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0635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相机快门使用的次数。

②赋予特性

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

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

保修时间)等特性。

(2)要求是可分为明示的、隐含或者必须履行的

我们对要求做如下解释

①明示的要求

一般是指在合同环境下以书面形式规定的各项条款,主要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供需双方达成的协议、供方企业内部的各种规定等。

技术要求、市场要求和社会要求。

②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

首先表现为一些众所周知但又没有或不必明确规定的需求。

如餐馆饭菜质量,不能单单以营养成分来衡量,还必须考虑顾客的口味和习惯。

其次,隐含的需求还表现为现有的条件下难以满足的合理需要。

如易碎的物品,如何防止其破碎,往往就是一个难题,如果谁能够首先满足这种要求,那么就抢得了高质量的先机。

③必须履行的要求

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履行的有关健康、安全、环境、能源、自然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比如说食品生产厂商的所有产品必须获得QS认证,如果没有获取则不能上市销售。

2、学习质量的意义

(1)质量是人们生活的保障

人们的生活只有依托质量才能得以提升。

只有质量理念全面更新,质量水平显著提高,质量文化不断普及,才能推进质量工作的全面加强和和质量成果的极大涌现。

(2)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产品和服务项目的开发和生产。

一个企业没有产品和服务,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经营活动必将停止。

因此产品策略一直是一个企业营销策略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最为根本的策略。

然而产品策略的核心又在于质量,这种质量体现在产品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一个产品能够拯救一个企业,而一个产品策略的事务又可使一个企业限于困境甚至消亡。

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说,只有一个富有竞争质量的产品才能引导一个企业驰向成功的彼岸。

企业发展中,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

在世界500强大企业中,平均寿命不足50年,每10年就有三分之一被淘汰,能够保持在世界500强的正是刻意创新的企业,而质量工作的创新是最富有生命活力,对企业具有关键作用的创新。

创新——发展——创新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

(3)质量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综合反映

高质量的产品需要设计、制造等一系列的过程。

如果技术水平不高,是无法保证生产出优质产品的;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中,没有高质量的商品,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日本工业在战后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企非常重视产品质量。

2001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与有关部委重新设立了“全国质量管理奖”,面向全行业各类企业,以质量管理、经营水平和社会贡献等综合实力为衡量标准,不设名额,由权威专家通过资料审查、现场审核与投票表决等严格程序产生,代表中国质量管理的最高荣誉。

二、质量概念的发展

之前我们讲到质量这一概念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的进步而逐渐深化的。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质量概念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符合性质量

以技术标准作为产品规格要求,评价质量以技术规范和规格要求作为标准。

符合性的质量表述比较具体、直观。

不足之处在于只是从生产者的立场出发,静态地反映产品质量水平,而忽视了最重要的的另一方面——顾客需求。

2、适用性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就必定为顾客所接受吗?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顾客日益成熟,质量的评判权逐渐移交给顾客。

企业必须通过市场调查,生产适合顾客实际使用要求的产品,适用性质量观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一致。

对企业而言,必然要追求“成本的适用”,所以70年代强调产品适用与成本平衡。

3、魅力性质量

20世纪80年代,日本形成了一种从“理所当然质量”向“魅力质量”进军的思潮,针对顾客潜在需求,研制生产具有“魅力质量”的产品。

4、全面质量

由美日专家提出,涵盖了一切与产品相关的过程的质量,并更多的纳入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内容。

三、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相应的措施,使事物的发展符合固有规律。

管理的本质是:

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四、质量管理的概念

2000版ISO9000族标准将质量管理定义为: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包括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质量方针

管理学中讲到过,方针一般是组织或企业总得发展方向,是由最高管理者制定的。

那质量方针就是由组织最高管理者制定并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质量方针是:

追求卓越品质,满足顾客需求,打造奇瑞品牌;

持续不断改进,超越顾客期望,实现产业报国。

我们可以看出来,质量方针不是具体的实施细节,而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承诺和指导思想。

2、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建立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之上,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都需要符合质量方针。

相较质量方针,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可以从质量方针引出。

如:

质量方针是:

开拓创新,可以导出在一定时期内找出新产品作为目标并实现。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根据质量方针,制定的近期目标就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

而中长期的目标是开发新款车型,提高生产能力,销量全国领先。

3、质量策划

ISO9000:

2000定义的质量策划:

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包括:

产品策划、管理和作业策划、编制质量计划。

具体做法和怎样做。

4、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活动。

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通过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对全过程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man、machine、material、method、environment,4M1E)诸因素来进行控制。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相关联的,质量保证以质量控制位基础,进一步引申到提供“信任”的目的。

企业的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两类。

内部质量保证:

目的是想企业最高管理者提供信任;

外部质量保证:

是向顾客或者第三方提供信任。

5、质量改进

2000定义: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需求的能力。

企业开展质量改进关注以下几点:

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

质量改进致力于经常寻求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待问题暴露后再去捕捉机会;

针对质量损失的考虑依据三个方面的分析结果:

顾客满意度、过程效率和社会损失。

 

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开篇小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反长兄医术最高呢?

”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

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

如果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能说明什么问题?

(单纯事后控制存在严重的危害。

首先,因为缺乏过程控制,生产下游环节无法及时向上游环节反馈整改意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其次,因为上游环节间缺乏详细的标准,造成公司各部门间互相扯皮,影响公司凝聚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再次,员工的质量意识会下降,警惕性下降造成质量事故频发;

第四,严重的质量事故会影响公司的信誉,甚至造成失去定单或者带来巨额索赔,给公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回顾

质量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历史不长,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按标志性成果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传统的质量管理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检验,通过剔除不良品来保证质量。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企业的生产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生产和管理职能的分工也不明确,质量管理的主要方式是生产者自产自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地扩大,企业的各种职能开始分离,特别是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以后,管理科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中的管理职能逐渐与生产职能分开,质量检验的方式也从自产自检演变到由专职检验部门来完成。

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工质量管理发展到专职检验员质量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显露出质量检验阶段存在的很多不足:

事后检验;

全数检验;

破坏性检验。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存在的不足引起的人们的关注,一些质量质量管理专家、数学家开始注意质量检验中的弱点,并设法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工程师休哈特提出了第一张控制图,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分为偶然原因和异常原因,利用控制图对后者进行跟踪处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1928年,道奇和罗米格提出了“产品检查批容许不合格品率的概念及抽样方案”,而后又提出了“平均检出质量极限的概念及其抽样方案”,这些方案在贝尔实验室的大批量产品的生产中进行了无数次的应用,表明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后来很多美国、英国科学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统计检验方法。

这些都为现代统计质量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直至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民用企业参与生产军工产品,由于产品质量和交货期满足不了军方的要求,美国国防部才想起来运用这项工具。

美国国防部邀请了包括休哈特在内的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制订了Z1.1《质量管理指南》、Z1.2《数据分析用控制图》和Z1.3《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图法》,强制军工承包企业执行,时过半年,大见成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大大促进了数理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一次飞跃,从“事后把关”变成了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

但是,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其他方法和组织管理对质量的影响,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又高深莫测,让人们望而生畏,质量管理变成了统计学家的事情,限制了统计方法的推广发展,同时也限制了质量管理的范畴(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局限在制造和检验部门)。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61年费根鲍姆出版了《totalqualitycontrol》一书,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要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还要对工作质量进行管理;

不仅要对产品性能进行管理,也要对安全性、经济性、时间性和适应性等进行管理;

不仅要对物进行管理,也要对人进行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一个“全”字,代表了企业的全部员工、生产(或服务)的全过程。

①全员参与

产品质量是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各个部门工作的综合反映。

“因此,必须把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操作工人,人人做好本职工作,个个关心产品质量,才能生产出来价廉物美的产品。

要实现全员的质量管理,还要制定各个部门、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他们在质量管理中的任务和权限,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稳定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②全过程管理

产品质量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包括了设计、生产、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因此,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要管好生产制造过程,还要管好其他每一个环节,形成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2)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①预防为主在形成过程中消除不合格品

②为用户服务主要强调企业内部客户,上一道工序或流程高标准,为下一道工序或流程提供便利。

③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数据准确,完整,科学分析,及时记录

④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才能发展(举例WPS文字处理软件)

(3)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思想代表中详述)

由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首先提出,也称为戴明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工作程序。

PDCA循环有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首字母组成。

4、质量保证阶段

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的。

关键是向公众和顾客做出质量承诺,保证为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第一方保证,第一方对第二方保证,第三方保证。

5、质量战略管理阶段

21世纪质量管理的发展进入了质量战略管理阶段(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内容如下:

(1)将质量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

(2)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3)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4)加强法制管理,完善法律法规,责任制度

(5)强调人员的管理

二、质量管理思想的代表

两个代表人物戴明和朱兰,对质量管理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戴明

1900年出生于美国,1928年获耶鲁大学数学物理学博士,这就为他以后的质量观奠定了基础。

1950年,戴明前往日本工业界担任讲师,对日本的质量管理作出巨大贡献。

“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1980年,戴明的管理理念在美国刮起一阵质量革命的旋风,大幅提高了美国的生产力和竞争地位。

(1)戴明的基本质量观

①减少变异

戴明强调通过减少生产和设计过程中的变异性来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他认为,不可预见的变异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统计技术是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通过减少变异,可以使系统获得可预测的稳定产出。

②持续改进

“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戴明认为,质量的改进应该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并且通过质量的改进,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以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质量获得顾客的满意,从而保持市场份额,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戴明提出了质量改进连锁反映图,强调高层领导对质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见书)

③戴明循环(PDCA循环)

计划阶段(P阶段)——根据用户的要求来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方针、计划、标准和管理项目,并制订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由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有的项目P阶段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PDCA循环来逐步完善。

执行阶段(D阶段)——实施P阶段的要求和标准。

对于一个新项目而言,实施之前要从思想上和方法上做充分准备,让各类人员明确有关的标准、要求。

对关键的零部件和工序,有专人专训。

检查阶段(C阶段)——检查实施中是否按照标准进行,结果是否达到计划阶段的目标。

检查中也可能发现原来制定的计划有缺陷等。

处理阶段(A阶段)——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全面、深入分析,找到原因,采取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运作,若无异常,则可以把标准稳定下来,作为后面实际执行用。

一个PDCA循环结束,可以建立新的目标,开始下一个循环。

(2)14条质量管理要点

1987年8月戴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是戴明博士自己阐述的。

①要使产品具有竞争力并占领市场,应把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长期目标

②提倡新的质量观念

③消除依赖大量检查来保证质量

④采购、交易不应只注重价格——最小成本全面考虑

⑤持续不断地改善生产和服务系统——全方位的,采购、运输、销售、财务、顾客服务、产品等

⑥实施更全面、更好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有计划、需要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⑦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让高层领导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

⑧排除恐惧,让每个人都能有效工作——员工勇敢发问,提出意见问题

⑨拆除部门壁垒——团队协作,一体化

⑩取消形式主义

⑪取消工作标准和数量化的定额——焦点在质量,而非数量

⑫为工作技艺自豪

⑬鼓励自我改进,实施有力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⑭采取积极的行动推动组织的变革

(3)戴明的知识体系

是质量管理知识的总结,包括的4大部分。

①系统知识

系统是指组织内部可以共同作用,从而促使组织实现目标的各项职能或活动的总和。

系统必须有目标,任何系统所有元素必须共同作用,系统才能有效,同时要加以整体性的管理。

戴明强调管理者的工作是达到系统的整体优化。

②变异

变异无处不在,生产系统也是如此。

它可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变异分为源自偶然性的变异,系统自然属性,有统计规律性,源自必然性的变异,系统外部的干扰,通过合适的统计工具,可以容易判断,加以消除。

③知识理论

理论引领预测。

理性的预测有赖于理论,具体方法来源于理论

④心理学

心理学有助于了解他人、以及人与环境、顾客与供应商、管理者与下属及任何管理系统的互动。

作为管理者必须体察出这种差异,并利用这差异,让每个人的能力与性格倾向发挥到极致。

2、朱兰的质量三步曲

朱兰说过一句话:

“所有的质量改进都应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进行,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朱兰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生于1904年,在戴明之后,于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讲授质量原则,是质量研究机构的主要力量。

主来的课程被设计成以最小的风险配合企业的当前战略业务计划。

与戴明认为统计学是共同的语言不同,他主张组织内部不同层次的员工使用不同的“语言”。

高层管理者的语言是“钱”;

以便使质量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

工人的语言是“事情”,中层管理者应当会说前面两种语言,同时还进行上传下达的沟通作用。

他著有《管理突破》和《质量控制手册》等当今质量控制科学的名著。

(1)适应性质量

朱兰提出质量不仅要满足明确的需求,也要满足潜在的需求。

即质量需要具有适应性。

所谓适用性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这一思想使质量管理范围从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进一步扩大到产品开发好工艺设计阶段。

(2)质量三步曲

质量三步曲指的是与质量有关的三个依次进行的过程,质量计划、质量控制盒质量改进。

①质量计划——实现质量目标的准备程序。

应首先确定内部与外部的顾客,识别顾客需求,然后将顾客的需求逐步转化为产品的技术特征、实现过程特征及过程控制特征。

②质量控制——对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质量控制包括选择控制对象、测量时间性能、发现差异并针对差异采取措施。

③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

这一过程包括论证改进需要,确定改进项目、组织项目小组、诊断问题原因、提供改进方法,证实其有效后采取控制手段使过程保证稳定。

质量三步曲为企业的质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但朱兰通过对很多公司的考察发现,在许多企业内,人们把敬礼过多的放在质量控制环节,而质量计划和质量改进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因此,朱兰呼吁,组织应该放更多的注意力在除去质量控制其余的两个环节,尤其是质量改进环节。

3、质量螺旋

为了获得产品的合理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

也就是说,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及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所以也成为质量进展螺旋。

由于每项环节具有相互依存性,符合要求的全公司范围质量管理需求巨大,高级管理层必须在其中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最后如果有时间可以跟同学讲一个本香冷鲜肉的故事,是质量改进的典型事例。

冷鲜肉,又叫冷却肉、排酸肉、冰鲜肉,准确的说应该叫“冷却排酸肉”。

是指严格执行兽医检疫制度,对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肉中心为测量点)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的生鲜肉。

因为在加工前经过了预冷排酸,使肉完成了“成熟”的过程,所以冷鲜肉看起来比较湿润,摸起来柔软有弹性,加工起来易入味,口感滑腻鲜嫩,冷鲜肉在-2-5℃温度下可保存七天。

排酸肉是活牲畜屠宰经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将胴体送入冷却间,乳酸成分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酒精,然后挥发掉,同时细胞内的大分子三磷酸腺苷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鲜味物质基苷IMP(味精的主要成分),经过排酸后的肉的口感得到了极大改善,味道鲜嫩,肉的酸碱度被改变,新陈代谢产物被最大程度地分解和排出,从而达到无害化,同时改变了肉的分子结构,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