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425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申报书范本文档格式.docx

经济指标

(100字以)

1、筛选出生产周期2天以头茬菇单产增加5%以上的菌株;

2、筛选出培养料配方,使单袋综合效益提高5%以上;

在子实体安全评价与蛋营养评价上达标。

3、集成高效的工厂化菌袋制作和出菇管理技术规程,单袋商品菇产量从300克提高到350克以上。

4、建成一条年产300吨鸡汁(肉)、鸭汁(肉)杏鲍菇酱生产线以及年产400吨系列风味休闲即食杏鲍菇产品生产线一条。

5、申请专利1-2项,制定产品标准2项。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5人以)

工作单位

年龄

专业

职称/职务

某农业大学

41

食用菌

高级农艺师

4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副教授

37

食品科学与工程

技术总监

47

蔬菜专业

农艺师

50

农学

项目起止年限

项目总投入

总计

其中省拨经费

自筹

其他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400万元

100万元

300万元

万元

申报单位类别

■企业□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其他

银行名称(全称)

开户银行(全称)

某市支行

(含清算行号)

若申报(牵头)单位为企业,需填写以下容

企业注册时间

2003-11-28

注册资金

2000万元

其中外资(含港澳台)比例

0%

股份结构

小溪出资600万元,占30%股份;

木泉出资600万元,占30%股份;

谅松出资800万元,占40%股份。

是否高新技术企业

□是□否

密切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不超过3个)

职工总人数

166人

其中研发人员

18人

近3年主要经济指标(指会计年度,第一年指离申报最近的会计年度,以此类推)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净资产(万元)

3835.15

2651.45

2279.16

销售收入(万元)

8327.14

6317.23

5793.27

研发经费(万元)

536.18

393.10

353.23

缴税总额(万元)

209.03

160.1

131.30

净利润(万元)

683.70

493.06

477.06

主要产品名称

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比例(%)

3、杏鲍菇

9.3

1、饼干、膨化食品

21.6

2、烘烤类糕点(小面包、小蛋糕)

69.1

编写提纲

一、项目主要研究容、工艺路线、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点;

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有和现状的比较或说明)。

二、项目预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外同类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分析,对省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的支撑条件(1、前期工作基础;

2、申报单位和研发团队的基本情况;

3、近三年申报单位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完成情况;

4、合作单位基本情况;

5、产学研合作模式、成效的情况)。

四、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进度安排、阶段考核目标。

五、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及预算安排。

六、项目风险分析。

七、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八、其他说明。

九、相关附件材料(申报单位若为企业,则以下1,2,3为必备附件):

1.企业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2.项目自筹资金证明材料;

3.与项目相关的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或者最近2年查新报告;

4.产学研合作协议;

5、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6、联合申报协议(如有联合申报单位,则该协议为必备附件,协议中需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责任和经费分配);

7.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一)、项目的主要研究容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雪茸、鲍鱼菇或干贝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真担子菌纲层菌亚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皆宜真菌。

它原产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的高山、草原、沙漠地区,我国、、也有少量分布,目前国栽培的杏鲍菇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后从欧洲引进的。

杏鲍菇具有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极佳的特点,其口味兼具杏仁香味和鲍鱼风味,非常适合食用。

据测定,杏鲍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

我国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向全国推广应用。

目前、、、和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

本项目主要研究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及深加工技术,拟研究的主要科学技术容如下:

1、从目前国主栽的杏鲍菇品种资源中,筛选出周期短、头茬菇产量高、适合工厂化栽培技术特点的高产优质的杏鲍菇品种,比省现有栽培品种平均缩短生产周期2天以上,或者头茬菇单产增加5%以上,构成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主导品种;

2、在对子实体进行重金属、农残指标的安全评价与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的营养评价基础上,研究筛选出安全高效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培养料配方,达到培养料来源广泛易得,原料成本下降或子实体产量增加,单袋(18厘米×

35厘米)栽培的综合效益提高5%以上的目的;

3、完善装袋、灭菌、接种与环境调控的设施设备,研究集成安全高效的工厂化杏鲍菇菌袋制作和出菇管理的技术规程,周年大规模菌袋制作的染率控制在5%以,单袋(18厘米×

35厘米)商品菇产量从省目前的平均275克提高到300克以上。

并在项目承担企业两年示形成日产2万袋的稳定产能。

4、利用鸡、鸭卤制后的卤汁(汤料)和生产鲜销商品杏鲍菇产生的边角料为原料,生产鸡汁(肉)杏鲍菇酱、鸭汁(肉)杏鲍菇酱。

(二)工艺路线

项目实施的工艺路线图如下:

(三)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点;

杏鲍菇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短,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种,初期主要以季节性农户分散栽培为主,2003年以后,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才在全国逐步发展起来,以最多。

省在2008年以后才有企业进行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目前全省只有5家,日产量在1-3吨,以机械化制袋,控温出菇模式为主,单产与品质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没有自己的主栽品种、没有安全高效的培养料配方、没有安全高效的工厂化制袋与出菇技术规程,更没有产品深加工技术。

本项目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筛选出周期短、头茬菇产量高、适合工厂化栽培技术特点的高产优质的杏鲍菇品种;

2、研究筛选出重金属含量低、农药残留少、产量高、成本低、及其子实体营养成分、物理性质评价合格的安全高效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培养料配方,达到降本增产,综合效益提高的目的;

3、研究完善制种、原料处理、装袋、灭菌、接种与环境调控等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集成安全高效的工厂化杏鲍菇菌袋制作和出菇管理的技术规程,降低大规模菌袋制作的污染率,提高商品菇产量,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4、创新性提出利用畜禽卤制企业的淘汰卤汁与杏鲍菇企业的低价边角余料生产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杏鲍菇鸡(鸭)肉(汁)酱,既创新了杏鲍菇精深加工产品的形态,提高两类产品的附加值,又解决了企业的生产难题,合理利用剩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循环经济”的概念。

以杏鲍菇为原料生产系列风味休闲即食杏鲍菇产品,突出了方便化、休闲化、营养化、风味独特的产品特点,为调节杏鲍菇的市场供应,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提出了新的思路。

(四)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有和现状的比较或说明)。

1、筛选出的杏鲍菇主导品种比省现有栽培品种平均缩短生产周期2天以上,或者头茬菇单产增加5%以上。

2、用筛选出的安全高效的培养料配方生产杏鲍菇,单袋(18厘米×

35厘米)栽培的综合效益提高5%以上;

同时在子实体重金属、农残指标的安全评价与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的营养评价上达标。

3、按照安全高效工厂化制袋技术和出菇管理技术规程生产,单袋(18厘米×

35厘米)杏鲍菇的商品菇产量从省目前的平均275克提高到300克以上。

并在项目承担企业两年示形成日产20000袋的稳定产能。

4、建成一条年产300吨鸡汁(肉)、鸭汁(肉)杏鲍菇酱生产线以及年产400吨系列风味休闲即食杏鲍菇产品生产线一条,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

通过本项目的研发、示与推广,预期每工厂化生产一袋杏鲍菇,在栽培环节可增产商品鲜菇40克左右,增加产值0.4元。

按照每天生产20000袋计,一年340天可增加产值27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一个日产20000袋的杏鲍菇工厂,需要工人100人左右,可扩大带动就业,增加当地居民的工资收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杏鲍菇生产主要利用农林业的下脚料,将平时不能利用的废弃物转化形成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优质菌类食品,满足人们对“一荤一素一菇”健康饮食的追求。

同时其出完菇后的废菌包,由于还含有一部分有机质和菌体蛋白等营养物质,可作为动物饲料或有机肥的加工原料,或者将废菌料进一步用来栽培秀珍菇等其它用食用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杏鲍菇生产对环境极其友好,是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的代表,发展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产生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目前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进程中不可多得的好项目。

本项目在安全和高效栽培技术、产品加工几方面进行集成研发,所获技术产品在国同行业中将处于领先水平。

将基质的安全性、增产潜力、易获得性、成本等综合考虑,同时与专用品种、制袋和出菇技术、产品深加工技术集成,相关技术与产品涵盖产前原料采购,产中出菇管理,产后产品加工的一整条产业链的整体技术,突破此前国外有关杏鲍菇生产单项技术的局限性,具有很强的技术竞争力,可帮助省杏鲍菇工厂整体提高生产水平。

在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产品销售格局下,增强我省食用菌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我省杏鲍菇等工厂化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在我国,杏鲍菇产品比较单一,鲜销与盐渍品出口是杏鲍菇最主要产品形态,而且杏鲍菇采摘后作为商品鲜菇销售前,需要经过修整处理,会产生一定的边角余料(大约为产量的10-20%),这部分产品通常以不到商品菇价值的1/5的价格处理,降低了种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此部分原料的价值成为杏鲍菇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畜禽卤制品加工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了“周黑鸭”“精武鸭”“小胡鸭”等许多知名的畜禽卤制品企业。

畜禽卤制加工的卤汁汤料含有大量蛋白质、脂类和芳香物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卤汁中还含有许多剩余的肉渣。

加工企业在卤汁使用一段时间后,其部分下层汤汁常常被分离淘汰,如何处理这部分卤汁成为卤制品企业的一大负担,直接倾倒极易造成污染环境,处理后倾倒增加生产成本。

但是将此卤汁与杏鲍菇的边角余料制得味道鲜美又有营养的独特鸡(鸭)肉(汁)杏鲍菇酱,一方面可以为这两类企业急需解决的生产难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同时还变废为宝,提高了两类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企业的环境效益。

食用菌是世界性的健康食品、功能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而且含有很多生理活性物质,如高分子多糖、多肽、三萜类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以高蛋白、低脂肪、多药效的食用菌为原料的休闲即食食品必将受到人们的青睐。

食用菌休闲即食食品是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进行食用菌的深度开发产品,改变了食用菌传统的实验方法,集休闲、方便与营养、保健一体,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食用菌休闲即食食品加工将食用菌的种植和加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产量增加,食用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和能力对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业的竞争力尤为重要。

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可以调节市场供应,有效缓解市场压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增加出口创汇能力。

杏鲍菇作为一种珍稀菌种,已经成为我国食用菌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发展杏鲍菇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能有力推动杏鲍菇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其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缓解鲜菇销售压力,减少库房,增加种植企业的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1、前期工作基础;

项目的主持单位佳旺达专门设立了杏鲍菇培育研发中心,与某农业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长期派驻2名专家在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已成功进行杏鲍菇的小规模批量生产。

公司目前日产7000袋,单袋产量达到270克,单袋利润约为1元。

公司有极高的积极性来发展杏鲍菇生产,预计2-3年将投资2000万元,将产能提高到日产2万袋的规模。

目前已经开始杏鲍菇酱和杏鲍菇休闲即食食品的产品研发。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1、概况

某食品2003年11月28日经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注册资本2000万元。

公司位于半小时经济圈的某经济开发区,是一家集休闲食品和食用菌生产、研发、营销于一体的科技生产型企业和某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食品安全生产、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先进后通过了QS、摩迪国际ISO9001:

2008和HACCP认证。

公司坚定不移地立足科技创新,潜心产品技术开发,注重产品质量和诚信服务,汇集了一批专业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了以中青年科技精英为骨干的高素质科研队伍,在不断的产品研发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

公司现有的员工166人中,各类专业人才达到43人,从事技术和产品研发人员18人。

公司现下辖一座年产8000吨休闲食品加工厂和一个年产1000吨杏鲍菇生产基地,拥有场地68000平方米,厂房、仓库、办公、生活等各类建筑设施面积36000平方米,食品加工生产线8条。

近10年来,公司秉承优质、健康、美味、时尚现代食品文化之精髓,结合先进食品工程技术,不断开拓创新,依托科研院校(所)雄厚的技术支撑,先后在休闲食品方面研发出百余个新品。

公司主导产品“迪客”牌食品和“亿瑞”牌杏鲍菇等系列产品畅销、、、、、、、、等省、市;

公司建立起了主流分销渠道,和大、中型连锁超市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以其高档的品质、上佳的口感、独特的风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现代管理和科技创新推动了公司较快的发展,近三年来,公司销售收入、利税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经营围:

饼干、膨化食品、糕点(烘烤类糕点)生产销售,食用菌种植销售,粮食收购。

主导产品:

主要生产“迪客”牌饼干和膨化食品,法式小面包、法式软面包、法式蓉香包、丝润小面包、小蛋糕等系列食品,生产“亿瑞”牌杏鲍菇。

主要荣誉:

2009年以来,先后被某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省工商局、省总工会、省卫生厅、某市委市政府、某市总工会分别授予“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卫生等级A级单位”、“省级模职工之家”、某市农业产业化“十佳”龙头企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研究开发成果:

本公司已经授权了二项实用新型专利。

即酸辣月饼馅及其制作方法(ZL47.1)和咸味软面包及其制作方法(ZL85.8)

(二)研发团队的基本情况

合作申报单位某农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

211工程"

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历史悠久,学校基础条件优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5.47亿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科研实力强劲,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专业实验室2个,部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17个,国家研发中心4个,部省研发中心23个。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35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28项,省部级项目1013项,国际合作项目102项;

获得科技经费约15.2亿元,年均3.04亿元;

获省部级(含市)以上科技成果奖125项,其中,国家级9项;

授权专利271项,其中发明专利199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

某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在食用菌教学、科研、技术推广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成立有应用真菌研究所和菌种实验中心,是省食用菌协会和省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的挂靠单位,具有食用菌专职教学科研开发人员14人。

已在食用菌遗传育种、资源调查、产品加工、病虫害防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多年深入的研发,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近年有9个食用菌品种通过了国家认定。

省食用菌主产区的原始菌种大部分由某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提供。

该单位在食用菌优良品种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方面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

某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学科专业实力雄厚,成果丰硕。

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其中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学科为农业部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为省重点学科,食品安全评价实验室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省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省实验教学示中心。

学院拥有教学、科研楼三幢,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拥有价值2000万元的各类先进的分析仪器和加工设备700余台件。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农业部现代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具博士学位的占87.2%。

“十一五”期间,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7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863计划项目11项,948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项,获批总经费4640.13万元。

近5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鉴定科技成果28件,授权专利18件,累计发表SCI论文108篇,EI论文42篇。

5、产学研合作模式、成效的情况

申报单位在企业发展上一直注重强化现代农业理念,注重企业在食用菌栽培、科研、加工等环节的无缝对接。

在科研环节上注重优质、特色的食用菌菌种资源选育、安全高效的杏鲍菇工厂化培养料配方筛选和加工技术的攻关研究,注重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杏鲍菇产量和质量,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在生产栽培环节上,研究集成高效的工厂化菌袋制作和出菇管理技术规程;

在加工环节上走质量控制、循环利用、品牌培育之路,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申报单位一直以来注重产学研合作,与某农业大学、某市科技局食用菌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所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与服务,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新产品,共建校企研发中心以及创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共享科技资源等模式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收到良好的效果,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1、项目总体目标

3年研究筛选出适应工厂化生产要求的专用杏鲍菇品种与安全高效的培养料配方,同时研究集成制袋与出菇管理的技术规程,研制杏鲍菇鸡汁酱、鸭汁酱、即时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品。

同时在项目承担企业示生产,力争2年后达到日产2万袋的稳定规模。

2年完成产品的中试研究,3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筛选出1-2个高产品种和1-2个培养料配方;

形成2类杏鲍菇加工产品,制定产品标准2个,申请专利1-2项。

在3~5年形成产业化优势,实现总产值4000万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提升某杏鲍菇栽培和加工产业化水平。

2、进度安排

2013年1-6月,全国主栽杏鲍菇品种的收集,杏鲍菇工厂化专用品种的试验筛选,确定形成省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主导品种。

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鸡(鸭)肉(汁)杏鲍菇酱生产工艺研究;

2013年7-12月,研究筛选安全高效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培养料配方,检测各种培养料配方及其所产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和农残含量,测量各种配方的出菇快慢、鲜菇产量、商品菇率、子实体紧实度、成本等数据,分析总结确定安全高效的适合省资源现状的工厂化生产配方。

开展方便休闲杏鲍菇即食食品生产工艺研究。

2014年1-6月,研究集成制袋与出菇管理的技术规程,在项目承担单位现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完善制种、原料处理、装袋、灭菌、接种、温湿光气等环境因子的调控等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总结集成为安全高效的工厂化杏鲍菇菌袋制作和出菇管理的技术规程,降低大规模菌袋制作的污染率,提高单袋商品菇的产量。

完成鸡(鸭)肉(汁)杏鲍菇酱的中试;

2014年7-12月,将上述几方面的技术进一步进行集成熟化,同时在项目主持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示生产,日生产约1.5万袋,验证并完善已经研发的技术。

完成方便休闲杏鲍菇即食食品中试。

2015年1-12月,在项目主持企业进行更大规模的示生产,日生产2万袋以上,深加工产品700吨/年的产能。

同时向有关企业转让有关技术,推动省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水平迈上新台阶。

项目鉴定验收。

3、阶段性考核目标

2013年1月——2013年6月,选育出适于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新品种。

2013年7月——2013年12月,筛选出安全高效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培养料配方。

2014年1月——2014年6月,研究并集成制袋与出菇管理的技术规程。

2014年7月--2014年12月,技术进一步集成熟化,同时在项目主持企业进行示生产,日生产约1.5万袋,验证并完善已经研发的技术。

建成一条300吨/年(鸭)肉(汁)杏鲍菇酱的加工示线。

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项目主持企业进行大规模示生产,日生产2万袋以上,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建成一条400吨/吨方便休闲杏鲍菇即食食品加工示生产线。

项目鉴定验。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资金来源及预算安排如下表:

经费来源预算

经费支出预算

科目

预算数

来源预算合计

400

支出预算合计

一、省研究与开发计划拨款

100

一、人员费

10

二、部门拨款

二、设备费

160

三、地方拨款

三、相关业务费

130

四、单位自筹

300

1、原辅材料费

五、其它来源

2、燃料及动力费

20

3、测试及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