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373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4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

A.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B.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C.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D.试管内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水充满整个试管

8.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

“凡铸钱每十斤,红铜居六七,倭铅(锌的古称)居三四。

”下列金属的冶炼原理与倭铅相同的是()

A.NaB.AgC.MgD.Fe

9.检验某晶体是铵盐时,将待测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后

A.加烧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检验

B.直接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检验

C.加烧碱溶液,加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D.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是否变红

10.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

Cl2+H2O=HCl+HClO。

氯水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A.Cl2B.H2OC.HClD.HClO

11.全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

VO2+(蓝色)+H2O+V3+(紫色)

VO2+(黄色)+V2+(绿色)+2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电池无法放电时,只要更换电解质溶液,不用外接电源进行充电就可正常工作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VO2++2H++e-=VO2++H2O

C.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由紫色变绿色

D.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12.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4个电子。

则X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A.第四周期ⅢA族B.第四周期ⅦA族

C.第三周期ⅣB族D.第三周期ⅣA族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

Cl2>

Br2>

I2

B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

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Br2

C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

出现白色沉淀

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D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再加入足最稀盐酸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Na2SO3被氧化

A.AB.BC.CD.D

14.下列反应或事实不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热稳定性:

CH4>

SiH4B.SiO2+2C

Si+2CO↑

C.碳酸酸性比硅酸酸性强D.碳与硅属于同一主族元素,且碳原子序数小于硅

15.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

A.水B.煤油C.沙子D.泡沫灭火剂

16.如图为发光二极管连接柠檬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正极

B.电子由发光二极管经导线流向铁环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

D.可将柠檬替换成盛装乙醇溶液的装置

17.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原子

N

S

O

Si

半径/10-10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0.80×

10-10mB.1.10×

10-10mC.1.20×

10-10mD.0.70×

10-10m

18.下列物质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苯B.乙酸C.氢气D.甲烷

19.(6分)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g投入盛有500mL0.5mol·

L-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与反应时间t可用如下图的坐标曲线来表示,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t由0→a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

B.t由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C.t=c时反应处平衡状态

D.t>

c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溶液中c(H+)降低

20.(6分)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B.6种C.9种D.12种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燃烧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取3.0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产物仅为CO2和水蒸气。

将生成物依次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充分吸收,浓硫酸增重1.8g,碱石灰增重4.4g。

(1)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最简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若该有机物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且在符合要求的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如图在试管甲中先加入2mL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少量无水乙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5mL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甲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乙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试回答: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_____,本实验反应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

(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

乙醇的沸点为78.5℃;

乙酸的沸点为117.9℃)

(3)试管甲中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

(4)该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其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原因是________。

(5)试管乙中饱和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F是一种高聚物,常做食品包装袋的材料;

G遇到碘水能变成蓝色;

E是具有水果香味的化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A、B、C、D、E、F、G、H间存在下列变化关系。

(1)A、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H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医学上利用此原理可用来检测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

一定温度和容积条件下发生反应:

CO(g)+2H2(g)

CH3OH(g)。

图1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曲线_________(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没有使用催化剂时,在该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反应CO(g)+2H2(g)

CH3OH(g)的△H=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起始充入的CO的物质的量为1mol

B.增加CO的浓度,H2的转化率会增大

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v(CO)=____________;

达到平衡时,c(H2)=_________,该温度下CO(g)+2H2(g)

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

达到平衡后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压缩为0.5L,则平衡___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4)已知CH3OH(g)+3/2O2(g)=CO2(g)+2H2O(g);

ΔH=-193kJ/mol。

又知H2O(l)=H2O(g)ΔH=+44kJ/mol,请写出32g的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白磷和PCl3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

mol-1):

P—P:

198,Cl—Cl:

243,P—Cl:

331。

则反应P4(白磷,s)+6Cl2(g)

4PCl3(s)的反应热ΔH=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再充电,A错误;

B.充电电池在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错误;

C.充电电池也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不可能无限地反复放电、充电,C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的生成物是水,是一种环境友好电池,D正确;

答案选D。

2.D

试题分析:

碳和氧气反应,碳的表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用扇子向红热的木炭扇风,可增大氧气的浓度,火会更旺,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3.C

【解析】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浓氨水受热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所以利用图甲装置可快速制取氨气,所以A是正确的;

B.乙醇易溶于水,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所以可以利用图乙装置,乙醇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B正确;

C.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时发生反应,生成乙烯,但是如果加热到140℃,生成的是乙醚。

图丙装置中缺少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C不正确;

D.浓硫酸可使蔗糖脱水碳化,这个过程放出大量的热,碳被浓硫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所以利用图丁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D正确。

4.B

【分析】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以此来解答。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则

A.由以上分析可知X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原子序数,A错误;

B.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由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可知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B正确;

C.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Y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X<Y,C错误;

D.X是金属,不能得到电子,Y是非金属,容易得到电子,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由信息得出元素的相对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元素周期律来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5.A

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等,以此来解答。

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只有A符合,B、C、D中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A。

6.D

分析:

2CO+2NO═N2+2CO2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详解:

A.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O为还原剂,选项A错误;

B.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被还原,选项B错误;

C.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O中碳失去电子,选项C错误;

D.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选项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转移电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D

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是无色气体,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氯化物,所以气体颜色变浅,故A正确;

B.此反应的生成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氯化氢与遇到水蒸气会形成白雾,故B正确;

C.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三氯甲烷都是液态有机物,所以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故C正确;

D.该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是气体,其中一氯甲烷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中,故一段时间后水不会充满整个试管,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8.D

倭铅指的是锌,冶炼锌采用热还原法。

A、冶炼金属钠采用电解法,错误;

B、冶炼银采用加热分解氧化物法,错误;

C、冶炼镁采用电解法,错误;

D、冶炼铁采用热还原法,正确;

故选D。

本题重点考查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金属的冶炼方法。

电解法:

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

热还原法:

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

热分解法:

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

物理分离法:

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

9.A

A.将白色固体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则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故A正确;

B.直接加热铵盐晶体虽然也可分解产生氨气,但同时会生成其他气体,混合气体及水蒸气在到达试管口之前即又冷却化合成为原铵盐晶体附着在试管壁上,故无法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B错误;

C.加烧碱溶液,加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示蓝色的不一定是氨气的产生导致的,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存在的缘故,故C错误;

D.铵盐和水混合不会产生氨气,铵根离子水解显示酸性,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会变红,不能证明铵根离子的存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D

氯气与水可以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具有漂白性,还可杀菌消毒作用,氯气、HCl不具有漂白性,故D正确;

11.A

【解析】A、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该电池的电解质是不断被消耗的,当电池无法放电时,更换电解质溶液即可工作,正确;

B、放电时,反应中V 

2+离子被氧化,应是电源的负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反应为V 

2+-e 

3+,错误;

C、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发生反应:

+2H 

++e 

VO 

2++H 

2O,正极附近溶液由蓝色变黄色,错误;

D、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发生反应:

2O,消耗氢离子,溶液的pH变大,错误;

故选A。

12.D

因为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所以第三周期,最外层有4个电子,所以是第ⅣA族,即第3周期ⅣA族,故答案为D。

13.D

A.过量的氯气也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色,无法证明Br2的氧化性大于I2,故A错误;

B.该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铁离子,铁离子也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所以不能确定该黄色溶液中含有溴,则结论不正确,故B错误;

C.盐酸的挥发性,制得的CO2中混有HCl气体,盐酸也能使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无法判断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故C错误;

D.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亚硫酸钡溶于稀盐酸,如果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则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且向该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时部分沉淀不溶解,说明该白色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则得出结论:

部分Na2SO3被氧化,故D正确;

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任何实验方案都必须科学可行.评价时,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

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②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

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

14.B

【解析】A项,C和Si同主族,非金属性C>

S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A不符合题意;

B项,在高温下,碳和氧结合成一氧化碳气体,熵增加,属于难挥发性氧化物制易挥发性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

C项,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故C不符合题意;

D项,碳与硅都属于第ⅣA族,碳原子序数为6,硅原子序数为14,同主族原子序数越小非金属性越强,故D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也可以通过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判断。

15.C

水和钠、钾反应生成氢气;

煤油是可燃性液体,更不能用来灭火;

泡沫灭火剂可生成二氧化碳,可与钠、钾燃烧产物过氧化钠、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以上都不能用于灭火,只有沙子符合,答案选C。

16.C

A.铜线、铁环插入柠檬,制成柠檬电池,由于活泼性:

Fe>

Cu,所以铜线是柠檬电池的正极,铁环是柠檬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

B.电子由负极铁环经导线流向发光二极管,再由发光二极管流向铜线,故B错误;

C.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故C正确;

D.乙醇溶液为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将柠檬替换成盛装乙醇溶液的装置,故D错误;

故选C。

由于铁比铜活泼,所以铁环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铜线为正极,电子由负极铁经过发光二极管流向正极铜,据此分析解答。

17.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N、P同主族,半径N<

P。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Si、P同周期,半径Si>

P原子的半径大于N而小于Si,因此其半径的数值应介于1.02×

10-10m与1.17×

10-10m之间,B符合题意。

18.A

A项、苯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项、乙酸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项、氢气为无机物单质,即不能发生取代反应,也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项、甲烷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19.C

A.因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Al2O3能与HCl反应得到盐和水,无氢气放出,发生的反应为Al2O3+6HCl=2AlCl3+3H2O,故A正确;

B.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且后者为主要因素,故B正确;

C.反应不是化学平衡,随反应进行反应放热对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减少的影响大,当t=c时温度影响最大,t>c时温度影响不是主要因素,浓度减少是主要因素,故C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逐渐降低,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

C。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

20.C

H与16O、17O、18O组成三种,D与16O、17O、18O又组成三种,H、D一起与16O、17O、18O又组成三种,共九种。

答案选C。

21.3.0g有机物中:

n(H)=

=0.2mol,n(C)=

=0.1mol氢、碳两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2g、1.2g,n(O)=

=0.1mol,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2OCH3COOH

(1)由已知:

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物仅为CO2和水蒸气,将生成物依次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充分吸收,浓硫酸增重1.8g,碱石灰增重4.4g;

因为浓硫酸吸收水质量增加,所以H2O的质量是1.8g;

因为碱石灰吸收CO2,所以CO2质量是4.4g;

3.0g有机物中:

×

2=0.2mol,n(C)=

=0.1mol,所以氢、碳两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2g、1.2g,n(O)=

=0.1mol,故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2O。

(2)若该有机物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则分子中有羧基;

又因为在符合要求的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则为乙酸,其结构简式为CH3COOH。

22.液体分层1/3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又防止了反应物未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催化剂、吸水剂导气、冷凝防止加热不充分而倒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解析】分析:

(1)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含有的杂质结合碳酸钠的性质分析判断实验现象;

(2)依据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避免反应物的挥发;

(3)浓硫酸的作用是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和吸水剂;

(4)加热反应过程中乙醇、乙酸乙挥发出,长导管起到冷凝作用,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是防止加热不充分发生倒吸;

(5)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含有的杂质分析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的原因;

(6)装置甲中醋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1)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混有的乙酸和乙醇被碳酸钠溶液反应或溶解,则试管乙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液体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2)液体混合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