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810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知识专题训练 训练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Word文档格式.docx

4月浙江高考,19)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

这种“新的思想”是(  )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君主制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体现的是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可知体现的是人民主权,C选项符合题意。

5.(2019·

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 D

解析 D对:

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法国大革命提出了《人权宣言》,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因此其首要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平等。

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A项错误。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也进行了暴力革命,B项错误。

法国大革命并未根除专制复辟危险,C项错误。

6.(2018·

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根据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可知当时法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启蒙思想发展。

根据“沙龙聚会……不再局限于传统……思想极为活跃”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国沙龙聚会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而里面聚集了很多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得到传播。

“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反映了启蒙思想的听众扩展到统治阶级,逐渐流行。

7.(2015·

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 据题干时间:

18世纪中叶,题干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真正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只是名义上仍保留权力,故选D项。

A、B两项说法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的史实,排除;

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

8.(2017·

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解析 “十字街头”“平民大众”“被告”等反映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国民公会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无法体现“三权分立”;

1793年法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

“既是法庭又是被告”与“法律至上”理念不符,故A、B、D三项错误。

9.(2017·

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

要求内阁成员辞职是总统的权力,故C项正确,B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体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A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内阁中的意见分歧,并没有体现党派之争,D项错误。

精练微专题

微专题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复苏

1.(广东汕头2019届一模,33)西方学者发现,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

他们称之为“小文艺复兴”,其中包括“诺森伯里亚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等。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历史概念的多样性B.历史进程的跨越性

C.历史解释的随意性D.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解析 根据材料“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说明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故选D项;

多样的概念,反映的是统一内容“文艺复兴”,排除A项;

材料文艺复兴运动,是前面多次“小高潮”的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排除C项。

2.(安徽“江南十校”2019年一模,33)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

他们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不包括劳动者在内,在他们看来,劳动者不过是“愚蠢无知的群氓”。

由此可知(  )

A.文艺复兴不能代表劳动者的诉求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

C.人文主义思想并未产生实际影响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解析 根据材料“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而在当时占据社会绝大多数的是下层的劳动人民,所以说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

“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即人文主义的主张也是劳动者的诉求,排除A项;

工业革命完成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排除B项;

文艺复兴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和艺术家如达·

芬奇等,排除C项。

3.(深圳2019年一模,33)文艺复兴时期,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顶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人类进入千年黑暗愚昧的时代。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认识的价值在于(  )

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B.准确描述了文明演进的过程

C.掀起了文化复古浪潮

D.推动了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

解析 “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顶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人类进入千年黑暗愚昧的时代”可以得出文艺复兴促进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故选D项;

材料没有提到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项;

材料没有看到历史进步的真正原因,排除B项;

“文艺复兴时期”不是简单的复兴古典文化,而是表达资产阶级的诉求,排除C项。

4.(广东2019届二模,33)1545年12月,基督教第19届公会在德意志特伦特召开。

与会者首先肯定了《圣经》的信仰权威作用,但同时也将基督教的传统置于与《圣经》同样的地位,“口传圣经”与文本《圣经》同为信仰的源泉。

基督教公会这一做法旨在(  )

A.维护“口传圣经”的地位

B.规范基督教的教义

C.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

D.应对宗教改革冲击

解析 据材料“肯定了《圣经》的信仰权威作用,但同时也将基督教的传统置于与《圣经》同样的地位”“‘口传圣经’与文本《圣经》同为信仰的源泉”可知基督教第19届公会力图维持基督教的传统,意在维持基督教会的权威,结合所学宗教改革对基督教会形成极大的冲击,故选D项。

5.(五省高三2019届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说,在宗教气息浓郁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教和《圣经》精神的,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

这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改革家(  )

A.倡导安贫乐道理念

B.主张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

C.主张重建信仰权威

D.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会的原则

解析 根据材料“宗教改革家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教和《圣经》精神的”以及由此表现出的宣传自己宗教主张时的义无反顾说明当时他们挑战教皇的权威,主张重新建立宗教信仰的决心,故选C项;

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宗教改革家的具体的主张,排除A项;

宗教改革家反对基督教神学的统治地位,排除B项;

材料中未涉及改革家对教会和世俗权力的关系的态度,排除D项。

微专题二 启蒙运动构建理性王国

6.(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三模,33)“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

”这说明启蒙运动(  )

A.消除了思想界的分歧

B.注重发动民众的力量

C.旨在推动知识的普及

D.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

解析 据材料强调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即以理性主义为旗帜的反对封建专制和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故选D项;

“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强调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排除A项;

材料强调启蒙思想家的认识,看不出调动民众的力量问题,排除B项;

材料不只是推动知识的普及,更强调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排除C项。

7.(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二模,34)在启蒙运动中,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

这主要是因为(  )

A.自然科学尚未完全成熟

B.哲学家的成就最突出

C.哲学革命是运动的目标

D.批判宗教神学的需要

解析 所有的启蒙运动学者们都奉行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那就是用理性去批判现实世界,这主要是因为批判宗教神学的需要,故选D项;

启蒙运动学者遵循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是因为共同的理性,所以这不是因为自然科学尚未成熟,排除A项;

启蒙运动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构建了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而非哲学家的成就,排除B项;

启蒙运动的目标是反对教权、王权和特权并非哲学革命,排除C项。

8.(安徽“皖南八校”2019二模,33)康德说:

“一个人确实可以为了他本人并且也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推迟对自己有义务加以认识的事物的启蒙;

然而径行放弃它,那就无论是对他本人,而更是对于其后代,都可以说是违反而且践踏了人类的神圣权利。

”这说明康德主张(  )

A.自由是个人应有的权利

B.理性可以被相互转让

C.人要勇于批判与反思

D.建立公正的和谐社会

解析 “一个人确实可以为了他本人并且也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推迟对自己有义务加以认识的事物的启蒙;

然而径行放弃它,那就无论是对他本人,而更是对于其后代,都可以说是违反而且践踏了人类的神圣权利”强调批判与反思,故选C项;

材料中没有显示个人权利就是自由的内容,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理性的归属问题,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对社会的要求,排除D项。

微专题三 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

9.(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二模)1694—1697年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罢免了内阁中反战的托利党人,建立起由辉格党“小集团”所组成的一党制内阁。

威廉此举(  )

A.推动了英国政党制度的出现

B.削弱了英国内阁的职权

C.体现了国王与议会权限不明

D.行使了法律赋予的权力

解析 材料反映在1694—1697年间,英国国王罢免了反战的托利党人,建立了由辉格党所组成的一党制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在1689年的《权利法案》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的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力,但国王保留了行政权,所以威廉罢免托利党人,建立辉格党的内阁是行使了法律赋予的权力,故选D项。

10.(河北石家庄2019届一模,33)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

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

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

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

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

解析 据材料“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

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可知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故选B项。

11.(河南六市2019届二模,33)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

据此可知(  )

1624—

1641年

1660—

1685年

1689—

1713年

1714—

1760年

1760—

1800年

年均召开天数

42

43

122

100天

以上

年均通过法令

5

15

67

77

209

A.社会转型的条件渐趋成熟

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

C.议会对内阁制约不断加强

D.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解析 17、18世纪英国议会年均召开天数和年均通过法令呈上升趋势,反映的实质是维护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逐渐迈向工业社会,故选A项;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激化主要在1640—1688年间,排除B项;

材料没有反映中央行政体系变化,与内阁无关,排除C项;

国王在“光荣革命”后虽然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但国王授权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排除D项。

12.(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19)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加强了州政府的权力

C.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D.维护了民主共和体制

解析 题干中“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体现了权力由中央、州、人民分割享有,故选A项;

题干中“宪法未授予合众国”是前提,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排除B项;

修正案是对宪法漏洞的修补,而不是动摇宪法权威,排除C项;

题干与维护民主共和体制关系不大,排除D项。

13.(安徽“江淮十校”2019·

第二次联考,1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

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

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

A.强化总统权力B.防止个人专制独裁

C.加强国家权力D.建立联邦制国家

解析 材料对三个权力机关进行全面表述,故A项错误;

B项表述与题目中“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不相符,故B项错误;

根据题意得出,三权分立并且相互制衡,加强了国家的权力,故C项正确;

题目中并未牵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14.(湖北省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19届一模,34)美国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

这是因为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  )

A.分权制衡原则B.妥协让步原则

C.维护统一原则D.联邦共和原则

解析 由材料“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和事佬”可知制宪会议中的相互包容与退让,体现了妥协让步原则,故选B项;

分权制衡强调国家权力由不同部门掌控且相互制约,排除A项;

制宪会议召开之前美国已实现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

联邦共和是美国的政治体制而非制宪会议的原则,排除D项。

15.(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9年一模,33)“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

”可见1787年宪法(  )

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C.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D.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虽然反对奴隶制度,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而同意保留奴隶制,故选D项;

通过题干可知,题干不能得出该宪法违背了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排除A项;

1787年宪法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仅仅是表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可能会导致“破坏联邦的基础”,排除B项;

1787年宪法本身是各种势力妥协的产物,但与其能否维持长久无关,美国自1787年以来一直使用这部宪法,是非常长久的,排除C项。

16.(安徽合肥2019年二模,3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视普及初等学校体育为重建军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首次采取立法手段将体育设置为初等学校必修课,希望初等学校通过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从而为军队输送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

这一做法反映了(  )

A.第三共和国重视国防事业

B.体育教育决定国家未来

C.第三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

D.法国强化民族国家意识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做法使学生课外军事训练组织——学生军应时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树立起一个爱国主义少年先锋队的形象,完美地诠释了共和派“儿童—战士—公民”一体的理念,对促进法兰西现代民族国家和共和制国家的构建与巩固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选D项。

17.(福建厦门市2019届期末质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

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

这表明法国(  )

A.实现了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

B.事实上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C.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

D.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解析 据材料“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可知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故选C项。

18.(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期中调研)恩格斯评价德意志帝国时说:

“德国牢不可破的统一是摆脱它目前的贫困和创造国家财富的首要条件,统一使它走向了经济现代化、军事现代化,却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

”下列最能体现德国“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的是(  )

A.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元首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皇帝

C.帝国议会由公民普选产生

D.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解析 君主立宪政体体现的是政治现代化,故A项错误;

“元首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皇帝”是君主立宪政体的一种表现,体现不了“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故B项错误;

帝国议会由公民普选产生体现民主性,故C项错误;

作为内阁首脑不对立法机关负责对皇帝负责反映了专制的残余,故D项正确。

19.(2019·

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下议院的反对而遭到否决后,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并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并解散了议会。

这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德国(  )

A.上下议院都不拥有立法权

B.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宰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D.君主形式上掌管着国家大权

解析 材料中“因下议院的反对”,宰相俾斯麦解散议会,这是对下议院立法权的干涉,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B项正确。

微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0.(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二模,33)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

1811至1816年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

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

运动在被镇压后很快销声匿迹。

A.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B.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

C.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

D.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

解析 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是当时最先进的制度,排除A项;

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不能揭示“表明”的意图,排除C项;

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是在空想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中,排除D项。

21.(四川省宜宾市2019届一模,31)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解析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属于历史叙述,“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属于历史解释,故选C项。

22.(太原市2019年一模,33)“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  )

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

B.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C.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

解析 根据材料“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工业发展推动了工人走向革命联合,故选C项;

材料的主旨是工人由分散状态走向革命联合,排除A、B项;

“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与材料“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相左,排除D项。

23.(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9年一模,34)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后取消了常备军和国家官吏。

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是社会公仆和勤务员,只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

这体现了(  )

A.廉洁政府的政治理念

B.一切为工人服务的宗旨

C.公社的社会主义性质

D.民主原则在公社的践行

解析 通过题干中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是社会公仆和勤务员,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