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526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必背古诗70首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6.《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1.《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4.《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5.《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6.《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7.《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8.《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0.《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1.《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34.《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运用能力。

运用名句要符合语境方能增添文采。

A赞贾爷爷老当益壮,C祝愿你立志成才,D表达旅法华侨的思乡之情,所引用诗句都符合语境。

B不符合语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景比作梨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以美感和遐想。

这里用来形容富春江两岸的夜景不合适。

此句指的是雪景,并不是指的火树银花的夜景。

所以答案为B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判断其使用是否准确。

火树银花:

火树:

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

银花:

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

大多用来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出自《南齐书·

礼志上·

晋傅玄朝会赋》。

示例:

~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柳亚子《浣溪沙》词)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燃放烟火,火树银花,绚丽灿烂。

【考点定位】古诗文名句的运用能力。

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题。

(6分)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

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

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分)

【答案】清幽恬静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能力。

所谓意象,就是借以寄托诗人情思的物象。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高鹤”“闲云”是闲适、恬静的意象,“野山”“秀竹”是清净,幽静的意象,对这几个意象综合分析,可知作者用这几个意象营造了闲适、恬静的意境。

本题考查考生对氛围的理解,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本就充满着清幽的情愫,同时再结合诗句“素舸漫流间”等所描绘的景象,即可得出“清幽恬静”的氛围。

【考点解析】文学作品中的氛围

所谓氛围,是指弥漫于作品局部或全部的特定气氛,能够体现作家的价值取向,凸现作家所描绘的不同艺术形象的特点,给读者一种浓烈的美感。

具有浓郁氛围的作品,不仅是为了作品主题和情节的需要,而更主要是让读者从中享受到一种情调,一种韵味,一种阅读快感,领悟到一种深层的意蕴。

让读者从中对世界有新的或更进一步的认识。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们不能不为文中弥漫着的沉郁的人生况味,闪烁着的澄明的智之光所。

作者笔下的地坛,沉冷落。

萧表地深“荒光但并不衰”,一种浓烈的尔围,素绕在我们的心间,挥之而不去,由此折射出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

氛围是作品的一种表现。

意境是心中之“意”和心中之“境”的独特形态的结合,在意与境的和诺统一中,产生了一种新的“东西”,艺术氛围是其中之一。

有强烈氛围的作品离不开意境的创造。

宗白华说: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通过情与景的高妙设置创造出意境,意境中腾蒸出一种美的氛围,这种意境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效果便是当读者还没有仔细评味作品时,就已感受到作品中有一种强烈的摄人心牌的气韵在不由自主地流动着。

孙犁的《荷花淀》就是一篇创造了独特意境而又生成了强烈氛围的佳作。

文章开篇渲染环境的清新宁静就令人神往:

中间描绘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景中寓情,令人回味:

结尾写日常生活,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很明显作者在有意无意中眼造了一种独特的让人流连忘返的气氛。

文中明月清风,薄雾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日常生活的情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完美,简直像神话世界一般。

由此文章形成了一种氛用,即淡雅硫朗的诗情画意和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文章的意蕴一一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对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歌颂,在这种氛围的笼罩下显得更加含蓄、深有加。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分)

【答案】尾联写诗人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

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本题为对比赏析,在分析的同时应首先对原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唯应共月还”一句形象描绘了诗人形单影只只有月亮作陪的场景,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同样也是表现作者只有月亮相伴的场景。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两位诗人虽然孤身一人,但并不因此寂寥落寞,从两首诗的全诗中都不难得出共同情感:

超然物外、安闲自得。

【考点解析】古诗词阅读中阐述思想感情类题目的答题要点

古诗词阅读中阐述思想感情类题目的答题要点:

中高考语文中的古诗词阅读,要求总结、概括文中思想感情的题目,往往分值较高、失分较多。

怎么办呢?

用一个例题来告诉你关键点在哪里。

答题要点:

(1)把握关键;

(2)品味意象;

(3)知人论世;

(4)注意标题;

(5)留心注释。

古诗词常见思想感情:

(1)思乡怀人;

(2)怀古伤今;

(3)忧时伤事;

(4)报国立业;

(5)怀才不遇;

(6)隐逸出世;

(7)山水之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

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

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答题指导

答: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

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

题目问的是“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重在“角度”二字。

许多同学没有看清这两个字,回答时去比较两首诗描写的塞外景物有何不同,洋洋洒洒写了不少,一分也拿不到。

这道题目的考点有两个,一个是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识记,关于这方面的复习,请大家关注本公众号的《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那份材料中的古诗文一定要背诵下来。

另一个考点是两篇诗歌的对比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全国卷I也是新题型,但在其他试卷中很常见。

我们会结合其他试卷中同类型题目的分析展开论述,这里不多讲了。

第一问: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题目要求对诗歌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全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具体思考时不能只谈最后两联,一定要结合全诗的主旨来进行分析。

这是答题要点一。

要点之二,因为岑参是课标要求熟悉的诗人,因此,要围绕作者的身份以及当时的环境来展开论述。

当然,诗歌中的两个情感线索也必须清楚,即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满怀的报国之志。

将这两个方面辩证地结合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拿到高分了。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古诗阅读(4分)

【注释】①奉诚园:

原始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

②西园:

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

③山阳笛:

“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

七贤中的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

④赵孟頫:

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17.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

(4分)

【答案】17.《奉诚园闻笛》:

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赵孟頫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评分标准:

典故和情感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古典诗歌的用典及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诗歌的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更有力地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如本题《奉诚园闻笛》就是用马燧、嵇康不幸遭遇的典故,表达诗人的不平之鸣和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借“后庭花”之典表达亡国之痛。

答题时,指出典故(较难,如考生不知道,这一分是得不到的)并借以分析情感。

《奉诚园闻笛》首句就是通过马燧、嵇康两个典型的故事,刻画出一个目光远大、胸次宽广的人物形象。

一句中实用两事,语言极为凝炼。

后两句写诗人怀古伤今的悲痛,又用了两个典故。

“西园”系建安诗人在邺城的宴游之所,为曹植所建,后经丧乱,曾与其会的刘桢旧地重游,感怀为诗云:

“步出北门寺,遥望西苑园。

乖人易感动,涕下与衿连。

”“西园泪”即谓此。

“山阳”(今河南修武)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

“山阳笛”即指此。

用此二事写物是人非之慨是很贴切的。

但这两句用典与前两句有所不同,它是融合在写景抒情之中的。

用典的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白话译文】

《奉诚园闻笛》马燧就像楚庄王和丙吉那样仁厚贤良,我拨开荒草前来寻访这位先贤的遗迹。

秋风中传来的阵阵笛声让人留下泪水,此时的我不禁深深地怀念着先贤马燧。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考点解析】“后庭花”的喻世典故

“后庭花”的喻世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陈书.列传.后主沈皇后》。

南北朝时期,陈朝皇帝后主陈叔宝于公元584年在光照殿前,建造起临春、结绮和望仙三楼阁。

陈叔宝住在临春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龚贵嫔和孔贵嫔住在记仙阁。

这三座楼阁,都用架空的平道相通,可以直接往来,陈后主每次召宾客与贵妃在一起游乐、饮酒,就叫来各个贵人以及有才学的宫女和狎客在一起作诗,互相赠答。

从中选出特别艳丽的诗作,当做歌曲的词,再配上新的曲调,挑选一千多名长得漂亮的宫女,命令她们学唱。

学会后,再分队轮流演唱。

他用这样的形式来享乐。

陈后主编的新曲子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歌词大概的意思,都是称颂张贵妃和孔贵嫔姿色美丽的。

由于陈后主昏淫无道,使张贵妃与孔贵嫔的权势很大,气焰威逼朝廷。

朝廷中文官武将,也不得不顺从她们的意向。

而那些个宦官以及靠阿谀奉承度日之人,更是内外勾结,公开行贿受贿,奖赏与处罚也没有什么标准。

结果国家的政纪、法纪全乱套了。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历代帝王败国亡家的预兆(先兆),故此曲被喻为“亡国之音”。

(2)小禾整理出了四组诗句,你觉得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处处清溪处处桑,绿云低护古时塘。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B.苏州估客布帆轻,买醉枫桥趁晓晴。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

(2)(2分A

【解析】A这组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的感情。

B第一组诗是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愉悦的心境;

第二组诗表达范仲淹的思乡愁绪。

C第一组诗表达韩愈对前途的担忧;

第二组诗表达岑参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D第一组诗表达李白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坚定信念;

第二组诗表达白居易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故答案为:

A。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考点解析】热爱大自然的诗词名句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民歌《江南》

(四)古诗阅读(4分)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②吴音:

指江浙一带方音。

③搜句:

作诗。

④浙东:

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2分)

【答案】13.吴音渐已变儿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吴音渐已变儿童。

”写出了由于离家很久家乡的口音都变了。

诗歌写了诗人远离家乡,只能在梦中梦到,为了排解忧愁,与文长老一谈就是一天,文长老的淡泊名利,超凡脱俗,让诗人羡慕,让诗人感到自己虚度时光,一事无成。

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