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226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9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文档格式.docx

本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抽取及共享下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提供的数据并进行存储,以及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向上级平台提供其所需的数据,此外,本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还应满足本级政府应急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交换要求,同时可支持与本级安委会成员单位、本级专业应急救援基地(队伍)、本级各类企业等相关单位应急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

从而形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体系,实现安全生产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共享。

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外部数据源的交换与共享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逻辑关系图

4.2技术实现式

为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及与其他应急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应急平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利用五种式综合多种技术手段解决信息交换与共享问题。

两个层面主要是指在数据库层面和应用系统层面,五种式主要是指:

ETL实现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消息和WebServices服务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消息和共享文件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数据文件导入应用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数据文件导入数据库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应根据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各应用系统之间的环境条件来选择其技术实现式。

4.2.1ETL实现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

ETL实现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式是指两个业务系统数据库之间通过数据工具(ETL)实现数据的抽取,转换,清洗和装载,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a)使用环境:

两个业务系统数据库的网络互通,属于同一局域网,主要应用于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本级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b)技术选择: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工具ETL。

c)数据同步:

对数据同步的实时性要求不高,增量数据大,可以按月/季度进行数据交换。

d)用户操作:

系统管理员通过在“ETL数据抽取工具”中进行配置,可以自动执行。

e)数据流向:

数据流向支持双向同步。

f)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ETL实现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

业务流程注释说明:

1)在ETL数据抽取工具中进行配置两个数据库中参与数据交换的表,配置数据映射,配置交换任务,配置任务调度。

2)ETL数据抽取工具按照调度时间执行数据交换配置,利用交换引擎完成数据的捕获、抽取、转换和加载,达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和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

4.2.2数据文件导入应用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是指从某系统的数据库中导出的数据文件,通过数据导入功能,将数据文件导入目标应用系统中,然后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使用的过程,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两个应用系统之间的网络存在防火墙或者物理隔绝,导致两个应用系统之间不能相互访问,必须通过人工传输数据文件。

基于组装和解析数据文件XML和Excel等技术。

c)用户操作:

下级用户登录(特殊账户)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系统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下载需要上传数据的模板文件(如Excel),按照格式填写数据,然后上传导入。

d)数据流向:

通过数据文件实现数据导入导出,支持数据双向流动。

e)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利用数据文件导入应用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

1)下级用户登录上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下载数据模板文件,填充数据然后再上传到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导入的数据解析到对应的应用系统数据库中。

4.2.3数据文件导入数据库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是指从某系统的数据库中导出的数据文件,然后通过数据导入功能,将数据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中,然后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使用的过程,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两个应用系统数据库之间的网络存在防火墙或者物理隔绝,导致两个系统数据库之间不能相互访问,必须通过人工传输数据文件。

对数据交换的实时性要求不高,增量数据大,可以按季/年度进行数据交换。

系统管理员登录ETL数据抽取工具,根据数据配置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的对应关系,然后执行数据交换。

业务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利用数据文件导入数据库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

1)外部应用系统或者数据库工具将数据导出形成数据文件。

2)在ETL数据抽取工具中进行配置数据文件与数据库映射,配置数据映射,配置交换任务,配置任务调度。

3)ETL数据抽取工具按照调度时间执行数据交换配置,利用交换引擎完成数据的捕获、抽取、转换和加载,达到与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和外部系统的数据文件之间数据交换。

4.2.4消息和WebServices服务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是指两个应用系之间通过系统接口实现数据访问,数据传输,数据解析和数据使用,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两个应用系统可以直接相互访问,或者两个应用系统之间通过如前置机等网络中转设备间接相互访问。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SOA的webservices技术。

对数据交换的实时性要求高,每次进行数据交换的增量数据较小。

没有单独的用户操作,数据同步触发嵌套在应用系统中。

f)数据质量:

对数据的交换质量有要求,一旦数据交换失败,系统能自动识别并及时再次进行数据交换行为。

在此利用消息驱动来保障数据交换异常处理。

g)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消息和WebServices服务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

1)其他信息系统每次“

(1)调用服务上传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给对一个数据处理结果(利用“

(2)回执消息”)。

如果处理异常,回执消息告知其他信息系统再次调用服务上传数据。

2)参与数据交换的格式采用WebServices接口标准,通知和异常信息采用标准消息格式。

4.2.5消息和共享文件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是指两个应用系统之间通过共享文件实现数据组装、数据传输、数据解析和数据使用,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两个应用系统都能访问网络上的某个共享目录,或者两个应用系统都能访问同一个FTP服务器。

基于XML文件和FTP服务器技术。

两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增量数据大,可以按月/季度进行数据交换。

系统有单独的操作界面,手工触发完成数据交换。

对数据的交换质量有要求,一旦数据交换失败,系统通过消息报告,提醒用户手工重新操作。

利用消息驱动来保障数据交换异常处理。

g)技术要求:

参与数据交换的数据文件存放“前置机”上,应用系统完成数据交换文件的自动上传,自动下载,数据文件的数据交换。

h)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消息和共享文件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

1)前置机上部署消息服务器和FTP服务器,负责消息转发和文件共享。

2)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将需要共享的数据文件通过FTP客户端上传到前置机上的FTP服务器共享目录中,消息通知其他信息系统,其他信息系统请求FTP服务器的共享目录,下载共享数据文件,然后按照数据格式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使用。

3)业务流程向也可以从其他信息系统到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异常通知采用消息机制。

4.3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架构

4.3.1体系组成

按照网络环境和技术实现原理的不同,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由ETL数据抽取系统、数据导入导出系统和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组成。

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构成如图7所示。

图7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构成

4.3.2ETL数据抽取系统

ETL数据抽取工具系统由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加载和数据更新组成。

数据抽取是指从源数据库中按照条件抽取符合条件的数据。

数据转换是指按照配置的数据转换条件对数据进行加工转换处理。

数据加载是指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加载到缓存中进行预处理。

数据更新是指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写入目标数据库中,完成数据的更新。

4.3.3数据导入导出系统

数据导入导出系统由数据文件导入和数据导出功能组成。

数据文件导入主要指来自外部且包含数据的各种数据文件通过此功能可以将数据导入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中,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根据数据格式解析数据并更新到对应的应用系统中。

数据导出是指根据各种导出条件将符合条件的数据导出到文件载体中。

4.3.4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由前置交换子系统、交换桥接子系统、交换传输子系统、交换管理子系统组成。

前置交换子系统由交换前置机、交换信息库和交换适配器等组成。

前置交换子系统与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应用系统之间隔离,保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业务信息库和业务应用系统的独立性。

交换桥接子系统是业务信息库与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的信息交换接口,以实现两个信息库之间的双向信息同步。

系统由桥接服务运行环境和桥接服务配置工具组成。

桥接服务时利用桥接服务配置工具组装应用适配器组件以完成一个数据桥接流程的服务程序,提供日志管理、安全管理、应用适配器管理等基本功能。

交换传输子系统作为前置交换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通道,实现交换信息的打包、转换、传递、路由、解包等功能。

根据部署的交换流程,实现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的信息处理和稳定可靠、不间断的信息传递。

交换管理子系统实现对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流程配置、部署、执行和整个信息交换系统运行进行监控、管理。

交换流程管理应提供图形化的交换流程配置工具,支持交换流程设计、配置、测试功能。

交换系统管理应能监视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的状态、服务、日志、消息等信息。

4.4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技术要求

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支持数据双向同步。

b)应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

c)应支持国外主流数据库。

d)应支持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数据。

e)应支持HTTP、HTTPS、TCP、TCPS、JMS、SOAP、FTP等多种协议。

f)应支持文件大小4GB以上单个文件的传输。

g)应支持单表记录2000万条以上数据库数据的传输。

h)应提供增量数据自动识别功能。

在不修改数据库结构的情况下,系统应能自动识别出需要交换的信息,包括新增、被修改或被删除的信息。

i)应支持多个信息交换与共享任务或服务同时运行,应支持远程部署。

j)应提供管理与监控接口,支持远程管理功能。

k)消息传送应支持RFC2616(超文本传输协议)。

l)应采用W3C的SOAP1.2作为消息封装格式。

m)采用W3C的WSDL1.2作为交换服务描述规。

n)提供消息寻址功能,支持信息路由功能。

o)提供消息确认和消息选择性重发机制以实现安全可靠的消息传递功能。

p)提供消息差错处理功能。

q)应提供信息交换流程监控功能。

r)应提供系统状态及交换服务运行状态查询功能。

s)应提供信息交换日志管理及日志查询的功能,能实时监视信息交换的情况。

t)应提供7*24小时稳定可靠的服务。

u)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根据交换与共享需求的变化实现系统的扩展部署。

v)应具备与安全等级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具备符合安全等级要求的快速恢复能力。

4.5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技术管理要求

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的技术管理应遵照GB/T21062.4-2007执行。

5数据接口规

5.1数据接口模型

5.1.1概述

本章节规定的数据接口模型用于在应急平台与其他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或数据共享时封装信息容,可支持结构化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封装。

数据接口模型由数据机构、数据集、附件集组成,如图8所示。

图8数据接口模型示意图

数据结构是可选元素,元素名称是DataStructure,用来描述交换信息容的结构信息。

数据集是可选元素,元素名称是DataSet,用来封装结构化数据。

附件集是可选元素,元素名称是Attachments,用来表示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集和附件集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

5.1.2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由信息资源标识,信息资源显示名称,说明性注释,数据项和扩展属性5个元素组成,其结构如图9所示。

图9数据结构示意图

a)信息资源标识

XML元素名称Identifier

说明:

交换信息的标识符,采用GB/T18391.1-2002中对标识符的相关规定,该元素为必需的元素。

b)信息资源显示名称

XML元素名称DisplayName

信息资源用于显示的名称,可以采用应急平台的常用名称,例如:

企业基本信息,事故信息等。

c)说明性注释

XML元素名称ExplanatroyComment

对信息资源的解释性描述,用于对信息资源进行补充性,提示性说明,该元素是可选元素。

d)数据项

XML元素名称DateUnit

构成数据结构的最小数据单位,一个DateUnit描述一个指标性的结构,该元素至少出现一次,可以出现多次。

数据项由数据项标识,数据项名称、数据项定义、备注、数据类型、最大长度、最小长度、精度8个元素组成:

1)数据项标识

XML元素名称:

IDName

数据项的唯一标识。

该元素是必需的元素。

2)数据项名称

DisplayName

数据项名称。

采用业务中惯用的名称作为数据项名称,例如企业基本信息。

3)数据项定义

Definition

描述数据项的含义。

该元素是可选元素。

4)备注

Comments

数据项的备注信息。

5)数据类型

Datatype

数据项取值的类型,包括字符型、数值型、日期型、二进制等4种数据类型。

6)最大长度

MaximumSize

数据项取值的最大长度,不指定表示没有最大长度限制。

7)最小长度

MinimumSize

数据项取值的最小长度,不指定表示没有最小长度限制。

8)精度

Scale

数值型数据项的精度,及小数点后的位数,不指定时表示没有精度限制。

e)数据项扩展属性

ExtendAttribute

描述数据项的扩展信息,扩展属性由扩展属性名称和扩展属性值2个元素组成。

5.1.3数据集

数据集用来封装结构化数据。

数据集由一个或多个数据记录组成。

如图10所示。

图10数据集示意图

a)数据记录

RecordData

组成数据集的基本单位,表示一条记录。

例如,关系数据库表中的一行,或者电子表格的一行等。

数据记录由一个或多个数据项组成。

b)数据项

UnitData

组成数据记录的基本单位。

数据项由数据项标识符、数据项名称和数据项值3个元素组成:

1)数据项标识符

UnitIDName

数据项的标识符。

与数据结构中的某个数据项对应。

UnitDisplayName

数据项的名称

3)数据项值

UnitValue

数据项的值。

对于二进制类型的数值应首先采用BASE64编码。

5.1.4附件集

附件集用来封装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等。

附件由一个或多个附件构成。

如图11所示。

图11附件集示意图

a)标识名称

用于在该业务资料包中唯一标识该附件的标识符。

b)显示名称

该附件用于显示的名称。

c)描述

Description

对该附件的解释性信息。

d)类型描述

TypeDescription

描述该附件的类型。

常见的附件类型包括二进制文件、文本文件、多媒体文件等。

e)容

Content

表示附件的容。

附件的容可以通过多种式被描述,包括文件名称、URL、文件容。

5.2数据交换容

数据交换容见附录。

用于交换和共享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资源数据以可扩展置标语言(XML)格式进行存储和表示,以DTD或XMLSchema对XML文档的结构进行定义,可扩展指标语言(XML)应遵照GB/T18973执行。

附录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表结构

1规性引用文献

GB/T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

GB/T3304-1991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T18521-2001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GB/T2261.1-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编码第1部分:

人的性别代码

GB/T10114-20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4658-2006学历代码

GB/T2260-2007人民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2407-2008职务级别代码

GB/T1005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标准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分类编码标准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分类编码标准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分类编码标准.

2通则

2.1数据库逻辑划分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从逻辑上划分为应急信息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资源与资产数据库、应急演练数据库、应急统计分析数据库、应急事故救援案例数据库、应急知识数据库、应急空间信息数据库。

2.2数据类型

2.2.1概述

包括字符型、数值型、日期型、二进制型等4种数据类型

2.2.2字符型

字符型数据用于描述字符在数据库中的存储,由字母、数字、空格、符号、汉字和标点组成。

字符型数据所描述的数据不能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计算,只有描述意义。

字符型数据用C表示。

2.2.3数值型

数值型数据用于描述整数和浮点数,用(m,n)标识,其中m为所有数字的长度,n为小数点后数字的长度,(,n)为可选项。

数值型数据用N表示。

2.2.4日期型

日期型数据用于描述与日期有关的数据字段,用D表示。

2.2.5日期时间型

日期时间型数据用于描述与时间有关的数据字段,用T表示。

2.2.6二进制型

二进制型数据用于描述二进制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包括大字段、图片、视频等,用B表示。

2.3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共12位数字,分为三段:

——第一段6位代码,表示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符合GB/T2260-2007的规定;

——第二段3位代码,表示街道(地区)、镇、乡,符合GB/T10114-2003的相关规定;

——第三段3位代码,表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为顺序码。

当只表示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时,用第一段代码;

当只表示街道(地区)、镇、乡以上行政区划时,用前两段代码。

3应急信息数据库

3.1应急值守类信息数据表

3.1.1事件信息数据表

序号

字段含义

字段名称

字段

类型

长度

字段说明

1

事件信息标题

EventName

C

500

应急事件信息的标题。

2

事件级别

EventLev

50

应急事件的级别。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3

事发时间

EventTime

T

应急事件发生的时间。

4

事件类型代码

EventType

14

应急事件的类型代码。

参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资源分类与代码标准》。

5

事发详细地址

Address

2000

应急事件发生的详细地址。

如**省**市**路**号**大厦**层,下同。

6

事件描述

EventDesc

B

应急事件的过程描述。

7

事件处理状态

TreatmentState

应急事件处理的状态。

3.1.2事故信息数据表

事故信息标题

AccidName

100

事故信息的标题。

事故发生时间

AccidTime

事故的发生时间。

事故类型代码

AccidType

事故的类型代码。

事故级别

AccidLev

20

事故的级别。

事故发生详细地址

AccidAddress

事故发生的详细地址。

直接经济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