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383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2文档格式.docx

像我这样的年纪,大限已经快来到了,生前的福我自然享不着了,但是——还恐怕这把老骨头,终究要葬在野兽的腹里呢!

这时老太太忍不住了,忽然伏在椅背上,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

老头儿看见他老伴哭了,心中也觉得不忍,叹了一口气,便不往下说。

他们一时寂静下来。

两个悲凉灰白的脸,衬在这奄奄的暮色里,造成了一派阴森的气象。

老头儿忽然说:

“前天我写了一封信给他,至今还没有回信。

我如今亲自去拜望他,同他理论理论。

”一面自己站了起来。

老太太伸手要揭开那本书,拿出信来——但她看着老头儿的脸,又没有那一分勇气,慢慢的又缩回去。

老头儿已然戴上帽子,走出去了。

老太太连忙唤道:

“不用,不用去了!

这里……”那时一声门响,那白发盈头的老者,已经踽踽凉凉的去了。

老太太扶着椅背,站了半天。

重新拿出那封信来,上面大草纵横,又有许多的圈点,可怜她生花的老眼,如何看得清楚。

只零零落落的念道:

……中国贫弱的原因在哪里?

就是因为人民的家庭观念太深……观念太深这万恶的大家庭制度,造成了彼此依赖的习惯像……我们这一班青年人,在这过渡的时代,更应当竭力的打破习惯,推翻偶像……我们为着国家社会的前途,就也不得不牺牲了你二位老人家了……新妇和我都是极其赞成小家庭的制度,而且是要实行的……你老人家昨天的信,说得实在可笑!

只为你们的脑筋,没有吸收过新思想,因此错解了“权利”“义务”的名词……简单说一句,我们为要奉行“我们的主义”,现在和你们二位宣告脱离家庭关系。

老太太看完了,大概也还明白,一时心头凉透,两手颤动着将这封信撕了,眼睛发直望着窗外。

这时,天色渐渐发黑,一片咿哑的声音,绕着庭树,正是那小鸦衔着食物,回来哺它的老鸦呢。

(选自1920年6月《燕大季刊》)

1.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两位老人怎样的情感?

(1)老太太灰白着脸,嘴唇颤动,似乎要说话,却说不出来。

答:

  

(2)但是——还恐怕这把老骨头,终究要葬在野兽的腹里呢!

答案 

(1)表现了老太太为丈夫找不到工作、儿子不顾及家庭的伤心难过,找不出合适的语言安慰丈夫而无奈。

(2)表现了老头儿对于儿子做法的气愤失望,对自己老无所养、老无所终的悲哀。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儿子的形象特点。

答案 ①受文明教育,②追求新思想,③不孝(忘恩负义、没良心),④铁石心肠(冷漠)。

精准审题

(一)设问方式

1.作品中的×

×

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的×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概括小说中×

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画线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或心理(情感)?

5.×

在做×

事时有怎样的内心活动?

(二)审题要点

1.是整体把握还是局部分析

整体把握的提问方式主要有:

①他是什么样的人?

②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性格特点。

局部分析的提问方式主要有:

①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②画线的句子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2.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3.是性格还是形象

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规范答题

答题思路

1.整体把握

①概括类:

定位人物身份+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②分析类:

定位人物身份+概括人物形象特征+结合文本分析。

特别注意 ①“定位人物身份”不是必要环节。

②分析类也可采用“结合文本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形式。

2.局部分析

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肖像+联系上下文情节+概括人物性格或心理。

特别注意 ①局部文字多是要求分析的,“联系上下文情节”只是做题时的参考提示,并不一定是一个必需的答题环节。

②“结合文本分析”这一环节比“整体把握”中的“分析”要细,要深,要全。

答题示例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1题(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加着重号的为审题时的关键词)

答案  

剖析 该题问的是形象特点(包括性格、身份、地位、职业等),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分析模式。

(2014年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节选)(前文情节:

一位朋友因有数学天才而赢得“数学家”的绰号,但其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先交一个女友,因“79.80”与“80”元的结账问题,女友与他分手。

后遇一个会计身份的女友,两人很合得来,于是发生了下面的事情。

……

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

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

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

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

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

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

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

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

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

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

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

算错了还不承认。

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

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

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

了。

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

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

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小说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

答案 

剖析 该题考查根据人物神态分析人物心理。

“分析”过程与点明“心理”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不像先分析后概括式的分明,但答题必须有分析过程,必须有点明人物“心理”的关键词。

如何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早 餐

[美]约翰·

斯坦贝克

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愉快、满足之感,因它有着无与伦比的美。

那是凌晨时分,东边的山峦仍是一片令人生厌的蓝黑色。

但山背后却已是晨曦微露,一抹淡红渲染着山峦的边缘。

当这缕红光婀娜升空时,色泽越变越冷,越淡,越暗。

当她接近无边无际时,就逐渐和漆黑夜空水乳交融了。

天很冷,虽未刺骨严寒,但也冻得我拱背缩肩,两手插兜。

我拖曳双足,沿着山谷乡间的土路前行,突然看见前方有一座帐篷。

橘红色的火苗在一只生锈的小铁炉的缝隙中闪烁。

“烟筒”喷出的灰色浓烟直直升起,好一会才在空中飘散。

火炉旁有位青年妇女,不,是位姑娘。

她身穿褪色的布衣裙,外面罩着背心。

走近后才发现她那只弯曲着的胳膊正搂抱着一个婴儿,他被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吮奶。

这位母亲不停地转来转去干活,而婴儿一直在吮奶。

这既不影响她干活,也没影响她转动时轻捷优美的姿态,她每个动作都准确娴熟。

我走近时,一股煎咸肉和烤面包的香味——世界上最令人感到愉快和温暖的气味——扑面而来。

东边的天空这时已亮起来。

我走近火炉,伸出手去烤火,一触到暖气,全身立刻震颤一下。

突然帐篷的门帘向上一掀,走出个青年,后面跟着一位长者。

他俩都穿着崭新的粗蓝布裤和钉着闪亮铜纽扣的粗蓝布外套。

两人长得十分相像。

青年蓄着乌黑短髭,长者蓄着花白短髭。

他俩默默地站在一起望着逐渐亮起的东方,一同打了个哈欠,一同看着山边的亮处。

他们一回身看见了我,就一同向我问好。

两人一同来到火炉边烤手。

姑娘不停地、聚精会神地干活。

她那梳得平平整整的长发扎成一束垂在背后,干活时,发束随着她的动作甩来甩去。

她把几只马口铁水杯、几只铁盘和几份刀叉放在一只大包装箱上,然后从油锅里捞出煎好的咸肉片,放在一只平底大铁盘上,卷曲起来沙沙作响的咸肉片看上去又松又脆。

她打开生锈的铁烤箱,取出一只摆满用发酵粉发得松松的大面包的正方形盘子。

热面包香气扑鼻,两位男人深深地吸了口气。

长者回头对我说:

“你吃过早饭吗?

“没有。

“那就跟我们一起吃吧!

这就是邀请了,我同他们一块走到包装箱旁,围着箱子蹲在地上。

青年问:

“你也去摘棉花吗?

“不。

“我们已经摘了十二天了。

姑娘从火炉那边说:

“还领到了新衣服呢!

两个男人低头瞧着新衣裤,一同笑了。

姑娘摆上那盘咸肉,大个的黑面包,一碗咸肉汁和一壶咖啡,然后自己也蹲在纸箱旁。

婴儿的头部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还在吮奶,我听见小嘴吮奶时的咂咂声。

那位长者把嘴填得满满的,细细咀嚼了很久才咽下去。

“真好吃!

”接着他又把嘴填满。

青年说:

“我们吃了十二天好的了!

这时,每个人都在狼吞虎咽,都把再次放在自己盘上的面包和咸肉又一下子吃得精光,一直吃得肚里饱饱的、身上暖暖的。

阳光现在有了色彩。

那两个男人坚毅地面对东方,晨曦把他们的脸照得闪闪发亮。

两位男人一同站起身。

长者说:

“该走了。

青年转向我:

“你要是愿意摘棉花,我们可以帮个忙。

“不啦,我还得赶路。

谢谢你们的早餐!

长者摆了摆手:

“不用谢,你来我们很高兴!

”他俩一同走了。

东方的天际这时正燃起一片火红的朝霞,我独自顺着那条乡间土路坚毅地向前走去……(选自《世界经典微型小说》,有删改)

统观全文,简要分析文中青年妇女的形象。

考生答案1

①女人在工作时转动姿态优美轻捷,被“我”认为是姑娘,说明她年轻美丽。

②女人一直不停地工作,动作娴熟,说明她勤劳能干。

③女人衣着简朴,可见她很质朴。

考生答案2

①她是一位着“褪色的布衣裙”,边干活边喂奶的年轻妈妈。

②她做饭可口,表现她的厨艺和对男人的疼爱。

③她说“还领到了新衣服呢”,表明她的朴实、善良。

问题诊断1

分析概括不全、不准。

剖析矫正

两个考生的答案都存在这方面问题。

如考生答案1对“青年妇女”外在形象分析较多,而对于她对待孩子、家中男人及陌生人“我”的态度上所表现的内在性格品质分析太少;

考生答案2对她“还领到了新衣服呢”的语言分析不够准确。

问题诊断2

分析肤浅。

考生答案2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上,未点明其性格特点。

满分答案

答案 ①外表美丽:

年轻、长发飘逸,姿态“轻捷优美”。

②俭朴勤劳:

穿着“褪色的布衣裙”;

天冷早起,“不停地”干活,且动作准确娴熟。

③做事认真:

头发“梳得平平整整”,干活“聚精会神”。

④慈爱知足:

干活时不忘包好孩子,且让孩子舒服地吃奶;

为领到粗布新衣而感到满足。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是小说阅读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要做好它既需要“文内”功夫,又需要“文外”功夫。

这文外“功夫”,就是考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对人性、人情的认识与洞察。

在不断练好“文外”功夫的同时,练好“文内”功夫,对小说内容和形式的全面、深入地把握是当然的前提,另外,还要处理好几对具体的关系:

1.平面与立体

所谓“平面”与“立体”,是对人物形象形象的说法。

所谓“平面”人物,就是性格较为单一的人物;

所谓“立体人物”,就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

生活中少有“平面人物”,多的是“立体人物”。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中的人物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的,其性格是丰富、复杂的,多侧面的,而且在变化着的。

人性有善有恶,性格有优有劣;

境遇条件不同,人的性格表现也是不同的;

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是各种各样的。

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要用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绝不能单一地、静止地评价人物。

2.正面与侧面

“听其言,察其行”,分析、评价人物,就是看其言行举止,这是主要的、根本的。

但不要忘记从人物所处的环境及其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中分析评价,因为作家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纷繁的人际关系中塑造的,往往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所以,在分析时既要从正面入手,又不要忘记从人物生活的环境和周围人际关系等侧面入手,做到正侧结合,方保全面。

更进一步地说,要善于把人物的相关文字信息按正面、侧面分类。

3.整体与细节

要抓住情节整体感知人物。

故事情节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记录,人物性格不仅随着情节的展开而逐步显露,而且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变化。

因此从故事情节的理解入手,就能把握人物的大致性格,避免片面、静止地理解人物。

整体把握也是理解人物细节的基础。

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是借助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的,抓住这些细节进行细致分析,就能逐步破解人物形象的性格密码。

特别是那些不易觉察的动作、神情等“只言片语”,常常能够透露出人物的“内心波澜”,是多侧面、多角度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

抓好了“整体”与“细节”,就能避免孤立地分析人物,缺乏重点地把握人物。

人物性格虽然是多侧面的,但一般有一个主导性格,特别是短篇作品中的人物。

4.外在与内在

人的外貌、肖像、衣着打扮、举止神态,是人物形象的外在表现;

性情性格、心理情感、品质精神是人物的内在表现。

分析概括人物时需要“内外”结合,由“外”到“内”。

当然,还要视题干要求而定。

问“性格”特点,只答“内”;

问“形象”特点,要“内外兼答”。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

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

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

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

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

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

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

“地道!

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

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

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

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

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

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

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

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

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

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

馆长姓韩。

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

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

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

“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没事,交给我了!

”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

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

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贝勒,行四。

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

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

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

金四爷还保留了一些贝勒的习惯。

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

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

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

“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祁茂顺说:

“行!

星期天。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

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

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

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

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

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

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

“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也就是个熟。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

“好茶!

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大酒缸?

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

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皇历了!

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

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

酥鱼?

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①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

“②大酒缸没有了。

大酒缸没有了。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删改)

1.文中第三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祁茂顺的手艺?

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白描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白描的作用:

形象直观,精练传神地写出祁茂顺糊的烧活精致、出色,衬托出祁茂顺糊烧活手艺的精湛高超。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突出了祁茂顺手艺的精湛高超。

2.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答案 手艺精湛,心细手巧,糊烧活地道,裱糊顶棚讲究;

朴实忠厚,热心助人,街坊邻居有事相求,总是有求必应;

勤快能干,认真谨慎,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很干净,收车落锁,不许人乱碰。

3.结尾处金四爷两次说道“大酒缸没有了”,试分析两次的心理有何不同。

答案 ①处是疑问句,表现了金四爷对大酒缸已经消失的震惊和质疑;

②处是陈述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表现了金四爷确信消息后的追忆惋惜和惆怅落寞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