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304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江华瑶族民歌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Keywords:

JiangHuaYaoGe;

currentsituation;

protectionandinheritance

前言

瑶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湖南江华是瑶族同胞聚居之地,也是中国唯一的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有着“歌舞之乡”之美称、历史悠久的民歌留传至今。

江华瑶族民歌是在瑶族人民长期生活、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在实践中汲取了民族文化之精华,创造出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民歌,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在国内的民族乐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可以说瑶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素质和风土人情。

同时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具有人文研究价值。

但随着瑶族地区不断的大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瑶族民歌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

本文从阐述江华瑶族民歌生存及传承现状入手,结合江华瑶族民歌的题材内容、演唱特征、功能等,对如何加强瑶族民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江华瑶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江华瑶族民歌的生存及传承现状

(一)江华瑶族民歌的生存现状

无数次的迁徙带来文化的交流和变迁促使了不同民族和地域间的文化整合。

从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角度结合历史分析,江华瑶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合和分化,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边缘性的支系、语言、节日、歌舞、文化以及音乐调腔。

江华瑶族敬奉盘王祖先。

江华瑶族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按时还“盘王愿”,虔诚祭祀,准备丰厚的祭品敬奉先祖盘王。

每隔2—3年,当地各寨瑶民联合起来举行一次盛大的还愿祭祀活动。

人人穿戴最漂亮的瑶族服饰,到指定的地点集会。

集会由一位有声望的男性长者主持,供奉祭品,燃烛烧香、焚纸放炮,列队跪拜,并由师公做法事。

在祭祀仪式上,主持者祝瑶家年丰人寿,四季平安。

并劝告瑶民防火防盗,不嫖不赌,不乱索取他人之物,并大力宣传族礼族规。

然后由师公唱盘王歌,跳盘王舞饮盘王酒,共同欢庆,时间长达七天七夜。

近年还“盘王愿”由政府统一组织发起。

瑶族的节日和禁忌较多。

主要节日有农历二月初一的“赶鸟节”,又名“忌鸟节”;

十月十六的“盘王节”,祭祀祖先盘王,系瑶族最隆重的节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理环境,社会背景,文化渊源,受周围民族影响的不同,各地瑶族在过相同的节庆活动时,都往往有不同的地域性特点。

江华瑶族人民好歌舞,瑶歌传唱不绝,音乐贯穿于瑶族人民的婚恋嫁娶、节日社交等重大活动之中。

江华瑶歌旋律优美、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以声部的多少可分为“单声歌”和“双声歌”两大类。

瑶族每个支系都有其传统的歌腔数种,用来演唱各种题材的歌曲,成为该支系的基本调,当地传统的分类方式多以基本调的不同作为分类的标准,江华瑶歌的基本调是江华瑶独具特色的二声部民歌“蝴蝶歌”和“嘞嘞咳”。

瑶族婚姻自由,江华瑶族今昔均为一夫一妻制。

婚姻形式主要是两种。

一种是男到女家,称“招郎入赘”婚。

一种是女到男家,称嫁娶婚,瑶族女恋爱自由,谈情求偶,通过歌堂和野外对歌方式进行。

如“坐歌堂”(梧州瑶的“坐歌堂”不限于婚礼,也是日常赛歌的方式之一)是在喜庆节日中普遍流行的男女对歌。

一般是晚间进行,规模盛大,程序礼仪严格。

分未婚青年与中老年两大组。

中老年主要是“考肚才”,歌的内容是唱古论今,交流生产生活经验;

未婚青年以情歌和对歌为主,歌堂活跃,歌声此起彼伏,欢笑声连绵不断[1]。

江华瑶歌旋律优美、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体现了江华瑶人独特的审美趣味与文化积淀,其生存人文环境主要表现在敬奉盘王祖先、节日和禁忌、婚姻自由、歌舞等方面。

(二)江华瑶族民歌的传承现状

江华瑶族民歌的传承现状主要在民间传承、媒体传承、教育传承三个方面:

1.民间传承

江华瑶族自治县梧州瑶歌在民间的传承主要有“自然习得”和“口传心授”两种习得方式。

“自然习得”在上世纪70年代前是主要的习得方式。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表达情感而随口吟唱。

其受众面广,在不经意中客观上起到了传承的作用。

而由于70年代后,江华瑶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唱歌已经不再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自然习得”的习得方式在70年代后已不多见。

“口传心授”是通过口而来传其形.以内心领悟传其神韵,以师徒的模式有意识地将梧州瑶歌传播继承。

是江华瑶族自治县梧州瑶歌在70年代后的另一个主要的习得方式。

由于“口传心授”大多是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模式,受众面较小。

江华瑶族自治县梧州瑶村落青壮年人群中本民族语言被弃用。

一些传统的民俗民间节日日益淡化,生活社交习俗有所考改变。

以歌为媒、以歌代言、以歌择偶的习俗也已随之消失。

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可供人们选择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

年轻人更喜欢丰富多彩的现代音乐生活,而对自己家乡的民族音乐则是逐渐忘却甚至变得异常陌生。

观众的流失、文化的市场化和商品化都在深深地影响并改变着江华梧州瑶歌的发展。

2.媒体传承

江华瑶族自治县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记载反映梧州瑶歌的书籍光碟等,增加了民间音乐的传播手段,给民间音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途径。

永州各级政府先后组织力量.搜集、挖掘、整理了瑶族的历史资料、传说、故事、诗歌、习俗等多个专集100多万字。

使瑶族文化重放异彩。

江华县有关部门组织收集的5600首瑶歌和30余种瑶歌曲调以及民间流传的25种舞蹈,目前也全部用文字、图解等形式录入到了《平地瑶歌选》、《民族民间舞蹈》等丛书中保存,成为瑶族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有关部门结合当代旅游文化产业,将民族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搬上舞台并录制成音像制品,有《江华瑶歌》、《盘王之女》等,给古老的瑶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学校传承

江华县政府出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意愿,采取社会办学方式,于2002年8月开办了江华民族艺术职业学校。

这是湖南省唯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职业学校,也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基地。

但目前该校由于生源较少、学生交费困难等原因,当前部分教学任务难以开展。

此现象引起了省、市有关领导的重视,经过综合调研,有关领导表示扶持解决江华民族艺校在办学过程中资金。

设备、设施缺乏等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以上现状引发了笔者对民间音乐传承的思考: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地处南岭地区的江华瑶山也被纳入华南经济圈,随着梧州瑶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改变,江华瑶歌的传承也将难以为继。

针对江华瑶歌的传承现状。

要想使其能很好地保护、传播、继承下去。

首先应该将江华瑶歌的价值和意义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抱着尊重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在保证传承发展的前提下,将本民族传统音乐资源向实现经济价值方面转化。

二、江华瑶族民歌的分类

通过对江华瑶族民歌的生存现状探析,江华瑶族民歌主要生长于祭祀、婚嫁等民族传统风俗活动中。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既是欣赏者又是表演者,歌手见物编歌出口成章,反映生活面广,是一种欣赏与参与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

[2]江华瑶歌视其题材来划分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祭祀歌、情歌、风俗歌、劳动歌。

(一)祭祀歌

它属民间口传文学的范畴,是瑶人用来祭拜天神、地神、山神等,用一种幻想的语言去取悦神灵,指令神灵,以达到消灾驱邪、求吉祈福的目的,以及在重大祭祀和庆典时念唱的祈祷性的歌谣,如盘王歌、流落歌、三庙歌、得符神歌等等,分别在还盘王愿、祈天乐神、欢庆丰收等重大祭祀仪式时唱。

如盘王歌,就是在瑶族盘王节祭祀盘王时唱的歌。

但这类歌谣在民间带有神秘文化的性质,要完整地采掘它们并不容易。

不过,江华瑶族人民中却以各种方式,不断地传承着这一类原始宗教祭祀歌,如: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就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民族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他们唱的歌就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

关于盘王节中的盘王歌,它是一部反映瑶族历史文化生活的叙事诗,长达数千行。

它的歌种有七种以上:

如三逢闲曲、黄沙条曲、飞江南曲、万段曲、荷叶杯曲、梅花曲、南花子曲等7种。

都是由主歌、附歌、杂歌组成。

句式多用七言,也用三言、五言或九言,多以物为喻。

结构上分为24路、32路、36路3种。

它在盘王节里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江华瑶族舞蹈音乐歌声片段:

 

(二)情歌

情歌是青年男女相互倾诉爱恋之情的歌曲。

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瑶中数量最多,也是极为脍炙人口的一种。

在历代瑶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表达的内容,江华瑶族情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表现男女青年互相爱慕的情歌,速度和节奏比较固定,旋律欢快自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瑶中数量最多,也是极为脍炙人口的一种。

根据表达的内容,江华瑶族情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表现男女青年互相爱慕的情歌,速度和节奏比较固定,旋律欢快自由,演唱的方式一般为男女声对唱,如蝴蝶歌《山上茶花朵朵开》。

二类是抒发离别情感和表达忠贞爱情的情歌,乐句稍长,节奏特别自由,很有山歌风味。

而演唱方式一般为独唱。

三类是表现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反抗的歌,如:

苦歌、反歌。

四类是告诫和批评的怨情歌,如:

要学苋菜红到老,莫学花椒黑了心、阿妹郎多乱了心。

五类是为数甚多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之类的偷情歌,虽含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情感,但往往也表现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江华瑶族情歌对唱《石榴花开叶子青》中的引子:

(三)劳动歌

江华瑶族几乎每一项生产活动都有一首歌,下田干活有犁田歌、播种歌、插秧歌、割谷歌;

下地干活有种棉歌、挖地歌;

上山砍柴有砍柴歌;

放牛时有放牛歌;

回到家里有纺线歌、织布歌、做鞋歌。

瑶人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的有祝福歌、收成歌等等。

这类歌都用艺术的语言、比喻的手法来表现某种劳动和工艺的过程,使劳动过程形象化,从而歌颂和赞美劳动,并且传授一定的生产知识。

歌词都是通过对某种具体的工艺过程或从春种到秋收的整个农事活动的描述,美化劳动,赞美劳动。

他们在表现手法上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用谜语似的比喻描绘生产过程、生产动作和生产工具。

江华瑶族酒歌《一片祥云笑脸开》的引子:

(四)风俗歌

出嫁女嫁出前要“哭嫁”,“哭”得人热泪盈眶,百感交集。

“坐歌堂”是婚礼中最隆重的仪式,所有婚宴的参加者都会加入“坐歌堂”。

其瑶族人“丧事尚歌谣”,有“跳丧鼓”之习。

人死后,要唱“孝歌”,打夜锣鼓,通宵达旦。

若死老人,还要在丧堂架木柴,烧大火。

[3]《孝歌》:

三、江华瑶族民歌演唱形式及功能

瑶族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唱歌,每逢喜庆佳节,婚丧嫁聚、走亲串塞、谈情说爱、祭祀活动都要唱歌,可谓瑶家山寨无处不是歌,无处不飞歌。

(一)江华瑶族民歌演唱形式

瑶族民歌演唱形式多为男女集体对唱,但本寨男女青年不能对唱,而且自己也不能在自己家里唱。

如果邀请一批青年到家中唱歌,自己便回避,仅仅负责招待。

每逢正月,小伙子常相约成群,到别的寨子去邀请姑娘们对歌,被邀方一般不能拒绝,否则会被人认为“不礼貌”。

这种相互邀请的对歌活动,瑶家称之为“定歌”,被邀请的一方,到适当的时候要到对方的寨子去对歌,称之为“还歌”。

在室内及近距离的对唱。

均用低声唱的曲调,如《读音唱》、《平音唱》、《晚上唱的声音》、《拉歌声>

之类的曲调演唱,在野外较远的距离对唱,则采用曲调高吭的《喊唱》、《高音调》、《白天唱的声音》、《山歌》之类的曲调演唱。

在瑶族集体对唱中以“自由二声部轮唱”及“自由多声部演唱”最为典型,最具特色。

1.自由二声部轮唱

自由二声部轮唱是指同一曲调的两个声部轮唱,但第二声部加人时间,可早可晚,成为一种非严谨的二部轮唱。

瑶族对歌时,由于曲调沉长,不等对方唱完一段歌词。

另一方就开始唱自己的歌词内容,双方唱的虽为同一曲调,但歌词内容各不相同,由于两个声部的交替出现,形成了二部轮唱效果。

第二声部加人的时间,可在唱了一个乐句后,或两个乐句后加人,以此形成自由的二声部轮唱形式,听起来有此起彼伏的交织感。

2.自由多声部演唱

“自由多声部演唱法”,指几个声部,各唱各的调子,先后自由地加人演唱,形成多声部的交织体。

沙瑶《新年乐>

就属于“自由多声部演唱”。

在鼓、钹、锣等打击的伴奏下,先由女方唱高吭的《昼歌》,唱了几个乐句后,男方自由地加人唱《三官坛歌》,先是慢板,再转唱中板、最后唱快板,到高潮时众人一起喊“嘟—嘟,哦一哦”的吆喝声。

打击伴奏声,男女演唱声交织为一体,气势非凡,优美动听,可以说是瑶族的原始交响音乐。

(二)江华瑶族民歌功能

由以上可见的江华瑶歌几种社会功能:

1.民族凝聚功能

瑶族历史上迫于民族压迫的压力,不得不采取游耕的经济方式四处迁徙。

江华瑶族民歌以人类身体文化为表现形式,其动态变化亦步亦趋地反映着本民族从产生到发展这一完整历史过程。

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江华瑶族民歌不单是一种民歌,更是江华瑶族人不同时代的风貌,其背后隐藏着江华瑶族千百年来的历史记忆,凝聚着几千年来的共同的起源、迁徙、磨难,凝聚着江华瑶族人民的历史发展轨迹、血脉和情感。

因此不管分布在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他们都在努力地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其强烈民族凝聚力的所在。

这种凝聚精神在还愿歌中有充分的反映。

2.教育功能

各种生产知识的传授,除了长辈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进行亲口传授、言传身教外,还要利用社会活动来传授知识。

具有丰富内容的生产劳动歌通过节日、宗教、赛歌堂等活动传授给群众,在潜移默化之中学到各种知识和技能。

同时瑶族社会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用道德作为准绳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心态。

江华瑶族民歌对江华瑶的道德规范功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3.娱乐和审美功能

瑶族较为封闭的社会环境,阻碍了瑶族同胞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他们的社交娱乐活动多通过节日、宗教活动来进行。

隆重的歌会让人留连忘返既振奋了精神,又达到了娱乐目的。

[4]

4.经济功能

江华瑶族民歌具有存在价值,包括研究、观赏及教育的价值,这使得它自身具有经济价值,包括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

它们以其独有的艺术美和内容美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由此带来的观赏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江华瑶族民歌不仅承载着丰厚的江华瑶族文化事象,更重要的是它对当今民众的社会生活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千百年来,江华瑶族文化陶冶着江华瑶族人民的性情,孕育着江华瑶族人的民族心理,给人们以滋养和慰藉。

因此,切实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江华瑶族民歌,对实现江华瑶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对江华瑶族民歌保护和传承的探讨

江华瑶族民歌不该在“适者生存”的借口下被庸俗化,也绝不会在庸俗化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但针对江华瑶歌的传承现状,笔者认为要想使其能很好的保护、传播、继承下去,首先应该将其价值和意义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抱着尊重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在保证传承发展的前提下,将本民族传统音乐资源向实现经济价值方面转化。

可以从一下几点考虑:

(一)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

1.通过加大对江华瑶族民歌传承人的保护

江华瑶族民歌文化遗产依赖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环境而存在,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其文化形态,更要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承。

江华瑶族民歌文化传承人,不仅是江华瑶族民间文化的载体,也是建设文化江华瑶族的支撑点。

因此,我们对每项文化资源的民间传承人都要进行全面具体统计、挖掘和保护,对确实有一技之长的民间文化传承人,要进行重点保护,可对传承人加大关注力度、设立专项帮扶资金、设立专职办公室等。

同时,要重视对继承人的培养。

2.通过重视江华瑶族民歌展示保护

展示江华瑶族民歌是保护与开发江华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这方面,广西桂林举办的“印象刘三姐”和云南昆明的“云南映象”的做法值得借鉴。

在实施办法上可举办类似的大型江华瑶族民歌表演活动、在旅游景点放一些江华瑶族民歌的光碟、加大原生态江华瑶族民歌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等,不仅可以展示、宣传和保护江华瑶族传统经典文化,而且还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通过有选择的进行集中保护

集中保护是将有关的江华瑶族民歌文化汇集在一起,通过构建江华瑶族民歌文化走廊的形式,集中展示和保护江华瑶族民歌文化的方法。

集中保护江华瑶族民歌文化不仅有利于全面保护土江华瑶族民歌文化遗产,更有利于突出地方特色,提升文化品味。

[5]

4.以民俗旅游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

江华瑶族自治县可凭借瑶族传统文化的人文景观为特色开展旅游业,将文化优势与旅游资源结合发展。

如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凸显地域民族文化特征,增添游客兴致,以旅游服务的方式在旅游中增设学唱民歌,对唱民歌或将瑶歌搬上舞台等项目,使民间音乐得以传播,让人从中了解内涵深厚的民族文化。

另外,在政府经济的扶持下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对外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梧州瑶歌,在提高江华瑶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可以挖掘、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客观上对瑶族民间音乐起到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作用。

(二)创造江华瑶族民歌良好的传统人文生态环境

随着江华瑶族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由于人们价值观的偏差,使得江华瑶族民歌文化生存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减少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江华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级各地文化部门要主动地参与到民间社会,去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把握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做到与时俱进,创设与之相应的文化艺术氛围。

积极营造和维系民间艺术文化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将江华瑶族民歌艺术文化消融在民众普通的生活中,使其在现代意识中自然地流溢。

主要做到以下:

1.把发展旅游产业与保护江华瑶族民歌文化生态结合起来

江华瑶族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在这里群峰挺拔,层峦叠嶂,河川静流,古木参天。

自宋元年间瑶族辗转迁徙至南岭山地以来,江华就是瑶族历史上重要的中转站、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和浓郁淳厚的民俗民风,沉淀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以龙犬图腾崇拜为代表的宗教信仰文化,以盘王节、赶鸟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等,瑶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江华瑶歌中都有丰富的题材和体裁。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巧妙融合是打造旅游品牌的明智之举。

江华瑶族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和打造旅游品牌时要将旅游资源与江华瑶族民歌结合起来,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景点的内容,使旅游景点锦上添花,还是保护江华瑶族民歌的极好途径,是相得益彰、两全其美的事。

2.将江华瑶族民歌文化生态与民俗文化生态保护村建设结合起来

目前江华瑶族地区都在打造文明新村、生态家园等新农村的建设,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可以把民俗、民间文艺、民间工艺的传承建设结合起来。

战后的日本,为了抢救、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开展“一村一品”活动,有意识地传承民间文化。

我们亦可以借鉴别人的办法把江华瑶族民歌有效的保护起来。

3.把生态环境保护与保护江华瑶族民歌文化生态结合起来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必须同时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生态背景。

我们必须了解与江华瑶族民歌相关的生态背景,如该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民居建筑、民族性格、思维特征、审美情趣等等。

然后根据其生态环境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政策。

(三)发挥学校传承的优势、确保民间音乐的传承

我国目前的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甚至我们的听觉训练、价值观都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尽管人们也意识到传承本土音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边缘位置”,如何使当地瑶歌走进课堂,使孩子们熟悉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音乐思维方式,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6]

首先在民间原有的传承方式受到冲击,无法维系运作下去时,我们应该把民间传承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找到适合当地瑶民的生活状况、乡土背景的新的传承方式,学校教育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有关部门请民间艺人到学校传授民间艺术,把民族的、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入学校音乐教育,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观察了解艺人的生活方式,可以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及家庭音乐教育有机结合。

其次各高校的音乐院系可与少数民族地区合作,在民族艺术重镇建立文化保护基地。

如周边的湖南科技学院、广西大学等校的音乐院系可与江华瑶族自治县政府携手合作,建立江华瑶歌的研究和传承基地。

一方面可以为高校的民族音乐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另一方面也客观上促成了高校对少数民族地区重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总之,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江华瑶歌,江华瑶歌能茁壮成长,政府、社会、学校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各个部门和组织的力量,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采用多种可行手段,为江华瑶歌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为不断促进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添砖加瓦。

结语

江华瑶歌是江华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民族文化之精华,创造出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以其浓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