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5434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docx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古诗文教案

低段古诗文诵读教学指导,望各位老师能够借鉴,并有所提升!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

(一)

诵读内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诵读目标:

1、制定课堂常规。

2、熟读背诵,初步理解含义。

3、初步将韵味语中的美德渗透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诵读重点:

熟读背诵,初步理解含义。

诵读难点:

初步将韵味语中的美德渗透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诵读过程:

(一)             制定课堂常规,儿歌激趣。

1、师:

班里谁是最棒的?

生:

班里我是最棒的。

(边说边翘起大拇指)

师:

小手并并拢,

生:

我就并并拢。

师:

小脚并排放,

生:

我就并排放。

师:

背要挺直了,

生:

我就挺直了。

(边说边要求学生做到)

师:

说话先举手,

生:

我就先举手。

师:

眼睛看老师,

生:

我就看老师。

师:

耳朵仔细听,

生:

我就仔细听。

师:

脑袋要思考,

生:

我就要思考。

师:

棒棒棒,谁最棒?

生:

棒棒棒,我最棒。

(边说边翘起大拇指)

2、师:

咱们说到可一定要做到,这样才是班里最棒的,在下课前能够得到一颗红星,这节课你才是班里真正的小明星。

(二)介绍书名及内容,激发兴趣。

1、教会学生读书名《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简称《古诗文诵读》,让学生记住书名。

2、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大秘密:

我们所发的书大部分是从新华书店买来的,而这本书是实验小学自己印的,只有实验小学的小朋友才有这本书,才有这节课。

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为实验小学争光。

3、简介书本的内容:

这本书里都是咱们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大学问家所写的文句、诗句。

如果你们会读,会背诵,那你也能成为现代的大知识家、大学者,拥有满腹经纶。

(三)了解学情,激情演绎。

师:

小朋友们以前学过古诗吗?

会背古诗的举手。

请你上台为大家背诵。

(指名,并即时鼓励)

(四)学习韵语,全情投入。

1、出示内容。

跟读,要求学生用手指读。

2、接龙比赛,个别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3、理解句意,指导行为。

(五)巩固背诵,红星闪耀。

1、指名上台背诵,红五角奖励。

2、当小老师。

(六)作业:

日有所诵。

传统美德韵语教学

(二)

诵读内容:

23

一寸光阴一寸金,一粥一饭,

寸金难买寸光阴。

当思来之不易。

黑发不知勤学早,半思半缕,

转眼便是白头人。

恒念物力维艰。

诵读目标:

1、熟读背诵,初步理解含义,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2、初步将韵味语中的美德渗透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3、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诵读。

诵读重点:

熟读背诵,初步理解含义。

诵读难点:

初步将韵味语中的美德渗透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诵读过程:

(一)课堂常规,儿歌激趣。

(二)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1、指名背,集体背。

2、 师说意思,生说句子。

(三)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1、 出示内容,跟读,指读,接龙读。

(反复吟诵,了然于胸)

2、  据意择句,理解句意。

(1)刚才我们学过的一句话中告诉我们:

时间比黄金还要宝贵,浪费了时间,黄金也买不回来。

是哪一句呢?

(指名说,集体说)

(2)还有一句话告诉我们:

黑头发的时候,也就是年纪小的时候不知道勤奋学习、认真学习,到老了,等头发白了再去学就迟了。

这又是哪一句?

(指名说,男生说,女生说)

(四)珍惜物品,爱护公物。

1、出示内容,跟读,指读,接龙读。

(反复吟诵,了然于胸)

2、你读懂了哪一句?

(指名说)

3、创设情景,深入理解。

(1)当你看到有一个小朋友吃饭时掉了很多饭粒,你会对他说什么?

由此你也想到了哪一首古诗?

(《悯农》,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当你看到有些小朋友随随便便就嫌衣服不好看,不穿,或者故意把衣服弄破,你会怎么说?

(五)巩固背诵,深化记忆。

1、师生接龙赛读,男女生接龙赛读,小组赛读。

2、个人赛读,争当小明星。

3、 集体背诵。

(六)音乐欣赏,情感体验。

1、音乐欣赏《民乐奏曲》

2、  听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是高兴、悲伤,是开心、难过,还是兴奋呢?

(七)作业:

日有所诵。

 

乌鲁木齐市外国语小学第二十二小学

古诗文诵读课题组

2008年2月28日

高段古诗文诵读教学指导,望各位老师能够借鉴,并有所提升!

《木兰诗》教学设计.UID

4542 

帖子

80 

精华

积分

553 

威望

0点 

阅读权限

50 

性别

女 

在线时间

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5 

最后登录

2008-2-23 

查看详细资料

[教学目标 ]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通过诵读,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课时安排]

1.一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媒体设计] 

多媒体:

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

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

你对《木兰诗》有多少了解?

  教师明确:

(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三、在讨论中诵读

1、学生自由读诗,在诗歌中画一画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

2、学生读完在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明确:

(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诵读,学生汇报顺序可以打乱,学生只要有自己的理解,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教师要抓住关键诗句指导诵读。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

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

木兰想到了什么?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

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

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此处可设计学生用对话的形式表演。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

急切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

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

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

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

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

征途遥远)。

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

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问: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木兰十年征战的情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给我们描绘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我们好像听到了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使我们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十年的征战的血与火的考验,使木兰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而凯旋归来。

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

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肯定会有很多次思念家乡的彻夜不眠,也肯定会有很多次怀着家丑国恨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艰苦战斗。

木兰战功卓著,入朝受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

她深切地怀念着故乡。

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动的生活权力,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

处于长期封建战争动乱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形象之中。

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

“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木兰在建立功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

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民之中。

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的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

“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

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

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蔑视功名富贵的美好心灵,受到了人们由衷的赞美。

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分析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达到当堂成诵)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认为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应该学习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东西?

  明确: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言)(木兰形象分析)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

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

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

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

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3.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布置作业 ]

  请你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传》为题编一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乌鲁木齐市外国语小学第二十二小学

古诗文诵读课题组

2008年2月28日

 

王崧舟《长相思》课堂实录

课文内容: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不此声。

课堂实录:

师: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的张继笔下,乡愁是那封洗了又拆,拆了又洗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是什么呢?

请同学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一首诗。

注意文中的生字,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

(指导学生朗读)

师: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时,那个地方停顿了?

生:

他在“身向榆关”后面停顿了。

师:

再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夜深千帐灯”时,哪个地方又停顿了?

生:

他在“夜深”后面停顿了。

师:

你们都听出来了么?

这叫读得有板有眼。

全班齐读

师:

同学们,我们在读古诗词时,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比如《长相思》,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再读指名朗读。

师:

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生读

师: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有味道了,谁还想读?

生继续读

师:

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学生齐读。

师:

真好,词读到这里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觉呢?

生:

我想到了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生:

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他思念家乡的梦都睡不好了

师:

不是梦睡不好了,是根本就没有梦了。

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遍,把这种感觉读到字里行间去。

师:

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长相思?

请大家默读这首,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和布景,然后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表达什么意思。

学生默读课文

师:

现在我提两个问题,看看你掌握了没有。

第一,作者的身在哪里?

身在何方?

生:

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

生:

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

生:

在山海关。

生:

身在山海关的那边

师:

那么山一程呢?

还可能在哪儿

生:

身可能在山上?

师:

怎么样的山在?

生:

高山

师:

那么水一程呢?

生:

可能在船上。

师:

那么千帐灯呢?

生:

他的身还可能在营帐里。

师:

这里站着的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在哪里,这七位同学就是他所经过的地方,他经过了……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纳兰性德的心在哪里?

生:

他的心在他的故乡。

生:

在他的家乡。

……

师: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故园。

师:

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把它连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会呢?

生:

我发现了他身在征途,但心却在故乡。

生:

我发现他不但保家卫国,但却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师:

你理解得更深了一层。

生:

我觉得纳兰性德他肯定很久没有回家了。

师:

嗯,你的心可真细腻呀!

生:

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师:

好一个不管在什么地方,心总是在家乡。

生:

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他仍然思念自己的家乡。

师:

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觉,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试着把作者这种身和心分离的感觉读出来。

……

(播放音乐师范读后全班齐读,虽然有很长的等待,可是全场依然安静)

师:

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世界。

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和画面。

师再次范读

师:

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在你的眼前出现什么机关报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时候,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生:

我看风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在营帐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师:

你走进去了。

生:

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

师,你看到了纳兰性德展反侧的画面。

生:

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了营帐,望着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重了起来。

师:

你看到了纳兰性德抬头昂视的画面。

生:

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却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师:

你们看到了,看到了纳兰性德辗转反侧的画面,看到了他抬头昂望的画面,还看到了他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记忆里,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是怎么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的家乡故园的景象写下来。

(音乐起)

师述:

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效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智趣相投的朋友围坐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

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在故园,在家乡,你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展开你的想象吧!

师:

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让我们看看在作者在家乡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比较长,所以整理有些困难)

师:

现在,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

(板书:

碎)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细细关切,在这里,有的是……引读课文

师: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和妻子相偎一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在这里有的是……引读课文

师:

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在这里没有效外的踏进表,没有杨柳依依,芳草青青,在这里有的只是——一齐读《长相思》

师:

长相思呀,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次读课文。

生齐读全诗

师:

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非常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那颗破碎的心,我想读到现在,你是不是该问问纳兰性德,你的脑子里会冒出什么呢?

生:

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师:

问得好,

生,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师:

我知道你想问,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

生:

如果你想回,你就要用心打仗,如果你还想着家里,你就一门心思的,不然半路死了怎么办?

生:

你为什么不把想对家人说的话写下来,让老乡帮你送过去呢?

师:

孩子们,你们都问过了,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徐上,他还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谁来读一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读

师:

除了纳兰性德问自己外,还会有谁也会问纳兰性德

生:

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

你就是那个妻子,你来问问,那个君字改一下,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问“问

师:

谁还会问?

生:

纳兰性德的儿子,

师:

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儿子,你该把君字改成什么?

……

师:

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们,他的父亲,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他的兄弟,他的朋友都想问问纳兰性德,我们一起再来问问纳兰性德——引读

师:

轻离别呀,你居然说我轻离别,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

再读长相思,你从哪里体会到我纳兰性德不是轻离别呀?

生自由读全诗。

师:

我想先问我的老父,你说我是轻离别吗?

生:

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师:

我还想问问我的爱妻。

生:

你不是,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

师:

是呀,我何曾是轻离别,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待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呀!

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

一起读——

学生再次齐读

师:

这就是我为什么身在征途,心在故乡的原因所在,这就我为什么我的梦会破碎,我的心会破碎的原因。

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故土,就这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

下课……

《长相思》的课堂书声琅琅而又诗韵浓浓,激情荡漾。

尤其是以下这个朗读指导片段,更是一气呵成,水乳交融,达到了极致:

师:

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记忆,这样的情景,那只是在回忆当中。

而如今,此时此刻,在这儿可曾有孩子和妻子偎在一起的画面?

没有!

在这里只有——

一名学生读《长相思》。

师:

是啊,这里没有璀璨的星星,这里没有娇艳的焰火,这里没有一家人的欢笑,在这里只有——

另一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

是啊!

这里没有跟朋友们围坐在一起的开怀畅饮,这里没有妻子的关怀,没有孩子绕膝的那份快乐,在这里只有——

又一名学生继续读《长相思》。

师:

这些画面,这些情景,现在的,过去的,征途的,故园的,当它们都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纳兰用他那颗破碎的心写下了这一个字(板书:

在原来的板书“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重重地涂盖上一个大大的“碎”字)——

学生齐读“碎”。

师:

什么碎了?

生:

心碎了。

师:

还有什么碎了?

生:

梦碎了。

师:

随着那颗心,随着那个梦,还有什么也碎了?

生:

他和他家人的那份感情也碎了。

(有些词不达意)

师(纠正):

是啊,他希望跟家人团圆的那份美好的愿望,此时此刻,也碎了!

师:

碎了,都碎了,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在这个风雪交加的晚上,纳兰的心碎了——

学生齐读《长相思》。

 

诗意对话语感共生——谈特级教师王崧舟《长相思》教学

作者:

江苏仪征 周正华

  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言语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的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语文教学中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着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

他在无锡“全国首届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研讨观摩会”上公开教学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那荡气回肠的朗读、充满对比的想象和拓展转换的追问,向我们展示了他着力构建的对话的课堂、语感的课堂和诗意的课堂。

一、创设诗的情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

  王崧舟是诗意境界创造的高手,他善于用充满魅力的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如诗般的画面,让学生们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中尽情挥洒他们的智慧,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长相思》的教学就是在他那激情、磁性、如诗如画的导语描述中启奏——

  师: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明白吗?

  ……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听老师或录音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与文本对话,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本。

学生在对话“首席”的引领下,与《长相思》进行了文本对话。

生本对话的过程,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到解读出“味道”与“感觉”。

  教师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按照预设的话题和学生进行了对话交流。

  师:

现在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没有。

(板书“身”)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了,作者的身,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