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387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一数教学反思共8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很可能这节课有许多学生只是当游戏玩了一通,这节课看似以学生的需求出发了,实质是我还是被学生牵着盲目地走。

二、《比多少》教学反思

《比多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一个内容,课前,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孩子们身边的事例,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

提供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我重点利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欣喜的地方,如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观察教材图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或说说书上什么意思,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

另外在学习"

同样多"

时,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

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还观察到"

两棵大树和水中的鱼儿同样多,桥和房子同样多。

接着学习"

比多少"

,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小猪比木头少,也可以说:

木头比小猪多。

当我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的问题时,学生活跃起来了,个个等着发言,"

苹果比萝卜少,椅子比苹果多,小兔比苹果多......。

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有些学生在学了"

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

时把"

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说成"

谁比谁同样多"

,数量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为"

,动手画一画什么比什么少时,如:

什么比什么少2个,有些学生就画2个,什么比什么少3个就画3个,少1个就画1个。

三、《1-5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

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

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

我要学"

的愿望。

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

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

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

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

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

说一说"

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课学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不足。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进行找"

生活中的数"

和"

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

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五、分类教学反思

"

分类"

这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普遍应用,但低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

但把它归纳成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

整节课我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向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探索中去发现,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个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本节课我的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

动"

起来,思维"

活"

起来。

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

玩"

中学知识,在"

悟"

中明方法,在"

操作"

中自主探究。

六、《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即: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广场上数出鸽子的数量和学生老师的数量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例子,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门锁,举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

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

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民主和谐的气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

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

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时候,设计了"

给鸽子找家"

的游戏,改变了以往的数字的组成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了将知识溶入到游戏中,因为我认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对于10的教学我就尝试的开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在新授中,有如在练习中设计了给鸽子找朋友的游戏。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

综观全课的教学,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

七、11--20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

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

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

一"

十"

,以及数感的发展,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确定为:

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

数学地"

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

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新课引入时,我就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

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

和数位"

个位"

、"

十位"

生都回答不一样,说一个表示十,一个表示一,教师接着讲到:

右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

,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左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

,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借助此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计数单位"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

这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

八、《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

早上几时上学,上午几时放学,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

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九、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

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2008年的奥运会入手来创设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动物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

发展。

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

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编编生活中的题目。

篇二:

《数一数》教学反思(3)

《数一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相信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

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怎么样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因此,在数数的同时还应按排几个能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课堂习惯的小游戏。

篇三:

一数教学反思万红玲

一、《准备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让学生感受学校的环境,熟悉他们今后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怎么样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在教学时,我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

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

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

二、《位置》教学反思

1、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几张以班级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上、下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

假如发现自己"

上当"

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让一年级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四、《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

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

求同"

,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

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

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

应与球区分开来。

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平面图形。

而其中的"

三角形"

将由"

三棱锥"

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

五、《6~10的认识和加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

用数学"

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

六、《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

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日的认识第一课时。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想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为基本模式展开的。

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整节课中,我感觉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如,认识11时,我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拿出11根小棒有什么方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担心学生拿出学具后很难维持纪律,不敢放开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而改为看图说话,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动手的时间有点不足。

七、《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设计课时,在研究了教材后,我希望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利用一年级学生"

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

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点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伴随着这种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的规律。

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在学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9+6=15,但当你问他们"

你是怎么想的"

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

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

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

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

我在学生汇报方法时我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并且接着给出9+8=?

继续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

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

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

突出了"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基本理念。

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篇四: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整个学习阶段可分为两个过程:

无进退位的,有进退位的。

它们都建立在二十以内加减法(无进退位,有进退位)的基础上。

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由此进入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已经能算出结果,但是对于计算方法往往是"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

他们个别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98-4=58、24+5=74。

出现这样错误的原因在于: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面对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在计算时,采取利用小棒图和小棒,让他们边摆边算,效果很好。

篇五:

7上1.3《有理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2.1有理数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的概念,难点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通过具体的数的分类练习培养学生的正确分类能力,在确定分类标准时应防止出现"

重"

漏"

的错误,要求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1.成功之处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教者以知识为载体,以展示思维过程为主线,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探索、合作精神,使"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

的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研究有理数分类时,首先从已学的知识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答有关"

有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

的问题.

二、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

发现"

过程,自己探索或与同学共同探讨,合作交流,一来体验成就带来的愉悦,提高学习能力;

二来通过协同"

作战"

,体现集体的力量,增强同学友情.这种做法和效果,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

2.不足之处

(1)在探究有理数分类的过程中,尽管在情景中的实际含义是由学生完成的,但教师的教学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可以更加开发一些,探究的程度不够.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时间掌控不好.

(3)对学生灵活方法的鼓励和及时评价,还要进一步提高.

3.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

(2)针对学生的盲区,出相应的练习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找出课堂上出现的共性问题,利用辅导课及时纠正,然后做针对性练习来巩固盲区,强化课堂薄弱环节,使课堂走向优质高效.

1

篇六:

数一数教学反思

郑东新区龙子湖小学常珍珍

这是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开始,也是培养数感的好机会。

在本课中我认为处理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学习新知识。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对20以内数的组成比较熟悉,且多数学生会口头唱100以内的数,当然这种数数知识属于唱数水平,并未真正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启发学生用小棒很快地摆出20根小棒。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发现摆"

2捆10根"

最快,又不容易错。

接着我一捆一捆地添,让学生说说多少根。

一直摆到10捆,这样直观地让学生懂得10个十是100。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