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308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

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4、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5、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6、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7、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

真菌引起农作物患难与共病的标本;

CAI课件。

学生:

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

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及采集过程录像。

鉴于本课课前准备内容较多,因此,决定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头进行。

课时分配:

一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引言:

一开始,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由主持人说开场白:

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

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

)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展开,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提问:

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

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其他同学或提问或思考或补充。

首先弄清以下两问题: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

)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

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的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技能训练:

为了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请你来评价一下哪个方案更好,这样很自然地开始技能训练。

在这里,我把技能训练提前到此进行,是我认为这个时候进行技能训练,与前面知识有联系,比上完全部内容后单独进行要显得自然,有意义。

既有知识的连贯,又能训练技能。

组织安排:

同学仔细阅读者P69“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本训练关键在于通过对3种实验方案的选择让学生领悟到设置对照组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

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

因此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这个评价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讲座让他们难免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可不完善的道理,这学生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演示CAI课件,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分解者)?

想一想,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

(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引导思考:

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观看大屏幕,分组讨论并回答。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过渡:

既然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那它们与动植物和人有什么关系呢?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不同的疾病。

下面,就由学生把各自从不同途径(网络、报纸、实际生活,)获取的有关资料(实物、标本、实例、报道等)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实物展示、讲小故事、谈体会感受、经验介绍、角色扮演、新闻播报等)呈示出来。

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课前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教师或主持人利用课件呈示相应的图片标本以补充并把各类疾病分类归纳:

人(扁桃体炎、猩红热、痢疾、丹毒、足癣、臂癣)提问:

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

引导思考:

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治疗疾病?

列举“抗生素”如安比仙(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展示收集的药盒,介绍该种抗生素的治疗范围。

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患病?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示:

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应遵照医嘱,根据病因、病情、合理使用)。

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

(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提问:

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物患病,那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帮助农业生产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

列举微生物农药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素、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庆丰霉素等,另外不可利用细菌和真菌制造除草剂,它们都具有环保作用,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指导学生阅读P70“以菌治虫”各向学生渗透STS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三)与动植物共生

师:

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还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那什么是共生呢:

P68仔细默读,找出关键词。

指导学生看书。

呈示地衣和根瘤,播放学生观察采集地衣的录像,请一位兴趣小组的同学结合录像介绍地衣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并请其他同学观察桌上的地衣标本,欢迎其他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再次强调共生的概念。

观看大屏幕:

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说说豆科植物的根瘤的共生现象与地衣有何不同,思考P69第1题,小组讨论回答,现在化肥生产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生物固氮”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

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

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等。

还知道哪些植物有共生现象?

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没有密环菌,就不能形成天麻。

开麻可治头痛、眩晕、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病。

细菌和真菌不仅与植物共生,有的还能与动物共生,阅读P69第一段,提出疑问。

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恶习性贫血,维生素K有凝血功能。

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还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作业:

思考题1:

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

焚烧、填湖、掩埋。

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

思考题2:

P69第2题:

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病;

有些细菌和真菌却能够与动植物共生,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刘美君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而且细菌、真菌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一个重点,也是把整个的生态系统进行串联,将所学内容进行衔接的很好的一个点。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情境,通过图表、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交流,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进而明白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而细菌、真菌使动植物患病、与动植物共生则相对要简单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而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预习、课件展示与教师的重点讲解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的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想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知识的补充者,在课前也应提前布置学生进行知识的预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