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预防教育班会课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296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品预防教育班会课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毒品预防教育班会课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毒品预防教育班会课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品预防教育班会课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毒品预防教育班会课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a:

14:

{i:

0;s:

8716: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

@#@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

@#@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学情分析】@#@1.学生是6-7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2.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拼读能力,能够自己借助拼音的帮助阅读儿歌、小短文;@#@@#@3.在识字方面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借助一些独特的方法来形象的记忆生字,例如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性充分体现;@#@在识字的基础上,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表达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例如用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造句等等。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

@#@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片段分析】@#@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今天啊,森林里要举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比什么呢?

@#@快来听听狮子大王是怎么宣布的?

@#@(出示图片),指名说。

@#@@#@1、认读生字“比”、“尾”和“巴”;@#@@#@2、读好轻声“尾巴(ba)”;@#@@#@3、揭示课题。

@#@@#@师:

@#@原来小动物们今天是要进行比尾巴大赛,(师板书课题:

@#@比尾巴),一起读读课题。

@#@@#@二、认识动物名字@#@过渡:

@#@@#@师: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喜欢)到底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了呢?

@#@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1、师依次出示6则谜语,答案对应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

@#@(图片+带拼音的动物名字)@#@2、学生回答正确后将动物图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3、将6个小动物的图片对应名字排成上下两排,请小老师领读,生跟读。

@#@@#@(重点识记“猴,松,鼠,鸭”4个生字)@#@4、提问学生识记生字的办法,如加一加,换一换。

@#@(木+公=松,鸡—鹅)@#@5、展示去掉拼音的动物名字卡片,学生齐读,再请学生上台把动物名字贴在相对应的动物后面,其他同学检查是否正确。

@#@(齐读)@#@三、朗读课文@#@过渡:

@#@比尾巴大赛一定非常有趣,想读吗?

@#@让我们先听听课文录音,再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a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给同伴听一听。

@#@@#@b指名读。

@#@分节轮读,师生评议。

@#@@#@c再一次读,读得正确流利。

@#@@#@四、朗读感悟@#@1、读好问句。

@#@@#@师:

@#@第一组比赛开始了,参加比赛的是小动物猴子,兔子,松鼠,它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3个问句)@#@a自己先试一试,再读给小伙伴听一听。

@#@@#@b指名朗读(谁来告诉我们小动物们要比什么?

@#@),相机认读“短、把”。

@#@@#@c指导读出问号。

@#@@#@师:

@#@小朋友们再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句的后面都有一个同样的问号。

@#@)师:

@#@哦,这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

@#@这种有问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问句。

@#@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声音就要扬起来。

@#@下面你像老师那样再把这六个问句读一读吧。

@#@(生自由练读)谁想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呢?

@#@(两到三名学生读)@#@2、读好答句。

@#@@#@过渡:

@#@小动物们急着想知道自己在比赛中到底得了什么奖,小朋友你们来做评委,评一评。

@#@@#@1、指名学生说 @#@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像是一把什么伞?

@#@(降落伞)@#@(生一边说师一边将“长”“短”“好像一把伞”板书在对应图片的下面。

@#@)@#@2、齐读,师:

@#@小朋友们都同意吗?

@#@那我们一起把这个结果宣布一下,(生宣布比赛结果。

@#@)@#@3、演读背诵。

@#@@#@师:

@#@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你瞧,现在所有的小动物们都知道了比赛的结果了。

@#@只有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还不知道呢,我来当狮子大王,你们来向我汇报结果,好吗?

@#@@#@

(1)师生对读。

@#@@#@

(2)同桌对读。

@#@@#@(3)男女对读。

@#@@#@五、拓展写字小结@#@1、拓展。

@#@@#@师:

@#@其他动物知道了,也想参加比赛(出示小动物),快来看看他们是谁?

@#@(老鼠,小狗和燕子)@#@a选择说话。

@#@我会说:

@#@的尾巴。

@#@@#@b编成儿歌的尾巴?

@#@的尾巴。

@#@@#@c的尾巴像。

@#@@#@2、指导书写。

@#@@#@a出示“云”“公”和“车”,认识共同的笔画“撇折”;@#@@#@b单独出示“云”,指名学生给云组词;@#@@#@c师讲解云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起笔和收笔;@#@@#@d师范写,学生书空;@#@@#@e学生描一描,写一个“云”;@#@@#@f展台评议,师生交流@#@3、小结@#@六、板书@#@10、比尾巴@#@猴子长公鸡@#@兔子短鸭子@#@松鼠好像一把伞孔雀@#@【教学反思】@#@一、执教收获:

@#@@#@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

@#@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门,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

@#@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的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

@#@@#@在导入阶段,让孩子猜谜语,自读拼音并找到对应的动物,不仅引出了本课的6位主角,更是瞬间抓住了他们爱游戏喜玩耍的心。

@#@在课文的理解朗读上,通过抓住动物尾巴特点为学习切入点,配以游戏“为动物找尾巴”增设课堂情趣。

@#@@#@

(二)对比研读,在挑战和超越中读好问答语气@#@在指导读好答句在这个环节上,采用我引读问句,并在多媒体上出示带有重音符号的句子,因为学生看到重音落在“谁”和“长”上面,自然比较容易联想到回答的时候“猴子”和“长”也要读重音。

@#@@#@其次,在疑问句的指导上,请学生模仿老师读出疑问的语气。

@#@通过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在第二小节的朗读上自然能够做到水到渠成。

@#@朗读的方式尽量保证多样,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声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

@#@@#@二、教学反思@#@当然,这个案例中也存在许多欠缺点不足。

@#@@#@

(一)教师表扬的广度不够、方式也不够多样;@#@在引领学生对比研读时没有很大程度上去关注全体,有个别同学没有能积极参与到讨论探究当中来。

@#@@#@

(二)最重要的一点,没有很好地把握随文识字,遗漏了“短”和“把”两个生字的教学,“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或者长的反义词引出,对比教学;@#@“把”的教学可以和一开始的“巴”结合,用加一加的方式识记。

@#@@#@(三)最后,教学写字的时候,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字的每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在田字格的位置,并且最好用课本上的描红笔顺表格,这样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发现汉字的笔顺写法,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和施加,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理应充满智慧的挑战;@#@课堂,应该充盈情感的力量。

@#@而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是在教学细节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是那般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

@#@推敲、品位教育的细节,是我们发现、收获教育智慧的极好方式。

@#@@#@";i:

1;s:

1597:

"今后努力方向:

@#@@#@  1、树立先进、正确的教育观。

@#@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  2、加强学习,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同时主动掌握、使用和开发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使用校园网,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争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上,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课题实验为依托,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题入手,不断探索现代课程改革的路子。

@#@@#@  4、善于学习,勤于动笔。

@#@每学年学习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做好学习体会,平时认真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刊物,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每学期撰写一篇比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然而,成绩代表过去,未来还须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与事业中,自己将再接再励,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迎接全新的挑战。

@#@@#@";i:

2;s:

3004:

"教师师德公约@#@●“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第一、不准有违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言行;@#@第二、不准侮辱、歧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对学生进行精神伤害;@#@第三、不准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第四、不准向学生或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第五、不准强迫学生购买书籍资料或其他物品、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第六、不准刁难、歧视、训斥学生家长;@#@第七、不准随意调课、停课、缺课和对工作敷衍塞责;@#@第八、不准传播迷信和低级庸俗的思想文化;@#@第九、不准参与赌博;@#@第十、不准在上课时抽烟和使用移动电话。

@#@(注:

@#@一共需要八张,尺寸与其他的一致。

@#@狮滩张涛)@#@";i:

3;s:

26776: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点笔记@#@导论@#@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

@#@它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省、自律、自警、自励,不断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和过程,以及通过这一无止境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所达到的程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1、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准绳和润滑剂。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应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挑战: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1、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新挑战@#@2、多元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并存的新挑战@#@3、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新挑战@#@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挑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形成规律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具体体现:

@#@@#@⑴理想信念、艰苦奋斗、集体主义观念淡漠。

@#@@#@⑵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违背教育规律,缺乏民主法制观念。

@#@@#@1、确立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师德教育指导思想和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①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②确立“以人为本”的师德教育观念。

@#@@#@③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师德教育就要更加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对教师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

@#@@#@2、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师德建设的影响和挑战,重新建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3、充分认识和解决师德教育的难点问题,加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难点之一,是如何解决教师知、情、意、行相统一,避免形成双重人格问题。

@#@@#@难点之二,是如何提高教师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能力以及与不良现象和诱因做斗争的能力。

@#@@#@4、全面分析和认识影响职业道德的各种因素,加强师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5、改变过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单纯知识化、理念化教育的倾向,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训练@#@6、提高师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不仅要研究道德伦理学科体系,还要加强教师道德养成的规律研究,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研究和学习方式,加强教师研究式学习,注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专题1遵守师德规范——————师德修养的行为准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与特征@#@1、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⑴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和别的行为规范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首先,道德规范具有利他性。

@#@@#@其次,它主要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依靠人们的道德自觉性来维系的。

@#@@#@再次,它表现为提倡性、规劝性、表扬性和示范性。

@#@@#@⑵职业道德规范@#@它是指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

@#@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

@#@@#@职业道德有以下特点:

@#@@#@一、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的界限,二、基本上是稳定、连续的,三、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多样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征@#@⑴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以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⑵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其标准和要求高于其他职业道德)@#@第一,高度的自觉性。

@#@第二,明显的示范性。

@#@第三,强烈的时代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1、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2、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道德规范的内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要求及其主要功能@#@1、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规范及其调节功能@#@⑴课堂教学中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依法执教、敬业尽责、热爱学生@#@⑵课堂教学中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第一,认真施教,全面引导@#@第二,遵循规律,讲究艺术@#@第三,言表得体,注重风度@#@2、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师德规范及其调节功能@#@良好的师德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师生、师与师)进行调节,以保证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日常工作顺利而正常进行运转。

@#@@#@4、日常生活中的师德规范及其对社会的促进功能@#@⑴教师职业道德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⑵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风尚有促进作用。

@#@(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专题2坚定理想、信念————————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一、科学的社会理想和信念追求是教师理想、信念的核心@#@1、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和信念@#@2、教师确立社会理想和信念的现实性与示范性@#@二、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追求是教师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1、对教师理想的执著追求是师德修养高境界的主要标志@#@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也不休。

@#@@#@3、教师的教育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和信念的重要基础@#@三、教师的生活理想和追求是实现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的生活基础@#@1、教师的理想和信念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2、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生命意义是教师实现生活理想信念的最高形式@#@⑴新时期教师的生命价值观体现在甘于奉献与自我发展的统一之中。

@#@@#@教师的生命在千万个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在民族的生命中行以延续和发展。

@#@@#@⑵新时期教师的生命价值观体现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之中。

@#@@#@人的价值观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

@#@@#@专题3更新教育观念————————师德修养的先决条件@#@教育观念更新的要义有二:

@#@一是从全局性理论思维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化做好思想观念上的;@#@二是动员每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全面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提高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以便理解、参与、支持教育改革,在改革中发展。

@#@@#@一、教育观念对师德修养的实现有着深层次的影响@#@教育观念的更新,就其核心内容来看,最直接地表现为对“好学生”之评价标准的改变,其次表现为对“好教师”之评价标准的改变。

@#@从根本上看,则是教育本质观和教育过程观的根本改变。

@#@@#@1、教育观念的基本特征@#@宏观的教育观念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传统的长期积淀。

@#@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教育观念根植于人们意识深处。

@#@@#@第二,教育观念的改变是艰难的。

@#@@#@第三,教育观念的表现无处不在。

@#@@#@微观的教育观念,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认识。

@#@也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体的教育观念表现为一种真理性的存在,它很难为他人的劝说所改变。

@#@@#@第二,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和评价性。

@#@@#@第三,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情景性的。

@#@@#@2、教育观念可以影响到教师的师德修养认识和行为的一致性@#@教育观念对教师的行为影响,既会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中,也会表现为对待学生的态度、行为和方法上,还会表现在某一具体的教学计划、组织实现等过程中。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主要内容@#@1、教师的发展观@#@①教师的发展观。

@#@指以发展作为教育的内核,积极创造一切条件,设法促使人的整体的、内在的、持续的发展。

@#@@#@②把发展作为教育观念更新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确定新的师德修养的基本点。

@#@@#@③树立发展观是促进教师与学校共同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环境的前提。

@#@@#@④教师应具有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观强调教育为未来培养人才。

@#@@#@其次,发展的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教师,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第四,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2、教师的学生观@#@目前中国发生作用的学生观:

@#@一是学生是不懂事的,二是学生是家长和教师的附属品。

@#@@#@首先,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第四,有个性的学生,更有创造性。

@#@@#@3、教师的教育观@#@教育观是对教育的本质、教育过程及其各种关系的性质、运行方式等的基本认识。

@#@而发展观是学生观、教育观的基础性观念。

@#@@#@新世纪应树立新的教育观。

@#@@#@第一,确立新的教育本质观。

@#@教育不仅有文化传承功能,而且是文化改造和创新的社会活动。

@#@@#@第二,确立新的生活教育观。

@#@教育应该关注、指导和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第三,理解学生的生命观。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第三是教师的爱心与学生的童心对话。

@#@@#@第四,教师要树立团结协作观。

@#@@#@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本路径@#@1、形成理念如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承认学生个性的理念、鼓动学生创造性的理念、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等。

@#@@#@2、建立机制3、注重实践@#@专题4优化智能结构————————师德修养的必备条件@#@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钻研和精通业务,用人类创造的知识武装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一、教师努力优化智能结构是为人师表的新要求@#@1、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2、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3、力求教育创新,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二、教师合理智能结构的组成@#@1、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深度、广度和综合程度上都应大大提高@#@教师知识结构要求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基础性,二是全面性,三是系统性,四是创新性。

@#@@#@2、教师的智力结构@#@现代人的智力结构,应当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高摄取性的记忆力、丰富多彩的想像力、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力、综合分析的判断力和高效益的成功智力。

@#@观察力是窗口,记忆力是仓库,想像力是翅膀,判断力是钥匙,思维力是粘合剂。

@#@@#@发展智力的重点是思维力。

@#@发展思维力,主要在于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3、教师的能力结构@#@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三、终身学习,不断优化智能结构@#@1、强化终身学习,自觉优化智能结构的意识@#@2、不断完善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教师通过边教边学,对本专业提出精、新、博的高目标。

@#@@#@3、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工作@#@①提高自觉性。

@#@②建立健全制度。

@#@③提供必要的条件。

@#@④严格管理和考核。

@#@@#@4、开展教改实验,提高科研能力@#@5、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进取@#@专题5提高心理素质————————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一、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1、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核心@#@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各类活动中,以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社会适应等内容综合而成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状态等心理活动诸方面所交互表现出的本质特征。

@#@具体表现在行为层面、能力层面和人格层面等层面上。

@#@@#@2、教师的健康心理是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3、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1、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简言之,是一种与生活相适应的良好的状态。

@#@@#@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⑴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⑵具有良好的爱心的表达能力。

@#@@#@⑶具有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

@#@@#@⑷始终保持一颗童心。

@#@@#@⑸富有同情心和耐心。

@#@@#@⑹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和偏差的主要表现形式@#@⑴社会适应不良⑵人际关系紧张@#@⑶情绪不稳定⑷心理失衡⑸不良的个性特征@#@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⑴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教师的活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⑵教师承受着多重角色带来的心理冲突@#@⑶工作繁重且心理压力大@#@⑷心理安全感不足,福利待遇缺乏保障@#@⑸教师的多元化需要长期被忽视@#@⑹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⑺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与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三、提高心理健康的层次,促进师德修养的自我修炼@#@1、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保持@#@⑴转变观念,达成“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识@#@⑵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及社会有关方面应创设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

@#@@#@⑶教师何如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①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②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圈子。

@#@④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⑤强身健体,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条件。

@#@@#@2、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的层次@#@专题6坚持依法执教————————师德修养的基本保障@#@一、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若干法律规定@#@1、关于教师职业理想的法律规定@#@2、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法律规定@#@3、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法律规定@#@4、关于教师职业纪律的法律规定@#@5、关于确立教师资格的法律规定@#@二、增强法制观念是依法执教的前提@#@1、加快教育法制化的进程,为教师法制观念的形成与加强创造条件@#@2、增强法制观念是实施依法执教与以德育人结合的重要前提@#@3、教师法制观念的确立与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是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过程@#@三、教师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承担@#@1、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其形式@#@五个构成要件:

@#@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责任形式,主要有政治责任、道义责任、法律责任等。

@#@@#@2、教师侵权行为的类型及其法律责任承担的方式@#@⑴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⑵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权@#@⑶侵害学生的人格权⑷侵害学生的隐私权@#@四、教育活动中教师权利的救济与保护@#@1、建立有效的师德修养的评价标准,把“内修”与“制度”结合起来@#@2、进一步明确与落实教师的管教权利@#@3、建立有效的教师权利保护机制,保护教师正当的、合法的权益@#@4、处理好“爱”与“责”之间的关系爱要深,切莫责之切@#@专题7实践教育创新————————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一、勇于教育创新是时代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1、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2、创新是每个社会公民自我完善和发展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3、创新是教师职责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二、创新教育中的师德要求@#@1、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一:

@#@确立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二:

@#@快捷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能力的自我培养@#@3、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三:

@#@独创精神和和坚韧的毅力@#@4、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四:

@#@教育机智——从实际出发,灵活应变@#@三、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强化教师终身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创新精神@#@2、组织、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3、帮助教师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获取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专题8应对网络挑战————————师德修养的新领域@#@一、走进网络社会——教师就了解网络社会道德的特点@#@1、网络社会的特点@#@第一,虚拟性。

@#@第二,交互性。

@#@第三,开放性。

@#@@#@2、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第一,真伪难辨。

@#@第二,善恶难分。

@#@第三,美丑难识。

@#@@#@二、提升道德要求——明确教师网络道德修养的任务与责任@#@1、树立网络资源意识,强化网络服务的功能@#@应该强化网络的教学辅助功能、文献检索功能、文字处理功能等。

@#@@#@2、正确进行网络道德评价,提高教师网络道德认识能力@#@3、教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网络伤害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有显性和隐性之不同。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网络身体伤害;@#@②网络综合症;@#@③网络粗俗聊天、不良交友;@#@④网络色情诱惑与性侵犯;@#@⑤网络侵权;@#@⑥网络道德失范;@#@⑦网络文化的伤害。

@#@@#@原因来自于:

@#@一是网瘾;@#@二是学生误入不良网站;@#@三是学生缺乏深刻的社会认知能力。

@#@@#@这了以预防与避免网络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有几种策略:

@#@@#@第一,反向实践。

@#@第二,使用外部制止物。

@#@第三,对上网设定目标,同时通过明确的计划,设置结构性的上网时间。

@#@第四,节制。

@#@第五,提醒卡片。

@#@第六,私人清单。

@#@第七,个别治疗和支持群体。

@#@@#@三、走出虚拟误区——教师网络道德修养应回归到现实世界之中@#@1、处理好“真我”与“假我”的关系@#@2、处理好“主我”与“客我”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影响很大不同。

@#@表现在:

@#@@#@影响的对象、影响的范围、影响的时效、影响的方式不一样。

@#@@#@3、遵循网络世界的法律要求@#@专题9树立环境道德观念————————师德修养的新内涵@#@一、环境道德意识是新世纪师德修养的应有之义@#@1、环境道德观念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普遍树立的新观念@#@2、可持续发展是新环境道德的核心理念@#@3、教育是实现环境道德观念转变的关键@#@二、教师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责任@#@1、教师是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对学生环境道德的影响具有“深、广、远”的特点。

@#@@#@2、教师要正确理解环境教育的内容@#@⑴环境的含义环境是我们周围的世界。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环境@#@⑵环境教育的内涵@#@环境教育是一种学习如何去关心地球、关怀他人和关心我们自己,以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

@#@基本涵义包括:

@#@认识和理解有关环境的概念与知识,在环境中进行教育,以及为了环境而加强指导人们行为的价值。

@#@@#@3、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和责任@#@环境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强调参与,主张“在环境中学习”。

@#@@#@专题10增强国防意识————————师德修养的新课题@#@一、增强国防意识是师德修养的必修课@#@1、增强国防意识是依法执教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增强国防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能素质)@#@3、增强国防意识是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二、把握国防教育内容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国防观念与国防教育@#@国防意识有狭义(理性)与广义(感性)与分,国防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对国防问题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⑴国防——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⑵大国防——在全球科技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格局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形成的新的外延更加扩展的更为科学的国防观。

@#@@#@⑶有国家就必有国防,就要进行国防教育。

@#@@#@2、国防教育的基本知识(略)@#@三、向学生参透国防意识是教师的职责@#@1、多渠道渗透国防意识@#@⑴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⑵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相结合@#@2、多形式渗透国防意识@#@⑴灌输式@#@⑵熏陶式不是通过泛泛的说教来达到教学目标,而且通过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来启迪和影响学生的国防思想观念。

@#@@#@⑶渲染式与熏陶式相比,前者是和风细雨式的,强调潜移默化的效果;@#@后者是暴风骤雨式的,追求的是突击和轰动效果。

@#@ @#@专题11强化学校管理————————师德修养的保障机制@#@一、学校管理与师德的依存关系@#@1、教师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师德修养是学校管理成功的重要基础@#@⑴学校管理离不开师德修养@#@⑵师德修养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与支柱@#@2、学校管理是形成良好师德修养的重要条件@#@学校管理可以促进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加强学校管理有利于强化师德。

@#@@#@学校管理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影响到教师道德修养的形成。

@#@@#@3、学校管理与师德修养是矛盾的统一体@#@可能互相促进,也可能相互冲突@#@二、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教师发展@#@1、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收入分配、用人制度、人际关系等因素,便最主要的是人的主体素质因素的影响。

@#@@#@2、学校管理的先进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先进的管理,首先,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努力发展教师;@#@其次,管理者要有高度发展的情感。

@#@@#@领导干部一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二是要发扬奉献精神。

@#@@#@3、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三、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1、师德修养自我管理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渐进性和社会化的特征@#@首先,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主体调控的过程。

@#@@#@其次,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道德渐进的完善过程。

@#@@#@第三,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2、师德修养自我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社会和个人发展价值上@#@从教育的价值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教师教育学生,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从社会的价值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条件。

@#@@#@从教师自身发展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教师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⑴师德修养目标式自我管理法@#@⑵师德修养情感式自我管理法@#@一是要做好转化式自控;@#@二是注意冷化式自控;@#@三是要加强自激式自我管理。

@#@@#@⑶师德修养意志式自我管理法@#@首先应磨炼自己的教育意志,坚持贯彻教育方针,献身教育事业。

@#@还必须注意自身生活意志的磨炼,为人师表。

@#@@#@⑷师德修养的行为式自我管理法@#@主要有慎独和反省。

@#@@#@专题12规范师德评价————————师德修养的导向与杠杆@#@一、师德评价的功能@#@所谓师德评价,就是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师德行为的善与恶进行评论、衡量和判断。

@#@@#@1、裁判的功能@#@2、激励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调节的功能@#@5、转换的功能@#@二、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和要求@#@1、评价的标准@#@⑴献身教育,忠于职守@#@⑵严谨治学,学而不厌@#@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⑷团结协作,互勉共进@#@⑸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评价的要求@#@⑴坚持评价的实践性,努力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⑵坚持评价的客观性,努力实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⑶坚持评价的主体性,努力增强教师自身责任感。

@#@@#@⑷坚持评价的动态性、发展性,努力实现教师自我道德的完善。

@#@@#@三、教师的自我道德评价@#@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自我道德评价是区别于社会评价的主体性评价方式@#@评价主体是教师自己。

@#@@#@2、内心信念是自我道德评价中的重要手段@#@内心信念在自我道德评价中主要是通过教育良心发挥作用的。

@#@主要表现为:

@#@@#@一,它是驱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善恶进行自我评判的直接的内在动力;@#@@#@二,是道德评价的直接准绳;@#@@#@三,是师德行为主体的一种内在控制力;@#@@#@四,是实现教师道德评价成果的首要因素和环节。

@#@@#@自我道德评价应以科学的方法为基础@#@⑴参照法⑵自评法@#@①自我使用隶属度标准法@#@②自我听取意见法@#@⑶水平对比法@#@⑷期望比较法@#@7@#@";i:

4;s:

7965:

"变频器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曹彬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分公司@#@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起变频器在工业水厂的应用,提出了变频器在改善水泵启、停性能,节约电能等方面确实有一定的长处,并谈到了安装方面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恒压供水、变频器、节电率@#@1、引言@#@湖南铁合金新水厂供应集团公司总负荷约10万KW的12台铁合金矿热电炉的循环冷却用水,泵房内装有5台水泵,其中4台泵(2~4#)的电机功率为185KW,另一台(1#)为75KW。

@#@原启动方式为定子串电阻降压启动。

@#@正常情况下开启两台大泵和一台小泵,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1由于电炉负荷变化大,易引起电压波动,曾造成交流接触器失压而使水泵停机。

@#@@#@1.2出口水压波动大,对管网造成冲击,常使管道多处漏水;@#@同时,电炉的水压时高时低,冷却效果不理想。

@#@@#@1.3设备的维护量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和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我们进行了变频器的改造项目。

@#@@#@2系统原理分析@#@2.1我们采用的是恒压供水系统,原理图如下:

@#@@#@智能调节@#@变频调速@#@水泵@#@压力变送器@#@通过使用变频器内部的PID调节器,将压力变送器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检测管网中的实际压力,变频器根据压力反馈信号调节水泵转速,从而达到管网压力恒定。

@#@@#@2.2该项目的原理框图如下:

@#@@#@图一设备原理框图@#@原有的工频起动装置仍旧保留,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两台变频器柜。

@#@通过变频器和刀闸分别控制两组水泵电机(2#、3#水泵和4#、5#水泵)作工频或变频运行,1#泵则可灵活地进行手动调节。

@#@一号机组和二号机组可互为备用,也可两台机组同时作变频运行。

@#@这样使运行方式相当灵活,又方便了设备的检修。

@#@@#@2.3变频器采用成都希望森兰变频器,专为风机、水泵设计,型号SB12S200。

@#@具有如下特点:

@#@@#@2.3.1设计上运用独有的树状散热器、开关电源等多项专利技术,使机器性能更加优越;@#@@#@2.3.2电路及工艺上采用多种防护技术和新元器件,显著提高整机抗干扰能力;@#@@#@2.3.3精心设计的多路可编程功能输出端子和继电器输出端子;@#@@#@2.3.4面板增加电位器,实现输出频率的微调,更加方便用户使用;@#@@#@2.3.5独特的散热设计,不仅显著提高了散热效果,而且便于散热器和风机的清洗、更换。

@#@@#@2.3.6一拖多功能,即一台变频器可以控制最多四台电机运行,满足风机/水泵等行业特性的需要;@#@@#@2.3.7专门设计的加泵延时和减泵延时功能,延缓电机起动/停止时间,保证水压稳定;@#@@#@2.3.8颇具特色的休眠功能,既保护电机,延长其寿命,又提高节能效果,而且消除了"@#@水锤效应"@#@,减小对电网的冲击。

@#@@#@2.4基本接线图如下:

@#@@#@图二变频器接线图@#@说明:

@#@@#@R、S、T:

@#@电源进线U、V、W:

@#@负载输出@#@P1、P+:

@#@直流电抗器连接端子(不接电抗器时应短接)@#@VRF:

@#@模拟电压(DC0—5V,或AC0—10V)信号输入@#@IRF:

@#@模拟电流(DC4—20mA)信号输入@#@VPF:

@#@电压反馈信号输入;@#@IPF:

@#@电流反馈信号输入@#@FMA:

@#@模拟信号输出,4—20mA@#@一拖多控制端子1K1、1K2、2K1、2K2、3K1、3K2、4K1@#@A1、B1、C1/A2、B2、C2:

@#@继电器输出端子,变频器有设定的动作时,常开@#@触点A、B闭合,常闭触点B、C断开,端子承受AC240V/1A或DC30V/1A。

@#@@#@压力传感器设置二处:

@#@一处为水泵出口管道,另外一处是离此300米外的电炉冷却水管道。

@#@通过这两处水压的对比,可以较好地调节电机转速,以满足炉台的水压需要。

@#@@#@当系统采用一拖多控制方式时,一拖多扩展单元1K1输出高电平信号,K12闭合,2号电机首先变频起动,当变频器运行到切换频率上限时,如果压力低于设定压力,该电机由变频切换到工频(K12断开,K11闭合),同时变频器输出频率迅速下降到0,如果压力仍低于设定压力,K22闭合,变频起动下一个电机(3#),直至压力满足设定压力;@#@反之,如果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变频器降频运行,当变频器运行到切换频率下限时,如果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将2号电机停止(K11断开),变频器升频运行一段时间后,检测压力,如果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变频器降频运行,直至满足设定压力。

@#@同理,4#、5#泵的运行和2#、3#泵运行是一样的。

@#@@#@改造前启动电流在350A以上,加装变频器后起动电流只有200A,运行电流约220A,设定变频器的加减速时间分别为10秒和12秒。

@#@@#@]@#@3变频节能分析@#@从水泵流体力学中可知,轴功率P=CP*H*Q(KW)(CP:

@#@常数,H:

@#@扬程,Q:

@#@流量)@#@而流量Q与转速N成正比,扬程H与转速N的平方成正比,故功率P与转速N的立方成正比,同时,频率F与流量Q也成正比。

@#@@#@我们可以用下表来比较不同流量下的节电率:

@#@@#@流量Q(%)@#@100@#@90@#@80@#@70@#@60@#@50@#@40@#@转速N(%)@#@100@#@90@#@80@#@70@#@60@#@50@#@40@#@频率(HZ)@#@50@#@45@#@40@#@35@#@30@#@25@#@20@#@轴功率P(%)@#@100@#@73@#@51@#@34@#@22@#@13@#@6.5@#@节电率(%)@#@0@#@27@#@49@#@66@#@78@#@87@#@93.5@#@表一泵类负载应用变频器后的节电率@#@我厂在开二台185KW大泵和一台75KW小泵工频运行的情况下,压力显得过大,当全部采用变频调速以后,转速降到原来的90%,即可满足压力的要求。

@#@如果电机按照输出轴功率是额定功率的80%运行,则变频后一年可节约电费:

@#@(电价按0.46元/度计算)@#@(185+185)*0.8*(1-0.93)*365*24*0.46=32.32万元@#@经过实际运行,我们算出变频前后一年可节约的电费:

@#@@#@改造前每台电机运行电流:

@#@I=280A@#@改造后每台电机运行电流:

@#@I’=220A@#@P=UeIcosφ=*380*280*0.86=158.48KW@#@P’=UeI’cosφ=*380*220*0.86=124.52KW@#@改造后可节约的电功率:

@#@@#@ΔP=P-P’=33.96KW@#@则全年节约电费:

@#@@#@ΔP*2*365*24*0.46=27.36万元@#@4变频器安装的注意事项:

@#@@#@新水厂配电间工作环境尚可,无特殊要求。

@#@但在安装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4.1变频器最好安装在控制柜内的中部,变频器要垂直安装,正上方和正下方要避免安装可能阻挡排风、进风的大元件。

@#@@#@4.2变频器上、下方距控制柜顶部、底部或隔板和其余元器件的距离须大于120mm,且通风良好,左右距档板和其余元器件的距离在50mm以上。

@#@@#@4.3为防止变频器的外部干扰,可采取下列措施:

@#@@#@4.3.1控制电路的信号线与动力线分开布线,两者不能平行排列,只能交叉穿过,控制电路的信号线最好用带屏蔽双绞线,并将屏蔽层牢固接于变频器PE端或公共端。

@#@@#@4.3.2当控制电路的信号线较长时,外部环境的干扰有可能从控制回路电缆侵入,造成变频器误动作,此时将线路滤波器串联在控制回路电缆上或将控制回路电缆穿过磁环并在磁环上缠绕两三圈后再接于变频器上使用,可以消除干扰。

@#@@#@4.3.3在变频器输入侧添加电感和电容,构成LC滤波网络。

@#@@#@5结束语@#@水泵经过变频运行后,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在供水可靠性,管网压力恒定上有了明显改善。

@#@所以,工业供水系统的变频发行是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1]森兰变频器SB12使用手册.@#@";i:

5;s:

27221:

"科学管理打造和谐校园@#@内涵发展创办满意教育@#@------邵寨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本期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遵循“一切为了孩子,让每名儿童都能拥有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和“科学论证抓决策,德育为首抓方向,精致管理抓常规,凝心聚力抓质量,目标定位抓跨越,挖掘潜能抓特色”的治校方略,紧扣“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项建设,四项活动,五项工作”的总体思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逐步深化教育改革,狠抓了青年教学师队伍建设、学困生转化、数学科攻坚等各项重点工作,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中小的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成绩:

@#@@#@通过一学期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巩固率达到了99.5%,思品合格率达到了99%,体育达标率达到了100%,学校安全无事故。

@#@学校内部管理全面加强,校园“三风”明显好转,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深入扎实。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双学双推”活动的安排意见,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经多方协调,积极联系,完成了宿办楼投入使用及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完成“文明单位”创建验收工作。

@#@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办学品味不断提升,“六园式”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严格落实各级关于地方疾病、流行疾病防控的安排意见,彻底杜绝了各种地方疾病、流行疾病的蔓延,高标准、严要求的抓建了各项常规工作,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了全市小学生书信大赛。

@#@学生管理严格规范,德育教育得到了全面贯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期末取得了学校综合考核第一位,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区第一位的好成绩。

@#@@#@二、主要做法及收获@#@1、以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工作作风。

@#@一是健全了学习制度,明确了学习时间,坚持了每周不少于两小时的集体学习制度,采用集体与分散,书写笔记与交流心得,学习理论与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扎实有效地组织全体教职工广泛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本期来,每个教职工书写政治学习笔记一万余字,撰写心得体会2篇以上,通过展评学习笔记,交流心得体会,做到学有所获,共同提高。

@#@三是加强对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和邵寨学区办学理念精神内涵的学习领会,进一步认清了形势,为提升教育质量理清了思路,统一了思想。

@#@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发放问卷调查表,全体教师深入剖析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强化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依法执教的师德师风建设。

@#@逐步解决了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精神状态不振,执行纪律不严,工作效果不佳,服务质量不高,办学行为不规,大局意识不强”的问题,有效杜绝了教师队伍中的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2、以“感恩教育”为重点,不断加强德育教育。

@#@一是强调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垂范作用。

@#@坚持以教师的表率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做到事无巨细、从严要求,着眼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教育,不断强化学校育人启智的双重教育目标,扎扎实实地抓建了学生的规范教育。

@#@二是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期我校将抓建养成、规范行为作为评价各班德育建设工作的准则。

@#@各级班主任采取思想引导、制度约束、活动实践、人文关爱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思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是把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学生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重点。

@#@调动家、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从心理疏导、学生生活等方面开展工作,突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重视了德育教育的学科渗透,各科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重视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主题明确、系列推进的德育教育方式。

@#@五是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分阶段组织开展针对父母、老师的“六个一”活动,(即:

@#@①为父母做一次饭;@#@②在家涮一次碗;@#@③为父母洗一次衣服;@#@④为父母洗一次脚;@#@⑤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或画一幅画,并写上祝福的话;@#@⑥为父母捶一次背。

@#@)激发了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培养了学生回报社会的美好品质。

@#@六是积极利用晨会、班会、集会、活动等渠道,多层次、多方位教育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

@#@@#@3、以夯实过程质量为核心,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

(1)着力实施精细化教学,切实落实了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

@#@一是狠抓了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环节。

@#@开学初教导处组织各级科任教师认真分析研读了教材和课标,确定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统一制定了标准高、目标定位准的教学计划和班级工作计划,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了交流计划、计划评议和审定工作。

@#@对不合要求,质量不高的各类计划,提出了改进意见,限期进行了整改。

@#@二是不断优化教案备写环节,各级各科教案统一实行新备、详备。

@#@从备写环节上突出了规范性,从教学实施上突出了实用性,从备写质量上体现了特色性,严格落实了超前备课,周初审定的教案备写制度。

@#@三是全体教职工做到课前3分钟侯课,严格遵守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缺课的上课纪律。

@#@四是积极落实“三管齐下”抓质量的措施,有效强化了“管课堂、管作业、管考练”提高质量的三个重点环节。

@#@五是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我校本期来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本期教学工作的重点,不断学习和研究县局关于“双学双推”的课堂教学改革精神,按照《邵寨学区“双学双推”活动方案》确定的实施步骤,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

@#@结合校情制定了《邵寨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坚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探索了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构建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以“参与式教学”为主导,以合作交流、探究训练为主体,以“尝试练习——合作质疑——互动辨析——归类拓展”为基本形式,积极践行“设疑预习——展示互动——探究提升——归纳反思——课堂测评”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得各年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增强,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六是教研教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

@#@本期来,学校组织进行了一至六年级科任教师教学评赛活动和五、六年级“同上一节课”教学评赛活动。

@#@全体参赛人员进行了听课、评课、说课和技能展示活动,教导处设计了说课评价表,进一步规范了评赛过程,提高了教案、说课稿的质量,对每名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说课、技能展示进行了量化打分,杜德平、杜婷婷、李书荣等一批学科引领新秀脱颖而出。

@#@七是积极实施了分类推进工作。

@#@按照学区提出的“摸思想,指出路,导方法,查作业,管成绩,堵退路”的六步跟踪督学法开展了学困生转化工作,提高了学困生学业成绩。

@#@七是加强了课外辅导,充分利用了早、午自习,晨读,午休辅导时段,合理划分了辅导科目,靠实责任,具体到人,有效提高了各时间段的利用率。

@#@八是精心组织了质量检测,坚持单元过关考试和月考制度。

@#@本期各级各科单元检测均达到了8次以上,月考进行了4次。

@#@每次月考,教导处统一汇总测试成绩,组织质量分析,适时调整了导教、导学策略。

@#@九是以《邵寨中心小学非基础课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对非基础课程教学加强了指导,重点进行了课堂教学检查,力求规范,富有特色,实现了教学工作动态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

(2)积极实施精致化管理,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实行了班子成员督查制,学校教导处制定了详细的班子成员轮岗督查制度,对每节课、每次集会都实行了专人考勤,详细记载,有效地扼制了教学常规中的不良行为;@#@二是严实了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修订完善了教学过程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严格的超周备课制度,误课登记处罚制度和教学常规月查、回查制度,强化了过程管理。

@#@三是落实了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检查。

@#@做到事前要求约束,事后评比考核。

@#@开学时对教学各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测讲评提出了质和量两方面的明确要求。

@#@在教师量化考核中从严执行,纳入各项工作奖惩评比之中。

@#@本期学校业务检查4次,作业教案展评一次,班子成员随机听评课110节以上。

@#@四是突出了对薄弱学科教学工作的抓建工作,学校负责同志多次组织进行了薄弱科教学研讨、会诊,制定了保证教学时间,精细化过程的抓建思路,有效促进了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五是落实了班子成员包级负责制,备课组长,科任教师包科负责制,三科(两科)平衡,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负责制,层层签订了质量目标责任书,把考核内容量化,把考核结果与评优选模、质量目标奖惩等工作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刚性化管理的原则。

@#@六是加强了毕业班的管理及教学辅导力度。

@#@开学初校重点审定了毕业班教学计划及班主任工作计划,制定了《邵寨中心小学毕业班教学指导意见》,确定了工作目标,分析了毕业班质量现状,完善了工作措施,要求毕业班教学要讲质量、讲效益,测验研讨、质量分析要注重实效性。

@#@中考后,帮助六年级科任教师结合中考成绩进行了质量分析,重新确定了奋斗目标,调整了教学思路,积极实施分层推进措施。

@#@七是建立健全了信访制度,本期召开了家长两次,学困生促进会两次,班干部会一次。

@#@八是召开了规模较大,规格较高,会风务实的前半期工作总结大会,对在前半期教室美化、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比赛、教学质量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班级进行了表彰奖励,对12名教学业绩突出的科任教师、3名模范班主任、120名“三好学生”、“学习进步生”、“优秀班干部”、“优秀路队长”进行了奖励,从而把制度约束和表彰奖励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全体师生赶有目标、学有榜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加强了班主任工作,本期召开班主作工作会5次,探索方法,交流经验,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

@#@ @#@十是强化了学生学藉管理,做好了学生巩固防辍工作,保证了各级各班学生的巩固率和升学率。

@#@@#@4、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

(1)整章建制,办学行为日趋规范。

@#@为了及时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立足校情,倾听民意,外学内创,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提交校务会议及教职工会议多次讨论,几拟其稿,最终形成了合乎政策法规,内容全面,融合校情、教情、学情的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的出台和落实,充分发挥了较好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不断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务实、高效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注入了新的活力。

@#@@#@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岗位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效益。

@#@一是坚持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工作思路不动摇。

@#@本期来,我校班子成员人数增加,管理力量加强,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得到了进一步细化。

@#@二是我们坚持了班子学习制度,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落实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考核跟进等制度,使班子成员既充分发挥了班子的群体协作优势,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班子成员认真负责、勇挑重担的积极性,消除了拖沓推诿的不良习气和做法。

@#@本学期,五名班子成员勇挑重担,全部担任教学工作,有四名班子成员任中高年级基础课教学工作。

@#@三是积极树立发展意识,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观,主动自觉地开展学习,从学习中找“差距”,从“差距”中求发展;@#@不断培养自身“四项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决策设计能力、组织执行能力、反思调整能力)。

@#@@#@(3)以校本研训为依托,外学内创,师资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一是坚持做到了硬班子带出强队伍。

@#@学校坚持进行了师德教育、师风评议、行为习惯自查、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定期考核评比、树立典型、表扬先进等活动。

@#@教师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变化,造就了一批讲师德、比贡献、创业绩的教师群体。

@#@扭转了开学初由于人事调整面大,教学人员紧缺,中低年级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工作量大,新进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日常教学工作不踏实等工作局面。

@#@二是充分发挥了师德量化考核,常规工作考核周志,考勤薄等评比监督作用,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考核了教职工工作;@#@三是构建平台,加强了校本研训工作,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自修,提高学历水平。

@#@第二,针对队伍年轻化的特点,组织开展了教学基本功的专题培训活动,做到了有主讲、有内容、有练习、有考核,本期共开展培训10次,担任辅导教师10人次。

@#@全体老师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30岁以下的教师设有个人技能练习簿,及时撰写技能培训笔记和心得体会。

@#@第三,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本期学校完善了教师读书活动制度,专人负责,为教师推荐读书目录,汇总教师本期必读书目录,按计划组织老师召开了两次读书活动报告会,交流了经验和体会。

@#@一期以来,教职工人均抄写读书笔记50页以上,完成读书心得体会2篇。

@#@第四,本期开展各种技能展示2次,教案展评2次,促使青年教师人人有进步,个个有提高。

@#@第五,以《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和成果推广为依托,结合校情,立足岗位,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教育科研水平。

@#@第六,发挥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引导培养作用,坚持每周开好一次教研组会,一次备课组会,通过学习、研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四是全面实施双学双推活动,重视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组织教师进行了典型教学案例的设计培训,分层次开展了示范课,研究课,研讨课活动,通过三轮不同层次、范围的听课、评课,使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五是着眼长远,以青蓝工程为依托,开展了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本期共结成6组帮扶师徒,按照学区、学校有关帮扶细则,实行了中青年教师的捆绑式发展。

@#@六是制定了《邵寨中心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教师的各项考核挂钩,加快了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六是采取“走出去”观摩学习与网络研修相结合,提高了培训实效。

@#@本期组织8名骨干教师赴东关小学观摩学习;@#@安排18人次的中青年教师参与“国培计划”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七是开展了优秀论文征集上报活动,共收集整理论文20篇;@#@@#@5、重视校园安全维稳,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

(1)学校的安全、卫生、法纪教育经常化,保障措施得力,工作责任落实,收效良好。

@#@一是责任到人,人人有责。

@#@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副校长为安全管理常务负责人,设立了安全管理办公室。

@#@确定了第一责任人、具体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职责。

@#@同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了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二是从细节抓起,事事不漏。

@#@学校成立了安全检查小组,以防火、防暴、防毒、防盗为目的,实行了一周一次检查。

@#@开展了创建“平安学校”、“平安班级”活动,落实了路队护送制度,定期召开路队纪律整顿会。

@#@落实了《晨检制度》、《缺勤病因追查制度》,校内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课间值班制、值周组巡查制。

@#@三是安全巡查常抓不懈,做到组织得力,安全有效。

@#@每天的上下操、路队管理、重大活动都有科任教师一前一后进行监管。

@#@一期来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四是把道路安全,楼道楼梯行走安全,水电使用安全,饮水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进行了全方位管理。

@#@五是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阳光体育”,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六是落实“一扫两捡三查”制度、周五卫生大检查制度和流行疾病防控制度,教育全体学生养成了讲究卫生,保持清洁的好习惯。

@#@@#@

(2)因地制宜,“六园式”校园创建初见成效。

@#@一是狠抓教室布置和队列队形、广播操评比工作。

@#@各班均建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各有特色的学习园地和图书角。

@#@中高年级各班办有“手抄报”、“百科知识”,“数学乐园”,“养成教育成果展”等专栏,较好的地发挥了环境的感染、熏陶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多种活动形式,为创建和谐校园注入了活力。

@#@三是积极组建红领巾监督岗,极大的发挥了少先队在学校工作中的辐射、引领作用,活跃了学校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

@#@四是适时刷新、喷绘了宣传图片、标语60多㎡,浓化了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成立课外举活动小组,制定了计划,安排了活动时间、场地、负责人,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校园增添了生机。

@#@五是加强了学生课间活动的指导,丰富了课间生活。

@#@坚持了“两课两操”正常开展。

@#@@#@6、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后勤管理,提升服务意识,实现服务育人目标。

@#@一是加强了学校收费管理,规范了收费行为,杜绝了乱收费。

@#@依法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

@#@二是严格执行了经费申批报账制度,加强了财务管理,确保了学校经费的良性运作,进一步使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

@#@三是加强对学校的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财产的使用保管制度、赔偿制度。

@#@教育师生爱护公物、节约水电、杜绝浪费。

@#@四是重视人文关怀,落实了校园执法自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

@#@五是依据校情,竭尽全力,积极创造条件,狠抓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开学初,学校主要班子成员和总务处,集思广益,科学谋划,花大气力,下大工夫,在宿办楼竣工交付使用前后,为全体教职工的按时入住多方奔走,积极联系,购置、调配办公桌椅50多套,添置卫生用具,保证了全体教师的按时入住。

@#@六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学区安排的单项工作任务。

@#@前半期我们组织组织三至六年级314名学生参加书信大赛,共投寄稿件605份。

@#@按期完成了教育年报、人事年报、校方责任险、寄宿生生活补助和疫苗注射等方面的具体业务。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1、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教师人数短缺,中低年级班额过大,对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

(2)学校管理教学的力度不够,制度执行不力,抓管力度不大,不能立足校情实施精致化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实不细,个别班级的单科成绩有明显下滑现象,教师的整体步伐不够统一,质量提高不快,致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发展不平衡。

@#@@#@(3)班级管理方法单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不经常或方法简单,教育效果不佳,致使学生缺乏进取心,自我管理意识谈薄,以至于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4)教师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教师的思想认识、工作作风转变不够到位,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强,工作推诿拖沓,效率不高,存在一般化和表象化的现象。

@#@@#@(5)课堂教学改革步伐缓慢,教学效益低下。

@#@我校青年教师人数较多,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欠缺,精力投入有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知识拓展延伸不到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耐心,教与学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课堂教学的主环节、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研教改成果不能适时运用到教学中等问题突出存在。

@#@@#@(6)学校部分工作起点定位低,实施效果欠理想,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班子成员缺少创新意识,在实现学校整体工作的突破上,尚需要深入的讨论、思考。

@#@@#@(7)教职工学习氛围不浓,骨干教师匮乏,培养青年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培养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新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①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 @#@@#@②奋斗目标: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校园建设,健全内部设施,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学教学改革,加强特色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到下期末使我校跻身为“校风正,环境美,设施全,质量高,有特色,创一流”的中心小学前列,实现中小的跨越式发展。

@#@@#@

(2)新学期的重点工作与工作打算:

@#@@#@①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完善青年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培养体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二是拆除旧房、合理规划,合理栽培常青苗木花草,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三是定期更换校园板报,坚持校园广播,开展健康的文娱活动(春运会、“六一”庆祝活动及其它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四是全面推进“双学双推”活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促使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年初既定目标;@#@五是加强电教辅助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校园区域网使用率;@#@六是加强德育教育,安全、法纪教育,杜绝违法乱纪。

@#@@#@②工作打算:

@#@一是以转变班子成员工作作风,带动全体教职工工作作风转变,进一步强化“三风”建设;@#@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整体素质为中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改革为动力,创设教师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工作好、有特点”,能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是大力开展班会视听、班风评议、班主任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师生问卷调查等活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群策群力探索班级管理的好方法,好途径,切实强化班风和学风。

@#@四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制度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

@#@细化管理目标,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管理督查,提高执行力度。

@#@五是按照既定课改目标,扎实、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六是丰富校本研训形式,提高教研教改水平,使培训效果明显化,教研教改成果扩大化。

@#@@#@总之,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既有成绩,又有不足。

@#@回顾总结,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找准问题,找出对策,主动改进,才能让学校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使学校越办越好,社会满意度越来越高,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朝着“争一流,创特色,办名校,建和谐”的方向迈进。

@#@@#@@#@邵寨中心小学@#@二○一一年一月十日@#@科学管理打造和谐校园@#@内涵发展创办满意教育@#@------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邵寨中心小学@#@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i:

6;s:

1072: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个人述职@#@一年来,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尊重领导,团结同志,遵纪守法,关心、爱护学生,上进心强,不断进取。

@#@能严格要求自己,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学中,能积极探讨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专研新教材,认真书写教案,课堂教学认真,教学方法灵活,能认真按时下班辅导,作业能按时全收全批,考核方法科学合理,能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实验演示技术全面,自己所任科目,学生喜爱,学习兴趣浓,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

@#@今年六年级数学在升学测试中名列全乡第三,受到学校、中心校的表彰奖励。

@#@@#@任教育主任,工作积极,能勇挑重担,任劳任怨,敢抓敢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

@#@@#@本人一直坚持出满勤,无缺矿,超负荷工作。

@#@@#@";i:

7;s:

29220:

"附件1: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

@#@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

@#@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

@#@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1.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

@#@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

@#@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1.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

(2)性格分析与调适。

@#@@#@(3)能力分析与提高。

@#@@#@(4)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调整。

@#@@#@(5)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分析与改善。

@#@@#@3.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

(1)家庭状况变化分析。

@#@@#@

(2)行业发展动向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

@#@@#@(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发展措施的要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成。

@#@理解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理解近期目标和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

@#@形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实事求是的观念,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发展理念,形成脚踏实地实现发展目标的态度。

@#@@#@运用:

@#@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

@#@@#@教学内容@#@1.确定发展目标@#@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

(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3)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

@#@@#@2.构建发展阶梯@#@

(1)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

(2)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

@#@@#@(3)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

@#@@#@3.制定发展措施@#@

(1)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

(2)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务、标准、时间)。

@#@@#@(3)实现近期目标的具体计划。

@#@@#@(四)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就业形势和有关创业的政策,理解角色转换的重要性;@#@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

@#@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运用:

@#@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教学内容@#@1.正确认识就业@#@

(1)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

@#@@#@

(2)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2.做好就业准备@#@

(1)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

(2)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3.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

(1)创业的重要意义。

@#@@#@

(2)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3)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调整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明确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管理与适时调整。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

@#@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评价的必要性,理解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

@#@形成科学管理、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培养成功者的心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努力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

@#@@#@运用:

@#@掌握管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方法,认真践行发展措施,学会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教学内容@#@1.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

(1)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措施。

@#@@#@

(2)定期检查职业规划执行实效。

@#@@#@(3)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2.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

(1)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

(2)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

@#@@#@(3)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1)评价职业生涯成功的不同价值取向。

@#@@#@

(2)评价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

@#@@#@(3)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1.教学原则@#@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

@#@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

@#@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

@#@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展措施,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管理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2.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

@#@教学时间32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课程内容@#@学时@#@课程介绍@#@2@#@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4@#@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8@#@(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6@#@(四)@#@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6@#@(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6@#@考核@#@2@#@机动@#@2@#@合计@#@36@#@4.活动建议@#@职业生涯演讲和艺术形式的表演、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形式。

@#@多数实践内容应安排在班会、实训、实习或课余、假期进行。

@#@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等设计过程,应该以预留作业的形式完成,并结合作业开展相应主题活动。

@#@@#@教师要当好班主任、团委、学生科(德育处)开展学生活动的参谋,调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中应有的引领作用。

@#@@#@5.教学资源@#@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等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1.评价目的@#@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

@#@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

@#@@#@2.评价原则@#@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

@#@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评价方式@#@评价应以各规划环节产出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整体质量和相应调查报告、总结等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4.评价标准@#@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

@#@运用评价主要指职业生涯规划各环节和整体产出的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激励作用。

@#@@#@附件2: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

(二)知荣辱,有道德@#@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内容@#@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

(2)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1)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

@#@@#@

(2)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3)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理解诚信和公道的意义,培养诚实、守信、公道的品质。

@#@@#@(4)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懂得服务、奉献的意义,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理解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倡廉的意义,增强廉洁意识。

@#@@#@3.遵守行业道德规范@#@了解相关行业特有的道德要求,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践行行业道德规范。

@#@(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4.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

@#@@#@运用: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内容@#@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

(2)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2.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1)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

@#@@#@3.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1)理解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

(2)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增强守法意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运用:

@#@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内容@#@1.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1)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

(2)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

(2)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行为犯罪作斗争。

@#@@#@(3)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的意识。

@#@@#@(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的、经济的法律常识,树立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信念,提高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运用:

@#@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教学内容@#@1.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1)了解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

(2)了解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了解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4)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5)了解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承担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

@#@@#@2.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

(2)了解设立企业的有关条件,理解企业应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3)了解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法律规定,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遵守行业法律法规@#@了解规范相关行业的主要法律,树立遵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1.教学原则。

@#@@#@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

@#@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

@#@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2.教学方法。

@#@@#@

(1)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

(2)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

@#@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活动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追求实效、确保安全。

@#@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给予认真、及时的指导。

@#@要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总结等方式,整理学生的收获,交流学生的体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4.教学资源。

@#@@#@

(1)教学用具。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校园网等辅助教学,尤其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

(2)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道德楷模、法律专家和德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

@#@@#@各地职业教育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

@#@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生动实用;@#@社会德育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

@#@教学时间为32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课程内容@#@学时@#@课程介绍@#@1@#@

(一)@#@习礼仪,讲文明@#@5@#@

(二)@#@知荣辱,有道德@#@8@#@(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6@#@(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4@#@(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8@#@复习考试@#@2@#@机动@#@2@#@合计@#@36@#@五、评价和考核@#@1.评价目的@#@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以便发扬成绩、找到差距、明确方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由此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使教师透过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以便发扬成绩,改正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评价原则@#@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公正;@#@激励学生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

@#@@#@其中的全面评价,要求对学生从知、信、行三个维度予以评价,尤其重视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行为表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既评价学生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

@#@@#@3.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

@#@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

@#@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方式。

@#@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估等方式。

@#@@#@4.评价标准@#@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认知评价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运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和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i:

8;s:

30204:

"《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缘起@#@

(1)课题提出的背景@#@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潮流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江苏省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大举措。

@#@为此我校提出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课题研究。

@#@@#@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虽然信息技术在学校得到了一定应用,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突出的问题是:

@#@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完全普及,部分教师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育教学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手段,难以适应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1、概念的界定:

@#@@#@①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②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③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建设一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2.研究的实践意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是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业务精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扩大了人的认知空间,并且使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认识事物更加准确、全面。

@#@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能更加突出认知主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从而建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这样既重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又重视了学生兴趣、主动性与学生的心理结构。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4、研究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构建一支较高水平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

(2)加快教师继续教育及校本培训建设,逐步构建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体系。

@#@@#@(3)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研究内容设计@#@1、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研究。

@#@研究如何建设良好的信息环境。

@#@@#@

(1)加大投资力度,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

(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丰富教育资源。

@#@@#@2、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意识及运用能力。

@#@@#@

(1)教育观念的研究。

@#@@#@

(2)教学方法的研究。

@#@@#@(3)教学技能的研究。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

@#@研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设计@#@第一轮实验(2005.5-2005.8)@#@1、基础建设:

@#@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光纤接入无锡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班班通"@#@。

@#@@#@2、资源建设:

@#@建设视音频资源库、课件、素材资源库、电子图书管理系统。

@#@@#@第二轮实验(2005.9-2006.2)@#@1、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

@#@@#@2、教师继续教育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培训主要分两个阶段:

@#@@#@全员培训:

@#@50周岁以下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聘请专家、教育局领导进行专题讲座。

@#@@#@重点培训:

@#@教学骨干、青年教师参加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培训,通过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

@#@@#@3、开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讨活动。

@#@@#@第三轮实验(2006.3-2007.5)@#@1、以教学资源应用为主,实现在线考试、在线答题、在线点播。

@#@@#@2、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通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借鉴他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研究。

@#@@#@2、调查法。

@#@通过调查法,掌握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3、行动研究法。

@#@运用研究法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批判性反思。

@#@@#@4、经验研究法。

@#@对研究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总结,揭示经验的实质。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

@#@建立完整的课题组,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2、人员保证。

@#@课题组成员都是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

@#@@#@3、制度保证。

@#@@#@①学习制度:

@#@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教学技能培训。

@#@@#@②研究制度:

@#@每学期上3-6堂教科研展示课。

@#@@#@③激励制度:

@#@对课题研究有较大贡献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④经费保证:

@#@每学期保证一定的科研经费。

@#@@#@七、预期研究成果@#@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5.3-2005.8)@#@

(1)搜集有关文献资料,认真选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建立课题组。

@#@@#@

(2)指定调查问卷,调查研究目前教师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

@#@实证研究阶段(2005.9-2007.5)@#@

(1)按研究设计方案在每学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实事求是地开展课题研究。

@#@@#@

(2)及时记录,收集数据等资料,不断小结。

@#@@#@(3)定期开展研究课、课题研讨会,讨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4)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并及时地撰写研究论文和经验总结,在各级评比中或各级报刊中推广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07.6-2007.8)@#@

(1)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对数据系统地进行统计分析。

@#@@#@

(2)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论文、教案集,推广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人员分工@#@1、课题组织@#@组长:

@#@周永强@#@副组长:

@#@邹学军@#@组员:

@#@王元讯、殷明、吴平一、周伟华、各年级组长、骨干教师@#@2、课题组分工@#@周永强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研究活动的组织。

@#@邹学军负责课题研究条件的保障,王元讯负责论文、教案的结集。

@#@周伟华负责课题研究网络技术保障,参与行动研究。

@#@其他成员在所在班级进行研究活动,及时分析总结研究进展情况。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建设@#@发表日期:

@#@2008年09月11日 @#@来源:

@#@教育信息网@#@ @#@ @#@ @#@一、分析现状 @#@抓住关键@#@ @#@ @#@ @#@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级各类电教部门的大力倡导和学校的积极努力下,我国的的教育信息化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计算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网络技术、校园网、教育区域网等教育现代化逐步走进了校园,在教育教学中展示了强劲的生命力。

@#@然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 @#@ @#@ @#@观念问题仍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有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搞“应试教育”那一套,教学观念还很陈旧。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

@#@ @#@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上变化,因此,教学改革不只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对教育信息化持怀疑态度。

@#@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是广大教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 @#@ @#@教师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掌握和运用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在内的多种现代化教育传播媒体。

@#@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和要求还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同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

@#@即使在某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里,先进教学仪器设备也由于教师们头脑中的"@#@软件"@#@跟不上硬件的发展进度而成为“摆设”。

@#@如果教师不懂多媒体计算机、没有教育信息化观念,学生很难学会应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和具备信息素养,就会影响一代人。

@#@一般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过程中,有两个普遍存在的困难,一是基础差:

@#@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他们从读书到教书一直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方式,从没摸过计算机,认为计算机很神秘,出于教师的自尊,甚至没有勇气去学;@#@二是广大一线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他们既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家访等,被淹没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日常事务中,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存在着一些困难。

@#@@#@ @#@ @#@ @#@信息技术装备上去以后,如何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就成为突出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中,建设一支信息化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 @#@ @#@二、明确目的 @#@ @#@学用结合@#@ @#@ @#@ @#@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师所要掌握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

@#@教师队伍必须自觉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实现教育的一次革命。

@#@面对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教师还缺乏准备,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的意义还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教师不可能游离于教育信息化进程之外,教育的信息化也不能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是教师无法回避的事实。

@#@因此,需要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应当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信息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

@#@教师应该首先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意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 @#@ @#@ @#@要真正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去,应该改进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让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教师培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研究教学,服务于教学;@#@从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

@#@在培训过程中,强调针对性、开放性、情境性、协作性等原则,兼顾学科体系的不同和受训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

@#@他们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术的培训,而是强调师生互动、学员交流,自主操作和协作学习相结合,使教师树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观念,并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 @#@ @#@ @#@笔者认为,作为普通教师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所有技术。

@#@教师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目的主要有三:

@#@一是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计算机技术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只有教师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

@#@二是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

@#@制作并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情趣盎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进修“充电“的需要。

@#@nternet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学科知识信息、专业理论信息、教育科研信息,教师通过上网浏览,下载有用的信息,进行”充电“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在安排培训内容时要采取学以致用的策略。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每次培训的目标是完成一项任务(一项技术),学了就可以用。

@#@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就可以学完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WORD、POWERPIONT、EXCEL、用FLASH制作课件,使用Internet浏览、下载文件、收发邮件;@#@计算机安全(防病毒)等。

@#@@#@ @#@ @#@ @#@三、宏观入手 @#@搞好培训@#@ @#@ @#@ @#@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人才,在于培养大量的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

@#@因此,对教师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应该与时俱进,要采用新的思维和超常规的方法,跨越发展,加快培养我国的信息技术人才。

@#@@#@ @#@ @#@ @#@大规模集体异地培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加重中小学教师经济负担,引发学校内部管理矛盾等诸多弊端。

@#@而源于学校本身发展需求,由学校启动的教师培训方式,在小学教师非学历的信息技术培训中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根据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现状,立足本校,利用本校资源有效开展信息培训。

@#@因此,学校可利用已有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形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而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周期短,发展无止境,任何教师一次性短期受训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立足于本校培训无疑为教师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支持。

@#@实践证明,采用校本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 @#@ @#@ @#@所谓校本培训,简言之就是学校自主开展的培训,它是相对于脱产集中培训而言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校本培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特点上:

@#@第一,校本培训在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可以长期连续进行;@#@第二,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边学边用;@#@第三,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安排培训内容,掌握培训进度;@#@第四,校本培训省时、省力(避免旅途劳累)、省钱。

@#@@#@ @#@ @#@ @#@就现阶段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来看,一是存在一种培训的知识不系统,整体观念不强的现象;@#@二是单纯是技术层面的培训。

@#@我们要从从宏观入手,整体把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系统工程,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长远的培训规划,确定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为此,培训内容不仅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和了解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以及CAI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式,能主动应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包括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FLASH软件。

@#@能结合教学的科学理论使用网络资源库进行信息的搜索、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播。

@#@能设计与自己的所任学科整合的CAI课件的文字脚本,编制CAI网络课件。

@#@能使用投影和多媒体演播系统。

@#@因此,有相对稳定的培训主管部门和领导,确定明确的长远规划和分期目标是搞好这一培训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 @#@ @#@ @#@四、多种形式 @#@建设队伍@#@ @#@ @#@ @#@教师队伍是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与科研的主体。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中小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

@#@正如国家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

@#@“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的探索;@#@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

@#@”目前,我们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的素质是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求。

@#@@#@ @#@ @#@ @#@在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功能,在教学中得以迅速开发和应用,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自己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师角色的这种变化,不仅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同时与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教师是新技术运用的关键要素,教师素质的提高、知识不断的更新,是新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但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环境,广大教师还缺乏必要的技术和意识,或者说还缺乏必要的信息素质和以创新思维为主的整体业务素质。

@#@在我们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建有计算机教室,部分学校建起了校园网,拥有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但使用效果却不太好。

@#@调查表明:

@#@是我们教师对计算机应用技能不够熟练,对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和认识还很薄弱。

@#@因此,加强对广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培训已刻不容缓。

@#@@#@ @#@ @#@ @#@在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如下两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主要包括:

@#@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各种信息平台的操作技能;@#@多媒体CAI的教学方法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应用、评价;@#@教学软件制作与开发;@#@网络化教学的一般原理,学会网络查询、网络通信、网络上进行教学的方法。

@#@二是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了解现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的创新观念,善于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等。

@#@@#@ @#@ @#@ @#@许多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表明:

@#@我们中小学教师在现代化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这对培养跨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不利的。

@#@因此,必须寻求培养教师现代化素质的途经和方法,提高教师创新素质和现代化教学的能力。

@#@培养教师的现代化素质可采用如下的途经和方法:

@#@一是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

@#@建立以县(区)为中心的现代化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各种培训。

@#@同时将培训是否合格与上岗联系起来,作为衡量合格教师必备指标。

@#@二是设置专门的培训人员。

@#@培训中心包括以下人员:

@#@教学设计专家、计算机软件开发制作人员、教育信息技术人员和各种培训的教师。

@#@三是根据需求设置教学内容。

@#@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对在职教师的技能训练要有针对性,在分析他们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中的实际要求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并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

@#@四是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人网"@#@、"@#@天网"@#@、"@#@地网"@#@缺乏整合,力量分散,资源浪费;@#@各种教育形式缺乏沟通,优质资源难以共享,教师培训质量效益难以保障。

@#@大面积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以加强教师教育系统(人网)、卫星电视网(天网)与计算机互联网(地网)"@#@三网"@#@沟通,建立和依托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 @#@ @#@总之,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教师队伍要有多种途径,从大学师范教育到各个学校的校本培训都要用系统论为指导,解决“源”与“泉”的问题。

@#@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成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使“全民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和“终身学习”逐步变为现实,促进我国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谈信息技术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国教育先锋网2008-08-26邬争胜@#@□宁波市教育考试中心@#@信息技术教师是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教师,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决定着我国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

@#@如何加强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征要求的素质:

@#@掌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规律、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信息文化的传承能力、具有知识信息化的整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1.信息技术师资力量匮乏。

@#@从学校来说,引进的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少。

@#@在职的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还充当了本校的技术支持人员,包括为学校购置计算机设备,搭建校园网、学校计算机房、网络设备乃至全校所有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为其他学科教师制作上公开课或参加比赛的课件,甚至要停掉信息技术课,亲临公开课现场帮其他学科教师调试机器和课件。

@#@@#@2.信息技术教师培养不够。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培训深造机会比较少。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没有安排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再教育。

@#@笔者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奉化市一线教师中了解到:

@#@信息技术教师一般很少有专业培训、深造的机会,仅有的交流、培训也是停留在本校的教研活动。

@#@另外,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因工作量大、事务烦琐等原因,很少有时间进行自我知识更新。

@#@二是教学培训不够系统。

@#@目前,培训主讲老师一般是非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很多甚至不懂基本的教育规律,很少顾及听课学员的感受。

@#@笔者多次看到不少信息技术教师的案头都有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培训计划安排,大多是一周时间,但安排的内容过多。

@#@三是评价体系不健全。

@#@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科学化的。

@#@而一般培训机构采用的考核方法不是很科学,往往一刀切,理论与实践不相适应,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体系,很多是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来考核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没有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与优势,没有把握信息技术教学特色。

@#@@#@3.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地位比较低。

@#@学科建设的不健全使得信息技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感觉到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首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大多数地区(特别在中西部地区)都没有单独的职称系列,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极其不顺畅,在学历、工龄等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师要获得相同的职称晋升,往往要比其他学科教师多付出几倍的努力。

@#@其次,由于部分领导的认识不足,在一些学校,信息技术课被认为是可开可不开的“小三门”。

@#@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肤浅,把开信息技术课当作是“面子”问题,开设了说明学校师资强,没开设说明学校师资弱,仅仅是“摆摆样子”,应付上级检查。

@#@很多学校把原来的每周开设两节信息技术课的标准改至每周一节,甚至两周一节。

@#@如此一来,很多教学内容都不能完成。

@#@@#@二、如何建设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和更新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掌握知识的需要。

@#@国家、学校应从政策上关心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更新问题,从各方面建立一个推动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的有效机制,强化学习,不断给教师加压。

@#@具体说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政府重视,落实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凡具备条件的师范院校要积极开办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

@#@鼓励和引导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院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

@#@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使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

@#@鼓励和支持师范院校师生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咨询";i:

9;s:

3433: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聂盛林@#@本学期我担任九

(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

@#@已是毕业班,教学任务自然较繁重。

@#@时间很仓促,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经过不断努力最后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现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注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工作面临的是一群适逢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提高成绩的主体。

@#@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意识。

@#@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我觉得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在快乐地学习当中发挥他们的智慧潜能。

@#@首先应多了解学生与其谈心,帮助学生缓解考试压力。

@#@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升学,家长期盼的压力,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

@#@还有青春期的迷茫。

@#@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作为语文科任教师兼班主任,我注重与学生进行谈心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找到努力的目标。

@#@@#@二、紧抓课堂教学这块学习阵地,积极探索有效教学@#@能严格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考试大纲》,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上好每一堂课。

@#@我们九上书本一共编排了六个单元,重点是诗歌单元、小说单元、文言文单元教学,难点是议论文教学。

@#@教完还要教学下学期文言文单元,因此内容含量大,系统性强,在课堂上我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

@#@例如,教学诗歌时我就自己下载播放配乐朗读或相关音乐,通过这样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来带动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探讨学习。

@#@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讲读结合,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教材。

@#@布置好作业,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分析。

@#@紧抓后进生的学习督促跟踪@#@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全批全改,这样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随时调整教学。

@#@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评督促,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对于班上的后进生,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谈理想、谈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坚持听课、评课,注意学习学校里老教师的好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与组内老师积极讨论,学习兄弟学校课程改革好的经验,并试着拿一些适合学生教学方法来用。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仍然有缺陷。

@#@例如,课堂语言不够有激情等,但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i:

10;s:

26148:

"2014年控辍保学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校对控辍保学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认真招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

@#@@#@  1、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周会、班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师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和讨论,更新师生的法律观念,使全体师生充分了解了控辍保学的重要性。

@#@@#@  2、积极开展“走千家、进万户,共建连心桥”活动,我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全校教师要全部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采用每位教师包村包户包学生的方法,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双优生、特长生、贫困生、残疾生、双差生、借读生、有辍学苗头的学生、有声望家庭的学生必到。

@#@在走访中,教师们要向学生及家长介绍各种教育法规政策,特别讲解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知识;@#@向家长交流管理方法和经验;@#@与家长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有辍学念头的学生,要多人多次去座谈,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动向,了解他们厌学的原因,并根据他们的要求及时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系列的措施和行动,拉近家长和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关系,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  3、通过编辑和印刷《致家长一封信》及其它宣传形式,使家长和学生了解《教育法》、《九年教育法》等政策法规、县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使家长和学生能掌握和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有关生活常识等,从而使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得到改变和稳定,使家长支持鼓励孩子上学,学生主动热爱学习。

@#@@#@  4、加大辍学学生劝返力度,根据政策法规及上级精神,落实每一名教师的责任,并通过家访做好辍学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对于确实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学生,并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他们回来后有关思想、学习等各方面补救工作的准备。

@#@@#@  总之,本学期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让社会、家庭更了解了学校,让学校更了解了学生,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以后顺利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力争创建“无辍学校”,最终实现“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  @#@2014年控辍保学工作总结

(2)@#@  控辍保学工作是全面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学校控辍保学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下,我采取了各种措施,努力做好控辍保学的工作。

@#@现对一学期的控辍保学工作总结如下:

@#@@#@  一、提高认识,思想到位@#@  开学初,我充分认识到了控辍保学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从而使我对控辍保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成为我努力工作的思想基础。

@#@@#@  二、关心后进生,照顾特困生@#@  只有思想基础是不够的,工作还是需要方法和手段的。

@#@在一学期来,为了我所包村组的控辍工作,我动了很大的心思,采取了各种措施。

@#@@#@  1、摸清流失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我们班的学生,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所以,开学一个月内,我进行了摸底工作。

@#@了解了后进生和特困生情况,并建立了后进生和特困生名册。

@#@@#@  2、建立学生名册,上面详细准确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

@#@一旦发现问题和家长及时沟通。

@#@避免了由于学生因厌学而误课过多的辍学现象。

@#@@#@  三、配合学校各种活动,促进后进生的转变。

@#@@#@  1、后进生往往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学校、班级对他们缺少吸引力。

@#@@#@  2、为了控辍保学,学校也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来吸引学生。

@#@作为老师,我认真配合学校各项活动,从来不去敷衍。

@#@每次都按要求认真布置。

@#@这样,增强了集体的荣誉感,使那些特困生和后进生感受到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

@#@@#@  总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健康稳定的学习生活牵动着社会的未来和家长的希望。

@#@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本。

@#@关注、关爱、关心、每一个学生。

@#@让我们的校园成为他们成长的乐园。

@#@@#@  @#@2014年控辍保学工作总结(3)@#@  为进一步推进我乡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乡各校在乡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各村、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让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现将我乡本年度“控辍保学”工作总结如下:

@#@@#@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  各校校长高度重视本校的“控辍保学”工作,认真按照上级精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宣传工作,落实“依法控辍、管理控辍、科学控辍、以情控辍”的具体措施,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

@#@@#@  二、“控辍保学”工作基本情况@#@  1、全乡学校基本情况。

@#@我乡现有初级中学一所,15个教学班,秋季学期开学在校学生885人;@#@小学六所,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57人。

@#@@#@  2、“控辍保学”指标完成情况。

@#@全乡各校始终把控辍保学工作当作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经过不懈努力,我乡中小学辍学率均在省规定指标范围内,具体情况如下:

@#@@#@  中学:

@#@2014初,在校学生885人。

@#@现辍学14人,辍学率1.35%。

@#@@#@  小学:

@#@2014年初,在校学生1757人,无人辍学,辍学率0。

@#@@#@  三、“控辍保学”工作做法@#@  我乡始终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坚持“依法治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依法控辍、管理控辍、科学控辍、以情控辍”四个方面开展控辍工作。

@#@@#@  1、强化政府行为,做到管理控辍。

@#@@#@  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我乡的“控辍保学“工作采取全面发动、形成合力的作法。

@#@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抓、所有干部共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教育法律意识,让家长、学生明确接受义务教育是一种守法行为,使送子女入学真正成为广大家长的自觉行动。

@#@@#@  2、落实双线控辍目标责任制,做到以情控辍、依法控辍。

@#@@#@  首先,构建了“乡——村——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控辍管理网络,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统一。

@#@落实双线控辍目标责任制,即:

@#@政府系列——乡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学生家长签订控辍命中注定责任状;@#@教育系列——乡教育管理中心与学校、学校与教师、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干部、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控辍保学责任,要求各方充分行使责任状中的权利,履行全部义务,并纳入乡、村、校干部年终考核内容。

@#@形成了上下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多方联动、覆盖全乡、有效运行的控辍网络。

@#@@#@  其次,完善法规,严格执法,依法控辍。

@#@我乡制定了控辍命中注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完备、有效的控辍方案和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严惩造成辍学的责任人。

@#@对于那些经反复教育仍不送子女上学的家长,采取法律手段,对其进行罚款、起诉,强制其送子女返校。

@#@@#@  四、控辍保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我乡的“控辍保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目前,仍有部分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易产生辍学念头,主要问题及困难是:

@#@@#@  1、受当前“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易产生出门打工挣钱的念头;@#@@#@  2、学校办学条件滞后及教学方式单一,部分学生在书本知识学不好的同时,其他爱好特长在学校没有发展空间,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最终走上辍学之路;@#@@#@  3、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呵护照顾以及学习上的辅导、心灵上的交流,学习成绩及思想表现越来越差,最终走上辍学之路;@#@@#@  辍学率的高低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当地办学条件、人民群众对接受教育的认识程度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优劣。

@#@“控辍保学”是一个综合性较强工作,它不是哪一个教师、学校的事,更不是哪一个领导的事,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真正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转变教育方式、转变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思想,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是与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离不开的。

@#@@#@  @#@2014年控辍保学工作总结(4)@#@  一年来,我校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部门活动安排,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坚定控辍保学工作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坚持依法控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控辍方针,落实“以质控辍、以德控辍、以资控辍”的具体措施,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使我校在校生巩固率要达到98%以上,我校的具体做法是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各级党政有关教育管理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都十分重视学校的"@#@控辍"@#@工作,在有关教育的各种各样的会议上曾强调要抓好"@#@控辍"@#@工作,并做了具体的指示。

@#@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在上头各级领导的领导下,都很重视“控辍”工作。

@#@我们认为“控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我校每年每学期都要达到"@#@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目的要求,才算是真正“控辍”,才算是真正普及小学阶段义务教育。

@#@因此,我校对“控辍”工作从没有丝毫松劲的思想,全体领导都积极工作,加强管理。

@#@我校成立了发动学生入学领导小组。

@#@校长兼组长,教导主任兼副组长,其他领导成员当组员。

@#@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干发动适龄儿童入学,做好入学情况调查统计、汇报、组织参与捐资助学等工作。

@#@@#@  二、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强化依法治辍@#@  1、增强师生依法治辍意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每年3月和9月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控辍保学"@#@宣传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向学生宣讲《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使广大师生认识到,《义务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的行为规范,任何人不能以个人意志和好恶凌驾于《义务教育法》之上,而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义务教育法》,否则就是违法。

@#@@#@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实施义务教育的良好环境。

@#@认真落实依法治辍的程序。

@#@一是坚持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要求适龄儿童父母或监护人送入学对象入学;@#@二是坚持入学注册,加强对义务教育资料的管理;@#@三是发现有辍学倾向的学生,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使其打消辍学念头;@#@四是对确认为辍学的,学校派人家访,同时通知学生所在村委会或居委会,请他们协助做好辍返工作;@#@五是对劝说无效的辍学生要及时上报,并建议有关部门对不按法律规定将辍学的学生送回学校的家长或监护人给予行政处罚。

@#@@#@  三、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控辍”工作@#@  1、分级管理,奖惩并举。

@#@为了确保我校应管辖范围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做到没有一个适龄儿童辍学为把“控辍”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校长与班主任、科任老师签订了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我校将这项工作也纳入到学校的量化工作管理当中,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因此,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师都能按规定要求,主动、积极、认真地工作,加强管理,成绩十分显著。

@#@@#@  2、搞好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践表明,许多学生辍学是因为厌学或学习困难。

@#@因此,办学思想是否端正,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辍学率的高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从根本上防止学生辍学的基础性工作。

@#@要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大力推进以“校本教研”为龙头的教学改革,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全方位开展了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创新学习等课题研究。

@#@改变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改变单纯的知识型课堂,尝试启发式、自主式、研究型的课堂模式。

@#@变教师被动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生动活泼、主动获得文化知识。

@#@另外,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有专长的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

@#@@#@  3、开展热情帮教、爱心助学活动。

@#@学习困难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最容易成为辍学生的学生群体。

@#@我们要求各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特别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热心帮助他们。

@#@要耐心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防止他们因学习困难而辍学。

@#@@#@  4、做好控辍的管理工作。

@#@为使“控辍”工作制度化,我校在治辍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严格学籍管理。

@#@教育局建立的统一学籍,并实现了微机管理,一个学生一个学号。

@#@严格休学、转学、借读的手续;@#@加强班级管理。

@#@@#@  在上级教育部门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控辍"@#@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100%,毕业率达到100%。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做到上下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4年控辍保学工作总结(5)@#@  控辍保学工作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赤岩镇初级中学服务于铜钱关镇和赤岩镇,受地理和区域经济的影响,保学控辍工作形势严峻。

@#@为此,我校依据《义务教育法》和《旬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无辍班无辍校无缀镇活动意见》的要求,制定制定了《赤岩初级中学创建无辍学校园、无辍学年级、无辍学班级活动方案》,积极创建“无辍学校”。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学校较好地完成了控辍保学的目标任务。

@#@@#@  一、控辍保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从镇政府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控辍保学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控辍保学工作责任更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局面,确保了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2013-2014学年我校应入学生630人,转入1人,转出4人,辍学2人,因病休学2人,实到623人,辍学率0.3℅。

@#@较好完成了全县初中阶段年辍学率1%以内的控辍保学目标任务。

@#@@#@  二、控辍保学所做的工作@#@  

(一)制定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与思路@#@  为巩固提高“双高普九”和教育强县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推动“教育名县创建”工作,依据《义务教育法》和《旬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无辍班无辍校无缀镇活动意见》的要求,赤岩初中为落实创建“无辍学校”工作,制定了《赤岩初级中学创建无辍学校园、无辍学年级、无辍学班级活动方案》。

@#@方案中明确了工作目标,成立了“无辍学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措施。

@#@加强了“控辍”组织建设,并形成共识。

@#@@#@  同时各班在《旬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无辍班无辍校无缀镇活动意见》和《赤岩初级中学创建无辍学校园、无辍学年级、无辍学班级活动方案》的指导下,制定无辍学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控辍保学责任,建立起完备、有效的控辍方案和制度。

@#@@#@  

(二)加大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1、为加大“依法控辍”的宣传力度,营造“控辍”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将每年的三、九月份定为了“控辍活动月”。

@#@活动月中,由政教处组织牵头,利用开学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教师分组深入到13个村、社区,张贴标语,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及全社会的依法“普九”意识,努力营造“控辍保学”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  2、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对控辍保学工作中的典型教师、学生和开明家长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并予以表彰奖励。

@#@@#@  3、开学初,学校政教处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提出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和“开学第一天、控辍第一事”的要求,让班主任充分认识到了控辍保学工作意义和重要性,使班主任对控辍保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将教育局的相关文件和学校方案发给各年级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引起全体教师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  另外,我们要求各科任教师每天每节课加强对学生的到校情况的考勤并及时反馈,班主任要及时掌握情况,发现有未到校的学生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动员学生到校上课。

@#@(三)多渠道、多举措开展控辍保学工作@#@  1、以管控辍,措施保学。

@#@@#@  加强“管理控辍”的组织领导,完善控辍制度措施,明确保学责任。

@#@学校实行校委会领导联年级组、科任老师联班级制度,并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人人有责,指标到人。

@#@并把控辍工作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主要内容之一。

@#@@#@  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学生流动关。

@#@教导处在每学期第一周内,,建立电子管理的学生学籍、名册档案,对学生的流动实行动态管理。

@#@严把休、转、寄、降手续关,及时掌握学生变动情况,追踪查实、家访动员;@#@九年级及时建立学生去向档案。

@#@@#@  做好年级组和班级学生跟踪管理。

@#@分别召开全体教师、年级组教师和学生动员大会,摸清“易辍生”、“家困生”、“学困生”情况,分类登记造册,跟踪了解,对学生做好跟踪管理。

@#@学校根据政教处统计的学生到校情况,逐班、逐个排查清理结果,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专人家访动员,趁热打铁,严防紧追死保。

@#@全年共有40多个教师到370多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电话家访更是频繁。

@#@@#@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易辍学生的动向,各班定期向学校汇报学生情况,学校也逐月检查、量化评比,把控辍保学工作与绩效和业务考核、评先评优、定职晋级挂钩。

@#@@#@  开展争创“无辍年级组”、“无辍班级”评比活动。

@#@对控辍保学工作成绩突出的年级组长、班主任和相关科任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在同等条件下,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通过审查,赤岩初中有七年级三个班、八年级三个班和九年级四个班被评为学校“无辍班级”,将在2014年秋季在开学典礼上分别对班级和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

@#@@#@  2、以质控辍,兴趣导学。

@#@@#@  创设“教改控辍”的育人环境,让更多学生亲师、爱校、恋班。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树立教师眼中无差生的观念。

@#@结合课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落在实处。

@#@特别是对“四生”(留守生、单亲生、特困生、偏科生)科任教师有管护办法,让他们充分体味到“师之爱、校之暖、班之亲”。

@#@树立“激活偏科生、专注留守生、扶助特困生、关爱单亲生”的宗旨,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自己的不当或过失而辍学。

@#@@#@  通过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备课和讲课上下工夫,在课外辅导上下功夫、在师生交流上下功夫、在育人的艺术上下工夫,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以知识、艺术、真情实感全方位控辍,以此保住学生。

@#@@#@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阳光体育、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特长,使学生对师生、校、班产生眷恋情结,有效地防控辍学。

@#@@#@  3、以德控辍,以情劝学。

@#@@#@  切实做好厌学生和有辍学苗头学生的思想工作,防止离校造成辍学。

@#@要求全体教师与“四生”“帮扶结对子”,传授知识有耐心,生活情感有爱心,控辍保学有恒心,做好“四生”思想工作,用真心爱护易辍生,关心易学生,经常家访,及时掌握“四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四生”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安心的上学,以真情实感把“四生”留住。

@#@@#@  4、以资控辍,帮困助学。

@#@@#@  学年初,各年段各班摸清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情况,了解困难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将“一补”切实照顾到经济困难的学生。

@#@2013-2014学年学校共落实“一补”生372人,合计资金达232500元。

@#@@#@  积极开展校内“献爱心、帮困生”活动。

@#@每学期初,学校党支部、团委开展党员、团员“一帮一”活动。

@#@遇到特殊情况,发动师生捐款,帮助困难学生。

@#@@#@  5、合力控辍,巩固成果。

@#@@#@  2013-2014学年,学校将继续通过各种措施,巩固在校生,稳定动摇生,招回辍学生,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依托社会教育组织,实施保学控辍工程,并依靠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合力做好控辍工作。

@#@@#@  四、控辍保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力度不够。

@#@全校虽然层层签订了控辍保学责任书,但少数班级控辍工作不够到位,辍学率仍超过控制标准。

@#@@#@  2、学籍证明手续的办理相当困难和繁琐,特别是随父母到外县读书的学生,取证工作更是困难重重。

@#@(面试网)@#@  3、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对家长的监护职责缺乏强制措施。

@#@《义务教育法》执法力度不大,这给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  五、工作打算@#@  1、全省学籍实行“电子化”管理后,对转进转出的学生采取相应的严格措施。

@#@特别是对随父母到外县就读的学生索要就读证明后方可给学籍号。

@#@@#@  2、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对控辍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保学控辍环境。

@#@@#@  继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向社会和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动员,让社会、家长更加理解、关心和支持控辍保学工作,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营造全社会控辍保学氛围。

@#@@#@  3、继续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积极联系当地政府,进一步完善对贫困生的减免与扶助措施,确保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i:

11;s:

8022:

"@#@昆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评估报告@#@立项编号__________ZG12089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名称集中办学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___@#@课题类别___________自选课题_________________@#@所属学科___________义务教育_________________@#@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王德雄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__九龙镇中心学校_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2013年5月2日______________@#@昆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修订@#@一、中期评估报告@#@

(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开题论证书相同)@#@1、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进一步推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促进学校发展和社会需求双向结合。

@#@其核心目的是并校后造成了学生多且基础参差不齐,如何组织师生共同研讨恰当合理的教学对策。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2、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人际交往、学校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良好的发展。

@#@根据其年龄特点,针对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措施。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1、新生的入学适应性研究;@#@@#@2、并校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分班教学研究;@#@@#@3、个别学生心理障碍,行为问题,心理问题与调适研究;@#@@#@4、个别教学方法研究;@#@@#@5、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小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和行为模式,重点对有心理问题和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调查辅导;@#@@#@6、对禄劝县九龙中心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心理。

@#@@#@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开展了哪些研究活动;@#@研究进度怎样;@#@主要经验措施;@#@有无变更等)@#@1.充分准备:

@#@对1-6年级的数学教材进行系统梳理;@#@重组教材开展课型研究;@#@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研究载体,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以课标为准绳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2.准确定位:

@#@确立课程理念,以“不变”应“万变”。

@#@培养教师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能力、校本化课程建设的能力和基于课程标准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

@#@@#@3.整体策划,阶段突破:

@#@针对课题目标,我们将研究内容进行统整思考,把研究的具体过程、研究内容和各阶段研究策略进行了规划。

@#@@#@4.反思跟进:

@#@研究的过程是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

@#@我们在实施策略上增加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而具体的内容撰写更是因为参与人员的话语系统、思维方式、表述逻辑呈现多样性而反复斟酌,反复研讨,反复修改。

@#@@#@ @#@通过一次次的研讨聚焦、一次次的课堂实践,智慧生成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师生发展融为一体的良好态势。

@#@@#@(三)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初步形成的主要研究观点;@#@调查报告、教学案例、论文和教材;@#@教学设计、教育叙事、教学札记、教学体会、阶段研究报告;@#@开发的相关课件、软件以及研究成果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果等。

@#@)@#@序号@#@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人@#@1@#@ @#@2010年11月@#@ @#@《集中办学喜与忧》@#@论文@#@ @#@王德雄@#@2@#@2013年1月 @#@@#@ @#@《集中办学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王德雄@#@3@#@2013年4月 @#@@#@《集中办学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报告@#@王德雄@#@(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存在问题:

@#@缺乏专家引领,教研工作中存在一些粗放、低效等问题,我们一边研究,一边在行动中摸索,模仿的痕迹较重。

@#@@#@2、教师要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尽管有一批教师已行动起来,并在行动中有所发展,但同样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时的教育反思质量不高,存在一定的应付倾向。

@#@我们自身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创新精神还不够,部分教师的研究热情不足。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1、继续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等方法,边学习边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构建具有我校综合学科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2、做好教研实践与反思,提炼研究成果,争取出一批有学校特色的高质量成果。

@#@@#@3、在全校渗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理念,展示科学、活跃、生动的教育局面,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六)可预期成果@#@1、通过做《集中办学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切实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

@#@相信我们每个人会延续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会探讨出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2、下一步计划和预期成果@#@

(1)、继续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使课题的深入研究得到保障,确保课题研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

(2)、开展“个案追踪”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记载研究成果,得到第一手材料。

@#@@#@(3)、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形成针对集中办学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个案集锦,供学校,和小学数学教师参考和使用。

@#@@#@二、重要变更说明@#@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研究计划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并说明理由,限400字以内。

@#@@#@通过对课题中期检查及总结,发现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课题注重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但如何界定一节课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研究还有欠缺。

@#@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进行各类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优秀案例,并建立完整的体系。

@#@@#@课题负责人签名:

@#@王德雄@#@2013年5月2日@#@三、中期检查及评价@#@总体进展自我评价@#@1.按计划进行(√);@#@2.进度超前();@#@3.进度拖延()。

@#@@#@课题负责人(签字):

@#@王德雄2013年5月2日@#@所在单位意见@#@“集中办学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开展正常有序,九龙中心校一定会大力支持,确保此课题圆满完成。

@#@@#@所在单位盖章九龙镇中心学校@#@2013年5月2日@#@专家组检查意见@#@专家组评定结果建议:

@#@优秀()合格(√)不合格()@#@审查意见及建议:

@#@此课题开展正常,经专家组研究决定,初步考核为合格。

@#@@#@专家组组长签名:

@#@杭永东@#@2013年5月2日@#@县区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意见@#@@#@年月日@#@昆明市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意见@#@年月日@#@1.课题中期,请将此报告报送昆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发至电子信箱。

@#@@#@2.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抽查的,由专家组进行检查评议。

@#@@#@";i:

12;s:

18856: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识字2姓氏歌教学反思@#@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

@#@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

@#@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识字3小青蛙教学反思@#@1.导入新课时采用猜谜语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了解了“青”的意思,为使用“形声字识字法”进行识字做好铺垫。

@#@@#@2.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读文识字中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字形与字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3.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学比读等多种形式,达到了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感知形声字特点的效果。

@#@@#@识字4《猜字谜》课后反思@#@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教学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再者,我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另外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增加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力,然后我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

@#@我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个小红星,这对学生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

@#@@#@我在学生猜谜底时通过表演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给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视觉刺激,会教学目的很好的完成。

@#@@#@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1.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

@#@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2.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2《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与反思@#@《一个接一个》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

@#@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另外,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4《四个太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

@#@@#@1.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孩子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中提炼自己的体验,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素材。

@#@@#@2.关注写字教学,对学生的书写姿势、按笔顺规则书写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反思@#@本文成功之处:

@#@@#@1.教态是值得肯定的,提问题、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对话,等等,都很自然,笑容可掬。

@#@学生也表现出了真感情。

@#@@#@2.预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也很成功。

@#@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

@#@小鸭子是如何救小公鸡的?

@#@学生学得也很快乐。

@#@@#@3.课堂气氛很活跃,我采取了开头和结尾都动起来的形式。

@#@@#@不足之处:

@#@@#@1.教学设计备好了,但是自己却不熟悉,到了课堂上更多的是临场反应。

@#@@#@2.本课遗憾的是,学生思维还是没有打开,没有我想象中的活跃。

@#@平时上课过于依赖教材,导致学生思维呆板。

@#@@#@6树和喜鹊教学反思@#@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

@#@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

@#@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7怎么都快乐教学反思@#@从本节课与学生的学习中我觉得有几点做法比较成功。

@#@@#@1.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内涵。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

@#@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并鼓励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

@#@@#@2.启发引导,自由表达。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才会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把自己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放到文本中来理解。

@#@在本节课教学中,模仿课文形式进行“小创作”,让学生也来当回小诗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了教学渠道,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交流。

@#@@#@第四单元反思@#@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悟教学。

@#@通过出示《静夜思》背景插图,优美的配乐,李白的图像,以及理解“霜”这个词的图片等,能够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走进诗人思乡的情怀中。

@#@@#@《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感受深夜时,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

@#@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

@#@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本堂课我十分重视“读”,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使学生在充分地读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加深情感体验,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第一课时设计分为三个环节,从认到读,从读到写,在活动中有规律地进行学习。

@#@第一环节以认读为主,并在认读中总结汉字的书写规律,根据总结的经验进行拓展练习。

@#@第二环节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对带有轻声字的词语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带有轻声字词语的读法和规律,并拓展练习运用两三个词语造句。

@#@第三环节以写为主,在正确、美观的书写汉字的基础上能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同一个笔画出现在不同位置,书写的笔顺不同。

@#@@#@第二课时设计分为两个环节,两个环节以读为主。

@#@第一环节熟读成诵,不仅会读,在读的过程中还以多种方式诵读诗歌。

@#@第二环节,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对读绕口令的韵律感、语速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学生在认读汉字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会观察、总结,把总结的方法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并且在读中感受、在读中认知,在读中感受中国语言魅力与博大精深。

@#@@#@识字五、动物儿歌@#@本节课设计着力体现“三重”,即重归类、重情境、重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

@#@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

@#@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

@#@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激发表达欲望;@#@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

@#@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识字6、古对今*@#@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

@#@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

@#@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

@#@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

@#@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3.多种方法识字@#@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发掘多种识字方法,再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动交流,识字的多元化方法、多元化途径得以互补、互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

@#@此环节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有效提高了识字效率。

@#@@#@识字7、操场上@#@在丰富的活动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

@#@整堂课,无需老师过多语言的引领,学生便踊跃地投入到学词、识字中来。

@#@表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时,课堂气氛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到前边表演,看着他们的演技,我不禁感叹“动”起来的识字8、人之初*@#@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赏析:

@#@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用多元化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非常可贵。

@#@此环节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园地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减少语文园地的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喜羊羊参加运动会”的一系列情境。

@#@借助课件里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以语文园地中的各板块内容为主体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学习效果。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反思@#@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

@#@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

@#@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

@#@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魅力真是不可小觑。

@#@更值得一提的是,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时,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畅,一遍下来,全班无一人停顿,看来,课下做足功课,课上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赏析:

@#@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初步寻找汉字的规律,培养自主认字能力。

@#@在教学时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做一做“打球、拔河、拍球”及“跳高、跑步、踢足球”的动作,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就会发现“打、拔、拍”这些动作是跟手有关的,所以“打、拔、拍”用了提手旁,而“跳、跑”这些动作是跟脚有关的,所以用了足字旁。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六单元@#@";i:

13;s:

1987:

"@#@毒品预防教育班会课教学反思@#@近年来,毒品的危害性在全国日益显现,提高广大学生防毒、拒毒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所面临的当务之急,为此,作为班主任我有义务教育学生去关爱他们的生命远离毒品。

@#@@#@本节班会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对老师而言,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大量的事例和图片,从视觉上给了学生很大的冲击,让学生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

@#@通过快板朗诵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毒品的危害性和远离毒品的必要性。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投入各个环节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也改善了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明白师生之间还是合作者、朋友、伙伴关系。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切的感到:

@#@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由。

@#@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应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指导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必须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给自己充电,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做到一专多能,不但要做到“一桶水”更要做到“长流水”。

@#@@#@总之,本次班会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了毒品的危害性,树立了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意识,并自觉地成为禁毒的宣传员,为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作出了表率。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愿生命之花盛开得更加鲜艳、亮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