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2383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0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莞市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7.受“梅花”影响较大的国家还包括

A.菲律宾朝鲜B.印度日本

C.泰国新加坡D.缅甸韩国

8.关于图中省区地形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省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内,北有南岭

B.②省区东部为平原,西有巫山山脉

C.③省区东部地表崎岖,北为四川盆地

D.④省区位于华北平原

9.下表是四个城市的气温与降水资料,这四个城市依次是

城市

代号

一月

七月

年平均温/0C

年降水量/毫米

气温/0C

降水量/毫米

-4.3

2.7

25.9

175.7

11.8

577.9

3.7

39.4

27.8

127.9

15.8

1109.8

-13.5

7.5

24.7

20.4

6.9

236.4

13.3

43.4

28.5

227.6

21.9

1684.3

A.呼和浩特、武汉、拉萨、南昌B.哈尔滨、成都、西宁、昆明

C.北京、上海、乌鲁木齐、广州D.银川、西安、长春、海口

10.读我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1.当北国江城的钢花映红了飞雪,江南的田野正是春色妖娆。

这两句歌词反映了我国南北

A.跨纬度大B.跨经度大C.季节相反D.年降水量差异大

12.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B.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与一月0℃等温线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最终没有

流入海洋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4.下列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搭配正确的是

A.①②一一冰雪融水

B.①③一一雨水

C.②④一一冰雪融水

D.①②③一一雨水

15、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其表现不同。

在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

A.电能B.航运C.灌溉水源D.养殖

16.读右图,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上游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中游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C.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D.中游加固大堤

17.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在广东省非常普及的自然原因是

A.多山的地形B.多湿热的天气

C.密布的河流D.饮食习惯

阅读右表,完成18~19题。

中国重要资源在世界位次表

自然资源

位次

矿产

资源

耕地

资源

森林

水资源

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位

第4位

第8位

第6位

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53位

第67位

第121位

第110位

18.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资源

B.耕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

19.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大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C.总量贫乏,但人均占有量大D.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不足

20.下列关于描述我国水土资源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B.我国土地资源中最丰富的是耕地资源

C.我国土地资源北方多,南方少D.我国水土资源分配对农业生产来说不合理

21.下图正在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种水稻B.种小麦C.种油菜D.种牧草

右图为我国未来高速客运铁路规划网,读图回答第22~23题。

22.“北京—武汉—广州”开通后将会分流哪条铁路线的客流

A.京沪线B.京九线

C.京广线D.哈大线

23.关于我国高速客运铁路线建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B.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地区

C.建成后将使城际之间人员交流更加方便

D.高速铁路许多路段采用高架桥的形式,

主要目的是方便乘客观赏沿线风景

24.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基础

B.知识和技术

C.交通条件

D.资源分布

25.右图中所示的工业基地是

A.长江三角洲B.辽中南地区

C.珠江三角洲D.京津唐地区

26.读广深港高速铁路(右图)预计2015年全线开通,香港最终对接上中国高铁网络,香港与珠三角地区1小时生活圈也将真正形成。

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开通,将会

图11

①增强香港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力

②大幅度分流武广铁路的乘客

③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城市的投资环境

④进一步完善了东莞交通运输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7.从东莞三类产业人口比例变化可以看出,东莞逐渐发展成为

第三次人口普查

第四次人口普查

第五次人口普查

第一产业

67.91%

29.43%

4.03%

第二产业

21.36%

54.45%

78.85%

第三产业

10.73%

16.12%

17.12%

A.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B.农业为主的城市

C.服务业为主的城市D.旅游业为主的城市

28.读右图,东莞的气候特点是:

A.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终年高温多雨

29.东莞市的地形主要是

A.高原和山地B.平原和丘陵

C.高原和平原D.山地和丘陵

30.东莞的“硅谷城”是

A.莞城B.虎门C.松山湖D.长安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

八年级地理答题卷

一、请将选择题的选项填入下列表格中。

(每个小题2分,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

(每空1分,共40分)

31.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写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天山山脉;

③__秦岭_山脉;

④__珠穆朗玛峰__峰;

A____黄土__高原;

C__长江中下游____平原;

D__东北___平原;

F_塔里木_盆地。

(2)请填写字母代号: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述的是__B_地形区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__F__地形区。

(3)山脉②是大兴安岭,其走向大致是___东北—西南___走向。

32.读“长江水系略图”和“长江干流(部分)剖面图”图完成以下问题(6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B支流汉(汉江、湘江);

F鄱阳湖(湖泊);

(2)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上游、中游、下游),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落差大,水流急。

(3)宜宾以下航运便利,被誉为“ 

黄金水道 

”。

33.外出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部分,认真阅读下图中的信息,其中表是广州某中学在暑假期间出游的游程安排表,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第一天,旅行团从广州坐火车,经 京广/ 武广(铁路)线,到达 湖北省武汉市。

2.该旅行团将在第 二天坐轮船沿长江 逆 (顺、逆)行,游览我国的三峡风景区。

3.到达重庆后,该旅行团又坐火车经成渝线,到达成都市,这期间,它们也可以沿途观赏 四川 盆地的景色。

4.第四、五天,旅行团游览的青海湖是一个 咸水 (咸水、淡水)湖,旅途中,部分游客出现呼吸局促等缺氧情况,其原因可能是(请选择) C 。

A.纬度增高  B.纬度降低  C.海拔升高  D.海拔降低

途中,游客们都不断增加(增加/减少)衣服。

34.下表为我国北方某地统计:

(4分)

项目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河水含沙量(%)

水旱灾害(次)

粮食单产(斤/亩)

粮食总产量(亿斤)

1965

333

420

38

410

20.5

1997

478

350

42

300

18.0

(1)从1965年1997年的22年间,该地森林覆盖率 降低 (降低、提高)了,耕地面积

 扩大(缩小、扩大)了。

(2)上述资源反映出该地22年中粮食单产降低的原因是__B____。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C.耕地减少

(3)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___A___。

A.水土流失加剧B.气候大陆性增强C.光照条件变差

35.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6分)

(1)根据气压和风向判断,这幅图反映

的是影响我国的___夏____(冬、夏)季

风。

(2)季风①的风向是_东南__,来自

__太平_洋。

季风②的风向是

__西南___,来自印度洋。

(3)我们把受①和②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E称为_季风_区,而西北内陆(F)

受其影响不明显为称为_非季风_区,

E区内降水较__多__,而F区则相反。

36.阅读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报称,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不包括港、澳、台)。

  这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了1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四大变化:

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遏制;

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

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

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发布会上指出,这次人口普查同时也反映出中国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快,二是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目前,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略有下降,仍高于正常范围。

  “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的水平。

”马建堂说,“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慎重地、逐步地完善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中国人口长期更加均衡地发展。

根据这次人口普查,按常住人口分,广东已经超过河南,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山东位于第二位。

而在2000年,河南常住人口排名第一。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___1339724852__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遏制,但人口老龄化趋势在__加快__。

(2)从图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处于__低__(低/高)生育阶段,

(3)__广东__已经超过河南,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