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3975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

1、导语:

人问处处有真情。

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

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

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布置作业 

1、练习背诵古诗。

2、记一记注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

2、、指名反馈,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4、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

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

16、穷人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小黑板课时安排:

两课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写了几个穷人?

写了穷人的什么事?

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

你还读懂了什么?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检查自学情况(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三、学习第一段

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干、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一、检查复习

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抱回孩子”部分内容 

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

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

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3、教师:

四、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

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

好在哪儿?

3、教师小结:

五、课堂训练、发展技能

1、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2、学生练说,班内交流。

 六、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七、布置作业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板书设计

16、穷人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桑娜心惊肉跳忐忑不安平静下来善良助人为乐课后反思: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小黑板课时数: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介绍作者、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事使“我”惊异?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

3、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1、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

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3、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

一口气”?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

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18*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

三课时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

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

1、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读文讨论:

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一、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2)画出父亲说的话,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

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父亲捐献角膜 

(1)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句子:

他愉快地告诉我:

“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3)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指名读句子②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

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理解句子: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一说。

  

(3)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

三、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

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1、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

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小练笔

1、请你写一件给你感触最深的事情,要求内容要有详有略。

2、学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给予充分鼓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你的小练笔读给家长听。

18永生的眼睛

母亲

父亲

女儿 (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19*船长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⒉简介“诺曼底”号遇难情况。

 ⒊自读感悟,初步感知。

学生自由读书两遍以上,边读边在自己感兴趣、有心得、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⒈朗读体会最后一自然段

提问:

读完这篇课文,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理解“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思。

说说句中的“又”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朗读

⒉朗读体会第一段(“遇险”)

(1)自读课文。

思考:

“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

(2)当时情形怎样?

在文中用“”划出有关语句。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3)指导朗读。

过渡:

在这种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呢?

⒊朗读体会第二段(“自救”) 

(1)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指导练说:

船长的神态和动作分别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

 (3)哈尔威船长真的把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引导学生读课文。

 (4)哈尔威船长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

结果怎样?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5)出示: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为课后排演课本剧做好准备。

 ⒋朗读体会第三段(“牺牲”) 

三、回归整体,巩固提高

学生速读课文,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系统化。

自由表达:

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⒈文章主要内容及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

 ⒉学习课文从行动、语言等方面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实践性作业将课文编排成一幕课本剧,并在活动课上演一演。

19船长

遇险

千钧一发 忠于职守

自救

巍然屹立

牺牲

以身殉职 舍己救人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四教学目标:

1、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2、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不但在阅读中给予关注,同时在描写人物时也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刻画。

3、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4、培养学生观察、收集、整理、应用习作素材的能力。

5、通过练笔,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表达真情实感的文风。

1、如何正确改变“人称”。

2、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

3、写一个人物群体。

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

1、如何正确改变“人称”是个难点。

如果素材不鲜活,无法很好表现人物群体特点。

教学准备:

3课时

一、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

1、学生自读例句,注意书上“学习伙伴”身边的泡泡,分析每组里两句话(“直接转述”人物语言与“间接转述”)之间的不同。

2、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应用书上的两个例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4、让学生改写书上的三个句子。

5、教师补充二个句子巩固练习。

(1)诸葛亮对鲁肃说:

“三天之内要造万支箭,得请你帮我的忙。

(2)妈妈对我说:

“告诉你爸爸,我要带你外婆去看病,中午你们自己煮饭吃。

6、让学生谈谈改写句子的感受。

二、拓展与交流体会写好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好处

1、请学生读一读“拓展与交流”中的句子,感受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2、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摘抄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三、课后练习

1、注意观察生活中人物的表现,进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2、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经典语句。

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一、背诵导入

全班齐背本单元学的三首古诗。

二、积少成多诵读积累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交流,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古诗名句的美。

3、出示李叔同写的《送别》让学生诵读,

三、背诵古诗文比赛

可采用男女生挑战赛;

可采用小组与小组挑战赛;

也可采用同学之间热身赛之后,自荐表演赛等。

四、课后练习激励学生课后继续背诵古诗文。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收集、整理、应用习作素材的能力。

2、通过练笔,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表达真情实感的文风。

一、口语交际“辩论会”,辩题是“是冷漠还是真爱”。

1、了解教材中的情境内容,明确双方观点。

2、自由组合小组,选择己方观点。

选出组长,组织分工收集整理可以说明本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1、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事介绍给大家吧!

2、思考:

让学生思考:

确定各自要介绍的群体,要介绍这个群体什么特点、比如在家里,我们和爸爸妈妈等亲人在一起;

走亲访友时,我们和亲戚朋友在一起;

在学校,我们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

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一同经历了这样或那样的事。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心里你觉得哪个群体最有魅力,最有意思;

那个群体的哪些人特点最突出,你们一同做过的哪些事最能表现这个群体的特点……你就选择那个群体,把你想介绍的有关的人和相关的事介绍给大家吧!

确定各自介绍内容。

3、互相交流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备用。

二、导入习作要求准备选用什么事例。

你介绍这个群体,准备取个什么题目?

请学生在班上交流,互相唤醒。

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三、动笔介绍群体,教师巡视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