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50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盐城市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财政总收入5.065亿元,实现五年增两倍,年均增长23.5%;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68亿元,年均增长19.4%。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5.24%提高到7.4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期间,坚持把调整提高二产,大力发展三产,积极优化一产,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来抓,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17.7:

46.2:

36.1,二三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73.9%调整到2005年的82.3%。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工业经济四项指标的增幅创历史最高水平;

机械、化工、轻工三大产业支柱效应日益明显,初步形成农机配件、永丰塑料、张庄齿轮等产业集群雏形;

全区定报工业企业增加到186家,比2000年净增104家,实现销售亿元企业达到10家。

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34个,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中心6个,新创省级名牌产品5个。

服务业发展迅速。

全国连锁前30强企业入驻我区5家,房地产公司由2000年的14家发展到50家,餐饮、宾馆、娱乐等商贸服务业规模档次提升较快,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一批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畜牧、蔬菜、林果花卉三大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0多家;

新发展农民行业协会组织33家,农民经纪人13000人;

全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万亩,创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0个,进超市农产品达135个。

载体建设取得突破。

建成亭湖开发区、新洋经济区两个省、市级开发区。

亭湖开发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80多家,超亿元项目10多个;

新洋经济区近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形成5个工业组团,入园企业30多家,超亿元项目6个。

各镇街工业集中区特色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

国有集体企业及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基本完成。

在全市率先完成新一轮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飞驰、威特等一批工业重点企业改制成功,新世界、金三角等一大批传统商贸企业通过改制焕发新的生机。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年累计新办外资项目48个;

注册实际到帐外资3823万美元,年均增长16%;

自营出口企业达23家,比2000年净增13家,出口产品扩大到40个,2005年实现自营出口额4400万美元,年均增长29.2%;

外经营业额2200万美元,年均增长62.2%。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5%和7.1%。

“十五”期间城镇净增就业13.9万人,农村累计转移劳动力10万余人次;

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幅提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扶贫济困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较好地完成农村五项实事工程,2003年以来累计建设农村公路246公里,卫星镇、中心村规划、建设不断加快,镇村面貌和农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共承担科技计划国家级20项、省级65项、市级110项,申请专利195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24件、市级鉴定40件,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2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2件。

2005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果显著。

培植了解放路学校、建军路小学等一批基础教育名校;

盐南职中成为全市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农民参合率达85%。

文化、体育、广电等事业均取得新的成绩。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扎实开展“平安亭湖”创建活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

BR<

p>

我区“十五”发展的成就,为“十一五”奠定了良好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有了新的增强,科学执政水平有了新的提升,进一步积累了更快更好发展的宝贵经验。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

有利条件。

“十一五”时期,我们发展面临着一个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

从省内看,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在加快,全省加快“四沿”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省委、省政府对苏北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将逐步形成。

我区作为长江以北城市圈半圆的中心和沿海经济带的中点,必将在加快苏北振兴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市内看,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实施“做大城市、扩权强区”和“分片发展,合力建城”战略,给予我区更大的重视和支持,赋予我们更多的职能和责任,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从区内看,主城区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交通枢纽、物流平台、信息中心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更加明显,发展载体日益壮大,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成功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我们向更高发展层次迈进的基础更加坚实。

因此,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未来五年的发展必定大有作为,我区必将步入经济和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和高速突破期。

制约因素。

我们也必须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严峻挑战。

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亟待加快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城乡统筹、镇域平衡发展任务仍然很重;

改革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加速旧城改造,加快新区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任务十分艰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所以,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切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围绕“立足第一板块,确保全市率先,努力争先苏中”的目标定位和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主题,突出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坚持“项目立区、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不动摇,加快“一城两翼”的开发和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服务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外向化的进程,努力走在全市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我们需要着重坚持的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从我区现状来看,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周边各县市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我们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逼人形势。

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十一五”发展的主题,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并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立足于快,着眼于好,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二是坚持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快速转变。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服务业现代化进程。

因此,我们要继续实施“项目立区、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战略,坚定不移地以项目为发展之源,强势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二、三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区域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坚持富民优先,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是人民得实惠的、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因此,“十—五”期间,我们必须把富民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作为谋求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重要着力点,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全民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活力之源。

目前,我区各种体制性障碍仍较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

经济外向度不高,思想观念、投资环境还不适应对外开放的新要求。

因此,“十一五”期间,我们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努力提升经济外向化水平。

五是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和城乡区域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从我区来看,社会事业发展薄弱、农村基础条件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积极探索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路子,着力形成统筹发展的有效机制。

在保持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全面和谐进步。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把构建和谐社会纳入“立足第一板块,确保全市率先,努力争先苏中”的目标内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问题,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切实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一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财政预期总收入分别增两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到7.5:

50:

42.5;

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生态和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经济外向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劳动者充分就业,加快改善城乡交通、水利和居住条件,使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地办好职业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都有较快发展;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显著提升,建设法治亭湖、平安亭湖、文明亭湖、诚信亭湖、绿色亭湖。

在2009年全区总体全面达小康的基础上,再经过10年的奋斗,到201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区建成经济发达、科教先进、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区。

<

经济增长。

到2010年,预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年递增17%,其中二产增加值75亿元,年递增19%,三产增加值63.75亿元,年递增21%;

人均GDP达到27900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20亿元,年递增26%,其中技改投资190亿元,年递增3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产业结构。

到2010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7.7:

36.1调整为7.5:

50: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82.3%调整为92.5%。

财政状况。

到2010年,预期实现财政总收入15亿元,年递增24.6%;

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年递增26.2%;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7.35%提高到10%。

对外开放。

“十一五”期间,兴办外资项目100个以上,注册到帐外资不少于1.6亿美元;

到2010年,预期实现自营出口2亿美元,年递增36.6%。

人口生态环境。

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新城区绿化覆盖率40%,城镇污水处理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达70%、100%;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0分以上。

公共服务。

到2010年,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100%,农村常住人口覆盖率8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以上;

体育人口45%以上。

人民生活。

到2010年,预期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年递增10%;

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年递增10%。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要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握宏观趋势,理清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实施重点突破,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再登新台阶。

(一)加快调整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市区新一轮总体规划以及区镇功能定位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从市区到卫星镇,现代服务业中心、新型制造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城郊型农业基地四位一体的空间格局。

重点发展城中区、开发区、新洋经济区、市郊镇南北中三片,加快构建“一城两翼三片”的发展格局。

城中区。

重点发展商贸中心、特色商业街,城郊结合部大力建设特色市场。

以原有设施为载体,提升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

以社区阵地为载体,大力发展家政、保健、物管等社区服务业;

利用市区的中茵、二乔、华崴广场和缤纷亚洲、剧场路开发、耿伙城中村改造等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一条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开发区。

坚持吸纳、带动、辐射并重,建设以高新产业和大型三产项目为支撑点的新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园区。

通过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制造业。

主要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工食品等产业,做大拉长产业链,培优培强规模企业。

积极发展开发区配套服务项目,加快学校、医院、商贸、房地产和大洋湾风景旅游区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新洋经济区。

坚持“一园一带”发展思路,建设以街道社区为主体的街道产业园和现代物流商业带。

以新洋经济区、新兴镇为主体,以做大城市为主线,重抓二产,快抓三产,二、三产业并举,提升城北新洋经济区的整体形象。

以新洋经济区为中心,在承接驻城街道村工业项目转移和外来重点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机械、精细化工、电子电器等产业,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关联度和产业集聚度。

人民北路、盐青路及环城北路沿线要围绕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加大旧城改造的力度,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和休闲娱乐业。

204国道沿线建设高新项目密集区和专业市场集中区,打造现代物流商业带。

市郊镇南北中三片。

一是以道口经济为龙头,搞好规划、做好基础、建好园区,努力把市郊卫星镇建成服务市区的产业配套基地和服务市民的休闲旅游“后花园”。

以高速道口为依托,在每个道口开发2-3平方公里的特色集中区,构建发展工业、服务业的良好载体。

南洋道口为盐城的东大门,以承接亭湖开发区以外的中小项目,发展机械制造、服装加工、电子电器业等,建设外来投资者的集中区。

新兴道口与盐城火车货站相邻,依托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专业特色市场,建设盐城物流园区。

青墩道口东接射阳,西连盐城,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建设龙头企业聚集区。

张庄道口立足西郊科技工业园的特色,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聚集要素打造齿轮特色之乡。

二是沿204国道建设商业物流密集区和专业市场集中区,规划小商品批发、汽摩配件、特色农产品等大型市场,打造一条204国道沿线特色经济带。

充分利用道、路、河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沿线、沿路、沿河特色经济,在现有的机械制造、服装加工、汽车配件和专业批发市场等产业基础上,加大项目引进力度,积极扶持产业集群项目载体,在便仓、伍佑、步凤、南洋、青墩、新兴区域形成项目密集区、产业集中区、经济加速区。

二)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型工业化关键要在提升工业的集约化程度,加快发展板块经济、集群经济和新上大项目,培植大企业、大集团上下功夫。

重点发展开发区、新洋经济区两个超百亿经济板块,突出做大汽车零部件、机械、建材、轻工、化工、高新技术等6大产业集群,培植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建立起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和企业集群。

打造两个超百亿经济板块。

一是开发区。

按照市区总体规划要求,适度超前配套园区功能,科学合理地加快开发区的道路、水、电、气、热等配套管网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大、新、高、外项目的能力,加快形成特色产业和规模企业群体,全面打造销售超百亿、财政收入增五倍的省级开发区。

二是新洋经济区。

按照“分片发展,合力建城”的总体思路,加快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区内的工业、物流、商住等分区。

整合区内各种资源,突出引进电子、轻工、机械等技术含量高、效益明显、环保节约型的规模项目,力争建成经济总量超百亿,财政收入翻三番的市级开发区。

突出做大六大产业集群。

抢抓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结构调整带来的重大机遇,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发展大企业、培植大产业、带动大工业”的思路,做大汽车零部件、机械、建材、轻工、化工、高新技术等6大产业集群,确保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五年翻两番。

----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

积极策应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的建设与发展,加快引进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拉长产业链,实现由零件向部件转变。

集中力量发展摩比斯公司、羽佳公司、威特集团等企业和盖威、嘉德、强盛等新上汽配项目,建成全国著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打造年销售超100亿元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

----动力机械装备产业集群。

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整合、提升传统机械工业,发展壮大以动力设备、机床机械、机械齿轮和农机配件为重点的机械装备工业。

集中力量扶持中环机械、新海机械、盐海机械、江动齿轮、驰翔齿轮等企业放大产品优势,走规模扩张之路。

加快博尔福、中马机械等项目的建设进度,着力发展柴油机、汽油机、变速箱、涂装机械、动力机械及其配件等主导产品,打造年销售超50亿元动力机械装备产业集群。

----冶金建材产业集群。

以联鑫特钢、八菱水泥、商品混凝土等产品为龙头,积极推动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打造年销售超50亿元冶金建材产业集群。

----轻工产业集群。

利用棉花、油菜、蔬菜、禽产品等优势特色资源,积极拓展资源型深加工食品饲料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以涂附磨具、造纸、食用油等产品为龙头,重视提高技术研发与设计能力,积极培育特色品牌,提高轻工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打造年销售超50亿元轻工产业集群。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加快实施飞驰公司的巨型工程轮胎项目和华业医药化工公司万吨邻苯基苯酚项目,使飞驰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摩托车胎和巨型工程轮胎生产企业,华业公司成为世界第二大OPP生产基地。

适度发展无污染、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和生物制药产业,打造年销售超50亿元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以伯乐达集团LED项目为重点积极发展半导体照明光源及固态照明灯具系列,加快高精机电非标机床研制生产,大力开发新型光电、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海洋制品、生物工程、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年销售超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培植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新上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工业的大发展。

视项目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把抓项目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把项目推进的成效作为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第一途径,不断拓展招商引资的范围,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瞄准对亭湖经济社会发展有全局影响、起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坚决做到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

“十一五”期间,全区每年新上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100个,其中亿元项目不少于10个。

继续加大“两双”工程实施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对外合作、资产重组等途径,加速优质资源向优势制造业企业聚集,实现企业的裂变式发展,造就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到2010年,全区定报企业数实现翻一番,成功培植4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其中超30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把企业产名品、创品牌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抓手,以创牌促创新,以提升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把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作为重要载体,每年新建一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发一批省、市级新产品,争创一批国家和省、市级名牌产品。

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的特殊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

“十一五”期间,全区创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2个,创省级技术研发中心3-5个,创市级技术研发中心20个;

创国家名牌1-2个,省级名牌15个,市级名牌30个;

品牌经济总量达到全区的15%以上。

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给特殊贡献的人以特殊的待遇。

研究制定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企业主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社会联动”的自主创新机制。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突出服务特色,按照“错位发展、结构完善、链接紧密、布局合理”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坚持一手抓生产服务业,一手抓新兴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经济的规模和层次,力争到2010年全区服务业总量实现倍增,纳税超百万元的服务业企业达100家,其中超千万元10家,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均超过40%。

重点结合区域行业发展现状,在空间布局上坚持城乡联动,市区各街道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各镇服务业的贡献份额有明显提升,突出招引行业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努力提升房地产建筑业和商贸服务业,力求在现代物流业、生产服务业、信息产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上取得新突破,构筑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服务体系。

房地产业。

以做大、做强市区为重要契机,加快开发速度,提升建设品位,提高贡献份额,切实承担起市区开发建设主力军的责任。

房地产业在巩固和提高本地市场的基础上,主攻大城市、抢占大市场、承建大工程、做强大产业,使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