绿化物种。

(100字以内)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包含总平面图)、种植设计图、苗木表等。

苗木表中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

4.1.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住区绿地面积:

住区绿地率:

(%)

住区总公共绿地面积: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及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等。

设计图纸上应标明所有绿地位置、面积,给出技术经济指标,如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

4.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本条以申报对象所在地块(或居住小区)的情况为评价对象。

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

□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以上皆无

如有以上建筑或设施,说明采用何种控制措施避免排放超标:

(200字以内)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设计图、可体现各控制措施的图纸或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相关专项报告等。

1.应在设计图纸上标明各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

2.相关专项报告中应包括针对各污染源采取的控制措施,并与设计图纸相吻合。

4.1.8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设计阶段此项不参评。

4.1.9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住区内是否建立会所及幼儿园:

住区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别包括: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市政管理

请填写下表:

住区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

项目名称

服务半径(m)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图纸、住区总平面图、相关分析图等。

小区规划设计图纸上应标明各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和服务半径。

4.1.10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不达标;

□不参评

(项目本身原因不参评,仍应在“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证明材料”中提供相应的材料,无原因、无证明材料,则判为不达标)

1、是否对旧建筑进行利用:

原有旧建筑面积:

旧建筑利用面积:

2、简要说明以下内容:

(1)原有旧建筑基本情况;

(2)对旧建筑如何进行再利用。

3)证明材料

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旧建筑相关图纸或照片;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设计图纸、旧建筑改造方案(图纸和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等。

1.总平面中应标出旧建筑位置;

2.旧建筑改造方案说明应明确原有旧建筑的功能、面积等基本情况及旧建筑改造方案。

4.1.11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场地位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类型

场地噪声

标准值(dB)

测试值(dB)

昼间

夜间

如环境噪声值不达标,简要说明降噪声措施。

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噪声现场测试报告、噪声相关设计分析文件。

1.环评报告书中应包括场地环境噪声测试结果;

2.若环境噪声测试值比标准规定值高,应提供降低噪声的措施说明;

3.噪声相关设计分析文件包括与住区环境噪声相关的其他自述说明文件,如住区周边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主区内室外空调机、风机等机械设备噪声状况。

4.1.12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夏季典型时刻的郊区气候条件(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下,模拟住区室外1.5m高处的典型时刻的温度分布情况,得到日平均热岛强度为:

由第三方提供的热岛模拟分析报告等。

4.1.13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度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住区风环境模拟应以申报对象所在地块(或居住小区)为对象,并重点分析申报对象区域。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为:

m/s,风速放大系数为:

是否位于严寒、寒冷地区:

如位于严寒、寒冷地区,则冬季除迎风面之外的建筑物前后压差为:

Pa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总平面设计施工图纸,由第三方提供的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等。

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应包括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和风速放大系数,并对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情况做出分析。

4.1.1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住区所在地区为以下选项中的:

□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

平均每100m2绿地面积上的乔木数:

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数:

简述本项目的绿化特点,并列举主要绿化物种: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种植设计图、苗木表等。

苗木表中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

4.1.15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

住区出入口500m以内的公交站点数为:

公交线路名称为:

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总平面图、交通分析图、申报单位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等。

1.小区规划总平面图上应标明所有出入口设置和附近公交站点;

2.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应为正规交通地图,并标出项目所在位置。

4.1.16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

m2(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

室外地面面积: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

(%)

简要说明室外透水地面设计方案以及各类透水地面面积。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景观设计说明、场地铺装图等。

应在场地铺装图中标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面积、铺装材料等。

4.1.1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地下建筑面积:

m2

建筑占地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

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

(如设备用房(消防储水池、生活储水池、泵房及雨水收集池、变配电所、单元配电间、通信机房等)、停车场等)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地下空间设计图纸、说明。

地下空间设计说明应包括地下空间的功能、面积等。

4.1.18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是否利用废弃场地:

所选废弃场地为:

□不可建设用地、□仓库、□工厂弃置地、□其他

对原有场地是否进行检测或处理:

简要说明该废弃场地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

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场址检测报告、处理方案等。

1.场地地形图中应包括原有废弃场地地形,并标明废弃场地区域;

2.废弃地处理方案中应说明对废弃场地采取的检测和处理措施。

4.2节能与能源利用

4.2.1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4.2.2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4.2.3

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4.2.4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4.2.5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4.2.6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4.2.7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

4.2.8

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4.2.9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4.2.10

采暖和(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4.2.11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不参评(本项目如处于温和地区,此项不参评)

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比较:

热工参数

单位

参评建筑

标准要求

是否满足

类型I

类型II

体形系数

窗墙比

东向

南向

西向

北向

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例

屋面传热系数K

W/(m2·

K)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传热系数K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传热系数K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K

遮阳系数SC

屋顶透明部分

地面

热阻R

(m2·

K)/W

地下室外墙

能耗计算:

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同时满足国家或地方标准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所有规定性指标时,应按照当地节能标准中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能耗计算,计算结果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填写下表,其余地区建筑按照当地标准要求另附表格参照填写):

气候区

指标

参照建筑(限值)

实际建筑

夏热冬冷地区

HDD18

℃·

d

耗热量指标

W/m2

采暖年耗电量

kWh/m2

CDD26

耗冷量指标

空调年耗电量

夏热冬暖地区

全年总耗电量

能耗比例

——

3)证明材料: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围护结构做法详图,由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节能计算报告(以管理部门批复后的复印件为准)。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完整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说明,其做法应与详图吻合;

2、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同时满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所有规定性指标时,应提供节能计算报告(详见附录一)。

4.2.2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