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1361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ppt

第二章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交易和事项的涵义及其相关概念,了解财务报表及其功能,重点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达到对会计要素具有相对全面的认识。

教学学时:

4H,教学内容1、交易和事项2、财务报表及其功能3、资产负债表要素4、损益表要素,教学重点与难点1、财务报表的功能2、会计六大要素,第二章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第一节交易和事项,一、企业经营活动企业经营活动从资金运动的角度来说,就分为筹资活动中资金的筹措与偿还、经营活动中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与周转、税费支付与收益分配,投资活动中资金的投出与收回等。

第二章交易与财务报表要素,第一节交易和事项企业经营活动,劳动资料,退出,资金来源,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第二章,第一节交易和事项,二、交易和事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财务报表要素中,对需要进行会计记录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讨论,提出了“事项”、“情况”和“交易”三个概念。

认为,事项是“某一实体所遭遇的结果”,其既可以是“内部事项”,也可以是“外部事项”;情况是“一种本来不会发生、本来不能预料到的情景”,如“某一债权人面临其债务人破产的前景”;交易是“在两个(或几个)实体之间转交价值物的外部事项”。

第二章,第一节交易和事项,会计事项,是指企业日常所发生的、有赖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并最后汇总报告的经济活动。

在我国,对会计事项应从“交易”和“事项”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交易的发生,涉及到两个或几个经济实体,即所有的交易均为对外的会计事项。

主要内容的交换行为,还有对外筹资、投资等理财行为。

事项是指不涉及企业本身以外个体、对内形成的,可以用货币形式加以计量、记录和反映的内部经济业务。

如生产产品等耗用原材料、机器设备的消耗等。

事项主要指发生在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转移,即所有的事项均为对内的会计事项。

总之,会计上所说的交易或事项,是指引起财务报表要素变化的,需要在会计上加以确认、计量、纪录和报告的各项经济业务,在会计上统称“会计事项”。

p37,第二章第二节财务报表及其功能,一、财务报表的定义为了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还应当对分散在会计凭证、账簿中的信息作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使这些信息成为一个数量不多,却能综合、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状况的指标体系,并用一定的形式将这个指标体系表现出来,这个形式就是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我国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第二节财务报表及其功能,二、财务报表要素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性把它们分成大类,这些大类称为财务报表要素(即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

在我国,习惯称之为会计要素。

财务报表要素分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和损益表要素。

与资产负债表内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与损益表内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称为损益表要素。

第二章,第二节财务报表及其功能,三、财务报表的功能财务报表的功能就是财务报表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效能。

具体表现为:

1.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进行决策提供信息。

2.为评价企业的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资源经管责任提供依据。

3.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提供依据。

4.为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章,第三节资产负债表要素,一、资产负债表要素及其构成

(一)资产

(二)负债(三)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举例,某一同学10月10日用有以下财产:

这些财产的来源:

(1)现金与存款800元

(2)就餐卡150元(3)手机及电话卡2400元(4)教材200元(5)已缴纳学费2800元(6)文具300元(7)随身听MP31600元(8)衣物2200元(9)自行车150元(10)电脑2400元(11)借给其他同学500元,财产合计13500元,

(1)以前学期积累6000元

(2)家里给我5000元(3)姑妈给我1000元(4)勤工俭学净得800元(5)路上捡到100元,

(1)向A同学借入200元

(2)向B同学借入400元,借款合计600元,家庭投入和自有12900元,来源合计13500元,第二章,第三节资产负债表要素,

(一)资产资产是指在过去的交易、事项中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企业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企业资产按照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其中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周转变现能力。

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是按照流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列报的。

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二章,第三节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的特征,资产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经济资源,即可以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经营中,资产是由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经济资源,拥有资产是指该项资产的法定所有权归属于本企业,拥有资产是指该项资产的法定所有权归属于本企业;控制资产是指本企业虽然不拥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但是该资产的形成的收益和风险均已归属本企业承担,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把控制资产纳入资产范畴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资产是预期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第二章,第三节资产负债表要素,

(二)负债负债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企业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负债通常表现为债务人通过某种举债取得资产后对债权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

由于企业部分资产是通过举债取得的,债权人具有对该项资产的索取权,债务人负有满足此项权利要求的义务,因而负债也是债权人付出资产或劳务后取得的、使得债务人承诺履行相应义务的一项权益,被称为债权人权益。

第二章,第三节资产负债表要素,负债的特征,债务是在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现时债务(或当前债务),负债是一项经济责任,是将来在某一确定的时日,以一定的方式偿付的经济责任,负债会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需要以资产、劳务偿付的债务,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二章,第一节资产负债表要素,(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净资产。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为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体现为净资产的数额,在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利益。

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由谁投资,归谁所有。

第二章,第一节资产负债表要素,所有者权益的特征,企业使用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需要支付时间报酬,只以利润方式进行分配,而企业使用债权人投入的资金需要支付报酬,如支付资金利息等,所有者权益一般不要求企业偿还,除非企业发生法定行为的减资、清算等事项,而负债是必须到期偿还的,企业进行清算时,往往优先清偿负债,只有在清偿完全部的负债之后,才能返还所有者权益,第二章第一节资产负债表要素,二、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交易或事项对资产负债表要素数量关系的影响随着交易或事项的发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具体项目将发生增减变动,但不论怎样变化,都不会破坏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平衡关系。

第四节损益表要素,一、损益表要素及其构成损益表要素按照经营成果的经济特性在财务上的反映,分为收入、费用、利润三大类。

(一)收入

(二)费用(三)利润,第二章,第四节损益表要素,

(一)收入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主营业务收入,即企业为完成主要经营目标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收入;另一类是其他业务收入,即在主营业务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收入。

收入来源渠道有三种:

通过对外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如对外出租、对外投资、对外贷款(金融企业)。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二章,第四节损益表要素,收入的特征,收入是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如工业企业的制造和销售产品、提供加工作业和技术服务,商业企业的商品购销活动;金融企业的信贷、证券投资活动等,企业取得收入的同时,可能使得资产增加(主要是增加货币资金或者债权),也可能使得负债减少(一般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收入的实现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第二章,第四节损益表要素,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成本和费用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通常,费用中能够予以对象化的部分就是成本,即制造成本;不能对象化的部分就是期间费用。

费用是计算经营成果的扣除要素,收入扣除相应的费用后就形成利润。

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

期间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应当计入所产生的产品、提供劳务的成本。

第二章,第四节损益表要素,成本和费用的特征,费用是企业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耗费,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不构成费用,费用发生的同时,可能形成资产的减少,如存货被耗用;也可能形成负债的增加,如负担利息等等,发生费用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第二章,第四节损益表要素,(三)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条规定:

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金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净利润是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净利润的计算过程,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第二章第四节损益表要素,二、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数量关系收入费用利润,三、资产负债表要素和损益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第二章,第五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一、会计计量属性基本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第二章,第五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一、会计计量属性基本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二、会计确认的过程三、会计计量模式,本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事项?

2.交易和事项有何区别?

3.会计要素包括有哪些?

他们各自是如何分类的?

具体又包括哪些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