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17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案设计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地护理Word下载.docx

教材与教具

《儿科护理学》范玲主编高职高专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月

Powerpoint幻灯片、教材、教案、讲稿、黑板、粉笔、激光笔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提问法

[1]

朱念琼主编《儿科护理学》专科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5月

参考资料或

[2]

王慕狄主编《儿科学》

本科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5月

[3]

相关网站

沈晓明主编《儿科学》

本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2月

[4]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本科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

白厚军主编《儿科护理学应试指南》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导言:

(3分钟)

国际上常以新生儿死亡率和围生期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

因此新生

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是我们儿科护理学学习的重点。

从出生到满28天内的婴儿称新生儿。

她是胎儿

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

正文:

(60分钟)

她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

围生期是

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在我国围生期一般指从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g)

至出生后7天一段时期。

国际上常以新生儿死亡率和围生期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

平的标准。

一、新生儿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

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

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其中第37周的早产儿因成熟度已接近足月儿,故又称过渡足月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超过42周以上的新生儿。

(二)根据体重分类

1.正常出生体重儿:

指出生体重为2500~3999g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

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g者。

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

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不足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或微小儿。

低出生体重儿一般为早

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超过3999g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三)高危儿

指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定为高危新生儿的有:

①异常妊娠史,如母亲

有糖尿病病史,孕期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吸烟、酗酒史及母亲为Rh阴性血型。

②异常分

娩史,如母亲有妊高征、先兆子痫、③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如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7分者,脐带绕颈、早产儿等。

第二节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

(一)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1.外观特点正常足月儿体重在2500g以上(约3000g),身长47cm以上(约50cm),

哭声响亮,肌肉有一定张力,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发育良好,乳晕清楚,乳

头突起,乳房可们到结节,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

2.呼吸系统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

胎儿肺内充满液体,

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

出现湿肺症状。

分娩后新生儿在第1次吸气后紧接着啼哭,肺泡张开。

其呼吸较浅快,频率为40

次/分左右。

常以腹式呼吸为主。

3.循环系统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脐带结扎;

1).肺血管阻力降低;

2).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

心率波动较大,100-150次/分,平均120-140l次

/分,血压平均为9•3/6•7kPa(70/50mmHg)。

4.消化系统足月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吸收。

而胃呈水平位,奔门括约肌发

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新生儿肠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

乳中免疫球蛋白,也易使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通过肠壁而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

月儿除胰淀粉酶不足外,其余消化酶均已满足生理需要。

胎粪呈墨绿色,由肠粘膜脱落上皮细

胞、羊水及消化液组成。

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泄,约3~4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还未见胎

粪排出,应检查是否为肛门闭锁。

足月儿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活力较低,是出现生理性黄疸

及对某些药物解毒能

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5.血液系统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故足月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

白量较高,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HbF)约占70%,后渐被成人血红蛋白(HbA)替代。

由于

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氧离曲线左移,不易将氧释放到

组织,所以新生儿缺氧时紫绀不明显。

足月儿刚出生时白细胞数较高,第3天开始下降。

月儿血容量为50~100ml/kg。

6.泌尿系统足月儿一般生后第1天排尿,如生后48小时无尿,需要检查原因。

新生

儿尿稀释功能尚可,但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较差,因此排出同样量的溶质需比

成人多2~3倍的水。

它的排磷功能较差,因此牛奶喂养儿易导致低钙血症。

7.神经系统新生儿脑相对较大,约重300~400g,占体重10%~20%(成人仅2%)。

新生儿期间视、听、味觉、触觉、温觉发育良好,痛觉、嗅觉(除对母乳外)相对差些。

足月儿

出生时已具有原始的神经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和交叉伸腿反射。

生儿巴氏征、克氏征、佛斯特征阳性属正常现象。

8.免疫系统胎儿可从母体通过胎盘得到免疫球蛋白IgG,因此不易感染一些传染病如

麻疹;

而免疫球蛋白gl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因此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

染和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葡球菌败血症。

新生儿网状内皮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较弱,血

清补体比成人低,白细胞对真菌的杀灭能力也较低,这是新生儿易患感染的另一种原因。

人乳的

初乳中含较高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应提倡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抵抗力。

9•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

其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的代谢。

新生儿的环境温度要适宜。

室温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

和出汗散热,但如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脱水热”;

室温过低时则可引起硬肿症。

10.能量、水和电解质需要量新生儿总的能量需要为:

出生后第1天209.2~313.8kJ

/kg(50~75Kcal/kg),以后增至每日418.4~502.1kJ/kg(100~120Kcal/kg)。

其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5%~75%,每日液体需要量为:

第1天约60~80ml/kg,第2天为80~100ml/kg,

第3天以上约100~140ml/kg;

钠、钾每日需要量各约1~2mmol/kg,新生儿患病时易发生酸碱失衡,其碳酸氢盐的肾阈值低,肾处理酸负荷能力不足,故特别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需及时纠正。

11.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初生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出现体重下降,但般不超过

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疽:

(3)乳腺肿大;

生后第3~5天,男、女足月新生儿均可发生乳腺肿胀,如蚕豆到鸽蛋大小,

这是由于母亲的孕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至胎儿,出生后母体雌激素影响中断所致。

一般不需处理,

切勿强烈挤压,以免继发感染。

生后2~3周内消退。

(4)口腔内改变:

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分别俗称为“上皮珠”

和“板牙”,系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于生后数周至数月自行消失。

其两颊部的

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乳有利,不应挑割,以免发生感染。

(5)假月经;

有些女婴生后5~7天阴道可见带血性分泌物,持续2~3天,称假月经。

因妊娠后期母亲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中断,而形成类似月经的出血,一般不必处理。

(二)常见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与易溢奶和呕吐有关。

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riskforalteredbodytemperature)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riskforinfection)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riskforinjury)与没有自我防卫能力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新生儿室条件

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立新生儿病区或在病区中设立新生儿病室。

并应安置在阳光充足、空

气流通的朝南区域。

病室内最好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

%~65%。

每张病床占地面积为2.5m2,床间距离为60cm以上。

规模较大的病区应设入院观察室、

危重监护室、足月儿室及早产儿室,另配l~2间空房间,供临时隔离或空气消毒时轮换使用。

件许可还应设置血气分析等检查室。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在新生儿娩出后,开始呼吸前,应迅速清除口、鼻部的粘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

畅,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

(2).经常检查鼻孔是否通畅,清除鼻孔内的分泌物。

(3).保持新生儿适宜的体位,一般取右侧卧位,如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

予俯卧时,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4).避免随意将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腔或按压其胸部。

3、维持体温稳定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因此应有足够的保暖措施,保暖方法有头戴帽、母体胸

前怀抱、母亲“袋鼠”怀抱、热水袋、婴儿培养箱和远红外辐射床等。

使用时因人而异,最好

使婴儿处于适中温度的环境,“适中温度”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温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此外,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接触婴

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预热,以免导致传导散热。

4、预防感染

(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和完善的清洗设施要求人人严格遵守,入室更衣换鞋,接触新

生儿前后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每季度对工作人员做1次咽拭子培养,对带菌者及患感染性疾

病者应暂时调离新生儿室。

病室应该使用湿式法进行日常清洁,每天用紫外

线行空气消毒30分钟以上,并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

(2).脐部的处理一般在新生儿分娩后互~2分钟内结扎,遵守无菌操作,消毒处理好脐

残端。

同时应每天检查脐部,涂以95%乙醇,使其干燥。

如有感染可用3%过氧化氢洗净后,再

用3%碘现消毒,或局部使用抗生素。

(3).皮肤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初步处理皮肤皱格处的血迹,擦干皮肤后给予包裹。

每天沐浴1次,达到清洁皮肤和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同时检查皮肤粘膜完整性及有无肛旁脓肿

等情况。

5、供给营养

(1).喂养正常足月儿提倡早哺乳,一般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给予母亲哺乳,鼓励接需喂

奶。

确实无法母乳喂养者先试喂5%--10%葡萄糖水,无消化道畸形及吸吮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给予配

方乳。

人工喂养者,奶具专用并消毒,奶流速以能连续滴出为宜。

(2).磅体重定时、定磅秤,每次测定前均要调节磅秤零位点,确保测得体重的精确度。

为了解营养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6、确保新生儿安全

避免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如高空台面,可能触及到的热源、电源及尖锐物品,工作人

员的指甲要短而钝。

7、健康教育

(1).促进母婴感情建立目前国内外均大力提倡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

因此,在母婴的

情况允许下,婴儿出生后,应尽早(30分钟内)将新生儿安放在母亲身旁,进行皮肤接触、鼓励

早吸吮,促进感情交流,有利于婴儿身心发育。

(2).宣传育儿保健常识向家长介绍喂养(包括添加辅食)、保暖、防感染、预防接种等

有关知识。

(3).新生儿筛查护理人员应了解有条件对新生儿进行筛查的单位及项目,如先天性甲

(一)早产儿特点

1.外表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

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来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

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

常发生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apnea)

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和出现紫绀。

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

入性肺炎。

3.消化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

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

易溢乳。

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

早产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要注意乳

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460mmol/L。

早产儿肝不成熟,葡萄糖醛酸转换酶不足,生理性黄疽较重,

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

因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易发生出血

症。

4.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

早产儿易发生缺氧,

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

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

内出血。

5.体温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

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

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

变化而变化。

6.其他早产儿酸碱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早产儿糖原储存少,

又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低下),此外,早产儿还易发生高血糖、贫血和严重感染。

(二)护理措施

1.早产儿室条件应与足月儿分开,除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

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

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

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2.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

因此早

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oC,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C,相对湿度55%~65%。

应根据早

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4次。

一般体重小于

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

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3.合理喂养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多。

因此早产儿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

喂乳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表6-1。

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胃管喂养和补充静脉高营养液。

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磅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

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

除此之外,还应补充维生素A、C.D、E和铁剂等物质。

表6-1早产儿喂乳量

出生体重(g)

<

1000

1000-1499

1500-1999

2000-2499

开始量(ml)

1-2

3-4

5-10

10-15

每天隔次增加量(ml)

1

母乳间隔时间(h)

2-3

3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

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

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

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发生肺炎。

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

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

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5.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

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

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

氧,预防氧疗并发症。

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

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6.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

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发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

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

①体温不正常;

②呼吸不规则或呻吟;

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

苍白);

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

⑤惊厥;

o早期或重度黄值;

p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

生3天后仍有黑便;

q硬肿症;

r出血症状;

s24小时仍无大小便。

(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指导并示范护理足月儿及早产儿的方法。

早产儿护理要特别注意保暖、喂养及预防感染等,鼓励母乳喂养。

只有熟悉这些内容,我们才能

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复习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早产儿:

2.围产期:

3.正常足月儿:

板书设计:

1.足月儿

2.早产儿

3.过期产儿

1.正常出生体重儿

2.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超过3999g者

②异常分娩史

③异常分娩的新生儿

第二节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

1.外观特点

2.呼吸系统

3.循环系统

4.消化系统

5.血液系统

6.泌尿系统

7.神经系统

8.免疫系统

9.体温调节

10.能量、水和电解质需要量

11.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2)生理性黄疽:

(4)口腔内改变:

(5)假月经;

1.有窒息的危险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3.有感染的危险4.有受伤的危险

1、新生儿室条件2、保持呼吸道通畅3、维持体温稳定4、预防感染

(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和完善的清洗设施

(2).脐部的处理(3).皮肤的护理

(1).喂养正常足月儿提倡早哺乳

(2).磅体重定时、定磅秤

7、健康教育

(1).促进母婴感情建立

(2).宣传育儿保健常识(3).新生儿筛查

第三节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早产儿特点

(二)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2.营养失调3.有感染危险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1.早产儿室2.维持体温稳定3.合理喂养

出生体重

(g)

开始量

(ml)

每天隔次增

加量(ml)

母乳间隔时

间(h)

4.预防感染

5.维持有效呼吸

6.密切观察病情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新生儿窒息

2011年月

科护理

一、掌握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

二、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三、熟悉病因

四、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

重点: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复苏,治疗及窒息程度的判断

难点: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82min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原则

四、常见护理诊断

五、护理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