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2925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我校的学生因生源少及地域限制,语文素养并不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

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然而,扩大阅读量应该谈什么呢?

我校课题组研讨达成共识:

认为只要我们这个民族还使用汉语来表达,那么把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下来的最优美、最经典的诗文传递给孩子,永远是母语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

孩子在心灵最纯粹、吸纳能力最强的年龄段,把最优美的语文文字的精华诵读得滚瓜烂熟,融化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这种学习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

通过对经典美文的反复诵读,一个人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厚积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的积累漫漫转化成为伴随一个人终生的语文素养。

2、开发智力

当代脑科学家研究表明:

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并不断提升的。

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时期,永远无法弥补。

如何通过锻炼儿童的记忆力而开发其智力呢?

大量的研究和时间证明:

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学习和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

当大量的语文文字的精华通过诵读而深深印入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许多科学家、政治家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和一生影响的就是这种大量的反复的对经典诗文的强化诵读。

3、陶冶情操和气质

经典诗文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诗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同时,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其后天的文化气质明显与众不同。

凡是在儿童少年时代学习、阅读、背诵过大量诗文的人、凡是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其日常的作为举止、言谈教养都会烙上浓郁的书香气。

这种儒雅的书香气是文明的标志、是高贵精神的象征。

无数生命个体都洋溢着这样浓郁的书香气,整个社会文明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4、传承文化

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传承民族文化有多种渠道,其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就是全面开展古诗文的教学工作。

通过文学熏陶,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打下鲜明的文化烙印。

因此,开展经典诗文教学活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实践组织机构

实验基地校校长:

焦天活

学术指导:

陈吉武辛凯

课题主持人:

辛凯韩秀霞

课题组组长:

韩秀霞

课题组成员:

刘淑芬李翠凤冯振英计红彦孙亚文刘淑敏段永红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的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与实施阶段(2010、11——2011、7)

1、申报课题,制定课题方案和活动计划,构建课题研究机构。

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

3、进行有关小学生古诗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为今后研究打下基础。

4、精心编选适合学生学习的中华经典诗文篇目。

第二阶段:

研究深入(2011、8——2013、4)

1、使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发展,同时发现问题,提出策略。

2、进行古诗文教学的校本课程建设。

3、收集相关数据,总结、提炼成果,进行理论探究。

第三阶段:

总结、提炼成果(2013、4——2013、7)

1、进行经典古诗文各种活动展示。

2、实验教师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3、课题组汇总成果及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迎接总课题组的结题验收。

(二)具体实施措施

根据新课标要求中的小学教材必学必读必背的古诗词及经典书目,结合《中小学必背古诗》、《唐诗宋词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确定基础的教学和阅读量,早自习的固定时间大声诵读,熟读成诵,让孩子们从课外读物从中获取有关中华美文的知识,学习方法、典故等,激发兴趣,开阔视野。

1、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读、背、吟、唱、画、说、写、改编等一种或几种方式开展活动,重形式更重效果。

2、每月班级开展一次“主题诗文”诵读活动,根据名人、季节、时令、风格、色彩的不同品格、儿童生活等开展活动。

3、组织班级学生办诗文小报。

4、举办“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5、摘录古诗文名句——感悟读感

6、古诗文译文和语文现文写作对照教学

7、教授学生学写古诗体诗歌

8、写诵读古诗文读后感

9、练习古诗文书法——比赛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研究法:

各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了解小学传统古诗文教学现状,写成调查报告,明确研究方向。

  3、行动研究法:

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观摩,交流,竞赛法:

通过在不同的年段和不同的实验班级开展古诗文课堂观摩,以及适时召开大型师生座谈会进行相互交流,开展系列古诗文竞赛等活动,既达到营造传统文化传承的浓郁氛围的目的,又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和鉴赏的意识与水平。

6、经验总结法:

我们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回溯、追因,对本课题的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得出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四、课题实施具体工作

1、积极做好课题准备工作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的放矢,2011年4月,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精神,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在认真学习并领会课题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各成员确定了各自的研究重点。

并于2011年6月组织了古诗文知识竞赛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古诗文掌握的情形,也开始着手研究了新教材中体现民族文化的古诗文篇目,初步制订研究策略。

为课题开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详实的课题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并着手进行课题开题准备工作。

事先,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作了精心布置和准备,研讨了撰写的实施方案。

开题活动中,我们深入学习了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并邀请中心教研室专家和学区领导来校指导,开题活动的顺利进行拉开了课题研究的序幕。

3、扎实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1)、以亲近古诗文为突破口,寻求课题研究的支点

  我们通过古诗文知识竞赛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的情况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

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古诗文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为了克服学生古诗文学习和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根据教材本身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整理出了《小学古诗文阅读》,同时给予规范的译文和精当的点评,既利于应试检测,又利于涵咏品味。

课题组老师在每月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教学课。

每年级每学期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古诗文知识等比赛,班级举行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古诗文学习方法与心得。

这些语文教学活动课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同时,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活水。

(2)、以编撰古诗文助讲材料为基石,搭建课题研究的平台

问卷调查表明:

大多数学生都有想读文化典籍,却没时间和针对性阅读材料。

为了解决这个弊端,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我们在对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亲近古诗文的基础上,通过撰古诗文助讲材料,增加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

①确定古诗文助讲材料方案:

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语”、“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决定编撰古诗文助讲材料,力求浓缩精华、体现中华文化神韵,拓展视野。

在选文的篇幅长短,内容的难易、阅读与理解的指导等方面体现针对性、层次性。

②搜集相关资料:

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搜集相关资料。

(3)、析归纳小学古诗文中的德育因子与美育因子,充分发挥经典古诗文的德育功能与美育功能。

道德情感的培植和道德感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经典的熏陶。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如何修德和做人,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课题组拟从文人熏陶,道德情感培植和道德感悟能力的培植出发,以此为切入口来发挥文化经典的育德功能,增进德育的实效性。

为此,我们确定让小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三字经》、《弟子规》、《中国传统文化名言名句》和唐诗宋词等古诗文经典著作,逐渐了解中华文化是如何看待"

人"

"

自己"

和"

人与大自然"

的关系,领悟生活的真谛,人生的理想和对社会的责任,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古诗文美育功能也很强大,比如诗歌语言的优美首先体现在音画合一上,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清天”这些著名的诗句,语言色调明朗,活脱脱是展开在人眼前的一幅幅美丽画卷。

中唐诗人李贺在一首描写音乐的诗中这样运用语言: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琵琶行》中更是以调动大量视听语言为能事。

近体诗特有的抑扬平仄、压韵回环更能体现音乐美。

借助诗歌语言优美动人的视听效应,会让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审美空间。

诗歌语言的优美还体现在高度凝练之中,“以片言明百意”。

解读诗歌凝练语言的弦外之音,自然会让学生获得更充实的审美体验。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无论是描绘景物,还是塑造人物;

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体现了诗歌的高度凝练美。

描写赤壁,主要状写山高水急;

塑造人物,突出周瑜雄姿英发;

刻画战争,着笔一个“火”字;

抒发情感,归结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来。

全词用语,不松不散,不枝不蔓,三言两语,勾勒形神。

就是这样深入挖掘古诗文中美育因子,就会塑造学生的美好的心灵。

(4)、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

文化"

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学习环境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

应有的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①空间情景: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

民族文化"

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②导语情景:

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挖掘教材中古诗文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古诗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

②从古诗文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③从古诗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④从古诗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

⑤从古诗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五、研究成果与反思

  我校《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研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以凸现学校办学特色为宗旨,探索语文教学“以文化育情,以文化育趣,以文化育才,以文化育人”之路,着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提倡亲近古诗文,虽然所涉及的仅仅是一点点文学经典,还远远不是经

典文化的全部,只能说是冰山一角,但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

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及经典章籍,不仅领略到了祖国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

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

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诵读经典后,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观,通过读古诗文使学生在关心他人、尊敬老人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父母生病不舒服的时候也懂得关心递茶送水、问寒问暖;

在公交车上常常有学生主动让座,拾金不昧、互帮互助现象层出不穷。

2、古诗文助讲材料的开发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

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

尤其是在阅读方面:

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怎样读书和读什么样的书,阅读面更有针对性。

根据我们不完全调查,学生在课题实施中所阅读的书籍涉及了“四大古典名著”、唐诗宋词、成语故事、寓言传说、文言经典等,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从竞赛情况观察,绝大多数学生能背诵20句以上的名言警句和80多首古诗文。

阅读层次不断提高。

许多学生在阅读中改变了对阅读的一些认识上的不足,舍弃了对于漫画、流行小说的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更有利于其丰富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书目上。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开放了教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机会,打破了语文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

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沟通了社会,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4、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化内涵,营造了充满人文精

神的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了语文课堂结构,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

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有力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工作。

   

5、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备了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同时,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不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窥一斑,我们教师文化底蕴不够,领悟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投入的程度还不够深入;

本课题的研究在我校课题研究历史中,尚无可借鉴先例,一切都在摸索与探究之中,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做好课题接续研究和实践工作。

总之,“传统古诗文的教学”的开展始易行难,只要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

“经典古诗文”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这项课题研究深化下去,继续研究古诗文教学更深层次的问题,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六小学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组

撰写人:

辛凯

二0一三年六月十四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