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0578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公开课学前班教案20篇文档格式.docx

  画面一:

家人给宝宝喂饭。

  画面二:

家人给宝宝洗澡。

  画面三:

家人给宝宝穿衣服。

  画面四:

爸爸带宝宝去动物园玩。

  画面五:

妈妈教宝宝学走路。

  画面六:

一家人去郊游。

  画面七:

妈妈带孩子学习滑旱冰。

  1、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爸爸、妈妈为宝宝做了哪些事?

[本.文来源:

快思老.师教案]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你们做过哪些事情呢?

  2、他们为你们付出这么多的辛苦,小朋友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其实爸爸妈妈为了小朋友的健康也付出了很

  多心血,特别是你们生病的时候,他们是怎样照顾你们的呢?

  三、了解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的做法和心情。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2、请一名家长讲述。

(现场请家长讲述)

  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了一名小朋友的妈妈来到这里,现在我们掌声欢迎这位妈妈到前面来就坐。

  (家长讲述见附件)。

小朋友们,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这位妈妈给我们带来这么感人的故事!

  1、这位小朋友生病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心里感到怎么样?

  2、当针扎到孩子的脸上的时候,孩子大声哭了,爸爸和妈妈怎么样了?

  3、为什么爸爸、妈妈也跟着掉眼泪呢?

  4、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既然我们都知道了爸爸、妈妈是这么的爱我们,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幼儿自由讲述)

  四:

懂得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孝敬长辈。

  1、幼儿之间互相捶背。

  幼儿站成一横排,全体向右转,后面的小朋友给前面的小朋友捶背,再反方向转过来,后面的小朋友给前面的小朋友捶背。

  、刚才别人帮助你捶背的时候你心里感到怎么样?

  、你帮助别人捶背的时候你心里感到怎么样?

既然互相帮助是那么的快乐,以后我们就应该多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这样做别人快乐我们也会快乐。

  2、教育幼儿孝敬长辈。

  观看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

画面上的小朋友和他的妈妈在干什么?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成为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其实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和爱护我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五、感受来自社会的爱与被爱,激发幼儿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教师启发幼儿:

  

(1)、我们生活的环境干净整洁,是谁的功劳呢?

  

(2)、我们每天都能吃到营养美味的食品,是谁的功劳呢?

  (3)、前几天我国四川省发生了特大自然灾害,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幼儿讲述。

  (4)、看课件(灾区救援等画面)

  1、灾情发生后,灾区变成了什么样?

你的心情怎样?

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让你感动的地方?

你想为灾区的人们做哪些事情?

  2、你在电视上或是幼儿园里了解到人们都为灾区做了什么?

  3、灾区的人们会对帮助他们的人说什么呢?

你想对灾区的人们说什么?

  4、请小朋友对所有关心过我们的人说一句话。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把我们养育大;

感谢亲人对我们的关心;

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们;

感谢祖国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生活环境!

  六、幼儿表演手语《感恩的心》。

  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请小朋友创编表演。

教师播放音乐《感恩的心》,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表演。

  活动反思:

  古人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

为让幼儿懂得。

为使感恩活动融入幼儿园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儿的内心深处,植入幼儿心田,作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想通过此次社会活动:

《感恩的心》,引导幼儿体会父母、老师、同伴及周边所有人对自己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

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知恩、惜恩、感恩、报恩之心。

  1.初步学习用水粉点画的方法,画出秋天的树叶。

  2.尝试用多种颜色表现秋天的树林。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

  初步学习用水粉点画的方法,画出秋天的树叶。

  活动难点

  用多种颜色表现秋天的树林。

  秋天的树林、水粉颜料(红、黄、蓝、白)、排笔、绘画纸、各种小盘、抹布、废旧报纸。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欣赏秋天的树。

  

(1)讨论交流:

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2)欣赏散文诗,进一步感知秋天树叶的颜色。

  2.幼儿自由探索水粉点画的方法。

  3.老师引导幼儿学习水粉点画的方法。

  4.老师小结。

  5.活动提升。

  幼儿合作表现秋天的树林。

  6.作品展示并讲评,共同感受秋天树林的美。

  7.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如何表现秋天中美丽的树林。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

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

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

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设计意图:

  《月亮船》是大:

班的一个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通过与仙女的对话,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艺术感受,让幼儿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产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识性。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能复述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有关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天安门广场的图片。

  3、故事磁带《月亮船》、音乐磁带《划船》。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

(高兴)现在请听儿歌,看儿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儿歌导入: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好,小朋友说儿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

(月亮船)对,是月亮船,今天老师就带来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想听)

  三、分段播放故事录音。

  四、教师设问题,请幼儿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月亮船)

  2、是谁帮助小蚂蚁找到家乡的?

(仙女)

  3、小蚂蚁的家乡在哪里?

(中国)那儿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喜马拉雅山)那儿有最长的墙是什么墙?

(万里长城)那儿有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

(天安门广场)

  五、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1、教师提问:

小蚂蚁的家乡是中国,那你们的家乡在哪里?

(中国)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美丽风景?

(长江三峡、日月潭等)

  2、请幼儿再说出我国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墙、最大的广场的名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幼儿的印象。

  六、教师小结:

  我们的国家地域广阔,山河秀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风景名胜,我们要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划船的音乐

  现在就让我们坐上“月亮船”到我们美丽的家乡去游玩!

  1.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能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记录操作结果。

  3.初步大胆尝试,探索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能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记录操作结果。

  初步大胆尝试,探索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1.经验准备:

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会记录实验结果。

  2.物质准备:

  .各种实验材料(瓶盖、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针、橡皮泥、木块、钉子、记录表、操作盒子)人手一份。

  .自制幻灯片。

  一、激发幼儿兴趣,感知物体的沉与浮的现象

  1.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做实验了,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有:

水、瓶盖、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针、橡皮泥、木块、钉子、记录表。

请小朋友试一试,看一看哪些物体会沉下去?

那些物体会浮上来?

用符号标记。

  2.师:

在操作时请小朋友注意以下几点:

.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结果记录到记录纸上;

.操作时请小朋友尽量不要把水洒到桌子上;

.每一种材料都要尝试。

  3.师: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对于个别操作较慢的幼儿进行指导和鼓励。

  4.师:

并现场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

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5.师小结:

我们通过操作后发现金属类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下沉像(回形针、钉子、硬币)木质和塑料类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上浮像(泡沫、筷子、木块、雪花片、瓶盖)。

由此可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材料有关。

  二、尝试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刚才的结果中我们都看到了,物体在水中的现象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小朋友尝试操作,如何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看看有什么样的办法。

(有的是通过借助外力,还有的是改变自身形状)一起来探索。

鼓励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小结:

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了,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会下沉,但是我们通过改变它的形状,由原来的下沉变成了现在的上浮。

橡皮泥在自身比重不变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了。

它就会浮在水面上了。

在此环节中渗透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引导幼儿对浮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对有关浮力的了解。

  三、迁移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观看课件,轮船、游泳圈、竹筏等。

  活动延伸

  师: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改变橡皮泥本身的形状可以让原本下沉的物体上浮。

那你找一找你的身边还有什么物体也可以这样来操作?

大家搜集一下,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自己来试一试,看一看。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场地布置:

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

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

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

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

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

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

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

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

怎样合作?

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

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

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

为什么?

  小结:

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美术:

  小老鼠和大油瓶

  1.迁移已有经验进行充分的想象,并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的设想。

  2.尝试运用遮挡的方法处理较为复杂的画面。

  3.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和快乐。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纸和记号笔。

  1.设置问题情景,充分引导幼儿想象。

小老鼠肚子饿了,想找东西吃。

忽然它闻到了一股油的香味。

它来到近处一看,哇!

好大的一个油瓶呀!

小老鼠想,我怎么才能喝到这香喷喷的油呢?

请你们帮小老鼠想个办法,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什么办法最好?

怎样做又快又好?

  2.通过讨论明确构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尝试运用重叠的方法。

怎样表现许多小老鼠和一个大油瓶?

怎样安排画面才显得丰富而不杂乱?

用什么办法表现很多只老鼠?

  3、引导幼儿积极地迁移已有经验,表现丰富的画面。

  鼓励幼儿在创作中较为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提醒幼儿运用遮挡的方法表现物体和动物的前后关系。

  4、展示幼儿交流幼儿的作品。

小老鼠是怎样偷到大油瓶中的油的?

你是怎么画的?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活动目的:

  1、发展创造力和对美的感受。

体验合作的乐趣。

  2、尝试用泥塑、粘贴、彩绘等手段在石头上装饰。

  3、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动手操作能力。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1、活动前组织幼儿开展捡石头等活动。

  2、各种形状各异的石头。

  3、广告颜料、油画棒、棉签、剪刀、线、色纸、自粘纸等。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石头娃娃今天晚上要举行生日宴会,小朋友来当小小化妆师,把石头娃娃打扮打扮好吗?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像。

小朋友想怎么打扮石头娃娃?

你想用什么来装扮石头娃娃?

想把他装扮成什么?

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像。

  (三)认识材料提出要求: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你准备用哪些材料?

  2、要求:

  

(1)等会儿小朋友先想好,到哪个组?

和哪些小朋友一起打扮石头娃娃?

  

(2)先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像什么?

可以用来做什么?

然后再进行妆扮。

  (3)安静操作,注意安全。

  (四)幼儿操作观察指导幼儿在北景音乐下进行操作活动。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同伴,并适当引导幼儿进行合作;

重点指导石子连环画组的幼儿,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五)集中交流体验成功师:

你刚才做了什么?

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还是跟同伴一起完成的?

你把石头娃娃装扮成了什么?

在装扮石头娃娃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怎么解决的?

  1、幼儿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

  2、幼儿相互评价,夸夸他好在哪?

  3、教师对幼儿合作及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六)介绍作品分享快乐。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孩子熟悉的鹅尾神石园.更容易引发小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

通过想象和交流,小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他们畅所欲言,跃跃欲试。

  在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养应该不是最主要目的,它们应作为帮助幼儿保持活动兴趣、进行创造的手段。

创作过程中凸显出的技能技巧问题不容忽视,当小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小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

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材料的投放给了小孩子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小孩子在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做。

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特有的外形,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装饰石头,表现真实物体的主要特征,提高作品的美感。

  投放有关石头的图片、画册,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

投放制作的石头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如何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变出有趣的造型,并在欣赏中明确:

要想将石头变得更形象,就要将动物和其他东西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教师根据小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当幼儿遇到麻烦,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应该适时提供可靠的支架,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

这样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美术创造力。

  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小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

让每个小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小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小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1、认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课件;

奥运会相关视频。

  1、谈话:

我们是哪国人?

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吗?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这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还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出示汉字:

四大发明)

  2、认识造纸术

  出示纸,提问:

这是什么?

你们认识的纸有哪些?

纸可以做什么?

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又是谁发明了纸?

  讲解:

纸是我们中国人最先发明的。

在没有纸以前,人们看的书是用刀把字记得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叫甲骨文。

可龟甲、兽骨都不好获得,且刻字很不方便,一块龟甲上只能记得几个字。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竹子、木头劈成狭长的小片,再将表面刮平,用毛笔蘸墨把字写在这些竹片上,串起来成书,叫竹简。

这种书,写、看、携带都非常不方便。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书写材料叫缣帛。

帛是用蚕丝制作的,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普通人用不起。

它虽然轻便也容易携带,但却不能广泛使用。

蔡伦造纸之前人们用什么写字?

蔡伦是用什么东西造纸的?

他是怎样造纸的?

  看图片,进一步了解蔡伦造纸的过程。

在蔡伦造纸术的基础上,我们更进一步地改进了造纸技术,现在我们用的纸又光滑又洁白,种类又多,都要感谢这项伟大的发明。

造纸术)

  3、认识印刷术

小朋友看的书上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字,这些字是怎样出现在书上的呢?

在纸出现后的很长时间里,书上的字还是靠人们用手抄写的。

抄一本书很费劲,速度也非常慢,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

后来人们在印章启发下,发明了雕版印刷。

(出示印章,图片)即在木板上刻上反字,涂上墨,铺上纸,再用刷子轻轻一刷,字就在纸上了,比手抄方便多了。

刚才介绍的是什么技术?

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我们人类发明史上的又一大进步。

活字印刷术)

  4、认识指南针

人们出去旅行或在海上航行时,如果迷失了方向该怎么办?

  出示指南针,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它是谁发明的?

我们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指南针。

(出示图片)最早的指南针是用磁石做的,像一把大勺子,放在光滑的铜盘上,不论勺子怎样转动,只要一停下来,勺把总是指向南方,我们把它叫做司南。

后来人们用人造磁铁做成了指南针,用来为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指明方向。

人们带上它就再也不会迷路了。

  体验:

幼儿拿指南针站在不同方向,看看指针都指在哪里?

指南针)

  5、认识火药

小朋友放过鞭炮吗?

鞭炮为什么会响呢?

鞭炮里有一种东西叫火药,和火一接触就会发生爆炸。

少量的火药燃烧会发出轻微的响声,而大量的火药被点燃就会产生很强的破坏力,比如解放军叔叔用的枪、炮、导弹等都要用到火药。

火药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唐朝的时候人们已经用火药造火枪、火炮等武器了。

  6、谈话: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四大发明都是我们中国最先发明的,比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