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2865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51文档格式.docx

(节选自《奥秘》)

1.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患病因素的一项是()

A.患者的第一号染色体与常人有较大差异。

B.患者的第5、11、22和X性染色体与常人不同。

C.患者的多巴胺D4受体两次重复分布高于正常人。

D.患者的大脑脑室较常人为大而颞叶较常人为小。

2.下列对有关原文意思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种精神分裂症都可能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而且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B.我国研究人员曾对过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98位家族成员做过调查,患者家族中精神病患者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6.2倍。

C.一个人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频繁经受不良事件的应激,或者说接受的应激事件不多但非常强烈才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

D.在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中生物医学因素所起的作用大,比较轻的精神疾病则社会、环境因素起的作用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良事件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应激源,而一些喜事乐事带给人的是喜悦幸福,则不能算作应激源。

B.精神分裂症是环境、社会、文化、遗传和多种生物医学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要减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要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努力。

C.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进步,我们将逐步揭开精神分裂症的面纱,最后一定能够达到彻底消灭精神分裂症。

D.家族性的基因传递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罪魁祸首,一个人如果家族中没有致病基因,就可以远离该病的困扰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宇宙谁选择了谁

高洪

多数自然科学家认为,是宇宙“选择”了人类。

因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以及生物进化论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宇宙演化的过程图景:

先是宇宙(天体)的起源,然后是地球的起源,再有生命的起源,最后是人类的起源,这“四大起源”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演化。

但是,人类真是“必然”地产生于宇宙的吗?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了疑问。

他们认为,“大爆炸”理论模型只是等待验证的假说,他们还认为,恒星的产生到行星(包括地球)的出现,几乎每一步演化都充满了偶然。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人类选择了宇宙。

所谓人择原理,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字宙原理”,这个原理的要义在于,宇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现在有我们这样的人类存在,它不可能是另外的其他样子,因为另外的环境不会有人的出现和存在,也就不可能有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

所以,现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选择”了这个宇宙。

美国著名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宇宙”概念。

他认为宇宙自大爆炸开始,膨胀尺度不断变大,在这进程中产生了观察者及观察仪器,这种观察反过来又会对宇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参与者的宇宙”向人们提供了有关人与宇宙的统一的自然观念,说明人是宇宙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宇宙人的宇宙,它以人类活动的结果和对象的面貌出现。

正如科学家们所说,宇宙通过人类最终获得了自我认识。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实际上是对二者的融合。

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和谐是产生人类的原因,人和宇宙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

人依赖于宇宙,而宇宙也依赖于人。

人的存在是宇宙状态的结果(宇宙择人),也是宇宙所以有如此状态的原因(人择宇宙)。

宇宙给地球一个大环境,地球给人类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而人的生存又改变着自然环境,人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

近几年来探索世界复杂性的混沌学的出现,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发生了转义。

混沌理论认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着混沌现象,即偶然的、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作用下非常复杂和模糊的现象。

或许是宇宙在混沌的历史中偶然地“选择”了我们,而我们在宇宙的混沌的现实中还没有能认清它的真实面貌。

所以,在混沌理论看来,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类自然观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

1.下列对“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选择了宇宙”是与“宇宙选择了人类完全针锋相对的观点。

B.“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

C.“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现存宇宙的样子只是人类对现有观测结果的描述。

D.“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由于有了人的出现和存在,才有了宇宙的诞生和存

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惠勒依据量子力学原理提出的“参与者的宇宙”的观点,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修正。

B.惠勒认为在宇宙产生某段进程当中,有了人类这一观察者的产生,而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又会对宇宙产生重要影响。

C.“参与者的宇宙”这一观点有助于将“人与宇宙谁选择了谁”这一争论统一起来。

D.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可以将“宇宙择人”和“人择宇宙”这二个对立的观点统一起来。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二种观点,是人类在一定认识阶段上的产物。

B.“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二种观点,都具有各自的道理,也分别有其局限性。

C.“宇宙和谐论”为“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一争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中国人对宇宙学的一个贡献。

D.近年诞生的混沌学,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更令人莫衷一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戏曲的生命力到底在哪儿?

宁宗一

首先是营养心灵。

心灵就像纯数学的“空筐”结构。

心灵的筐子的“空”是为了能随意装进天地间的万物,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古代戏曲的永恒魅力正是心灵空筐所需求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营养,由于由血肉之躯的直接面对与交流,心灵的营养使戏曲艺术在长期流播过程中具有直观性,于是在捍卫人性真善美与荡涤人性假丑恶的对照中,它使心灵充实,使人性中的尊严得到张扬。

其次是大智慧的赋予。

戏曲艺术如同各个艺术门类一样,伟大的作品,都是智慧者写出智慧,给人以智慧,特别是审美智慧,所谓.“慧光所及,智珠朗照”。

基于此乃有对于艺术人生的精辟见解和艺术大手笔的出现,而在一代一代的观众和读者中产生影响,使其思维感情进入新的境界,即逐步把握其象征意蕴。

因为大智慧永远与生命的炽热和燃烧后的艺术之美结缘。

再有是原创性。

从艺术层面加以观照,古代戏曲中的伟大作品都是原创性的。

从关汉卿的悲剧、喜剧、历史剧,王实甫的长编巨制,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都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

因为这些伟构是独创的,更是前无古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他们一旦横空出世便不可重复,并走上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

它们都形成了自己的空间,在自己的空间内它可以容纳一切,又排斥一切。

它们的作者大多是艺术天才,而他们的天才恰恰造成了无数的蠢材。

惟其如此,它们才有不朽的价值,对以后的戏剧创作才有了永恒范本的意义。

另外,就是它们成为我们探寻古代作家心灵史最丰富的资源。

从戏曲文本到舞台搬演,你可以看到它们的作者在思考什么,有什么突破性的人生发现与人性认识。

在作品中你会发现作家在纸上、在舞台上走到了个人创造的极致,倾力完成着一部又一部的作品。

但,只有他们在完成他们的全部作品时,他的人生与艺术的得与失才得以显现。

成就与失败,突破与局限,品格与过错,勇气与无奈,金子与垃圾,全部清清楚楚地摆在那儿。

对于今人来说,一位古代戏曲艺术家的每一行字都不是没用的,都是他们心灵的见证。

前提是,只要这位作家用真实的心灵去写作,心灵必然是他创作真实的、一贯的、隐性的主题和主人公。

(选自《文史知识》)

1.下列对“古代戏曲的生命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戏曲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其永恒的价值可以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心灵营养。

B.古代戏曲的现代价值在于其在演出的过程中,能够使人直观的粪便假恶丑和真善美。

C.古代戏曲包含的有关人性的尊严,会在长期流播过程中得到弘扬,充实现代人的心灵。

D.古代戏曲都由伟大的戏曲作家创作,他们所具有的超出常人的智慧,也会启迪现代人。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作品,是创作者伟大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要靠舞台演出向世人播撒智慧。

B.世世代代的人通过欣赏古代戏曲,可以获得对于艺术人生的精辟见解,产生艺术创作的大手笔。

C.古代杰出戏曲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智慧,将永远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和读者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D.凡古代戏曲作品无不具有原创性,关汉卿的、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的系列作都品莫不如此。

A.古代戏曲的永恒魅力来自于其在演出过程中,能够使人实现跨时空的交流。

B.元明清时代的一些天才艺术家的伟大作品,在赋予人类智慧的同时,也对后人的艺术创造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C.古代伟大戏曲作品的不朽艺术价值,往往是通过与大量平庸之作相比较而显现的。

D.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戏曲作品,可以洞见古代艺术家的创作心灵,吸取他们在创作上的经验和教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跨越学科的“复杂”问题

许皓

传统的科学门类有数学、物理、化学等。

在20世纪,人们开创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等等。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有很多问题跨越了这些简单的分类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甚至还需要开创新的方法,还会发现新的规律。

这就是所谓的“复杂科学”。

所谓复杂科学,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跨越了传统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不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而是拓展到经济、自然、社会、生物,乃至宇宙学的问题。

一些看似属于不同的科学领域,实际上有着相通的地方。

那些有着广阔思路的研究者们发现,这些貌似不同领域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些具有自我组织性的系统,无论是微小的DNA分子,宏观的气象变化,社会经济现象,还是演化中的宇宙星系,其实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复杂系统。

因此,研究这些复杂系统的共同规律,就是复杂科学要探索的问题。

这些复杂系统都具有自身变化的动力。

这种动力使得它们能够自我组织,自我调整,使系统对各种变化的因素产生反应。

动力本身和系统的复杂结构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不能说,计算机芯片非常复杂,所以计算机运行就很复杂,恰恰相反,计算机只会严格地运行一些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而已。

复杂系统的运行则具有一些计算机所没有的特征,如自发性,无秩序性等。

混沌理论可以说是复杂科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这方面,利用计算机构造的种种模型,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复杂系统中,极其简单的动力规律能够导致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

这就好比说,虽然情感体验只有喜怒哀乐,恐惧和妒忌等少数几种,但是,对人而言,却会产生复杂的行为表现。

而混沌理论本身却无法解释这种复杂系统的自我组织和内聚力。

复杂科学蕴含在简单当中。

一个活细胞,看似简单,实际上复杂得无法用任何数学形式来表达。

我们看到,复杂科学的研究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其成果可以运用到各个领域。

如果我们以一个地区的地球板块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对其运动状态的了解,就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预报这个地区的地震发生。

复杂科学在科学上的意义可不止这些具体、细微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宏观的大视野,使得科学的进步不再局限于某个细节的突破,自然科学不再被各个学科细分为一个个的裂片和独立领地。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第1期)

1.下面关于“复杂科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复杂科学”是为了解决那些跨学科问题应运而生的,是科学发展带一定阶段的产物。

B.“复杂科学”不再以传统单一的学科研究为对象,也不再运用传统的学科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C.“复杂科学”探索包括诸如DNA分子、宏观的气象变化、社会经济学这些复杂系统的共同规律。

D.“复杂科学”认为,在复杂系统中,简单的动力规律会导致复杂的行为模式,一个看似简单的现象,往往会产生复杂得的结果。

2.不属于“复杂科学的研究范围”的一项是()

A.宇宙学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之初的原子、分子经过怎样的组合和变化,然后形成了太阳和银河这样的恒星和星系。

B.经济学家们研究股市为什么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崩盘,为什么高科技公司会扎堆一样聚拢在硅谷。

C.许多化学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多快好省的提纯某些稀有金属元素,力图发现它们新的化合与分解的规律。

D.气象学家在研究这样的问题:

雪片和飓风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才能形成?

为什么大气的变化是如此复杂。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象变化、生物进化、经济现象和宇宙演化等虽然属于不同的科学领域,但都可以依靠自身变化的动力进行自我调节。

B.一个不同的科学领域,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整的复杂系统。

C.复杂的系统具有自身变化的动力,其运行以自发性、无秩序行为特征,系统结构越

复杂,其自身的动力运行也越复杂。

D.复杂科学的诞生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在宏观上,都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和视野。

4.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事物的微小变化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我们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良苗头不能掉以轻心。

B.复杂科学蕴含在简单当中,所以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相对简单的方法,来探索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

C.复杂科学的研究成果如果运用到相关领域,就可以有助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许多悬而未决的自然和社会难题。

D.在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内,复杂科学可以引导科学家们在交叉领域的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更彰显科学家们合作的价值。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们为什么淡忘了端午节

韩浩月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

自2006年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7年作为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被国务院列为法定节日,和清明、中秋一样,在节日当天放假一天。

今年,在汶川地震带来的伤痛未止的时候,很有必要过好这个节日,借端午节可以驱邪避疫的寓意,护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早日摆脱灾害、永远平安。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端午节是一个正在被我们逐渐遗忘的节日。

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功,引发的一场“端午节保卫战”,总算让人们高度关注了一下这个节日,但“风波”过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

我们为什么淡忘了端午节?

这和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有关系。

作为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最初的形式和内容,和农事活动密不可分。

但随着乡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生活的高度现代化,农村持续的城镇化建设,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成了必然结果。

城市中除了大厦就是街道,自然龙舟无处可划,城市建筑除了钢筋就是水泥,防盗门没有缝隙可以插艾草、挂菖蒲。

这样看来,吃粽子成为最便利、最快捷的过端午方式。

端午节的被遗忘和其他传统节日的没落,还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节日的娱乐化程度不够。

除了清明等一些必须保持肃穆心态的节日,中国大多数的传统文化节日,都曾有过它狂欢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于在这一天要给孩子身上挂荷包,以雄黄在小儿额头画“王”驱毒镇邪,带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孩子节”、“娃娃节”,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是传承文化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惜大人们对待传统节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费的敷衍态度。

大多数人知道端午节,愿意过端午节,但对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却没有多少想法——端午节所固有的文化符号,反而限定了端午节被发扬光大。

比如,想到端午节便会想到纪念屈原,但实际上在更古老的时代,便已经有不少关于过端午节的记载。

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政府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

(选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端午节”的有关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要以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纪念。

B.端午节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重要民俗。

C.端午节作为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和第一个法定节日,人们赋予它可以驱邪避疫的寓意。

D.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借过端午节来表达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以及对和平的热切期盼。

2.下列对“淡忘了端午节”原因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端午节的诞生本与农事活动密不可分,农事活动的改变和进步必然导致端午节的内容与形式发生改变。

B.端午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随着农耕文明日益被工业文明取代,端午节原有内涵也逐渐丧失存在的土壤

C.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不再需要通过借过端午节来驱邪避疫,护佑摆脱灾害。

D.由于受到纪念屈原说的广泛影响,端午节被人们赋予了过于庄严的文化内涵,缺乏娱乐狂欢的色彩。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端午节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是为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而诞生的。

B.端午节作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2005年被韩国抢先申报成功。

C.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造成了需要靠大空间来举办纪念活动的端午节无可挽救的没落。

D.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相关习俗的改变,使得端午节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日益单调。

4.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产生于粗放经营的农耕文明时代,其纪念方式原本也带有大活动空间和慢节奏为主的特点。

B.端午节要想得到真正的复兴,除了应从娃娃抓起,大人们也应在诸如挂荷包、制弓箭方面以身作则。

C.端午节的原有的纪念形式与内容有些已经落后与时代,所以应该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D.端午节要重新焕发活力,不能仅靠民众的自发行为,政府部门必须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多管齐下。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张居三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

“经”有三个特点。

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

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在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

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

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也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

“经”与封建社会相始终。

这三个特点,也是成为经典的标准。

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

《论语》和《孝经》都有过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经历,就是取决于它们是否迎合帝王的行为和心理,是否迎合以孝治天下的思想。

合则为“经”,不合则去之。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解《春秋》。

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

“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

其他学说,傅庚生先生指出其尚有墨、农、法、阴阳、黄老等思想的萌芽分布于鲁、齐、晋、郑、越等诸语当中。

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论大骨、论楛矢等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

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也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

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

朱熹云:

“《国语》使人厌看。

”崔述曰:

“《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

”《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

周、齐、郑等语,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

《鲁语》小巧精致,语言隽永。

楚、吴、越之语,则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可惜语言上的优点,实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藉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

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也颇受那些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其“春秋外传”的声誉。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对“《国语》”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国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典籍,它与《左传》的内容具有行的关联性。

B.《国语》与《左传》的著述年代相同,作者也被考订为是同一个人。

C.《国语》虽然未被封建统治阶级列入经典,但其内容、辞采从未影响过人们对他的重视程度。

D.《国语》中包含了诸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很多儒家学说,其内容、语言都可自成一体。

2.下列对有关“经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