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411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Word格式.docx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3

2、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设计的内容...............3

3、总结.........................................4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4

3.2、所遇到的问题及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0

3.3、体会收获及建议......................................10

3.4、参考资料............................................10

4、教师评语.....................................11

5、成绩.........................................11

1、概述

1.1、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和加强电子技术理论学习,促进其工程应用,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一定的生产观、经济观和全局观。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RC正弦波振荡电路

(2)、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2、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设计的内容

设计一个RC正弦波振荡电路,其正弦波输出为:

a.振荡频率:

1592Hz

b.振荡频率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

+5%

c.振幅基本稳定

d.振荡波形对称,无明显非线性失真

(2)、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设计一个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指标要求如下:

方波a.重复频率:

4.35*103Hz

b.相对误差<

c.脉冲幅度+(6--8)V

三角波a.重复频率:

c.幅度:

6—8V

3、总结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

1、正弦波

实验参考电路如图

(1)、根据已知条件和设计要求,计算和确定元件参数。

并在实验电路板上搭接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进行调试。

(2)、调节反馈电阻R4,使电路起振且波形失真最小,并观察电阻R4的变化对输出波形Vo的影响。

(3)、测量和调节参数,改变振荡频率,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测量频率的方法很多。

如直接测量法(频率计,TDS系列数字示波器均可);

测周期计算频率法,以及应用李沙育图形法等等。

测量时要求观测并记录运放反相、同相端电压VN、VP和输出电压Vo波形的幅值与相位关系,测出f0,算出Avf与Fv。

(4)、参数的确定及元件的选取

A、确定R、C的值

根据设计所需求的振荡频率fo,由式子RC=1/(2πfo)先确定RC之积。

B、选择集成运算放大器

振荡电路中使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除要求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外,最主要的是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宽带积应满足G•BW>

3fo

C、选择阻容元件

选择阻容元件时,应注意选择稳定性较好的电阻和电容,否则将影响频率的稳定性。

此外,还应对RC串并联网络的元件进行选配,使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分别相等。

(5)、主要元、器件

集成运算放大器1片

1/4W金属膜电阻10kΩ、20kΩ若干

可调电阻1kΩ一只

瓷片电容2只

二极管2只

(6)、数据处理

根据电路图设计模块选取元件参数分别为:

Ra=10kΩ、Rb=R4+R3、R1=10kΩ、R2=10kΩ、R3=10kΩ、R4为可调电阻;

C1=0.01uF、C2=0.01uF。

在满足R1=R2=R,C1=C2=C的条件下,该电路的:

输出正弦波波形:

振荡频率f0=1/(2πRC)=1592Hz

验证数据f0=1515Hz

1、方波—三角波

实验参考电路如图

简单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常见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2)、先后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简单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输出电压Vc、Vo的波形,及常见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输出电压Vo1、Vo2的波形,分别记录其幅值、周期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相位关系。

(3)、调节积分电阻R(或改变积分电容C),使振荡频率满足设计要求,调节R1/R2的比值,使三角波的幅值满足设计要求。

(4)、参数的确定与元件的选取

A、选择集成运算放大器

由于方波的前后沿与用作开关器件的A的转换速率S有关,因此当输出方波的重复频率较高时。

集成运算放大器A应选用高速运算放大器,一般要求选用通用型运放即可。

B、选择稳压二极管D

稳压二极管D的作用是限制和确定方波的幅度。

因此要根据设计的要求方波幅度来进行选择稳压管的稳定电压V。

此外,方波幅度和宽度的对称性也与稳压管的对称性有关,为了得到对称的方波输出,通常应选用高精度的双向稳压二极管(如2DW7型)。

R为稳压管的限流电阻,其值由所选用的稳压管的稳定电流决定。

C,确定正反馈回路电阻R与R

如上面电路图中所示。

R与R的比值均决定了运算放大器A或A的触发翻转电平,也就是决定了三角波的输出幅度。

因此根据设计所要求的三角波输出幅度,由以上可以确定R与R的阻值。

D,确定积分时间常数RC

积分元件R、C的参数值应根据方波和三角波所要求的重复频率来确定。

当正反馈回路电阻R、R的阻值确定后,再选取电容C值,求得R。

集成运算放大器 

 

1—2片

1/4W金属膜电阻 

10kΩ、20kΩ若干

可调电阻 

1kΩ 

1只

瓷片电容 

稳压二极管 

2只

(6)数据的处理

a、简单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根据电路图设计模块选取元件参数分别为R1=10KΩ、R2=20KΩ、R3=1KΩ、R为可调电阻、Dz为Vz=6V的稳压管。

输出三角波及方波波形为:

简单的方波—三角波波形

该电路的有关计算公式为:

输出三角波Vc的幅度:

Vcm=│±

R1Vz/(R1+R2)│=2V

检验数据为:

Vc=4.8cm*1V/cm*1/2=2.4V

输出方波Vo的幅度:

Vom=Vz=6V

Vo=2.8cm*5V/cm*1/2=7V

b、常见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根据电路图设计模块选取元件参数分别为R1=10KΩ、R2=10KΩ、R3=1KΩ、Rp1=10KΩ、Rp2=10KΩ、R为可调电阻、电容为C=470pF、Dz为Vz=6V的稳压管。

常见的方波—三角波波形

输出方波Vo1的幅度:

Vo1m=Vz=6V

Vo1=2.8cm*5V/cm*1/2=7V

输出三角波Vo2的幅度:

Vo2m=R1Vz/R2=6V

Vo2=3.2cm*5V/cm*1/2=8V

比较a、b两组波形可以得出用常见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得到的波形比简单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得到的波形线性度更好,因此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应优先选择常见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3.2、所遇到的问题及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所遇到的问题是对课程设计没有明确清晰地思路,对各种参数的选取不够清楚,对于遇到的这些问题通过老师的解答、查阅课内课外的有关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料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2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我们懂得小心谨慎的重要性。

即使是一根线的接错也会搞得你焦头难额,心情沮丧。

但是,我们一定不能气馁,一定要振作,调整好心态。

要对自己有信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出错误,达到成功的彼岸。

通过这种综合训练,我们可以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组织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为以后毕业设计和从事电子实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在做课程设计的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加强和巩固,让我们对本课程有了更深入、详细的了解。

希望学校能更加丰富实验器材,让同学们能有更多亲自动手的机会。

3.4、参考资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王济浩编著)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网络资料

4、教师评语

5、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