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845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真题物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图为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关系,G=mg,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A正确;

B、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并且横纵坐标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为1g/cm3,故该物质可能为水,故B正确;

C、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

D、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故不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故D错误。

4.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液化及液化现象;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子的运动。

A、蒸粽子时,锅里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说法错误;

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闻到阵阵香气,这是扩散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

C、当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说法错误;

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说法错误。

B

5.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

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

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声音的产生;

声速;

音色;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

D、明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D错误。

A

6.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人步行速度约10m/s

C.人体的正确体温约37℃

D.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

温度;

密度及其特性;

重力大小的估测。

A、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得重力G=mg=50kg×

10N/kg=500N;

故A合理;

B、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

故B不合理;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左右;

故C合理;

D、人体的平均密度与水接近,即1g/cm3;

故D合理。

7.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

B.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C.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

D.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

惯性;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飞机的升力;

机械能。

A、热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飞机起飞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者的原理不相同。

故A错误;

B、热气球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气球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而高度变大,势能变大,所以机械能变大,故B错误;

C、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变小,故C错误;

D、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小,惯性小,故热气球燃料减少,质量减少,其惯性大小变小,故D正确。

8.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

由于斜面与物体间存在摩擦,故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故D正确。

9.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是运动的

D.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参照物及其选择;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A、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与检阅车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C正确;

D、检阅车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牵引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故D错误。

10.如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6N的物体2s内匀速上升0.1m,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示(不计绳重与摩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

B.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05m/s

C.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0.12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83.3%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功率的计算。

A、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故A正确;

B、物体上升速度v=

=0.05m/s,故B正确;

C、由图知,n=3,拉力端移动距离s=3h=3×

0.1m=0.3m,

拉力做功W总=Fs=2.4N×

0.3m=0.72J,

拉力做功的功率:

P=

=0.36W,故C错误;

D、有用功W有=Gh=6N×

0.1m=0.6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100%≈83.3%,故D正确。

11.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C.导体的电阻大小只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D.电学中规定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电流的方向;

金属导电的实质;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

B、金属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金属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电子,故B正确;

C、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故C错误;

D、电学中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故D错误。

12.我国航母舰载机起飞将采用自行研制的电磁导射器,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舰载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的导体有强电流通过时,就可以受到强大的推力,下列各图中与弹射车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电风扇

手摇发电机

电热水壶

电磁起重机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由题意可知,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即可受到强大的推力,由此可知其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

A、电风扇含有电动机,电动机的原因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故A正确;

B、手摇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制成的,故B错误;

C、电热水壶利用的是电流的热效应,故C错误;

D、电磁起重机利用的是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

13.关于安全用电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湿抹布擦插座

B.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人拉开

C.三孔插座接地线要保证良好接地

D.使用试电笔时,不能用手接触到笔尾金属体

安全用电原则。

A、水是导体,用湿抹布擦插座容易触电,故A错误;

B、发现有人触电,应当先断开电源,不能用手将人拉开,否则施救者也会触电,故B错误;

C、为了安全起见,三孔插座接地线要保证良好接地,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

D、用测电笔辨别火、零线时,用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或零线,手指要接触笔尾金属体,当氖管发光时,说明是接触的是火线,否则是零线,故D错误。

14.如图为“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

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密封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煤油,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液面比左侧高。

A.通过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B.右侧电阻丝的阻值比左侧小

C.通过右侧电阻丝的电流比左侧小

D.该装置用于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焦耳定律。

A、通过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这属于转换法,故A错误;

C、由图知,两电阻丝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各处的电流是相同的,故C错误;

B、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密封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煤油,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液面比左侧高,说明电流通过右侧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

电流和通电时间均相同,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右侧电阻丝的阻值大,故B错误;

D、由前面解答可知,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均相同,由于左右两侧电阻丝的阻值不同,所以探究的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故D正确。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压表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

C.灯L的亮度不变

D.电路的总功率变小

电路的动态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变阻器R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滑片移动后电压表示数不变;

因为并联电路支路间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的移动后,灯泡支路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不变;

则灯L的亮度不变;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阻值变大,由欧姆定律知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变小,

由于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则干路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

由P=UI可知总功率变小;

综上所述,A错误,BCD正确。

16.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在滑片P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2变化的关系图象如下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源电压是6V

B.R2的最大阻值是20Ω

C.R1的电阻是10Ω

D.当滑片P移动中点时,10s内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是18J

欧姆定律的应用;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

(1)由图甲所示电路可知,当滑片在b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

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电源电压U=6V,故A正确;

(2)当滑片位于b端时,R1与R2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

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20Ω,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1最小=2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2=U-U1最小=6V-2V=4V,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

I1=I2,

由欧姆定律可知,

,即:

解得:

R1=10Ω,故BC正确;

(3)根据图乙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3V,

即R1两端电压:

U1=3V,

由Q=

t可得,10s内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

Q1=

10s=9J,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如图所示,完成凸透镜的光路图。

透镜的光路图。

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请根据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方向判断电源的“+”、“-”极和小磁针的N极,并在图中标出。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所以螺线管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

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出小磁针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

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使右手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N极(右端),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即电流是从螺线管的上端流入的、下端流出,所以电源的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

19.在深圳科技活动月中,某校开展了实验操作小能手竞赛活动。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其示数将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①杠杆左端上翘,螺母向左端移动;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此时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

③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了多组实验数据,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

该实验测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故选C;

①左;

②变大;

③C

(2)“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

①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计算橙汁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D.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

②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g。

③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

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D.橙汁的密度ρ橙汁=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①测量质量先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再测量体积,故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DCEBA;

②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

50g+10g+1.8g=61.8g;

③橙汁的密度ρ橙汁=

①DCEBA;

②61.8;

20.“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老师提供了2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阻值为10Ω、20Ω和4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将实物图(图乙)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故滑片以左电阻丝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

如上

(2)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处,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示数为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经分析,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处,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示数,其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断路。

定值电阻断路

(3)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填入下面表格。

第一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_A。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___V不变。

实验序号

1

2

3

电阻(Ω)

10

20

40

电流(A)

_____________

0.10

0.05

第一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2A.由欧姆定律,电压表示数:

UV=I1R1=0.2A×

10Ω=2V,根据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电压表示数为2V不变。

0.2;

(4)由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横向分析表中数据,电阻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原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故得出的结论是:

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反比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_____________(选填“A”或“B”)。

A.“50Ω0.5A”B.“10Ω1A”

由表中第3次数据结合欧姆定律,电路的总电阻为:

R串联=

=60Ω,根据电阻的串联,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R滑=R串联-R=60Ω-40Ω=20Ω>10Ω,故选用“50Ω0.5A”的变阻器,选A。

21.在深圳某科技节上,某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牛奶加热器,设计电路简图如图所示,已知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为100Ω,用于加热的电阻丝R1的阻值为55Ω。

求闭合开关S后:

(1)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结果保留1位小数)。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此时滑片P处于b端,

电路的总电阻:

R总=R0+R1=100Ω+55Ω=155Ω,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min=

≈1.4A。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1.4A

(2)电热丝的最大加热功率。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小时,电热丝的加热功率最大,此时滑片P处于a端,

则最大加热功率:

Pmax=

=880W。

电热丝的最大加热功率为880W

(3)在最大加热功率下,用时100s可以将1kg常温牛奶温度升高多少?

[不考虑热量损失,牛奶的比热容为c=2.5×

103J/(kg•℃)]

最大加热功率下,100s内产生的热量:

Q=W=Pmaxt=880W×

100s=8.8×

104J,

不考虑热量损失,牛奶吸收的热量:

Q吸=Q=8.8×

由Q吸=cm△t可得,牛奶升高的温度:

△t=

=35.2℃。

最大加热功率下,100s可以将1kg的牛奶温度升高35.2℃

22.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核中,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不计容器壁厚度),内有12cm的水(如图甲),某考生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金属圆柱体,从液面开始缓慢浸入水中,拉力F与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圆柱体下表面距液面为10cm时,系圆柱体的细线恰好松开,圆柱体沉入容器底部(水未溢出)。

如图内所示(g取10N/kg)

求: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大小的计算。

由图乙可知,圆柱体未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F1=3N,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读数F2=2N,

由称重法可得,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F浮=F1-F2=3N-2N=1N。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1N

(2)圆柱体的体积。

由F浮=ρ水gV排得,圆柱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

=1×

10-4m3=100cm3,

因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则圆柱体体积:

V=V排=100cm3。

圆柱体的体积为100cm3

(3)圆柱体沉入底部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圆柱体未浸入水中时水的体积:

V水=S容•h=100cm2×

12cm=1200cm3,

圆柱体沉入水底后,圆柱体与水的总体积:

V总=V水+V柱=1200cm3+100cm3=1300cm3,

则圆柱体沉底后水的深度为:

h′=

=13cm=0.13m,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

103kg/m3×

10N/kg×

0.13m=1.3×

103Pa。

圆柱体沉入底部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3×

103Pa

2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峡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主要由大坝、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部分组成。

三峡大坝上窄下宽。

蓄水位高达175m,水从高处落下,冲击涡轮进行发电,年平均发电量880亿千瓦时,三峡大坝正常蓄水后,上下游水位落差达113m,为方便船只在上、下游之间往返,三峡船闸设有5个闸室。

三峡大坝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使附近地区昼夜温差缩小,改变了库区的气候环境。

请在上面的材料中找出与物理相关的描述,并说明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填写下表。

(不能与示例相同,物理知识不能重复。

相关的描述

物理知识

示例

三峡大坝上窄下宽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实物的电路连接;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三峡船闸设有5个闸室,船闸属于连通器;

水从高处流下时,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

水冲击涡轮进行发电时,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水从高处落下;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冲击涡轮进行发电;

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有人发明了“感应照孔门把手”只有在夜间且有人摸门把手时,锁孔旁的灯才亮,从而方使夜间开锁,它利用感应开关S1(有人摸门把手时,S1闭合;

无人摸门把手,S1断开)以及光敏开关S2(天暗时S2闭合,天亮时S2断开)控制电路,达到目的。

请根据上述描述,完成电路连接。

由题意可知,感应开关S1、光敏开关S2串联共同控制灯,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